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田玉的油性?

小美桩


第一种油,也是最容易出油的一种,不知道该怎么命名好,就叫它灰油吧,因为一般越灰的料,越容易出油。我很多年前,大概是2011年吧,在王府井的新东安一楼,看到一只在清仓的籽镯,当时真是惊呆了,因为它仿佛在滋滋滋地从毛孔里冒油,但是颜色非常的灰,不是青,是灰,商家可能会叫暖白。那只镯的油真是我见过的之最,不过它是一只异形镯,虽然清仓价才2000多,我没买,连照片都随换手机而丢失了,很可惜。

其实如果不追求色度,想体会和田玉的油性,这类是很好的选择,价格不高。尤其灰籽挂件,基本都是小四价。

第二种油,我命名为水油,水油,就是看着油油的,但是有点水汪汪的感觉。这种青海料比较典型,但并不局限于青海料,比如籽料中有一种白皮籽,肉就很容易显水性,有一种荔枝肉的感觉。 青海老料,非常非常油,放在盒子里几天不拿出来,自己都油哒哒的,但是看上去有水透感.但是水油并不仅限于青海料, 白皮籽料 ,是不是也很有荔枝冻感?话说对于和田玉,我在喜爱把玩之余,更多是一种学习的欲望,这个龙龟我一直有一种想买回来的欲望,就为了上手感受一下那种白皮籽的荔枝冻感,在对比一下它跟青海料荔枝冻有什么区别

第三种油,个人命名为皮油。所谓皮油,就是只反映在表皮上的油,视觉都有一种反光的感觉,油性没有深入到玉质内部。这种似乎是俄料最明显,但是很多山料籽料拍出来的图片也有这种现象 , 且末糖白但它的油性显然没有另外一只且末暖白镯好, 它的油性是薄薄的一层,略有反光感。俄料糖白,典型浮于表面的油性。

第四种个人命名为软油。视觉上有一种软软的感觉,仿佛用手能捏,像捏面团一般。这种有俄料也有 ,可见这种软油不一定存在于新疆籽料。

  玉的油性并不是那种纯粹的“油呼呼”的感觉,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玉的油性应该是玉本身呈现出的“油脂光泽”,而不是用不干净的手盘玩之后所具有的那种脏兮兮、油呼呼的感觉。

  因此上,经常清洁和田玉、把玩时记得洗手,是非常重要的养护方式。这样盘玉越盘越白,在灯光下看“晶莹剔透”,仔细看又说透而不透,给人以非常明显的“温润如脂”的感觉。这种“脂”明澈而深入,不是浮于表面,也不是纯粹的白或青或黄。不太了解润性油脂光泽到底是什么的话,不妨到菜场看看猪肉的膘,那种光泽就是了。

  油性包括两方面:

  1、视觉上的油润光泽,即脂光较强,同时温润柔和不刺眼。

  大部分籽料抛光后都为油脂光泽,有些产地的料则会出现玻璃光泽,这虽然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因为玉中氧化硅的含量。氧化硅含量越高,玻璃光泽也就越明显。

  2、上好的和田玉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

关注慕山玉道头条号为您解决和田玉疑问


慕山玉道


和田玉的油性,是指玉石由于内部结构细腻,颗粒度小,纤维交织紧密而产生的视觉感官油脂度。和田玉的的油性感觉上油油的,但上手不会有任何油脂沾到手上,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敛的反射折射特性。光学上称为“漫反射”现象。


和田玉的油性应从手、眼、心三个方面体会:

1、手的感受

好的和田玉会具有手感上的油性,一种油滑但是略有阻力的感觉,感觉握之即化,十分的舒服。用手盘玩时,可以感受到那种用手在和田玉表面前推,接触面是有缓慢阻碍感觉,细腻前行的感觉。

2、眼的感受

和田玉视觉上的油润光泽是和田玉内部的矿物结构对光的漫反射效应(漫反射效应是和田玉的透明度、折射率、反射率等综合形成的效果)。并不是打磨出来的“油性”,而是深入玉质肌理的油性。



3、心的感受

高品质和田玉含蓄而儒雅,那种细腻与温润的感觉,看着舒服,盘玩起来舒心,滋润心田,是一种说不出的微妙感受,让人感觉到一种亲近感,感觉玉石已融入了你心中,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匪风912一半醉人间


对于和田玉来讲,它的油性与质地、透明度、细腻度有关,是因为其矿物颗粒极细小而又成纤维状,与隐晶质微粒集合体组成,抛光后呈现出的油脂光泽,它其实是一种视觉反应,这种油性是洗不掉的,这才是和田玉的“油性”。

为了使玉石看上去的油性、光泽、亮度、透光度等更好。有商家会在玉器表面抹油(或者液态腊),抹了油可以遮盖表面的细微裂痕、微孔、划痕等缺陷,另外浸油的手段,可以次充好,以山料、俄料、青海料等冒充籽料。

这种浸过油的玉,短时间内,一眼看上去漂亮,最怕清洗,就算不清洗,但实际佩戴、盘玩后,会越来越干,如何判断商家出售的玉表面上是否刚浸过油不久呢?

1、很多浸过油的玉,都是装在透明塑料自封袋里,这样油可以干得慢一些,所以自封袋上可以发现油渍;

2、用干燥、干净的手去盘摸,上手后,手上明显粘上油,肯定是侵过油了!

3、上手后,手上没有明显粘上油的感觉,这是侵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或者很新型的液态腊,这时轻轻在玻璃柜台面按一下,如何留下明显的印,证明浸过油,如果仅是手上的热气,手印会立即消失的!这是个人总结的一个窍门!

4、滴水鉴别法,“有很多资料都讲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水像露珠一样很久不散的是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假玉。”这是实际上是不科学的,这种承水鉴别法,最早缘于钻石业,因为钻石表面有很强的亲油性,所以具有滴水不散的现象,很多玉的表面也经常上油、煮腊,也就出现了滴水不散的现象,通过这种方法判断玉的真假是不可靠的,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判断玉是否浸过油的好方法!

关注执玉手,我们一起拥抱价值阅读!

关注执玉手,我们一起拥抱价值阅读


执玉手


好吧,来聊聊和田玉的油润。

古人称和田玉“温润而泽”,和田玉的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在手感上很温润细腻,摸着润美。那么,和田玉为什么会有"油性"?  

玉的油性并不是那种纯粹的“油呼呼”的感觉,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玉的油性应该是玉本身呈现出的“油脂光泽”,而不是用不干净的手盘玩之后所具有的那种脏兮兮、油呼呼的感觉。见图!


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大部分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他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虽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关。对打磨来说,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会显得光泽强些,所以有些打磨师傅喜欢油石打磨结束后用牛皮过一下,这样会显得油润些,但其实未必好,因为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够好。见图  


怎样的视觉上油润光泽是好的,总的来说是油脂光泽强同时光泽柔和。它跟白玉的紧密度(即间隙大小)硬度以及打磨方式有关。紧密度越高光泽越强,硬度过高光泽会偏刚性,所以含氧化硅过高的话,会产生偏刚性的光泽,刚性的光泽对翡翠来说是好的,但对白玉来说确是缺点。


大部分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他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虽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关。对打磨来说,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会显得光泽强些,所以有些打磨师傅喜欢油石打磨结束后用牛皮过一下,这样会显得油润些,但其实未必好,因为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够好。下图,能明显看到玉的毛孔。




含蓄而儒雅的和田玉,它的那种细腻与温润真的是“油然而生”,这也许和田玉吸引光大玉友所追捧的原因之一吧。

喜欢可以转发,收藏,文章肯定会有一定局限性,欢迎讨论,交流,祝好。


清流职场


和田玉的油性其实就是油润性,也就是细腻的程度!

什么是和田玉的油润性呢?想必大家都喜欢油润度高的和田玉料,单看油润的字面意思,解释为光亮润泽,这个我们对此应该都不会陌生,然而从专业角度分析,和田玉的油润并不是简单的“油呼呼”或“锃光瓦亮”,这里还包含视觉和触觉这两种概念,指的是玉的视觉油性和触觉油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田玉的油润度与玉质息息相关,玉料不同,其呈现出来的油润度截然不同。  

油润度又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肉眼观感上给人的油润光泽,二是盘玩时油脂润滑带给人的手感。视觉上的油性,细腻且温润,它是由玉石的密度及抛光方式的不同决定的,玉石的颗粒物越紧密它所呈现的光泽越强,另外玉石硬度越高光泽越强。我们知道,刚性带来的光泽度对于翡翠、宝石等较为适合,但对于和田玉来说却是缺点,和田玉以油光温润的质感为最好,这样的光泽虽然柔和,然而却十分浑厚而有质感!

  此外,在这里提醒您,对于“白”这个影响和田玉价值的因素,其实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如果以“白”来衡量和田玉的品质好与坏,新疆和田玉的白度一定不如俄料和青海料。但新疆和田玉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悠久的高档玉料,就是因为其具有油润细腻的特点,而不单单只有“白”这一个标准!





把玩


和田玉的油润度包括两方面,一是油润光泽的视觉感,二是油滑润手的触摸感。

和田玉一般都具有程度不等的油脂光泽,油脂光泽越强,质地越好。换句话说,玉的质地越好,它的油脂光泽也越强。导致玉呈油脂光泽的主要原因是内散射光,它是射入玉石内部的光线经玉石内晶粒散射后,再次射出玉石进入人眼的那部分光线。玉石的紧密度越高光泽越强,但硬度过高光泽会偏刚性。刚性的光泽对翡翠来说是好的,但对和田玉玉来说确是缺点。另外,软玉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更会显得光泽度强、油脂感强。触摸感主要指手感,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感觉,就像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滑润感觉,在手感方面籽玉具独特的优势。


老山玉器




古往今来,和田玉因其色泽光洁柔美、质地坚韧细腻、温润含蓄受到国人的喜爱。和田玉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所表现出的一些特质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它的细腻、它的温润、它的颜色、它的光泽……在诸多特点中,和田玉的油润性尤为突出。 和田玉中籽料的油性相对来说是最好的,油脂光泽最强。那籽料中的油性是什么呢?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 什么是籽料的油性?



我们常说的油性,一般有两个概念。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 视觉上的观感是指和田玉的表面由于玉石分子特殊的结构,形成特别的对光的漫反射效应,呈油脂般的光泽。 另一种是平时盘玩过程中手指的触摸感,接触和田玉之前听人说过,那手感非常棒,入门后有了体会,确实如人所说的那种湿手摸香皂的感觉,滑而不腻,似油非油。 其实这两点都是我们可以去通过看,通过去触摸把玩而感受到的。



油性,是和田玉籽料区别于俄玉,青海玉,韩玉等其他玉石的重要特征。有油性的玉石,越玩越油性大,越温润明亮而富有层次感。和田玉籽料的"油性",是其晶体结构特征,晶粒尺寸,致密度,反射率,透射率,折射率和表面光洁度所共同确定的反射效果的视觉反应。 和田玉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以及颗粒结合方式都是影响和田玉油性的重要因素。 和田玉籽料具有很细小的晶粒,在偏光显微镜下无法分清其轮廓,犹如毛毡状交织在一起,且呈短纤维状微结构,横断面呈密集小凹坑状,具有最佳的光散射性和抛光时效性,能够获得很高亮度,但绝无玻璃那样的单纯平面反光效果,这就产生了立体感和通透感,并且越玩立体感和通透感越强。其实平时的盘玩相当于人体对玉的缓慢抛光,所以才会越玩越油润。 和田玉籽料具有较高的致密度。致密度和细小晶粒配合,产生细腻温润感觉。籽料的反射率,折射率和透射率搭配恰到好处,使玉的透明度介于半透和微透之间,表层具有通透感而里面具有不完全透明的层次感。



如何区分和田、青海、俄料,大家抓住一个字"润"就是有油性。大家对比便可看出,青海料给人是透的感觉,有很白的料但是是那种发灰的白,没新疆和田玉那种有凝脂感觉的油性来。俄料,目前不得不承认上好的细性俄料也非常的少、价格也很贵。其特点也没有和田籽料那种凝重的有油性的感觉,相对来说还是干。 含蓄儒雅的和田玉,它的那种细腻与温润真的是“油然而生”。


老物件


油性是所有玉石都追求的触感,如果你会看油性,那你就基本上迈过了初学者的门槛,油性其实是一种光泽度的描述,玉石结构细腻,有一定散射性,就容易出油。不过呢,我对油性理解不深,不知道形成原理,你让我看我会,多看猪肉皮就知道啥叫油性了,但原理我不知道,我也想知道。其实就是这样,很多东西凭感觉,但感觉要能说出道理来,很难。


老油青料,色泽蓝紫,有金,油性好


造辦處


任何描述文字在一张真实图片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啦!如图所示就叫油性或脂感了:



石榴姐的痴心粉


天然作品油性大脂粉太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