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你知道如何填写健康告知吗?

慧择保险网


在我国采取的是询问告知原则,保险公司问的你回答就可以了,但是切记一条就是要如实告知,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从保险告知的角度讲分为无限告知和询问告知:

无限告知:是指法律对告知的内容没有确定性的规定,只是事实上存在与保险标的的危险有关的重要事实,投保人就要向保险人进行说明。

询问告知:即投保人对保险人询问的问题必须如实告知,而对保险人没有询问的问题,投保人没有告知义务,不告知不构成告知义务的违反。

中国的保险采用的是询问告知原则。

如下几点是比较关键的,请注意:

第一、吸烟、酗酒。

很多人在购买保险的时候都填写的不抽烟,不喝酒,现在看来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个人确实抽烟比较严重,建议还是要正常填写。饮酒这个事情如果不是酗酒问题就不大。其实这两个选项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选项,切勿疏忽。

第二、既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

既往病史一定要如实填写,有人觉得已经很多年前的疾病了,并且已经治疗完毕,再也没有复发过,而且以前的病历档案都不知道在哪儿了,就不用告知了吧。

在投保的时候回问答在XX年之内是否做过手术,看好时间点,有的是五年,有的是十年,按照实际情况告知即可。

家族病史,这个告知项好多人都不注意,现在好像考察的也不是那么严格。

这个是错误的一种理解方式,无论多少年,请如实告知,然后把核保权交给保险公司,让提供什么资料就提供什么资料,如果不告知以后肯定是麻烦事儿。

第三、现在身体状况

这个就包括的比较多了,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等都是属于这个范畴的。

身高是固定值,体重是一个变量,其实是有一个测量的标准值的,只要在这个正常范围都没有问题。

血压、血糖,这两个指标很有可能是一个阶段性指标,如果确实已经开始吃药控制了,那就是糖尿病、高血压无疑了。一般来说糖尿病都会拒保,高血压二级含二级以下,重疾险可能正常承保,医疗险大部分会拒保。

还有一些体检异常指标,但是并没有去医院里面确诊的情况,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告知,一般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会下体检函件,正常去体检就好了。

未来对于健康告知的趋势可能会越来越严格,毕竟亚健康人群的占比很高,保险公司为了防范风险,只有在核保的时候加大力度,这样有效的控制逆选择。

不过也不用担心,现在各家公司的核保政策从大方向上都差不多,但是这些异常件一般都是人工核保的,核保师决定单子是否能够承保。而且公司和公司之间做出的核保结果都不一样。


老炮说财经


买保险需谨记一句名言:

健康告知书里面有涉及的内容,如实回答;健康告知书里面没有涉及的内容,一律回答没有

现在保险的健康告知书里面第一项一般是体重、抽烟、喝酒的情况;

第二项就是身体、感官、直觉的情况告知;

第三项就是用药历史和疾病检查的告知;

第四项就是重点的关于是否有相关疾病和遗传病的告知;

第五项一般是关于女性和2周岁以下儿童的补充告知

最后一项就是关于家人生活,职业以及投保理赔历史情况的告知。

在买保险做这些告知时需要注意:

其一,健康告知一定要诚实,不要隐瞒病情骗保,你要知道保险公司比你精明的多。

其二,注意健康告知书里面涉及的时间提醒,年代久远而且已经治愈的病就不要旧事重提了,省的麻烦,没事的。

其三,芝麻绿豆的类似感冒发烧的小病不要说,说了也不影响,不如不说,有时候说了,保险公司还会怀疑,让你翻箱倒柜的找病历,也麻烦。

最后,如果曾经有某些方面疾病的,需要在健康告知里面如实填写相关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和复查报告的。


保险圈内人


利益相关:保险公司内勤从业者,从事医学核保,就是审健康告知的。


一句话,如实告知最重要。


很多答案都说了未如实告知的法律后果。都是正确的。在这里我谈一下,客户答复到何种程度就算已经如实告知了。


健康保险的健康告知,都是罗列出很多问题,然后让你选是或者否,如下图:


这种情况下,你得仔细看,里面都提到了:

1)哪些疾病或症状或相关描述

2)既往多长时间内


重点来了!重点来了!重点来了!

1)如果里面没有提到的,即使你自己知道自己有,也不用告知。就是说,保险公司没问你的,你可以不说!

2)既往时间。如果问你的是既往2年内,你只管告知既往两年内的疾病即可。没必要告知2年以前患过的,但是已经痊愈的事情。


这样告知,妥妥的,没问题。如果保险公司想进一步了解你的疾病情况,它会通过代理人或者其他途径与你联系,要求提供如病历等资料的。如果保险公司承保了,那么以后万一出险了,肯定能赔。不然告它,一告一个准。


心鹰


我一直都认为,买保险,正确的进行健康告知,是在投保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我见过的保险理赔纠纷中,绝大部分都是与健康告知有关;

所以,投保时是否有做到如实告知,跟后续是否能顺利获得理赔密切相关;


怎么样才算做到了如实告知呢?

比如,自己曾经有xx异常,但是健康告知上面没有询问到,要不要跟保险公司说?

对如实告知,要掌握最基本的一条准则:

如实告知不用全部告知,问到才告知,不问不告知;

这条准则的依据是《保险法》第十六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最核心的几个字:

提出询问的,应当如实告知。

反推一下:

没有提出询问的,可以不用告知。

我们国家内地健康告知遵循的是有限告知原则,保险公司问到什么告知什么,保险公司没有问到的,被保人没有义务告知;

要提醒一点的是,香港保险健康告知遵循的是无限告知原则,被保人知道什么告知什么,不论保险公司有没有问,具体可以阅读《香港保险的如实告知是个坑》;

如果健康告知中没有问到,但是在智能核保中又有的异常,要不要进行智能核保?

完全不用!

智能核保只用对不符合投保告知的异常进行核保,健康告知中没有问到的,我们可以直接忽略,因为如实告知只以健康询问为准。


如果没有如实告知,有什么后果?

《保险法》第十六条还有规定: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

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如果投保人是故意不如实告知,或者是重大过失导致没如实告知,并且没有告知的内容足以影响核保结论,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不如实告知的内容“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公司才有权解除合同;

如果说,仅仅曾经有过牙疼就诊没有告知,将来理赔时,保险公司以没有如实告知解除合同,显然不合理,法院也不会支持的;

但是,怎么判定不如实告知的内容是否足以影响核保结论?

决定权在保险公司一方,如果你不认同保险公司的判定,那可以提请诉讼,让法官来判定。

对于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解除合同还是次要的,对我们更重要的影响是,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不过,你们应该也听说“两年不可抗辩条款”;

还是《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这就是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的法律规定;

根据字面意思,即使投保时存在不如实告知,保险合同生效超过2年,保险公司就丧失了解除合同的权利,并且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必须赔偿保险金。

说实话,这个条款对保险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非常有利;

如果说,不如实告知全部适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那我们买长期重疾险、寿险等产品,只要有把握自己两年内不会发生理赔,那所有的健康询问都可以忽略,因为有两年不可抗辩条款,2年后发生理赔,保险公司必赔;

但是不是所有的不如实告知都能适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呢?

没有权威答案!

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又是如何执行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的呢?

由于保险公司非常多,每家公司执行标准可能也不太一样,我只说说我了解的情况。

就我在保险公司4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我曾经在职的两家保险公司,对于一般的不如实告知,基本都是在严格遵循两年不可抗辩条款;

什么叫一般的不如实告知?

比如说投保前有小毛病A,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投保2年后发生了重大疾病B,如果B的发生与A没有明显关系,那么是能获得理赔的;

但如果说B的发生与A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或者说未如实告知的A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恶性肿瘤),是否仍然适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所以说,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也并不是万能的。

我个人理解,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的本意,是为了限制保险公司滥用保险合同解除权,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不是变相鼓励消费者不如实告知;

并且,还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不如实告知,虽然按照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保险公司应该赔付,并且打官司,法院也会判保险公司赔付,但在申请理赔的时候,可能保险公司一开始并不会乖乖直接赔付;

可能,一开始保险公司会拒赔,如果你不懂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并且也觉得自己没有如实告知理亏,就糊里糊涂接受了保险公司的拒赔结论;

或者说,如果你懂两年不可抗辩条款,那可能也需要通过诉讼才能拿到保险金,非常麻烦;

所以说,虽然有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为了避免后续理赔不顺畅,我个人还是建议投保前尽量做到如实告知。

关于两年不可抗辩条款还有一点要提醒:

一年期保险产品,比如尊享e生百万医疗险,不适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


简单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是跟新关注伙伴再分享一遍关于健康告知的内容,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绝大多数的理赔纠纷都是由于未如实告知;

有这几点需要知道:

1)绝大部分医疗险、重疾险、寿险都有健康询问,在投保前请确认清楚符合健康告知,不过大部分意外险、年金险没有健康告知;

2)如实告知遵循的准则是:健康告知中问到的才需告知,不问不告知;

3)没有如实告知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并拒绝赔付保险金;

4)《保险法》中有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理论上,只要保险合同生效超过2年,即使存在不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也必须赔付,但只是理论上,实际运用可能有出入;


总之,为了确保将来能顺利获得保险理赔,我强烈建议各位伙伴投保前做好如实告知,但最终如何选择,也需要大家利弊权衡。


Jun保屋保险自媒体


大家好,这里是保险解密局,用专业帮您破解保险迷局!

最近很多朋友在买保险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困惑,由于之前体检报告上有一些指标存在异常,或之前有过住院记录,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填写健康告知。哪些该写,或者哪些不该写,写了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核保结果呢?不写又会不会影响最后的理赔呢?保险解密局用实例告诉您如何做好正确的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有如下四大原则:

一、询问告知—— 问什么,答什么。

各国保险立法上,告知范围的确定有两种形式,即无限告知主义和询问告知主义。

无限告知主义是指法律对告知的内容没有确定性的规定,只是事实上存在与保险标的的危险有关的重要事实,投保人就要向保险人进行说明。

询问告知主义即投保人对保险人询问的问题必须如实告知,而对保险人没有询问的问题,投保人没有告知义务,不告知不构成告知义务的违反。

中国的保险采用的是询问告知主义。(保险法第十六条条文注释)

案例解析:

下图的健康告知询问的是5年内的健康情况,如果我们是在6年前出现了告知内容,那我们是不需要告知的。

当然还有一些告知项询问的是:是否曾经得过某某疾病,并没有做时间段的限制,如果我们确实曾经得过这类疾病,不管经过多长时间,我们都需要进行如实告知。当然一般这类疾病主要是针对一些慢性病或比较严重的疾病。

二、如实告知—— 如实告知是法定义务

保险法第十六条【如实告知义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案例解析:

① 吸烟喝酒如何告知?

如果被保险人每天吸烟超过10支,饮酒换算成白酒每天超过50g,那么请告知具体的吸烟数量和饮酒量,以便于核保评点是否存在健康风险。

② 超重如何告知?

现在很多公司对BMI的指数要求是小于30,30以下按标准体承保。

③ 体检异常如何告知?

(时间)体检报告中XX异常,比如2017年12月体检报告空腹血糖6.2,目前怎样治疗,复查情况。

④ 住院病史如何告知?

(时间)在XX医院因(疾病)用药/手术/住院,已痊愈/有后遗症,怎样治疗,复查情况。

注意:以下为暂时拒保人群(延期承保)

① 怀孕28周以上的孕妇;

② 坐月子期间的产妇;

③低体重儿或者早产儿在两周岁以前;

三、选择健康告知对自己有利的产品—— 各家保险公司的核保重点不一样

首先,各家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询问项并不完全相同,比如下面两张图是两家不同的保险公司关于家族病史的询问,我们可以看到:保险公司A比保险公司B询问的范围要小,只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在60岁之前去世才需要告知,否则不需要告知。而保险公司B则只要有人得过下列疾病就必须告知。所以如果真的有父母是因罹患癌症去世的话,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更宽松的保险公司A。

其次,每家保险公司的核保重点不一样,因此,即使是在如实告知的情况下,也许有的公司会拒保,而有的公司则是标准体承保。

比如下面这两家保险公司在针对女性常发疾病子宫肌瘤上的要求就不同。第一家保险公司并没有针对子宫肌瘤放宽核保标准,而第二家保险公司则针对子宫肌瘤明确放宽了核保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有子宫肌瘤的女性朋友在选择产品时应该尽量考虑核保宽松的公司。

案例解析:

① 客户A有乙肝小三阳,在*年人寿投保重疾险,如实告知后加费1000元承保。后转投*安人寿的重疾险,如实告知后标准体承保。

② 客户B体检时发现乳腺结节,在*年人寿投保重疾险,如实告知后被延期承保(暂时拒保)。后转投*安人寿的重疾险,如实告知后标准体承保。

四、活用不必要的告知项—— 查无可查的不需要告知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健康告知项都需要我们事无巨细的进行告知,否则一定会影响到理赔结果呢?其实也不尽然。下面一些健康告知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尺度的告知。

案例解析:

① 其他寿险公司的投保经历是否必须告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告知。保险公司之间数据不互通。

② 交通违章记录是否必须告知? 危害到人身安全或违反法律的严重交通事故最好告知,比如撞死人、逃逸等等。小剐蹭或违章不需要告知。

③ 家族病史是否必须告知? 父母、兄弟姐妹的病史不需要告知,因为医生病历上不会体现。(提示:生病的时候不要随口对医生说没用的信息)

④ 医保卡外借是否需要告知?偶然行为不需要告知,长期行为需要告知,告知之后可能会安排体检。

以上就是“健康告知的四大原则”,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健康告知,并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告知。如果您在健康告知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疑问,不妨在评论中告诉我们!


保险解密局


一、什么是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就是指保险公司在接受客户投保申请前,需要填写或确认的,关于被保险人健康情况的真实告知,这体现了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


二、为什么要进行健康告知?

保险的意义在于转移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但如果有人带病投保,对身体健康的投保人是极度不公平的。

健康告知将询问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告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进行核保,确认是否可以承保。

所以,健康告知的填写,直接决定了保险公司是否承保,以怎样的条件承保,以及出险后能否顺利理赔。

具体来说,如果健康告知不通过,保险公司有权拒绝承保或调整保费后承保;

如果未如实告知,则很有可能导致承保后无法顺利理赔,甚至解除保险合同。

三、如何正确填写健康告知?

大家要明白一个规则,如实告知 ≠ 全部告知。

我们来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健康告知是怎么规定的:

《保险法》第十六条 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可以看到,保险公司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健康告知询问的要求,那就可以直接投保,即使自己有其他异常情况,但问卷中没有问到,那就可以不用告知,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如实告知 ≠ 全部告知。

所以大家就按照健康告知问卷进行回答,具体的原则就是问到什么回答什么(有问有答,不问不答)。

在此提醒大家,有健康异常需要告知的投保人,一定要如实告知,不要给自己埋下隐患。买保险是为了转移风险,不是再陷入另一个风险。

如有其他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光辉说险


医疗险、重疾险等人身保险产品的理赔纠纷常常出现在健康告知上,同时,不少人会直接选择人工核保而留下拒保记录。

为了避免采坑,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健康告知”的含义以及常见的坑。

1.含义

我国的保险实行的是“询问告知”,也就是说“问了必答、不问不答”,这是健康告知的核心。只要是健康告知里提到的疾病,你都要进行判断和选择,如实告知(有还是没有),比如投保重疾险要做乳腺癌责任除外。

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被直接拒保或者加费承保、或者除外承保(某一种疾病不保)而撒谎,毕竟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能力还是很强的,侥幸心理可能会为将来的理赔带来隐患。

当然了,也不必事无巨细地告知,对于没有提到的疾病,即使再严重,也不必画蛇添足、主动告知。

可能有人会问,“我不知道我到底有没有这个病”,这时怎么填呢?

“未经诊断,默认为没有”。提到的疾病,如果未经医院和体检确定的,默认为没有。

第三,“看着像的”要告知。

比如,健康告知的疾病中提到“乳房增块”,但已知的是“乳腺增生”,为了避免后续纠纷,最好也要进行告知。

最后,可能存在别人借了你的医保卡看病的情况,这时,也应该对保险公司进行说明。

2.避免采坑

现实中,健康告知方面常见的坑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威胁你”,告诉你画勾/叉了就不能投保了。这时候一定要坚定一点,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答,实在不能投保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保险产品。

另外一种是让你复制粘贴,他说你写。

你可能根本来不及看清每个条款或者说有的地方还看不懂,但有的销售人员会直接让你画勾画叉,最后让你签字,还有一种常见做法就是,勾叉已经打印好,只需要让你签字。

这时就要明确,我们的签字是有法律效力的,签字了,表明我们对健康告知的内容已经确认了,一旦发生理赔纠纷,我们就不占有优势了。

这是线下买保险时常见的坑,还是那句话,一定要耐心、逐一查看健康条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保险产品是通过线上销售,此时的健康告知往往会经历“智能核保”。

以支付宝的好医保医疗险为例:

如果健康告知中的疾病都确认没有,那么就可以直接投保;如果有部分疾病,就选择“有部分问题”,由此进入智能核保,对相关的疾病进行选择就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核保是保险公司统一的核保系统,不仅仅适用于这个保险产品,所以它的选项内容会比健康告知更广,只需要选择不符合健康告知的疾病就可以,而不需要逐一点开去看。

好医保健康告知-智能核保

智能核保后的结果有5种: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责任(某几种疾病不赔)、延期处理、拒保。

如果智能核保还是拒保,还有最后一个选择:人工核保。

但人工核保一定要慎重,因为只要提交了人工核保,即使没有投保这个产品,往往也是要留下核保记录的。一旦留下拒保或者延期、加费等记录,那么会影响到其他保险产品的投保。

而智能核保在正式投保前都可以随便使用,不会留下个人的痕迹。但只要正式投保这个产品,那么核保记录就会留在保险公司的系统里了。

人工核保的情况主要包括两种,上面提到的医保卡外借是第一种。此外还包括存在健康告知或者智能核保中的疾病,但跟自己的诊断情况对不上。比如上面提到的“乳腺增生”,或者血常规检查异常,但异常情况条款没有提到的。

最后,敲一下黑板:

购买医疗险、重疾险、寿险、防癌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前,一定要详细查看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问了必答,不问不答”;

智能核保不会留下核保记录,人工核保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尝试。


如果,我们的文章对您有一点帮助,

点个赞+关注我们 (“洪荒合伙人”)~


洪荒合伙人


『健康告知』作为一个投保微门槛,不管你是从保险代理人那里线下投保还是线上投保,都绕不过去……

这时候大家就会有很多很多的顾虑,小司在后台经常收到留言:

小司,我小时候肺炎住过院,这个也要如实告知么?会不会被拒保或者影响理赔啊?

小司,感冒发烧这种小病也要告知吗?

今天小司就跟大家好好聊聊『健康告知』这些事儿:

什么是『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为我们设置的“拦路虎”,毕竟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也需要衡量风险,而『健康告知』通过与否决定了保险公司是否给你承保,以什么方式承保。

『健康告知』的严格程度:医疗险>重疾险>寿险。

『健康告知』的几个常见误区

1、无底限的全部告知

很多朋友在买保险做健康告知的时候,过于紧张,一股脑的把自己感冒发烧啊,手指划伤啊,体检指标轻微异常啊统统都告知保险公司,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的。

咱们提倡的是不问不说,问到如实回答就可以了,你一口气说这么多,只会让核保人员对你的核保结论变得苛刻。

2、不认真对待,全填否

也有部分朋友在面对『健康告知』时,总想耍些小聪明,心想反正你又不能拿个测谎仪来,我全填否不就完了,还能省钱。

如果你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保险公司是无法阻止你说谎,但却有权利因为你说谎而拒赔,这个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大家看到这是不是想说,小司,我们已经意识到『健康告知』的重要性了,你快教教我们怎么做吧。

互联网保险,如何『健康告知』

网络上买保险,只需要阅读一下该保险的健康告知部分,只要符合『健康告知』的要求就可以投保。

也就是说即便你有其他异常,但它没问,咱也没必要再进行额外告知,要切记如实告知 ≠ 全部告知。

举个例子,下面是某个保险的健康告知:

被保险人是否患有或曾经患有或已经被告知有下列疾病: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II级(含)以上、高血压II级(含)以上、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呼吸衰竭、肺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性传播疾病、白血病、慢性酒精中毒、精神疾病、智力障碍、阿尔兹海默氏病(老年痴呆或早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失明、瘫痪、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身体畸形或残疾;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毒携带者,曾经或正在吸毒。

注意看关于肝部疾病的询问,只有肝硬化一条,也就是就算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了小三阳,甚至还在门诊开过药,只要不是确诊肝硬化,就是可以投保的。

再比如,有的重疾险会在健康告知时询问家族病史,直系亲属是否有罹患癌症和糖尿病的,如果咱们实在不符合要求,可以去投保不询问家族病史的重疾险。

线下保险,如何『健康告知』

线下保险公司一般是会提供一个调查问卷,大家还是遵循之前说的定律,问什么说什么就可以。这里小司提醒大家,为了咱们得到一个更好的核保结论,大家最好把资料带的齐全一些,比如自己曾经的住院病历啊,诊断啊,都带上。

身体不符合『健康告知』,能隐瞒吗?

小司的建议还是最好不要隐瞒,也是为了咱们日后理赔容易。

可很多朋友在投保的时候,身体已经有一些异常情况了,这时候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1.智能核保:有一些保险提供智能核保功能,就算不符合健康告知,也能顺利买到保险

2.线下多家投保:准备好资料,线下多家保险公司尝试投保,选择核保结论最好的那家

3.选择一些健康告知相对较为宽松的保险

大家对更多社保、保险知识感兴趣的,欢迎关注《小司淘保》的今日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小司淘保


健康告知这道槛,你该怎么跨过去?

不管是重疾还是医疗,在我们决定购买时都会遇到一个门槛,那就是——健康告知。告知两字看着轻松,实则关系重大,不但决定你的投保是否顺利,也同样影响到你的未来是否可以理赔成功。

下面是个栗子:

曹太太,2012年投保某款重疾保险,2013年经确诊为胃癌,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然后随后保险公司发现曹太太在投保之前曾因同样的癌症而做过化疗,因此保险公司拒绝赔付,理由是投保前未做如实告知。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胜诉。

曹太太明知自己已经罹患癌症,依旧选择购买重疾保险,并且未做如实告知,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带病投保,涉嫌严重骗保行为。

在吃完栗子之后,应该有很多同学开始担忧,会不会因为自己身体的一些小毛病,以后都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挑刺,导致自己无法获得赔付?

先别慌~再吃一个栗子先:

张先生,2011年同样购买了该家保险公司的这款重疾险,2015年确诊淋巴癌,向该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投保前,张先生已患有冠心病等疾病,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结果和上面的并不一样。法院最终判决:张先生胜诉。

那么有同学就想问了,大家都是投保的时候没有说实话,凭啥张先生就能赢,曹太太就输了呢?

让简哥来给你分析下:

① 张先生保费缴纳已满2年,保险公司已丧失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

② 张先生没有如实告知的冠心病,和他得淋巴癌,没有办法确认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虽然他撒谎了,但是他撒得谎跟他得的病没关系。

敲黑板划重点,简哥给你讲讲新知识:不可抗辩条款

简单的来说:如果在保险生效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家倒霉的保险公司都没发现买他们公司保险的人骗了他们,那么合同到了两年之后公司发现这人没说实话,然而发现了也没用,该赔就得赔。

虽然说这个条例的设定是为了维护我们的权利,但务必要注意,如果涉及到恶意骗保,保险公司依然可能会合法拒赔哦。

很多同学可能对于健康告知最崩溃的一件事情是:我说的不细你丫到时候说我骗保,我把我哪天剪指甲出血去医院买创可贴都细致的和你说个明白,你又告诉我不让我买了(拒保)。

说还是不说?说多少?这。。。是个问题。。。

来,提起精神让简哥和你说道说道~

敲黑板,重要的事情敲三次!想不坑,就要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1:随便填,爱咋咋地

很多人觉得健康告知这东西就是走走形式,或者误信“谗言”,所有的告知项全都一扫而过,通通填否,这样固然容易通过核保,然而如果日后真的需要理赔的时候,恐怕也是纠纷不断。

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了,我去过医院,医生说我问题不大,药都不需要吃。但是,医生所学的临床医学和核保是不一样的,核保更关注于你的身体状况导致未来生病的概率。所以健康告知中凡是被问到的内容,一定要仔细阅读,如实作答,不要隐瞒!

误区2:话太多

这是另一种极端,他们之前健康告知的重要性,所以担心到时候理赔扯皮,所以从小时候摔破头到前天割破手都说的清清楚楚,甚至把些没有被确诊的,自己幻想出来的症状都说的一清二楚。

然而这种行为,会让你的核保过程艰难无比,影响购买保险的价格不说,甚至被拒保。

所以呢,咱们只需要对健康告知涉及的内容诚实作答,没问咱的,咱又何必说的那么多呢?

那如果遇到开放性问题怎么办?

比如“您是否患有或被怀疑患有其他上述未提及的疾病?”这个问题太变态了,是不是头疼脑热、感冒发烧都能算进来?

概括性问题不需要回答,有详细内容的再回答;如实告知≠全部告知。

误区3:他人代填告知

有那么一批不称职的“推销员”,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唯独苦练推销话术,忽悠你没商量。他们会告诉你,只要没住院,所有选项都填否就可以了,甚至直接帮你填写健康告知。

大家一定要对自己负责,诚信对待健康告知,不要假手他人。

因为几年后,当初的销售人员可能会离职,但这张保单是会一直伴随着你的;销售人员≠保险公司。

总结:健康告知需要本着如下几个核心原则

核心原则

1. 问到的问题,如实作答不隐瞒

2. 没问到的问题,或是问的太概括,无需作答

3. 诚信负责,不假手他人

最后简哥想说,保险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金融产品,从业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胜任。

作为普通人,缺乏专业知识经验,在购买保险时难免遇到困难。

建议大家选择一个靠谱的顾问帮你出谋划策,避免踩坑,省力又省心~


简说保


楼主说的对,健康告知填写是否正确,对后续理赔影响很大,甚至可能是拒赔。


下面具体说一下如何填写健康告知。


保险的健康告知看不懂怎么办?

我们在购买重疾险、寿险等保险时,是必须要填写健康告知的。有些朋友问我健康告知应该怎么填?有些小病会不会影响购买?一些既往病史是不是符合健康告知里的内容?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一起了解如何填写健康告知。

一、为什么要有健康告知

1、 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避免有严重健康问题、不符合投保要求的人群投保而导致赔付率增加。

2、 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进行保险定价的重要基础,通过健康告知可以了解客户是否可以正常投保;不符合要求就需要进一步提交相关资料,进行核保(风险评估),再决定是否承保以及如何承保。

二、不正确填写健康告知会怎样

在填写健康告知时,如果有故意隐瞒或者填写不当,很可能会对以后理赔造成影响。

《保险法》第16条同样有规定: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也就是说,对于足以影响承保结论的(加费、免责、延期、拒保等)未告知行为,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保险费就白交了!

可见,如果不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是有权根据情况直接解除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就无法获得相关保障。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的日益广泛,保险公司能够从医疗机构、社保部分、体检机构等核查客户的既往健康状况,如果隐瞒实情投保,很容易导致我们买的保险“不保险”,最后坑了自己。

三、如何填写健康告知

虽然健康告知很重要,不过不用为了“如实告知”的义务,事无大小全部告诉保险公司,我们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1、问什么就说什么,不问不说

保险法第六条对投保人如实告知范围进行了客观限定: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

可见,国内的如实告知是询问告知,即投保人仅需要在保险公司提出询问时才有义务告知,且告知的范围以询问内容为限,至于询问内容以外的事项,投保人不负有告知义务。

我们在购买产品时,会发现产品的健康告知内容不一样,比如意外险几乎没有健康要求,而医疗险健康告知最严,寿险比重疾险宽松。这是由于保险产品市场策略、产品定价等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同一类产品,健康告诉可能也会不同。

我们在进行健康告知时,保险公司问的就回答,不问即便存在问题,也无须告知。在保费相差不大时,优先选择对我们有利的健康告知去投保。

2、以医疗记录和体检报告为准,不要自行判断

在进行健康告知时,体检异常或者既往病史是否严重,千万不要自行判断,而应该以医院的诊断记录和体检报告具体信息为准。


四、不符合健康告知,是否就不能买保险了

即便不符合健康告知或者自己无法确定,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核保。

1、智能核保

通过智能核保系统,实时得出核保结论。智能核保属于无痕核保,即便智能核保的结果不理想,也不会留下记录,不会对以后再次选择其他保险产品造成不良影响。

2、预核保

客户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不乏存在很多情况是智能核保无法判断,或者客户无法确定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通过邮件或者投保系统提交病史、病历资料等信息,交由核保员做出合理的判断,给出明确的结论。而且,预核保也不是正式核保,即便结果不理想,也不影响客户继续投保其他保险公司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