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去城市打工了,不想種地,以後耕地怎麼辦?

小角色大精彩


現在有好多人在擔心農村的地以後沒人種的問題,我認為這些擔心的人都是瞎操心,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

現在是市場經濟,在市場的調節下能掙錢的事大家都會去幹。不掙錢的事誰會去幹?明知道種地不掙錢,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為什麼年輕人要去種地呢?

中國現在農村的狀況是,不是種地人太少,而是種地人太多了,中國從人口戶籍登記來看有6億農村戶口,中國人均耕地1.4畝,美國農民均耕地3000畝,美國農民的收入高於其他行業人的收入,美國農民是一種職業,好多人想進入農民行業,但是進不去,在美國農民的職業是受人羨慕的職業,因為當農民可以掙更多的錢。

我國現在有18億畝耕地,有6億農民,如果我國要讓農民掙錢,可以借鑑一下美國的情況。如果中國18億耕地按每個農民按平均500畝來算。需要3600萬農民來耕種18億畝耕地就可以了。那麼會多出5.6億人民不能種地,要轉入其他行業謀生。5.6億農民相當於4個俄羅斯的總人口數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所以說我國並不缺種地的人,不是沒人種地,而是種地的人太多了。在這市場經濟的調節下,會有大部分農民離開土地從事其他行業。這是市場經濟調節的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永遠也不會缺少種地的人,耕地也會永遠有人耕種,不用擔心耕地沒人種,以後怎麼辦的問題。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農村年輕人粉粉出外打工,而現實農村只有老人與婦幼留守,這是普遍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土地誰來耕種,會不會棄耕荒蕪?

我是遼西人,立足於遼西實際狀況回答這個問題。

農村的基本農田一畝也不會荒蕪。民以食為天,留守的老人,有60歲70歲,尚有勞動能力,一息尚存流汗不止,少不捨心,老不捨力。他們千方百計種好每一畝地,盼望秋天有個好的收成。從種到收,每一個農業生產環節他們都立足於做到最好,每年秋季收穫都期望是滿載豐收。

遼西人均土地面積很少,每人只一畝多一點,最多二畝。現在山區不足百米的零星地塊也實現了半機械化耕種,一個人一天種5到6畝地很輕鬆。所以現實中既使留守老人種十畝地很輕鬆。種後除草劑,不產地,省去了很多勞動工序。有的家庭施用一次緩控肥,尿素追肥工序也沒了。不過封壠作業,大都保留,這是現實地理條件要求。高低起伏不平的地勢,不封壠雨水到處外流沖毀了壠臺和化肥,是不會豐產的。

社會在發展,年輕人出外打工,每年能拿家幾萬元錢,這對貧困地區是個不小數目和收入來源,所以年輕人打工,老年留守種地分工會延續下去不會改變。但僅有的少量土地也不會棄耕荒蕪,這就是遼西農村的現狀。





海納百川21210


現在我們國內對農村、農民朋友們種地有很多的補貼政策,但是,各種各樣的補貼政策一出來,農民朋友們很容易忽視,也不知道怎麼去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補貼的一些情況。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鼓勵農民朋友們種地,這些補貼大致分為兩項,耕地保護補貼和糧食規模經營補貼。

耕地保護補貼發放的對象是,擁有耕地承包權種地的農民,補貼金額與耕地面積有關,耕地面積的計算方法國內並不一樣,有一些地方是按照確權的面積計算,有的地方按照實際耕種面積的計算,今後傾向的補貼方向是實際農村種植者,也就是按照實際種植的面積計算,根據相關資料,2019年,黑龍江的耕地保護補貼是七十二元左右每畝,其餘地方的耕地保護補貼可以向當地的主管部門諮詢。

農民朋友如何申請種地補貼?這5個申請流程是關鍵

那麼,農民朋友們如何申請補貼呢?第一、農民朋友要自行填寫耕地保護補貼登記表,上交相關部門。第二、鄉鎮部門審查資料。第三、主管部門公示,沒有異議錄入系統。第四、相關部門上報農業局,財政局。第五、補貼金髮放。

糧食規模化經營補貼這一項,補貼重點是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是有一定的門檻的,種植面積需要達到最低要求才能申請,每個地區的面積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農民朋友們要自行申請,相關部門審核補貼的面積,然後公示,由縣級財政部門進行統一的發放補貼,每個地方的補貼金額可能不一樣,但是也有統一的情況,耕地保護補貼發放時間不一定,補貼發放的方式是是直接打到申請人的一卡通賬戶裡面,大家可以進行查詢。

補貼金需要農民朋友們主動申請,如果不瞭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關注當地的相關部門,或者直接打電話諮詢當地的部門,今天的小羊說三農與讀者朋友們聊到這裡


農村波爾山


這個問題大家沒必要擔心,改革開放四十年,己有三億農民進了城,他們的土地,照樣有人種。國家連續十幾年糧食大豐收,就是最好的回答。

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業人口近九億。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今天,己有三億農民進城融入城市,現在農業人口,據有關部門公佈,還有5.72億人口。在改革開放中,由於很多地區人多地少,人均一畝多地,無論種什麼,怎麼種,也解決不了溫飽問題,更談不上達到小康水平。於是,相當一部分農民放棄土地,進城打工以至融入城市,大大緩解了農村人多地少,難以改變生活的壓力。他們留下的土地,絕大部分流轉給其他農民,極少部分出現撂荒現象。但土地總量並沒有減少。至今為止,國家有關部門,並沒有公佈土地減少的信息。這就說明,土地照樣有人耕種,糧食照樣豐收。

從現在起往後若干年,不想種地,進城打工的青年還會有相當一批人出現,還會有相當一批青年農民放棄土地而融入城市。這樣,土地就會流轉到其他農民的手中,逐步緩解人多地少的壓力。留下來的農民,會更好地利用土地,耕種土地,逐步實施農業機械化,實現農業現代化,完成農村改革開放的民族大業。

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更不要杞人憂天,土地會有人更好地耕種,糧食會更好的豐收。


琿春徐飛768


你好!很高興與你交流問題。中國是農業大國,18億畝耕地養活14億人口,農村、農業、農民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們現在不得不面臨亟待改變的農村現實:全國2億多農村承包經營戶,農業生產方式和基礎設施落後,經營規模小,集約化水平低,經營理念不先進,產業鏈不完整,70不願種地、80不想種地、90不談種地、60在家種地等現實問題。國家農業農村部已頒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下面就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如何贏利?三個方面給予解答。

誰來種地?

家庭承包經營以來,隨著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農村年輕勞動力被解放出來,富餘勞力都去城市打工創財富,賺取比務農更高的收入。農村普遍存在70不願種地、80不想種地、90不談種地、60在家種地的現象。其二糧食價格低迷,必須生產資料投入大,出現一斤小麥買不到一瓶水的現象,穀賤傷農,導致農田拋荒。2億多家庭承包經營戶,平均每戶土地不到10畝,經營規模小,生產方式落後,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需要,農業農村部已頒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未來農業發展將步入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高質量化,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生產服務社等新型主體與新興力量將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和新動能。

怎麼種地?

可以預見,傳統農業的轉型將會加速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技術的更新、規模的擴大、結構更合理、效益更誘人,未來的農村會更美麗、農業更具吸引力、農民更富裕。廣闊農村將是巨大的“富礦”。新型主體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領頭人,實施土地標準化整治,小田變大田,連片開發,機械化種植,智能化植保,提高農業信息化,發展智慧農業。家庭承包經營戶將依附於新型主體,避免低效率的單打獨鬥。

怎麼贏利?

新型力量的崛起將會推動產業的更新與升級,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田園綜合體等各種商業形態不斷湧現,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物流運輸等將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產業轉型、結構調整、地方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貢獻力量。家庭承包經營戶可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勞務、生產託管、土地託管等方式實現收入;也可順應形勢發展,引入技術,協作協同,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實現價值變現。


總之,農業現狀存在種種發展困境,但也客觀存在解決途徑。農業轉型是一次變革,是新時代的一場土地革命。農村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公共衛生設施、村級組織建設、地方“三品一標”打造及信息數據平臺;農業要做好產業調整、創新生產模式、新型主體培育、生產服務業發展;農民要做好技能培養、實用技術提升、知識儲備。


關注三農的追夢人


現在農村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很多人不願種地,以後耕地怎麼辦?值得強調的是,不是不願種,而是隨社會發展逼迫,不得已而為之,如果農村種地收入與城市務工工資持平,誰又會背井離鄉,與家人聚少離多,不遠千里的去城市務工。

至於以後的地怎麼辦,可以說大可放心,人類一樣有新陳代謝的經過。目前大多農村種地的,都是年長者或因事不能出遠門的青壯年,又或者是商業化種植大戶。目前是這樣,以後仍然會這樣不變。葉落歸根的格局,並不是每個來城市務工的人,都會永遠留守城市。他們也會新陳代謝,落葉歸根,因事或因條件限制,回家務農守家。就拿深圳為例,大多數工廠企業招工都是限18-35週歲。試想超出年齡範圍內,是否還可以往返就業,在職期間,大多崗位最多可連續請假約兩週,除非舉家外遷,以廠為家做到退休,永不辭工,方可保障一生穩定就業。若中途因事離職,再入職門檻就高了。再者家中老人老無所依,自己兒孫滿堂,要代照顧孫子輩,這樣不得已會提前告老還鄉,守著一畝三分地薄田,家業,渡餘生。類似的情況很多,並不是每個人都是來到城市,有了大發展,脫離農村,那只是少部分人,不要活在夢想中。我出門多年,見過舉家出門打工的人,攜老帶小的出門打工就業。父母年輕時還幫忙掙錢養家,外面必定就業機會多。待自己成家立業,有了小孩,小孩在外長大,讀書,然後學習不好,初中畢業又從韜覆轍的繼續打工,而自己了,也年紀大了,父母更是年長了,不得已回家照顧老人的大有人在。甚至有的人奮鬥一身,愛賭,愛吃喝玩樂的話。奮鬥一生連窩都沒有的都有,代代租房渡日,家中老房年久失修,早已垮塌。仔細想,人活著為那般,千里做官為張嘴,就為了那張嘴。很多普通人,能堅強的活著就不錯了。不要夢想什麼好的前景,城市生活等。

所以,這些現實寫照,足以說明田地始終有人種的,大不可擔心。中國人人口多,各行各業都有,始終會為了生存而勤奮。雖然現在大多農村是田地荒蕪了,但保留的地方都是肥沃連片的好田地,科技化種植,年收成遠高於以前傳統種植的坡地,石化嚴重地。再加上國家有調控糧食,進口互補等。在吃飯問題上你我目前完全不必擔心,就目前國情,可以說國內,只要人勤勞務實,溫飽問題早已解決。

唯我們能做的是,不能落後於別人,再苦再累,也要奮發圖強,勤儉持家,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大富大貴,那就得看運氣了!


話農點精


感謝您對北京得眾法律諮詢的關注,專業的法律維權團隊為您提供法律服務。

很高興能為您解答問題:

不想種地的可以把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想種地的可以集約經營。

1,土地流轉: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也在出臺相關政策。即把土地轉租給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村委會享有土地所有權,村民享有承包權,種植大戶及合作社有經營權。

2,農場形式:也就是種植大戶承包土地,把農民東一塊,西一塊的土地承包集結,方便管理。拋棄之前農民刀耕火種的落後方式,用大型機器耕種,管理,收割。

3,農業合作社:農民以合作的方式,生產、銷售農產品,聯合採購生產資料和技術服務,甚至自己發展一些初級的加工生產,降低生產資料採購成本,提高產品銷售價格,也更方便地獲得技術服務,提高效率和收入。

4,國家政策扶持:種植大戶𠄘包土地的國家有相關的承包補貼。

土地流轉,承包,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村民可到城裡打工,也可以到家門口的農場和合作社打工,既能拿到土地出租金,又能拿到打工工資,比自己小打小鬧種地收入還要高。這就是農村的現狀,也是以後農村的發展趨勢,更是國家的好政策。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您,還有什麼其他問題,可以點擊我的頭像,添加關注,私信我們。

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北京得眾法律,專業的法律維權團隊為您提供法律服務。


北京得眾法律維權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大力發展,和政府的積極推進,以後種田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目前在農村種田的人很多都是50歲一70歲左右的人在種田,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種田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就此談談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一,以後種田的人應該是現在房地產開發商,這樣說,肯定很多人持著懷疑的態度,這是因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飽和,開發商的腳步也會放慢,那開發商會幹什麼呢?他們會到你的家鄉承包你的土地,種植糧食,水果,蔬菜等等農作物,然後岀售在城鎮的農民。也許到那個時候,糧食的價格,蔬菜的價格,等等農副產品價格,肯定會飛漲!假如真的像設想的那樣,那就太可怕了。

二,種田大戶來承包土地種植。國家提供優惠政策,政府扶持。

三,公司加農戶這種經營模式,這種模式最值得倡導。

個人意見,有感而發,不喜勿噴,謝謝!


砥礪前行99905876


其實這個國家現在也在重視的,傳統的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現在平原一帶都是承包戶承包種植,政府有相應的補貼,一畝地幾百塊錢。

有些也在轉型,做果農,種葡萄,西瓜,橘子等經濟附加值高的水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種植。有的種植大棚蔬菜,反季節蔬菜加綠色食品。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養身也重視起來了,有時候蔬菜比肉還貴。偏遠地區種植藥材,金銀花,天麻等,種植好的話,比上班收入高。還有的地方搞養殖,山區養黃牛,山羊等大型動物,平原一帶養蝦,魚,蟹等。累也非常累,很辛苦,但是養殖得當收入可觀。

有的地方實在沒有可養可種的就直接種樹。主要還是政府的支持和幫扶,技術和苗類。


zt張淘淘


讓農民脫離土地,是政府的目標。因為現在土地全部在農民手中,使用權歸農民所有,使用權十分的分散。由於分散,所以不利利於機械化的推廣與糧食品質提升。

為什麼中國農民不賺錢?因為農民手中土地少,生產成本高,這就直接導致收益少,當然也賺不到錢。可以瞭解一下外國的農民,手中動輒上千畝,而中國農民一般只有幾畝地,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

所以想要種地賺錢,就要讓農民把土地流轉出來,讓願意種的人去種,讓他來承包農民的土地,這樣以來,土地就集中了,也有利於機械化,也有利於品質提升,也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這樣糧食不僅可以提升品質,而且還便於管理。只會有利於社會,而不會有害。

為什麼不用怕出現土地壟斷?因為土地國有,因為中央糧食儲備,根本不會出現國外那樣的糧價不受控制的現象。只要糧價穩了,社會就會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