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陪你度過每一天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大家好,我是甘肅蘭神國際旅行社的專職導遊白海燕,很高興今天能為大家講述甘肅故事,和大家一同品讀絲路文化。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故鄉 ·陽關” 。

提起陽關,大家並不陌生,而於我卻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天馬不知何處去,無人解識古陽關”。我們乘車由市區一路向西南行駛,沿途四周的景色瞬息萬變。極目天涯,雲山浩渺,大漠蒼茫,薄霧輕風,繚繞飄拂。那巍峨挺拔的陽關烽燧猶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眼前呈現出一派崢嶸奇殊光怪陸離的大漠風光。此刻耳邊更是響起詩人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佳句,以及委婉纏綿的《陽關三疊》……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諾大世界的一個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為童年,為歷史,為許多無法言傳的原因,這種焦渴,簡直就像對失落的故鄉的尋找,對於離散的親人的查訪。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而今,昔日的陽關城堞早已蕩然無存,僅有聳峙在礫石崗上一座高大的烽燧,雖苔痕斑駁,但氣勢猶存,它是陽關歷史唯一的實物見證。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這裡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極目遠眺,那視線所及之處便阿爾金山海拔5800米的雪峰,層層疊疊,直升天際。近處卻是錯落起伏的沙丘,流沙茫茫,星星點點的葦草飄揚出來,在千年之後的寒風中抖動。那一道道沙梁從東向西自然排列,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兵器、裝飾品等古遺物俯拾皆是,故當地人有“進了古董灘,兩手不空還”之說。專家考證,陽關故址當位於此處,故而才有如此眾多的歷史遺物。記得兒時最大的樂趣,便是仔細撿幾塊銅錢的殘片丟進火爐裡,看它燃燒後鮮豔的紅綠色的火焰。在逶逾剞側的峁巒平崗和莽莽蕩蕩的流沙礫石的環抱中是一塊墨翠欲滴的綠洲,它是漢代龍勒縣和唐代壽昌縣的古城遺址,也是漢唐時期的行政管理機構,當然天馬故鄉渥窪池也在其中。古代以陽關為中心,東南西北烽燧、都尉、侯官以及塞牆構成的防禦體系四通八達,而古代建關選址又非常講究,陽關佔據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與玉門關遙相呼應。這裡水源充足,具有渥窪池和西土溝兩大獨立水源,軍士藉此水而生息,而在茫茫戈壁之上,把水即是守關。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陽關的風吹著,她是不是已來了千年,吹啊,這滿含著沙粒的胡言亂語,把我們拉進已逝的古代。我彷彿看見高僧玄奘跋履山川,東入陽關返回長安;彷彿聽見詩人岑參說“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陽關的風吹著,她是這兒的常客,常常從早晨從夜晚走過,彷彿一條時光的河流,現在它又驅趕著一萬粒細沙,像為沙塵暴的詩集寫下名字,匯入青青的蘆葦蕩,那裡紅柳花開了,燃燒出一片喜人的火焰。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今日陽關烽燧下,春來塞外,已成為一個柳綠花紅,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真是“稻梁依時泛秋色,珠實累累葡萄園,疑是塞外江南地,白雲遠上祁連山”。從四面八方擁卷而來的觀光者紛沓而至,這使古老的《陽關三疊》又譜寫了浪漫的青春暢想曲。無情的歲月和風沙,雖已吞沒了昔日的城沙關府,但卻掩蓋不了燦爛的華夏文明。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九月,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昔日出塞淚不止,今日喜有故人居”,“但有農田處,無不種葡萄”。我們在清香醉人的葡萄園,採一串新鮮誘人的葡萄,看看這“千里陽關葡萄浪,瀚海綠洲桃花源”。讓我再為你斟一盅酒“今朝送君復西去,豈吝千杯共一醉”。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陪你度過每一天

待到山花爛漫,你我再相約

記得轉發給身邊的朋友

希望大家每一天都開心~


宅家聽甘肅好故事 | 故鄉·陽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