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豬"變"有獠牙的野豬,是基因突變?還是豬的"本質"?

家豬

這裡是馮侃三農,傳遞三農知識,惠及普通百姓。

引子

現在說到豬,不僅僅可以作為家禽來飼養,現在有更多的年輕人將豬作為寵物來養,比如荷蘭豬,迷你豬等。但是今天我們所討論的豬是會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那一類,家禽類的豬因為有報道稱家裡飼養的豬如果將它放生一年,它便會成為長有獠牙的野豬,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為你們一探究竟。

家豬

飼養的家豬


01

大家都知道,家豬和野豬在食用的時候,味感是不一樣的,雖說它們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是在我們看來,家豬給人感覺更溫順更乾淨,野豬就不一樣了,我們印象中的野豬都是全身黑乎乎的,沾滿泥巴,還有一對獠牙,更是田了幾分兇狠,《西遊記》裡面豬八戒一角色大約就是根據野豬的形象設計的,然而經過幾千年的訓化,業野豬從外形到習性被人類徹底改造。

由此,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飼養野豬,客觀來說,生活環境和習性的差異決定了野豬的運動量必然遠大於家豬,這就意味著野豬肉中脂肪的含量可能更低,而蛋白質的含量則會更高些。所以也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於食用野豬。

家豬

野生的豬

02

但是如果說你想將自己家裡從小養到大的家豬放養一段時間,那它回來之後肯定不是你放它走時那般模樣了,本身來說,家豬和野豬並無太大的區別,很多人說沒有看見家豬有獠牙,這往往是飼養的豬的一系列的性狀會在人的影響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比如飼養的豬不必要去土地中挖掘食物,那獠牙便逐漸退化,越來越短;因為也不用擔心溫度的變化,則身上的毛髮也越來越短,這些性狀都會由於人為的影響而逐漸消失。

家豬

野豬幼崽

03

如果真的將一部分家養的豬放歸野生條件下後,有的會因為不適應野生環境而瀕臨死亡,而那些活下來的豬將可能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 由於沒有人為的飼養條件,這些動物必須儘快的適應野生環境,比如去土地裡挖掘自己所需的食物,自己找水喝,自己找安全的區域建屋睡眠,這些都會使得它們的毛髮顏色越來越接近野豬的顏色,而為了適應這種環境,它們的後代表現出的野生型特徵也會越來越明顯,比如獠牙的長度及毛髮的顏色、長短等。

(2) 因為部分後代有著更加適應野生環境的性狀,存活到繁殖年齡也會比家養性的幾率更高,後代的存活率也比家養性的更高,以此會有更多機會交配和產下後代的機會,它們就完全按照我們認識的野豬的行為習慣所生活。

家豬

飼養的家豬

(3) 如此反覆循環幾輪之後,這些後代的後代能夠表現出完全適應野外生活的性狀,最終將會在相對穩定的野生環境中存貨下來,此時家養性的才算真正的基本完成野化,不過即使表現出野生型的特徵,野化的動物往往也不會完全表現出和野生型一樣,而是會表現出一種在野生型和家養型性狀之間呈現微妙平衡的狀態。

04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想讓家豬"變成"長有獠牙的野豬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的,一年之內是不能完成野化的,因為人們對野豬肉有所向往,更多是因為人們對於"天然""野生"的食材更有好感。其實,"野生"食材只是從資源上來說更稀有,並不一定營養更豐富。

更何況,有時野生食材還可能存在著我們不知道的一些食品安全風險,比如野豬肉可能感染寄生蟲(如豬旋毛蟲)或者金葡菌、沙門氏菌、豬鏈球菌等病菌

。所以那些想要把自己的家豬放養一年就當野豬來賣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家豬

家豬


結語

其實,家豬和養豬並無很大區別,家豬也並非沒有野豬好,它們更健康,更無憂無慮,當然了,如果真的讓它們打起來的話,家豬也並非打不過野豬,如果真的想從飼養家豬到野豬的轉變,可以直接飼養野豬,現在有專門的飼養機構,可以參加培訓後,逐漸的從家豬轉型到野豬,但是野豬的飼養和家豬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想轉型的朋友們也要提前做好準備,防止盲目轉型所帶來的的經濟損失和幼崽的死亡。其實就像狼和狗一樣,並無有很大區別,你能說狗就一定打不過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