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樑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在前面的隆興寺文章中大致說過摩尼殿,但只是泛泛而談,沒有過多細節和照片。

今天讓我們專門聊聊這個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摩尼殿坐落於河北省正定縣隆興寺內。此寺始建於隋,到宋初(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改建時才用現名。明、清兩代雖進行過修葺,但主要結構仍與宋《營造法式》相近,其總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風格。

摩尼殿獨特的建築為海內孤例。 所以非常值得一談。

一百多年前梁思成拍攝摩尼殿照片。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大殿面闊7間(約35米),進深7間(約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中軸線的狹長方形。面闊進深2個方向的次間都比梢間狹窄一些,佈局奇特。

大殿屋頂為重簷歇山頂(後代重修),四面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龜頭屋)。外簷簷柱邊砌以封閉的磚牆,內部柱網由兩圈內柱組成。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四面抱廈有門窗,僅有栱眼壁略通光線,故殿內採光通風欠佳。簷下斗拱宏大,分佈疏朗,配置複雜。立體結構重疊雄偉,富於變化,在我國現在古代早期建築中實屬罕見。利用了建築體量大小和院落空間的變化,軸線雖長而不覺呆板。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簷柱用材粗大,有側腳及生起。

闌額上已有普拍枋,闌額端部做捲雲頭式樣。

補間鋪作以用45°斜栱。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摩尼殿集多種藝術於一身。精美的塑像堪稱雕塑瑰寶,殿內佛壇上,供奉五尊金裝彩塑佛像。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坐像,莊嚴凝重,睿智脫俗。左側站立弟子迦葉,雙手抱拳,老誠持重。右側站立弟子阿難,雙手合十,聰慧虔誠,顯示了宋代匠師的高超技藝。殿內各壁還滿布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色彩絢麗,結構嚴謹,線條流暢。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摩尼殿內槽背壁後的五彩塑觀音像,亦稱背坐觀音。據碑文載,此像重塑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她一改以往端坐蓮臺,手持淨瓶的形象,閒逸自若踞坐正中群峰重巒疊嶂,祥雲縈迴繚繞,山泉噴湧的五彩懸山中。頭戴寶冠,帔巾自肩前下垂繞兩臂向外飄起。頭微右側,身稍前傾,左足踏著五彩蓮花,右足屈膝搭於左腿之上。右手繞膝輕撫左手腕部。臉龐秀麗,神態恬靜,彎而長的細眉之下,鳳目微張,稍下俯視。塑像高3.4米,比例勻稱,姿態優雅端莊,具有溫文的女性風姿。使宗教概念與世俗生活中的典型形象交融一體,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觀音像。通觀整個畫面,嫻靜的觀音與壯觀熱烈的背景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個統一而又和諧的藝術整體,充分顯示了古代匠師高超的雕塑絕技。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魯迅先生稱倒坐觀音為“東方美神”。在北京魯迅故居內的書案上,陳列著一張倒坐觀音像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魯迅先生於1923年在北京山本照相館購買的。他特別喜愛這張觀音像,一直把這張照片擺放在書桌上,視若佛教美學的佳作,這張倒坐觀音像就出自摩尼殿。

彩塑原創作者及準確時間無處查尋,根據隆興寺現存《重塑背坐觀音聖像記》的碑文記載,此像重塑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作者為獲鹿縣石匠武用威,畫工為張美德。也有學者認為,倒坐觀音像的作者可能是當時的雕塑大師何朝宗(1522一1573年)。何朝宗是福建省德化縣隆泰鄉後所村人,擅長木雕、彩塑,尤其精於瓷塑,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最著名的雕塑藝術家。他的瓷塑作品多見於佛道神像。這位大師一生中共塑了十八尊觀音像,而隆興寺倒坐觀音應為其中一尊。

觀音菩薩頭戴寶冠,項飾瓔珞,帔巾向兩側翹起,飄帶繞臂下垂於體側,菩薩頭微右傾,面容秀麗,安詳恬靜。細眉之下,菩薩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閃耀著洞察人間善惡的光芒。這眼神又微微向下俯視,使她的目光恰好與禮佛者在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觀音菩薩左足踏蓮,右足屈膝搭於左腿之上,右手繞右膝輕撫左腕,胸臂裸露圓潤,姿態優雅端莊,自在大方,恰似世俗生活中一位完美的女子。她的莊嚴令人畏而起敬,她的美麗令人恭而不褻,她那人格化了的儀表,一掃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風,令人歎為觀止。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梁思成四次摩尼殿結緣。

一位世界級建築大師,能在不同年代,對一座殿堂進行四次探訪,那座建築的價值自是可想而知了。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1933年4月,時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慕名來到正定,“雖在兵荒馬亂之中,時間匆匆,但收穫卻意外的圓滿”。他對隆興寺摩尼殿十字形平面建築格局、四面各出一歇山式抱廈驚歎不已,稱“只在宋畫裡見過”。“與《營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許多許多精美的構造,使我們高興到發狂。”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梁先生第二次考察摩尼殿,是在當年的11月,他攜夫人林徽因女士一同詳細地校正了舊時圖物,並做了細緻測量,稱摩尼殿“重疊雄偉,可以算是藝臻極品,而在中國建築裡也是別開生面。”在以後的著述和教學中,梁先生將摩尼殿作為實物中罕見珍例,列入《歷代木構殿堂外觀演變圖》,使這一生動典範永載建築史。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1952年,出任清華大學土木建築系主任的梁思成教授,專門利用暑假來到正定,歷時一個多月,繪製摩尼殿整個建築結構。他不顧酷暑,早出晚歸,圖形繪了幾大本。人們說,梁教授你可真下得辛苦啊!梁先生卻指著大殿斗拱說:“我這辛苦算得了什麼,繪製祖先的神妙結構也算一種幸福。繪製下來,保存下來,為後人,為保存國寶出一份力,也是作為現代中國人的一份榮耀啊!”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梁先生第四次探訪摩尼殿是在1963年,此時,作為建國十週年北京十大建築總設計師的他已是桃李滿天下。至於摩尼殿的建築年代,歷史文獻均無記載,梁先生根據建築形制反覆深思後提出,摩尼殿可能建於宋仁宗年間1050年左右。大師畢竟是大師,梁先生當時的判斷與其後大修時發現的多處墨書題記正相吻合——摩尼殿始建於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即公元1052年。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古蹟尋蹤系列:細聊宋代大木作摩尼殿,梁思成來過四次的地方

餘秋雨曾到摩尼殿遊覽,觀瞻之後感嘆道:“一部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在正定。

而古建承載著歷史, 創造著一代又一代的傳奇,最終它將走向屬於它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