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无影手”,看5G如何成为我们的“空气和水”

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的时候,中国移动5G作为一个新生力量,在商用不过几个月的时间点上,全力以赴投入了这场大考。

近距离观察完这张答卷,可以看看我们离换5G还有多远。

通信基础设施迭代

3G来临之际,人们没有想过,智能手机日后会普及,成为人手一部的移动上网工具。

4G来的时候,大家最担心的事情是:倏忽之间我的流量跑没了。直到共享汽车、扫码支付、直播、短视频的到来,我们才知道,4G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事实证明,当通信领域里的新事物刚出现时,我们的看法有时会不自觉地跑偏。事实是,这些新事物最后都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新的基础设施,像“空气和水”一样,我们再也离不开它。

5G来的时候,关于5G究竟是什么?除了更快的网速,大家给出的答案,似乎都较抽象。

那么,究竟还要等多久,5G也会像“空气与水”一样,变成我们离不开的新基础设施呢?

抗疫“无影手”,看5G如何成为我们的“空气和水”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在这次抗疫中,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

没有明星代言,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在抗疫前线,5G已经立下汗马功劳。仔细琢磨之后不难发现,5G这一抗疫“无影手”,展示的就是它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样子。

5G“千里眼”永远在线

“5G视频直播是5G在此次疫情中最直观的应用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这样总结。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期间,各方都在关注建设进度。请看中国移动的时间表:

1月25日,开通火神山首个5G基站;

1月26日,当晚完成雷神山4G/5G网络优化扩容建设;

1月28日,从设备调配、网络架设到视频连线、直播测试等一系列工作,中国移动仅用了4个小时,开通了火神山、雷神山5G高清直播网络;

遍及全国上亿的“云监工”,共同见证了“中国速度”。

抗疫“无影手”,看5G如何成为我们的“空气和水”

中国移动5G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上亿网友当起“云监工”

两座“神山”的原生态、永远在线式直播,重新定义了我们眼中的直播。有了5G的力量,这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直播间,以永远在线的方式存在。

5G“超长臂”隔空协作将成为常态

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云南玉溪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他使用的系统就是中国移动云视讯系统。

抗疫“无影手”,看5G如何成为我们的“空气和水”

钟南山院士通过中国移动云视讯为云南玉溪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在广东,中国移动争分夺秒推进各地防疫指挥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等重点区域5G覆盖,满足应急指挥、医疗救治、专家会诊等网络需求。

在浙江,中国移动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提供5G云端机器人及VR远程探查系统应用,大大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在河南,中国移动仅用30个小时时间,便完成了郑大一附院传染病病区的5G室分的建设开通,并基于5G医疗专网进行5G移动查房等5G医疗临床应用的调测。1月29日许昌鄢陵县中医院与郑大一附院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成功实现了对该县两例重症病例的全省疫情防治远程会诊;2月12日上午,在洛阳留观患者专家评估会的主会场,7名市级专家通过中国移动“云视讯”平台成功连接24家医院,对29位疑似留观病例实施远程会诊,完成了一次对复杂疫情的隔空阻击。

在武汉,5G远程医疗系统让北京的专家跨越1200公里,与“战疫”前线的临床医生实现“面对面”高清救治指导;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用可穿戴设备连接5G无线网络进行生理参数的采集。2月7日,中国移动建成开通火神山医院5G小推车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国内5G小型化、便携化、实时化远程医疗。

抗疫“无影手”,看5G如何成为我们的“空气和水”

中国移动5G助力北京301医院与武汉雷神山医院之间实现远程超声检查与诊断

在四川,四川省人民医院成立“新冠肺炎远程会诊中心”,呼吸科、重症科等专业资深专家免费为全省350家基层医院开展“新冠肺炎”远程会诊服务,协助下级医院会诊排查疑似患者。

疫情期间,中国移动5G远程医疗系统全力支持全国医院开通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门诊、发热咨询等服务,已服务于31省市区5271家医疗机构,提供5G远程会诊、医疗服务机器人、疫情防控系统、云医院等34项服务,并积极支撑“国家远程中心会诊平台”建设。

5G机器人抵达任何地方

“5G智能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初试牛刀,其在医院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能够部署大量5G+医疗应用,全方位支撑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开展。

抗疫“无影手”,看5G如何成为我们的“空气和水”

5G智能机器人目前在医院承担了问诊咨询、智能医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送药送物和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能够进行咽拭子采集的机器人已开始进行受试者检测。搭载了语音播报系统的5G无人机可进行疫情地区的空中巡视,发现人员聚集或未带口罩可以“喊话”进行提醒。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在多地推出的5G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查系统,可实现远距离批量筛查测温,避免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精度高,且视频录像和测温记录可存储、可回溯,比传统测温方式优势凸显。能够在重要交通枢纽、大型连锁商超,以及医院、学校、政府、企业园区等出入口临时布控等环境下发挥重要作用。

抗疫“无影手”,看5G如何成为我们的“空气和水”

中国移动“5G+黑体热成像人体测温仪”

深圳市大鹏新区率先使用“5G红外体温检测”设备,部署在新区东部沿海高速坝光出口及雷公山隧道口防疫点。该设备是中国移动千里眼场站热成像行业应用方案,提供了五大类测温方法。

5G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新的基础设施,它的未来已经清晰可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