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体制内工作会更抢手吗?社会各阶层会加速流动吗?

超哥往前走


答案是肯定会有的!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基于题主的主观意思,不再区分具体什么体制内,而以普通人意义上的“体制内”进行回答)


抢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受疫情影响,体制内人员经济来源上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萌生去体制内的主要原因。受疫情影响,不管是企业还是劳动者,大多都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极个别好一点的公司可能会发一部分工资,但是绝对的多数,相信在没有上班的情况下是一分钱没有拿到的!而体制内是一分不少全部发放的,疫情一线的人还会有补助,两相比较,大家自然更愿意去体制内,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何况现在超前消费,有不少人是有房贷、车贷、花呗等着工资还款呢。疫情将这一对比放大,相信在不少人心中都留下来“体制内更好”的种子。

二、体制内工作各方面都比较好

工作相比企业更加轻松,压力没有那么大,工资也比较高,社会地位也还不错等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一些对立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一、疫情发生后,体制内的人冲锋在前,很是辛苦

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是我们往深层次原因去想,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一方面,防疫一线的人员是少数,像医院、卫健委、疾控中心以及最基层(乡镇、街道办人员)工作人员,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占体制内人员的多少呢?新冠肺炎是传染病,很容易传染,而我们预防策略就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阻断传播。如果体制内的人员都出动,可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添乱,所有事实上,体制内窝在家里为国家做贡献的才是大多数。另一方面,特别辛苦的防疫人员是少数。总的来说还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只有疫情重灾区、或者当地发现确诊病例的人员,才会比较辛苦,个别人甚至不分昼夜、饭都顾不上,像医生、护士和部分基层人员,但是这些也是少数,大部分地区的人员只是备战、预防,还是比较轻松的,被感染系数也不会特别大。

二、大部分体制内人员工资低

体制内的工资确实不算太高,但是也算不上低。财不外露,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体制内的人工资有多少,只是听说、感觉比较低。毫无疑问跟一些高管、公司比起来不算高,但是实际上不管是落后地区,还是发达地区,体制内的工资一般都是出于中等以上水平的,再加上劳动量和生活品质,性价比也是比较高的!不要忘了80%的财富集中在2%的人手里,98%的人依然算不上富有,达不到财务自由。

所以,基于以上两部分内容,总的来说,会给一部分人种下“去体制内”的种子,让体制内的工作抢手一点。

那么,人员流动会很大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可以考试进入体制内!

俗话说,各行如隔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去考,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进体制内是要靠关系的,“没有关系你能进去?开玩笑!”就算一部分人知道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但是受学习、专业、年龄等条件限制,不符合招考条件。

二、进体制也不是说说就可以考上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你还要去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试、是不是有自己心仪的单位、是不是离家近……等你有了并且选好了目标,准备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嗯?怎么都是只招2、3个人?嗯?怎么报了几百上千人!?没错,这就是现状!

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体制内确实不如以前吃香

这是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让我在钱和权中间选,我是毫无疑问选择钱的。


总之,虽然会有一些原本没打算进体制的人想要进入体制内,但是蛋糕就这么大,编制就这么多,再加上考试路上的披荆斩棘,注定不会有太大的流动!


豆一豆


不会有任何改变。

我表弟与弟媳都是体制内公务员,这次疫情,俩口子都忙于抗疫,大年初二起,就没回过家。他们在北京读大学的儿子,放假回家天天一人呆着。其坚绝表示,毕业后绝不进体制内。

过去我家夫妻俩,也都是公务员(我公安、妻药监)。后来我离开体制,自由经商,妻还在单位。

这次疫情,妻所在单位由工商、药监、质监合并为市场监管局,属抗疫一线单位。从除夕夜到今天,单位大半职工都没得到一天休息。为防止频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传染,我每天开车接送。

妻体质差,我又恐这特殊时间,她外出检查时,饮食不干净,所以每天中午做好便当,联系她在何地,及时给她送去。

幸好我离开了体制,才能在这特殊时期,有时间、有精力为妻子做好后勤工作。若我还在体制内,这些是无法办到的。

看待任何事情,都需全面。公职人员职业相对稳定,但在这种危机时刻,奋战一线的也多为公职人员。(志愿者占比较少)

现在想进入体制的人,绝大多数都要凭自己能力考入。有资格能进来者,都不是傻子,会对自己未来发展进行选择。结合自身实际,去蔽追利,不一定非进体制。

至于根本达不到报考体制岗位条件者,就别瞎起哄了。

发几张截图,表明所述不假。

图一为家庭群聊天记录,图二、图三是我发的朋友圈消息。

此帖发出后,受到大家关注。谢谢!

我父母均为破产国企贵阳棉纺厂退休职工,岳父母则为贵州省黔西县钟山乡职工。

我们夫妻俩进入公务员体制,都是自已考的。很多朋友总觉体制内很轻松,可以去参考。其实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有艰辛的时候。

我后来选择离职经商,也可表明,体制内的人,出了体制也能生活。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吃技术饭或有经商头脑的人,不屑于进编。


城镇户籍打工者


不是说笑,茉莉真的很想去体制内和国企了。

一个原因就是稳定。

结合实际案例说一下

第一,实际案例

茉莉的朋友小赵,在一个杂志社工作,然后就是在这个疫情期间,本来当地政府规定了第一次延迟上班的时间是2月3日,他们公司也照着做了,后来因为情况比较严重,当地又延迟了一次,复工时间是2月10日,但是这次他们老板就呱呱叫不同意了,说一定要大家回来上班,要不公司就垮掉了。当时大家都胆战心惊的回到公司,结果看看整个大楼,就他们公司一户,就连保安都十分不满,因为莫名其妙就增加了工作量,还得看着这一户人。

后来因为这么巧,第二天他们大楼被他们区政府抽中要检查,所以大厦就说你们还是不如回家吧,我们也想安全,看着你们我们还觉得不安全。

回家后,老板还骂骂咧咧,结果后来老板转念一想,说大家共度时艰,这个月就不发工资了。

反正你们也没有上班。

然后平常这个老板也是够有刻薄的,所以他们几个同事都已经在不同程度的投递简历去了。

第二,不稳定让导致流动

茉莉日常就已经听过小赵各种吐槽他们公司,实话说,他们是一个民营企业,按照老板的说法是,工资多少全靠同事们自己打拼出来。这个是事实,但是日常的各种克扣,各种压榨,特别是最让人讨厌的就是经常要全体同事无偿加班。

茉莉觉得加班是有机会的,但是好歹也要让同事休息一下,不能连轴转,不给加班工资,补休半天也好。但是他们领导不是的,就是把人用完为止。

关键是茉莉好几次去他们公司,因为他们有点像创业公司那种,开放式办公,所以你可以坐在公共服务区域。然后他们老板也不知道茉莉在等小赵,经常就言语上侮辱很多同事。

反正就是不喜欢这个同事了,就叫她滚,大概意思是这样。

第三,目前选择

所以茉莉以前说了多不喜欢国企,体制内,说人际关系复杂。但是现在想想,例如像小赵这样,有了上顿没了下顿,你说这个1月的工资,是2月底发的,2月不发工资,小赵如果没有一点点储备的话,后面的生活怎么过去。

所以茉莉觉得,人际关系复杂又如何,好歹保证了吃饭情况,好歹保证了房贷情况,你就忍一下呗,各位大哥大姐。


Molly小秘书


我认为不会,至少不会持续变得抢手。

一、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是真正的稳定

体制内的“稳定”只是一种职位和每月收入方面的稳定,但在面对未来不可预计的遭遇时,体制内的工作反而变得脆弱不堪,根本没有办法负担起未来不可预料的风险。

我有个朋友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月薪2万。过了1年,工作太累自己又说不过父母,就顺着父母的意愿考上了自己老家的一个公务员岗位,月薪4k。

刚开始我朋友还没什么感觉,毕竟吃住都在家里,花费开销也不大,工作也几乎没有什么压力。但后来他母亲被查出来得了甲状腺癌,为了给母亲治病,他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父母的积蓄也被花了大半。这个时候,我朋友才意识到,体制内的工作只要在家庭无灾无难没有经济压力的时候才是稳定的,否则,这样的稳定只是空谈。最后,他给领导递交了辞职书,毅然决然地又从体制内出来了。

二、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自由职业

疫情确实让很多人都意识到有个稳定的工作很重要,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更多的追捧。但比起进入体制内,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将会选择自由职业。

因为疫情,你会发现那些抗风险能力差、运营成本高、管理能力差的企业一个个被快速淘汰,而那些能从现场办公的状态脱离出来的网红、自媒体、专业游戏玩家等却获得了显著快速的增长。

微信、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平台的兴起,让个人可以直接触达用户,个人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成本越来越低,收益越来越大,小个体抗风险能力也变得更强。

这次疫情让我知道聪明的职场人不会只依靠拿一家公司的工资来过活,他们会发展出自己工作技能以外的技能,发展下班后的第二职业。只有自己拥有赚钱的其他渠道,才有不怕被公司辞退的能力。

三、企业被重新洗牌,社会各阶层反而更会追求稳定

在12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同比增长40万,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同时,因为疫情,企业招聘规模大幅度缩水,不少企业开放岗位甚至小于10个。

从企业这样的供大于求的招聘情况来看,我们就能知道疫情给各个企业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有的企业倒闭了,有的企业撑着一口气勉强“活着”,企业的存亡影响着我们的吃穿住行,整个市场就像是经历了一次重新洗牌。

因此,就算疫情结束,社会各阶层反而更想着要追求稳定,公司还在的职场人不会轻易选择跳槽,生意还在的会尽量让它重新再起来。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疫情期间,最累、最辛苦的,恰恰是体制内。医生护士这些事业单位的就不用说了,他们时刻奋战在最危险的抗疫一线,公务员大部分也被派去做支援工作。

我本人前阵子在社区做了五天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当时去支援服务的除了我是国企的以外,其余都是公务员——他们来自镇政府、缉毒办、海关等单位。

千千万万的公职人员,在我们大部分人还能跟家人一起过春节的时候,他们是实打实的奋战在抗疫的一线。有的甚至会面临比较高的感染风险。因为薪酬福利不透明、养老保险不平衡等原因,很多人对体制内的人员会有所偏见,但国难当头,中国疫情防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有效的成果,跟体制内千千万万工作者的努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疫情过后,体制内工作不会比平时更抢手,不同性质单位间人员流动会有变化,但体制内、外变化不会太大。

一、体质内工作,在国内一直都很抢手,跟疫情并无太大关系

体质内工作为什么抢手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1. 工作稳定,旱涝保收。企业里收入情况是跟公司的营运状态密切相关的,企业效益决定了员工薪酬的高低。但体制内不一样,很多都是行政拨付,也很多是非盈利的单位,所以工资收入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存在企业那种受制于市场的风险。
  2. 失业风险低。企业即便是国企,因为市场化的加剧,也存在裁员风险,民企、外企更不用多说。但是体制内的单位就不一样了,目前阶段来说,只要遵纪守法、好好工作,被辞退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
  3. 薪酬福利好。体制内的收入情况,分地区,要看当地的财政实力。但是,不管那个地方,体制内的收入基本都是处于所在地中等偏上的水平。也就是说,体制内想很高的工资也不大可能,但相比于当地其他大部分的职业,还是有优势的。
  4. 有面子。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没有从小被父母洗脑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我反正是被我父母洗了多年脑。在我个人成长的经历里,老家的亲朋好友,跟他们说企业里的好,他们是没啥反应的,但如果是做了公务员,他们就觉得,你很不错,工作体面。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体制内的单位一直很受欢迎。其实这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一边对体制内抱有偏见,一边又巴不得自己孩子都能进入体制内。

总体上,体制内工作在国内是很受欢迎的,跟疫情关系并不大,一直怀揣进入体制内工作想法的人,不会因为疫情而退缩;嫌体制内条条框框多,没有赚大钱机会的人,自然也不会考虑进入体制内。

二、不同性质单位间人员流动会有变化,但体制内外变化不会太大

这就涉及到体制内单位的编制问题了,在一个时间段内,编制数量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大增大减。

比如公务员,一个地区一年也就两次考试的机会,一次国考、一次省考。好的地区和岗位,录取和报考的比例会去到几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试问有多少人能成为这个幸运儿?只是极少数。

事业单位对人员的需求,相对会多一些,比如医疗、学校,但总体也是相对稳定的,很难大增大减,也同样需要通过考试(考试的难度一般也不会太低)。

综上,体制内外的人员流动,我认为不会在疫情过后有大的变化,主要就是因为编制的问题。即使想进,一是要有岗位空缺、有编制,二是要考的上——不管是公务员,教师还是医生护士,要进去,首先要能够通过考试。

不过体制外的单位间,人员可能会存在一定幅度的流动。目前餐厅(除了少部分)、旅游行业等都处于歇业状态,等疫情过去,会有消费上的反弹,对员工的需求量预计也会增加。还有一些线下,经过疫情的打击,可能业务会更多的向线上倾斜,也带来员工数量的增加。


总之,体制内工作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很高,跟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关,跟疫情关系则并不大。但因为编制和考试选拔程序等原因,能进入体制内的人员,在一定时间段内并不会有大的增加。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单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能走的长远。


欢迎关注@闻知,持续讲述职场里的那些事儿~

闻知


我觉得并不是抢不抢手的问题,现在也很抢手,但很多人能力并没有达到要求。何况现在大多数人,都快3月份了让他上班都不愿意,体制内的苦他们更加受不了了,我妻子就在体制内,她从年三十到现在都没休息过。

先说体制内的工作,基层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

体制内工作的确是稳定,但除非你有关系,升到管理岗,否则在基层,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轻松,甚至比在私企更累。

先说这次疫情,从年三十上到现在一天没休息过,很多人会说,这是你的工作,你应该做的,有什么好抱怨,你觉得累可以辞职,我不怕累!

对于这些人,我觉得他也只是嘴上说说,真要让他去,他肯定不愿意。不信你可以让他们报名现在的志愿者,你看看有几个人愿意去的?先不谈待遇,这些志愿者的工作就是目前基层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除了每天去各小区量体温做宣传之外,甚至还要负责运送医疗物资。

他们最大的借口,就是你们体制内拿那么多钱,当然愿意干那么多事,给我那么多钱,我也愿意干。其实这是一个互相矛盾的话题,是先给你钱你才肯出力,还是你出力了才能获得这么多钱呢?

体制内的人也是先出了力,才能拿到目前的工资待遇,而不是先给他们那么多钱,他们才付出努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公务员每年都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呢?考了为什么没考上呢?别人考上的难道付出的努力没你多?

要想工作稳定,平时就该努力提升自己,别人体制内的工作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人是靠关系进去的,的确我不否认有这些人,但你敢说所有人都是靠关系进去的?就没有靠实力进去的?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的世界观也太黑暗了。

我身边很多都是靠能力考进去的,他们并没有你所说的关系。那你是不是说他们运气比你好呢?其实你还是不肯承认,别人比你努力,付出比你多。

指责体制内工作轻松,只不过是你并不了解体制内的工作,每个月的审计报表,就能让你做到怀疑人生,何况基层还需要下户去了解情况,登记居民信息,应付各种检查,加班是常有的事,和外面传的朝九晚五根本不一样。

体制内的想出来,体制外的想进去,这本来就是一个围城,哪个地方都会存在。既然你向往体制内,那就凭你的本事考进来,而不是在网上说一些酸话,钱多不多,真正进入体制内的人才会了解,反正我们说不多,你们肯定会说我们不愿意露富,那也没必要辩驳什么。

还是那句话,你羡慕体制内就凭本事考进来,每年都有考试,并没有人限制你来考试,除非你连一个正规大学毕业证都没有。没有本事进来就没必要抨击体制内的人,他们工作的时候你并没有看到,你也没权利说别人轻松拿钱多!


职场新人王小明


我是吹梦西洲,品尝人间滋味,不负韶华。很高兴为您分享我所知道的:


疫情过后,体制内工作会更抢手吗?我觉得不会

我们一般说的体制内,多指的是公务员,事业编。例如政府机关、教师等。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也都在改制,搞企业化,自负盈亏。我们只说政府机关和教师:

我目前在一家食品企业供职,县质监局几乎三天两头来企业检查。有次他们一车四人来企业后厨检查。期间,我跟一个女同志聊天,我问她:领导,你们经常来,挺辛苦啊,不休息休息吗?

她回答:我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就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我们局长,一天都没休息……

当时是正月二十几。因为疫情的原因,他们质监局,算是个关键部门,几乎每天都跑来跑去忙着检查。看着她脸上疲惫的神情,有些凌乱的头发,真是还有些心疼。

我的父亲是乡镇基层工作者,自从疫情开始,几乎每日都要执勤。有时候还是后半夜,五十多的人了,马上六十,感觉这段期间又沧桑了不少。

新闻里通告某某基层工作人员牺牲在岗位上,我的朋友有的还不信。但我相信,因为体质内的基层工作者,尤其是乡镇一线,太辛苦了,真有可能累死!工资低、活儿多、要求高。我觉得父亲就是在靠他那个时代人养成的信念在支撑。

爱人是教师,起初她因为要提交众多的表格,统计各种学生的信息,一直在抱怨。但她毕竟一直在家,时间相对自由。我觉得跟企业里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来比,跟乡镇基层的任务比,他们教师的工作已经够好了。

另外,我有的朋友在郑州的某小国企内上班,他们是3月2号开工,真是羡慕!

所以,总结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体制内的工作,还是会跟之前一样状态。例如好的国企、教师、好的机关(烟草、税务、电力)还是一样抢手。某些没有油水,活儿多事儿多的例如乡镇基层,这样的体质内,不会抢手。

社会各阶层会加速流动吗?有可能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加速流动是指的哪方面。如果是阶层之间流动,我觉得有可能。因为此次疫情毕竟很严重,而且何时结束,尚未明确。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支撑不住,社会中的一些中层,如果有高杠杆,很可能也支撑不住。虽然国家出台各种政策,但市场价值规律还是起主要作用,大的方向不会变。

我个人觉得一部分中层,可能会落低层次。至于其他,不知道。


我是吹梦西洲,期待与您一道品尝人间滋味。


吹梦西洲


个人觉得变化不大,但是想做副业的人群会增多。


不少人都觉得,疫情特殊时期,体制内的工作相对稳定,但是大部分的体制内工作都早早上岗,街道,办事处,甚至医疗部门,都没有假期的在开工。

我亲戚家弟弟,夫妻两个都是医生,弟妹目前是怀孕状态,但是依然忙碌到很晚才下班,而且还是有晚班,即便是难得休息的一天,还是要早上查房,等忙完就是半天了。

可能有人觉得医生是个个例。


办事处的人也早早上班,就在疫情开始,国家开始实行封锁的时候,他们已经分工在各个街道设障,而且每个人轮流上岗。

抛开这些,国企的小明,在家办公开始之后,早饭都是11点才吃,因为要开早会,开完早会匆匆吃个早饭,下午又开始他组织部门会议,等干活的时候就下班了。名义上的在家办公,实际上都是007工作制了。


所以,其实不管是体制内外,都一样,基层的体制内和基层的体制外,没有什么不同,高层的体制内和高层的体制外也没有区别。硬要比,基层的体制外肯定不如高层的体制内。

有差别的不是体制内外,还是职位的高低和工作性质。


唯一觉得不安定的是小企业的员工,因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企业的生存都面临严峻的考验,何况是员工的处境。

这次事件之后,相信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些小企业,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自己本身的抗脆弱能力,很大的流动性会产生在反脆弱能力弱的人身上,以后老师的职业还是会吸引这部分人,毕竟除了高薪和升职,还有一年两次的寒暑假。


欢迎关注@言时姑娘,关注个人成长,分享人生百态。


言时姑娘


体制内工作一直都抢手啊!哪年国考时不都呈现万人挤独木桥的场面?

之所以提出疫情过后,体制内工作会更抢手的问题,就是因为疫情对体制内的收入没有什么影响,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工作稳定,没有失业之虞;不象在企业工作的人们为企业发不出工资而担忧,生活没有保障。

的确是这么回事。

前几天,我做生意的妹妹还打电话说,很羡慕我在体制内,生活有保障。她是一天店面不开门,一天就没有钱,生活很艰难。

还有在私企上班的本家弟弟,春节待岗期间,公司没有工资,还房贷就很困难,从他的言语中也流露出对我的羡慕。

应该说,疫情过后,人们对体制内工作会更加羡慕。今年大学生就业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到体制内。可以预见,国考时或者事业单位招聘时,万人挤独木桥的场面将更加壮观。

至于说,社会各阶层会加速流动,真的是多虑了;真正流动的是打工者们的工作变动吧。

以上。

【如果您满意我的回答,您的点赞、留言、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请点关注@职言心语,分享20年职场心得。谢谢!】

职言心语


体制内工作一直都很抢手啊,每年都是几千几万人抢一个岗位,要进体制内真的是要过五关斩六将,比高考难多了!!!我周围好多人每年都考试,真的能进面试的寥寥无几啊,就是那个考上的真的工资一般般,还经常加班加点,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疫情的时候我们隔离在家休息,她初二开始到现在就没有休息过,回家还要跟家人隔离开来,怕在外面工作时不小心传染,体制内的工作也有很多是很辛苦的,反正吧做啥工作都有利有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