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他帶頭研製出國產空心渦輪葉片,讓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此尖端技術的國家,讓中國的國產殲擊機終於飛上藍天;

他極具戰略眼光,力排眾議,堅持國防力量要立足國內,助力高性能碳纖維、大飛機等國防力量實現國產;

他叫師昌緒,是當年被美國明令禁止回到中國的35名學者之一。

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師昌緒(1918-2014)

他是中國材料之父,為中國的國防建設研製了成千上萬種新材料,做出了巨大貢獻。

直到90歲,他依然為國奔走,最大的動力就是讓祖國變得強大。只要對國家有益,啥事他都敢幹。他曾說,如果自己負責的材料上不去,拖了國防後腿,他死不瞑目。

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心中只有國家,沒有自己”的國家大材——師昌緒院士的傳奇人生,學習師老惟願一生長報國的胸懷。

01

1918年,師昌緒出生於河北省徐水縣一個大家族。在十二個同輩兄弟中,師昌緒資質平平,被預言為長大後最沒出息。不服輸的師昌緒非常用功,學習成績連年第一,順利考上西北工學院礦冶系。

七七事變後,家鄉被日寇佔領。每次走到日本憲兵面前必須鞠躬,讓他倍感屈辱。與許多青年人一樣,實業救國成為他心中不可動搖的信念,

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師昌緒西北工學院畢業照

1948年,師昌緒留學美國,先後獲得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碩士學位和歐特丹大學冶金博士學位。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讓遠在大洋彼岸的師昌緒內心澎湃。1951年,美國移民局出臺禁止理工、醫藥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出境的命令,引發中國留學生強烈抗議。

暫時不能回國的師昌緒,一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金屬材料學研究,一邊尋找著可以撬動美國移民局嘴巴的機會。

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師昌緒在麻省理工學院

師昌緒在報紙上發佈聲明,自己一定要回到中國。美國同事問他,你在這裡前途很好,為什麼要回國啊?

師昌緒說了兩個理由,第一,美國像我這樣的人多得很,有我沒我都行,但新中國剛剛建立,很需要我;第二,上有年邁父母需要侍奉,而且還未娶妻。

為了回國,他想了很多辦法。師昌緒和其他留學生寫了一封信,通過結識的一名印度外交官轉交給國內領導人。

1954年,美國迫於各種壓力,終於同意師昌緒在內的中國留學生回國。1955年,師昌緒回到了闊別七年的祖國。

02

“人生觀定了以後,它就永遠不會變。我的人生觀就是要祖國強大。”師昌緒說。

師昌緒的確是我們國家急需的人才,被安排在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工作,擔任高溫合金項目負責人。

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師昌緒、郭蘊宜賢伉儷

1964年10月,師昌緒接到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在兩年時間裡,為我國最新研製的殲擊機研製空心渦輪葉片,用來增加推力。

這種空心渦輪葉片在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能造。

“美國人有了,我們一定可以有。”師昌緒立下了軍令狀,說你不幹,我不幹,那中國航空就上不去。他如此堅定,並非說大話,而是對金屬所一直做的研究有信心。

1966年12月,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試驗成功,研製用時兩年零1個月,師昌緒說到做到了。

試驗成功還遠遠不夠,師昌緒接下來的工作是要實現量產渦輪葉片,並保證成品合格率。他這個人不愛當高高在上的領導,喜歡下到一線,所以他就申請到貴州170廠指導生產。

他跟工人們吃住在一起,當時物質條件極苦,吃的是黴大米,沒有菜,就著鹽水吃,喝上南瓜湯就算是改善生活了。他有腎盂腎炎,工作強度一大,就會出現尿血,他也不吭聲。

這些困難都被師昌緒及其團隊踩在腳下,幾個月後,渦輪葉片的合格率增長了10多倍。這些精良的渦輪葉片被裝備到幾百架新型國產殲擊機上,使我國的飛機發動機一下子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極大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

之所以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離不開師昌緒的組織協調能力。他平易近人,待人寬厚,同事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佛爺”,說他有大家的風範,沒有大家的架子,願意跟著他一起幹。

十年動亂開始後,師昌緒受到衝擊。由於曾在美國留學,被歪曲為特務,逼著他承認。幾經折磨,師昌緒情緒崩潰,甚至想到了自殺。

從那段艱難的歲月熬過來後,師昌緒百毒不侵,內心依舊如火。

03

師昌緒的專業是材料學,但他幹了很多跨專業的外行事。他目光敏銳,思維超前,有戰略科學家之稱。年齡雖然大了,可他從未停止對國防事業的思考,只要對國家有益,再難也要做,義無反顧。

也許這在別人看來是多管閒事,但他就是閒不著。

相比於科學家崇高的地位,師昌緒有感於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不受重視。科學家的先進理論要應用於工程,實現四化迫切需要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

他提出中國不僅要有科學院,還要有工程院。1982年,師昌緒與另外三位科學院院士一起,與有關方面討論、籌備了近10年時間,1994年,中國工程院在北京成立,師昌緒任副院長,如今的中國工程院成為涵蓋機械、信息、化工等九大領域的研究機構,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2001年1月,師昌緒又閒不住了。他給中央領導人寫了一封信,題目是《關於加速開發高性能碳纖維的請示報告》。

在這封后來被稱為改變一個行業的信中,師昌緒直陳中國國防科技兩大弱點:一是微電子芯片落後,二是高性能碳纖維的生產不能立足國內。特別是高性能碳纖維,是裝備導彈、殲擊機等國防武器必需的複合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極為缺乏。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被稱“新材料之王”。師昌緒口中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工藝複雜,是一個燒錢的事情。

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曾組織專家和企業集中攻關,解決了碳纖維從無到有的難題。由於國際上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和產品禁售,加之我國科研力量和資金不足,高性能碳纖維的生產規模提升非常有限。

有人說中國沒有能力去搞這件事情,建議師昌緒別管了,你又不懂,免得落埋怨。師昌緒卻說,如果碳纖維搞不上去,拖了國防的後腿,我死不瞑目。

這份報告引起科技部領導和專家的高度重視,很快被列入國家863計劃中,投入1億元資金進行攻關。

好消息傳來,山東威海一家民營企業率先研製出了碳纖維材料,師昌緒聽聞非常激動,親自到威海,組織專家檢測。結果大快人心,從此中國在碳纖維領域不再受制於人。

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威海的劉公島,是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之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先輩們如果見到如今中國的發展,捐軀赴國難當欣慰矣。

中國一直造不了大飛機,民間傳說中國用八億件襯衫的利潤才能換回一架空客A380。中國為什麼造不了?一個是因為發動機受限,另一個是沒有生產飛機大鍛件的鍛壓機。波音總裁有次就直截了當地對中國人說,你們沒有大型鍛壓機,幾十年後還要買我們的飛機。

大飛機不僅僅是大型客機,還有大型軍用運輸機、軍用預警機等等。當師昌緒聽到國家要搞大型客機時,他就提出要先搞運輸機,後搞大客機。

有人說大鍛件可以向國外買,他反駁道:國防的東西怎麼能立足於外國呢?雖然不懂鍛壓機怎麼造,但他組織了一個專家論證組,研究中國如何生產大噸位的鍛壓機。

2012年,全世界最大規模的8萬噸模鍛液壓機在我國投產,一舉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的問題。如今中國的大飛機,包括已經拿下全球多個訂單的國產客機C919、大型運輸機運-20和水陸兩棲飛機蛟龍-600等。

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沒有師老當年的力諫,恐怕中國的大飛機還會被外國卡脖子。而且鍛壓機不僅自己用,還接到很多外國訂單,國防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手都抓到了,師昌緒極富遠見!

師昌緒說自己愛管閒事,但我們一點都不討厭,中國多麼需要這樣的人啊!

04

為了表彰師昌緒做出的巨大貢獻,2011年1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28468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師昌緒星”。

師昌緒停不下,到了90歲,還在為國奔波,每天工作8個小時。覺得國防建設哪裡有不足,他就研究,組織專家論證,然後給有關部門寫信反映。累了就歇一歇,緩過來接著忙。

他像一臺永動機,動力就是想讓中國強大。只要有這個動力,啥都敢幹,從來不考慮自己,只要活著就幹活。

2014年11月10日,師昌緒因病去世,享年96歲,走完了為國操勞的一生。

中國材料之父,殲擊機大飛機都有他的功勞,只要國家好他啥都敢幹

他眼裡沒有自己,只有國家;不僅在本人的專業領域為中國填補多項空白,而且還力排眾議開拓多項戰略深遠工程。

如今很多人思想保守,不敢冒險,可師昌緒說,如果不冒險,國家就不能前進,如果中國多幾個師昌緒,會前進的更快。

這種捨我其誰的霸氣,是建立在紮實的業務素質和超前的戰略眼光的基礎上的。

2015年,師昌緒獲得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最後,借用感動中國的頒獎詞緬懷師老:

“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他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他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勳,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樑。”

向師老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