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的人,真的能一眼看穿別人嗎?

希樸羊


並不能。

這是一種偏見,這個問題就如同問學計算機的人,一定會修電腦嗎?問學法律的人,一定會做律師嗎?

會認為學心理學的人能一眼看穿別人,很大原因在於對心理學的不瞭解。

其實學心理學的人,並沒有人能真的一眼看穿別人。他們對人的評價都是來自於觀察,觀察對方的一言一行,並在他們的知識的基礎上,將對方歸入某一類人,將該類人的特徵套在對方身上,並和對方進一步交流,以此來推測對方的實際情況。

知識會幫助他們預測。

比如:A很難和人建立親密關係,一旦關係變得親密,A不自覺地就會採取一些措施,讓關係冷淡起來,刻意疏遠對方,甚至會就此斷絕交往。

心理知識會告訴學心理學的人,A可能屬於迴避型依戀人格,A很缺乏安全感,小時候父母對他/她可能比較冷淡或者嘲笑過A,讓A對自己缺乏信心,有點自卑。

心理學還很講究溝通的技術,他們在與你溝通的過程中來了解你,所以在做心理諮詢的時候,諮詢師要鼓勵來訪者說出心中的故事,他們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你情緒的反饋,並說出你所說的話的背後的情緒和渴望,然後就會給來訪者造成一種諮詢師真瞭解自己的感覺。

其實,諮詢師瞭解你的程度,取決於你瞭解你自己的程度。學心理學的人,並不是非常瞭解你,而是他/她瞭解人性。從總體的一般特性來推論個體的一些心理特點,總不會太過偏離。


Susta


說可以一眼看透對方的人,不是神棍,就是棍神,當年的"中國大巫" @柯雲路 就有這個本事。@柯雲路 大師是朱清時的老前輩,朱清時今天鬧騰的很歡,但是他不過是重走柯大師的老路。柯雲路當年紅火的時候,名震華夏,有弟子無數。這個人就自詡可以看透別人的心思,叫做"他心通"。這種神通不但可以看透別人的一切,還可以看透別人的前世,你輪迴轉世十幾代之前幹什麼的,他都知道。要是你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就不用做什麼心理醫生了,可以直接開個大師授功班,大把大便的摟銀子了。一眼就看透別人,那已經是特異功能,屬於超自然範疇,不是科學所能夠達到。

醫生在開處方之前,還會詳細的諮詢患者的情況,有沒有過往病史,有沒有藥物不良反應,最近身體狀況怎麼樣,血壓如何,是不是胸悶氣喘,說不定還會讓你去拍一個X光,或者抽血化驗,綜合考察你的身體情況,最後才會給你開診斷書。什麼一坐下來手一搭就知道你患了什麼病,就是名中醫也不敢這樣吹噓。看病講究的就是收集資料,越詳細越好,越詳細才能更好的判斷病情,否則就容易誤診。

心理學也是這樣。心理學的醫生不是神,他們面對來諮詢的顧客,也需要察言觀色,先大致瞭解一下對方的主要精神面貌,然後慢慢的通過談話技巧,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去體察患者的痛苦,瞭解他們的需求。而患者是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秘密都給你透露的,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而心理醫生就是要讓他們放鬆下來,逐步贏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坦誠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


懷疑探索者


當然不能,不但不能,沒有人能。

首先,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具有一定問題,學心理學專業的是不是“都”能一眼看透別人,這肯定了是有人可以做到一眼看透別人,但不確定是不是全部,因此提問。然而科學表明,目前還沒有人可以一眼看透其他人,和學不學心理學無關。能一眼看透別人的,除了x光還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心理學的定義,它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並來解釋、預測、影響人的行為。敲黑板,劃重點,請注意,是科學,還是通過研究的。學心理學能幫助人更好的理解他人,是理解。學心理學有利於我們看透一些現象的本質,有助於我們對世界和他人有更合理和客觀的認識。

當然,心理學有一些小技巧通過個人氣質,微表情,催眠暗示,甚至常見的利用思維誤區的巴納姆效應讓你覺得一個局外人對你十分了解,產生神奇的錯覺,沒錯,是錯覺。心理學對人的判斷是基於長期觀察和科學統計基礎之上的,並且有常模依據,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

心理學目前仍沒有被廣泛瞭解和認知,以至於很多人說出自己是學心理的,隨後就有人說那你說說我現在想啥呢?我要是知道你現在想啥,我直接去天橋擺攤給人算命穩賺不賠的。

學心理學的人,會推動社會的發展,會助己助人,但不是神神叨叨的算命的,也不是人形透視儀。


七錄書童


我是悄然微笑,喜歡心理學,讀過不少心理學作品和著作。

就我目前的水平來說,無法一眼看透一個人。我相信所有的心理學專家也一樣。

如果說學心理學的人有什麼比別人更厲害的話,那就是一般會比較有同理心,能夠理解他人,會換位思考,觀察力比較敏銳,並善於從他人的行為得出某些心理學的結論。

如果一個學心理學專業的都能一眼看透別人,心理諮詢師就不需要病人提供信息,而直接將“解藥”呈給病人了。

可是心理諮詢師是怎麼工作的呢?他們的工作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做“樹洞”,聽病人傾訴,並在適當的時機給出一些建議。能夠打開病人的心,是心理諮詢師的一大本領。一個人只有在被理解的情況下,才願意敞開心扉。

如果一個病人不配合,再強的心理諮詢師也無可奈何。有一部電影《心靈捕手》,描繪這個方面比較詳細。有空可以搜來看一下。

不謙虛的說,很多心理諮詢師本人的病並不比病人的病輕,因為長期接受吐槽,長期面對別人的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合適的機會和方法疏導,也是一種自虐。


悄然微笑讀書


在我看來,能不能看透別人和學不學心理學關係並不是很密切。每一個人都會有心理活動,也都有各自的心理認知水平。學習心理專業的人肯定會對人的心理有更深的認知,但不代表他們可以一眼看透別人,沒有經過一定的交流和了解,誰都是瞎猜的。

看透別人基於這樣一些條件:

一、對目標對象有一定的瞭解。瞭解是判斷的基礎,如果你對一個人什麼都不瞭解,也不知道他最起碼的一些信息,那麼是不可能看透一個人的。

二、有起碼的聯想和邏輯推斷能力。當你沒法獲得足夠信息時,你要根據別人周圍的事物、環境和發生的一些事件去做推斷和聯想,沒這個基本能力就談不上看透別人。

三、你生活的經驗是你看透別人的最大障礙。有人生活經驗多,有人比較少,你觀察、揣摩、判斷別人80%是要靠你自己的主觀經驗來進行的,因此,所謂看透別人,就是你利用自己經驗去碰實際情況的運氣,不過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很相似的社會里,你的判斷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的。

四、看透別人靠得是對已有條件的邏輯推斷。你只有在掌握了一定量的信息後才會對他人做出自己的判斷,否則你根本不會對一個人下結論,因為這和你沒什麼聯繫。人是不是關心與自己無關的事物的。

看透別人是不是都有這個一個心理過程呢?學過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人對人性和人本能的瞭解更多,在判斷時也知道哪些因素最關鍵,因此學過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人更容易看透別人。但這和你說的一眼就看透別人不一樣,你覺得呢?


心靈空間師


對於這種雙方完全是扯淡。如果學習心理學的人真的能一眼看出別人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應該有很多人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現實生活當中是幾乎不存在這種可能性的,除非你對人性研究的非常透徹,又或者是你本身就有這方面的特殊能力,這好像暮光之城裡面的男主人公愛德華一樣,在變成吸血鬼之後有閱讀別人腦子在想什麼的能力。如果一定要說學習過心理學的人跟普通人有什麼不同點的話,那麼可以說學習過心理學個人可能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以及事情的處理上會與沒有學習過心理學的人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學習過心理學的人可能會在討論一個問題的看法上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並且他們在話語當中會更加閃現出人性的光輝。不過,這並不代表沒有學習過心理學的人就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突然間對什麼事情都看得很開了,這也是學習心理學的一種方式之一,而且這種人比那些只學習心理學理論知識的人有更多深刻的體驗,而這種體驗是書本知識裡面永遠都沒有辦法直觀告訴你的體驗。也就是說光學習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如果人生當中沒有一些深刻經歷的感觸的話,也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心理學家,又或者是從事心理學相關專業的人士。因此,請不要再覺得但凡是學習心理學的人都是神人,也許他們還沒有你懂得人性呢。


Miss張小豆


一般地說,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如下:

心理學是側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人類有高度發達的大腦,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人腦的結構和機能與心理現象之間的聯繫逐漸被發現。

大量的研究還發現,正常人的半球功能有分工:左半球通常控制言語過程,如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而有半球通常控制如空間、音樂、藝術、想象和創造力等非言語過程。心理現象作為腦的機能是以活動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腦的神經活動為物質基礎。腦的神經活動是生理的、生化的過程,而心理活動則是在這些過程中發現的對現實外界刺激作用的反映,是對外界信息的加工。

心理學是人類為了認識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門基礎科學。人的心理現象比自然現象和生物現象更為複雜,其表現形式各種各樣,它們之間的關係也紛繁複雜。但是心理現象又是人們所洞悉的,具有規律可循的,並且是能夠正確認識的。一般可將心理現象分為既有區別而又緊密聯繫的兩個方面: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

學習心理學,只能認識人的心理現象和一般的心理規律,而不是真正就能看穿某一個具體的人。

所以,簡言之,認為學心理學的人能一眼看穿別人,這是一種誤解。


許興華數學


正如其他答主所說,“具備心理知識”並不等價於“能夠一眼看穿別人”。

不過,學習心理學確實能幫助人們對他人的表情、情緒、行為等更加敏銳(比如,為大家所熟知的同理心就可以讓我們更能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這種敏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瞭解他人。

另外,心理學也有大量基於實證與臨床經驗的關於“人格”的研究,包括“不同的人格特質通常會有哪些表現”,這可以幫助我們大致瞭解一個人在行為、情緒等方面的“傾向”。

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些判斷人格的小技巧。

1. 總說別人好的人,往往自己也是個好人

對他人做出更多積極評價的人,自身人格中的積極面也更突出。簡單來說就是,總是說別人好的人,往往自己也是個好人。而認為別人是冷漠、善妒、焦慮、虛偽、貪婪的人,他本身人格的黑暗面也更突出。

2. 走路步幅大的人更外向,步幅小的人情緒更穩定

走路方式也能反映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有研究發現,走路姿態更隨意、肢體活動範圍更廣的人,個性更為外向;而步幅更小、頻率更慢的人,通常是情緒更穩定的人。

3. 一個人的言談也是人格的反映

外向性高的人,說話聲音較大,會運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補充表達。他們不會對談話感到無聊,甚至可能有些話癆

開放性高的人很容易就和不那麼熟悉的人談到自己較為私人的東西,比如願望、未來的計劃等等,他們也對新鮮事物持開放的態度,願意談論多樣的話題。

宜人性高的人在談話中總是顯得很享受,他們會頻頻點頭或微笑,表現出對話題很感興趣的樣子。

責任心高的人喜歡在談話中展現自己的聰明,同時也會和對方保持眼神交流。

情緒不夠穩定的人,總是在談話中試圖尋求對方的肯定。他們可能會顯得有些緊張,也容易感到尷尬,有時甚至不能流利地表達自己。

4. 臉寬的人更具領袖氣質

心理學研究發現,面部較寬的人常被認為更有領袖氣質和野心,且個性上更堅毅、獨斷,比如馬雲和前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

(圖自網絡)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我們並不能以偏概全,單憑這些結論去判斷一個人。

無論你試圖瞭解誰,這個瞭解的過程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你與對方長時間的相處、相互熟悉,才能逐步瞭解的(即便對你非常熟悉的人,也很難說你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一眼看穿對方的心思)。對於學心理學的人來說亦是如此,根據經驗和知識做出的判斷只能作為參考,如果想要更瞭解一個人,只有通過與他深入接觸才能做到。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幫每個人學會幸福生活。 關注KnowYourself 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Reference

Funder, D.C. (1995). On the accuracy ofpersonality judgment: A realistic approach. Psychological Review, 102(4),652-670.

Lebowitz, S. (2016). 9 things people canfigure out about your personality just by looking at you. Business Insider.

Thoresen, J.C., Vuong, Q.C., & Atkinson, A.P. (2012). First impressions: Gait cues drive reliable traitjudgements. Cognition, 124(3), 261-271.

Wood, D., Harm, P.D., Vazire, S. (2010).Perceiver effects as projective tests: What your perceptions of others say about you. Management Department Faculty Publications, 175-190.


知我心理學


  • 曾經有個笑話,說你的專業畢業後是幹嘛的。有人說他是學人力資源的,畢業後就是人販子;有個學心理學的就回了一句說,我是學心理學的,畢業以後去去廣場上擺攤算卦。關於算卦這個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我想說的是心理學的研究很廣,也包括像很多人都很在意的“他是不是知道我在想什麼”,如果你對這個很感興趣,可以去看看美劇《lie to me》。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劇,這裡研究的就是傳說中的微表情,通過一個人的眼神、眉毛的高低、眼角的皺紋、說話時身體的動作,甚至打電話時說話的聲音強弱、語氣等等去判斷他有沒有說謊,當然這也是需要長期專業的訓練,個人感覺這個也需要天分。
  • 心理學研究的內容很多:人的感知覺、記憶、思維、智力、情緒智力、學習心理、動機、需要這些看似很平常的東西;當然很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包括智力的發展、道德水平的發展;關於生活中的心理學,怎樣讓人過的更幸福(參考哈佛大學幸福課),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災難,生活中的壓力;關於我們的人格特質,像是最近經常看到的INFJ型人格;對於心理障礙的研究,抑鬱、焦慮等等生活中的一些神經症以及如何去應對;也會研究社會的或者說群體的心理狀態,像是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
  •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心理學讓自己成長,更符合自己的期待,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更加輕鬆自如的應對生活中的突發事件,更好的跟身邊的人溝通和交流,make life better。
  • 如果真的像《lie to me》裡的主人公一樣隨時看到謊言和真相也挺難的,因為你要守住好多好的的秘密。




Amelia戒


很多人都可能會有這種誤解,認為學什麼專業的人就一定很擅長和精通與那個專業相關的東西。常見的誤解例如學英語專業的人肯定個個都能翻譯各種各樣的文件、學藝術的以後一定是走藝術的這條路、學數學的以後只能當老師等等。但事實上,在現實社會當中,很多人雖然是學習某一專業出身的,但是其並不一定就擅長那一專業的技能,反而在畢業後從事與此大相徑庭的工作。因此,學心理學的人不一定就真正瞭解心理學,而且心理學的研究方面有很多,包括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等幾大類心理學研究的主流方向,還包括一些被單獨提取出來研究的、屬於心理學研究分支類型的科目,如愛情心理學、音樂心理學、色彩心理學、金融心理學等等。

與其說學心理學的人能夠一眼看穿別人,還不如說這樣的人對有一個體的人體各個部位的情緒反應有著非常強大的總結能力。就像美劇《別對我說謊》裡面的主人公一樣,花了畢生的時間去研究個體是否存在說謊的情況,並總結了大部分人在說謊時會出現的一些現象,從而幫助他在不同案件中抓獲疑犯。其實這些能夠一眼看穿人的人在各個行業都會存在,那些常說自己“眼光不會差”的人就是基於自己與他人交往經驗的累積、對某一類人進行的概括和總結。一般來說,一眼看穿別人的人會通過他人的言語、行為和麵部表情來判斷他人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