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

鄂西小浓人


双孢蘑菇是一种低温型菇菌,出菇温度在15~18℃,常规栽培以秋冬季节为宜。但相关人员利用其当地海拔高、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在盛夏高温酷暑季节(7月中下旬最高气温达38℃),栽培反季双孢蘑菇获得成功,栽培规模20000㎡,产量在10千克/㎡以上。并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如何在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

一、菌株选择

一般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AS2796品种为宜。

二、培养料及其配方

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主要由稻草和牛粪及少量的辅料组成。

(1)稻草: 要求色泽鲜黄,干燥、无霉变。

(2)牛粪:必须是没有经过自然发酵的牛粪,晒干粉碎后使用。牛粪和稻草的比例为1∶1。

(3)辅料:过磷酸钙1.5%,石膏粉1%,石灰粉1%。

三、搭建菇棚、菇床

1.菇棚:选用通风透光、交通方便的荒地或休闲农田建菇棚,菇棚规格长50米、宽10米、高4.5米,用竹木作骨架,按常规蔬菜大棚搭建。

2.菇床:在棚内用毛竹搭建长8米、宽1.1米,高2.9米的出菇床架,每架搭建5层菇床(也可根据菇房的高度适当增、减菇床面)层间距0.6米,下方留有0.2米的床腿,菇床间距0.8米,每架菇床的使用面积是40米2。隔层用3厘米×3厘米孔的尼龙网绷紧扎牢,在两架菇床之间的棚壁上设有40厘米×25厘米的长方形通风孔。


四、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的发酵可分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两个阶段。

1、一次发酵(也叫前发酵)

(1)预湿稻草:于4月中、下旬开始进行。首先把稻草铺成宽2.5米、厚0.2米、长度适宜的底层,边喷水、边踩、边加干稻草,使其湿透并吸足水分,堆成高1.5米的垛,堆放2天,每天在表面喷水2~3次,保持草垛的湿度内外一致。

(2)建堆:稻草预湿2天后其含水量在65%~70%,以用手拧稻草后滴4~5滴水为宜。把预湿后的稻草铺在地面上,厚度0.3米,宽度2米,长度根据场地自定,然后在稻草的表面撒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用小水喷淋使石灰粉等辅料溶入稻草内部,再均匀撒上6~8厘米厚的碎牛粪,然后再铺上一层稻草,以此类推直到建至1.7米高料堆,所建料堆上下尽可能垂直,堆顶覆盖一层牛粪呈龟背形。

(3)翻堆:

①翻堆的要点:内料外翻,上料下翻,主辅料混合均匀,充分抖松透气,并及时补充水分。先后共翻4次堆。当料温达60℃以上,维持一段时间后,温度开始下降时,立即进行翻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第1次翻堆在建堆后10天,第2次翻堆在第1次翻堆后8天进行,因当地风大气候干燥,第2次翻堆后用草帘四围盖料堆,达到防晒保温保湿效果,促进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第3次翻堆在第2次翻堆后7天进行,翻堆的同时每隔1.5米左右插直径10厘米的木杆造通气孔,以利于料堆内外空气交换,同时散发出氨气和有害气体。第4次翻堆在第3次翻堆后5天进行,共发酵30天,料温达到65~70℃,含水量在65%。

②培养料腐熟标准为:无粪臭味、氨味和酸味,粪被草料充分吸收,稻草呈棕褐色,用手轻轻拉即断,pH值为7.5左右。


2、二次发酵(也叫后发酵)

(1)培养料进棚上架: 一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进入菇房的前一天,要把菇房清理干净,地面撒石灰杀菌消毒。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把培养料运到菇棚的外面,集中人力,尽量缩短菌料进棚时间,最好每棚一天全部上料完毕。顺序要先从上层至下层铺放。铺放时要求菌料疏松,混合均匀,厚度30厘米,铺成略呈拱形的料面。

(2)加热发酵: 上料完成后密闭菇棚8~10小时让菌料自然升温,达到棚内温度均匀的效果;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12~16小时使空间和料温均达58~62℃,维持该温度36小时后,适当减少蒸汽供量,把料温降至50~55℃,再维持该温度36小时(也可根据培养料一次发酵腐熟程度灵活掌握),即可停火自然降温一天后,适当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40℃,之后打开全部风口通风,降至常温进行培养料整床播种。

五、播种

1、整床播种

当料温降至30℃以下时便可整床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前挑选出质量好、菌丝洁白健壮、不老化的优质菌种,播种量每平方米料面播1.5~2瓶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播种后要轻轻压实,使菌种和培养料接触紧密,既保湿透气又利于菌种萌发。

2、发菌管理

播种后,主要是控制好菇棚温度、湿度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生长,尽早定植。正常情况下,播种后第2天菌种开始萌发,控制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75%,前3日一般不通风,3天后菌丝向料面延伸,此时可适当通风,7天菌丝布满料面,即可打开全部风口通风,但棚内湿度要控制在75%左右,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直至菌丝长到培养料的3/4处时准备覆土(从播种到覆土需要18~20天)。

六、覆土出菇

1、覆土

为了避免覆土中杂菌污染和虫害侵蚀,取地表50厘米以下黏性较大的生黄土,打碎大块土,1米3土掺入25千克新鲜无霉变的稻壳以增加覆土的透气性,同时加石灰粉调覆土的pH值为8~8.5,三种物料翻倒拌匀后,再充分加入足量的水使土湿透,闷堆3天后覆土,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用干净的取土工具取土后,轻撒在料面上,覆土的厚度要掌握在3~3.5厘米,覆土后不须马上喷水,棚内要适当通风换气,以促进菌丝上土,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70%~75%,经过17~20天的管理,菌丝生长到土层的3/4时,开始喷结菇水。


2、出菇管理

土壤调水后菌丝扭结生成原基,开始出菇。结菇水要掌握偏大、偏重的原则,喷水须将整个土层喷透但以不漏入培养料为最佳;喷水后应加大通风,2~3天后覆土表面形成菇蕾。幼菇生长期间关键是要控制好棚内温度及湿度,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18℃,相对湿度为80%左右。由于栽培季节时值7、8月酷暑炎热季节,出菇期间,为了保证双孢蘑菇低温出菇的特殊条件,可采用出菇棚外架设遮阳网遮阳、网下棚顶上铺设三道微喷水管喷水降温。在每天温度较高时段来临前,关闭菇棚通风口开启微喷设施,以利降温。

七、采收与采后管理

双孢蘑菇从现蕾到长成成品菇大约需要6天,当双孢蘑菇菌盖直径长到3~4厘米时,要及时采摘。采摘下的菇要及时切割下带泥菇根,冷藏保存或及时上市出售。每一潮菇采摘结束后,

应根据菇床表面覆土干湿状况,灵活掌握棚内通风和床面喷水量,控制好湿度,创造良好的出菇环境,促进下一潮菇生长。

【总结】:双孢蘑菇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大大提高了它的经济价值及使用价值,是个不错的栽培方式。

关于双孢蘑菇反季节栽培方法就分享到这里了,共参考!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文章,请点上面的“关注”按钮,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二妹子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二妹子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乡下二妹子


反季种植就需要建保暧大棚,反季节就是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温度,最好建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而且要远离仓库、化工厂等地方,坐北朝南,有利于冬季增温。菇棚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多、渗水等因素,导致不出菇,要设好通风孔所有门必须有门扇以便控制温度湿度,棚顶覆黑色薄膜,在铺一层稻草,覆盖薄膜有利于保温。原料配方双孢菇栽培主要为稻草和牛粪,首先将稻草分批用水浸泡后,边泡边搅拌,使其吸水充分后,再分层堆放在一起,预堆后会有水流产,预湿后第3天把预湿的稻草铺一层,在表面撒施石灰粉,喷一次水,在撒施尿素石灰粉再铺稻草。播种后要保持温度22-25度、空气相对湿度75%,播种一周内要及时关闭通风孔让菌种尽快萌发吃料定植,一周后,菌丝生长正常即可正常换气。


诚善德礼农村小郭


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有两种类型:一是高海拔山区例如 甘肃、青海省有些海拔在3 000米左右的寒冷地区,反季节栽 培双孢蘑菇,夏、秋季出菇;二是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双孢 蘑菇,冬季出菇。

两种反季节栽培类型其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技术、播种、覆土及产菇期管理与常规的栽培技术相似, 不同之处如下。 (1) 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应注意的事项① 选用优质高产菌株Ag2796菌株在生产上表现抗杂性强,菌丝萌发快,吃料快,菇的品质好,产量高,适于高海拔 地区反季节栽培。

② 栽培季节安排如甘肃省冷凉山区3月中旬堆制培养料,4月下旬播种,6月开始出菇,10月底结束出菇,一年生产一次。 ③ 栽培设施要求保温、保湿、通风性能好,以便于遮阳, 减小昼夜温差。

一般选用半地下式菇棚、日光节能温室以及塑料大棚进行畦床栽培。(2) 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应注意的事项① 栽培季节安排如上海市郊区采取9月上旬堆制培养料,9月20日前完成建堆工作,10月上旬开始播种,11月10 日以后开始覆土,12月10日以后可以进行采收。

其中发菌 期正是该地区自然气温在22°C〜25°C。② 栽培设施上要利于保温和通气如果利用蔬菜大棚, 要求长度不超过25米,利于棚内通风换气,棚架上先覆盖一 层塑料薄膜,然后盖上草帘,再覆盖一层薄膜,可提高保温性 能,也可减少温差。

棚内安装加温设备如棚外设置蒸汽锅炉,棚内安装加热管道。

③ 加强保温和通气的管理由于产菇期正是低温季节, 可利用中午温度偏高时进行菇棚内通风换气;如棚内温度低于l0°C左右,就应该加温,使温度加至13°C〜15C,促使子实体缓慢正常地生长。


Angela缘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AS2796品种。

  2 培养料及其配方

  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主要由稻草和牛粪及少量的辅料组成。

  2.1 原料

  ①、稻草要求色泽鲜黄,干燥、无霉变。

  ②、牛粪:必须是没有经过自然发酵的牛粪,纯度在80%以上,粉碎后使用。牛粪和稻草比例为1∶1。

  2.2 辅料

  过磷酸钙1.5%,石膏1%,石灰粉1%。

  3 搭建出菇棚菇床

  3.1 选用食用菌基地原有长50m、宽10m、高4.5m的香菇发菌棚作为双孢菇的出菇棚。

  3.2 在棚内用毛竹搭建长8m、宽1.1m、高2.9m的出菇床架,每架搭建5层菇床(也可根据菇房的高度适当增、减出菇床面)层间距0.6m,下方留有0.2m的床腿,菇床间距0.8m,每架菇床的使用面积是40m2。隔层用3cm×3cm孔的尼龙网绷紧扎牢,在两架菇床之间的棚壁上设有40×25cm的长方形通风孔。

  4 培养料发酵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可分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两个阶段。

  4.1 一次发酵

  预湿稻草:这项工作于4月中下旬开始进行,首先把稻草铺成宽2.5m厚0.2m长度适宜的底层,边喷水边踩边加干稻草使其湿透并吸足水分,堆成高1.5m的垛,堆放2天,每天在表面喷水2-3次保持草垛的湿度内外一致。

  (1)建堆:稻草预湿2天后,含水量在65%-70%,以用手拧稻草后滴4-5滴水为宜。把预湿后的稻草铺在地面上,厚度0.3m,宽度2m,长度根据场地而定,然后在稻草的表面撒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用小水喷淋使石灰粉等辅料溶入稻草内部,再均匀撒上6-8cm厚的碎牛粪,然后再铺上一层稻草,如此类推直到建至1.7m高料堆。所建料堆上下尽可能垂直,堆顶覆盖一层牛粪呈龟背型。

  (2)翻堆:翻堆的技术要领是:里料外翻,上料下翻,主辅料混合均匀,充分抖松透气,并及时补充水分。我们采用测温翻堆方法,共翻四次堆:在料堆温度达到最高值,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时,立即进行翻堆。由于河北省围场县在4、5月份温度还较低,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10天。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堆后8天进行, 因当地风大气候干燥,二次翻堆后用草帘四周围盖,达到防晒保湿保温效果,促进好气性微生物发酵。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7天进行,翻堆的同时每隔1.5m左右插直径10cm木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