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指标能显示人体有癌细胞?

胜利179568765


显示人体有癌细胞?现在一种叫做循环肿瘤细胞的指标,简称CTC,那是不是做这个就表示得了癌症?当然不是啊。我们通常说的得了癌症,不是只指体内有癌细胞,其实,体内有癌细胞跟得了癌症可不是一回事。可能正常我们很多人体内都有癌细胞,现在有,或曾经有过,这少量的癌细胞,并不是都能成气候最后成了我们所说的癌症。癌症是临床可诊断出来的癌细胞团,是说癌细胞已经突破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并持续分裂增殖生长,当癌细胞数量长到一定数量,形成了癌细胞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节或包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


有人会说,不是有肿瘤标志物吗,比如癌胚抗原,这就是癌指标吧,这些指标就可以显示有体有癌细胞。这可未必哦。这些所谓的肿瘤标志物,尽管叫肿瘤标志物,只是因为有的当时是从肿瘤中提取出来的,或者跟肿瘤相关,但不等于这些指标升高就是得了癌症。这些指标其实只是可能间接反应癌症的存在,因为癌组织可能分泌或代谢产物成分中有这些个提标,但问题是,并不是只有癌症才会分泌这些东西,其他正常组织细胞,或良性疾病也会有这些东西的分泌,所以,这种所谓的肿瘤标志物并不是提示癌症的可靠指标。目前肿瘤标志物仅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


肿瘤专科医生


题主的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也很值得所有热爱健康的人关注。

其实提示人体可能有癌细胞的指标还真的挺多,常用和常见的指标和检查方法包括:

1.抽血查肿瘤标志物。

如果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表明人体内可能有癌细胞。不过,并不能说这些指标升高或者异常就一定是有癌症,有很多非癌症性疾病甚至正常的生理状态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癌细胞和肿瘤标志物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可能提示的癌细胞种类如下:

  • 甲胎蛋白,简称AFP,血液AFP升高可能提示的癌症:卵巢癌、睾丸癌、肝癌;不过,怀孕、肝炎、肝硬化、肝损伤、炎性肠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AFP升高。
  • 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提示的癌症: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多种淋巴瘤;但是,肾小球淀粉样变也可能导致该因子升高。
  • 糖类抗原12-5,简称CA12-5,升高可能提示的癌症:卵巢癌、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但是女性怀孕、月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腹膜炎、胸腔积液、手术后该因子也可能升高。
  • 糖类抗原15-3,简称CA15-3,升高可能提示的癌症: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胃肠道肿瘤;但是结核病、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乳腺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该因子升高。
  • 糖类抗原19-9,简称CA19-9,升高可能提示的癌症:胰腺癌、肝癌、胃癌、胆管癌、结直肠癌;但是胰腺炎、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胆道炎症和阻塞、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导致该因子升高。

  • 癌胚抗原,简称CEA,升高可能提示的癌症: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甲状腺癌、头颈癌、宫颈癌、卵巢癌、肝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但是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胰腺炎、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炎性肠病、消化性溃疡也可能导致该因子升高。

2.取尿液检查的肿瘤标志物。

  • 本周氏蛋白,该指标升高提示可能的癌症为: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是肾病、肝炎等也可能出现升高。

  • 膀胱肿瘤抗原,简称BTA,该指标升高提示可能的癌症为:膀胱癌、肾癌或输尿管肿瘤;但是肾病、泌尿系统手术,泌尿道感染等也可能出现升高。

  • 高香草酸,简称HVA,需要收集24小时尿液检测,该指标升高提示可能的癌症为:神经母细胞瘤;但是精神病、抑郁症、使用多巴胺类药物后也能导致该指标升高。

3.癌症筛查类的检查

  • 宫颈癌筛查,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简称TCT,和宫颈HPV病毒学筛查。这两项中有一项异常,都提示女性可能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不过,有些宫颈上皮病变或者癌前病变也可能引起TCT阳性,所以,同样地,宫颈癌筛查异常和宫颈癌也不能划等号。

  • 乳腺癌筛查,主要是采用超声检查和钼靶影像学检查。如果报告提示有恶性病变倾向,应当高度重视,考虑女性可能患有乳腺癌。不过,有些乳腺的良性疾病在超声下和钼靶下的表现与癌症非常相似,应当注意鉴别。
  • 肺癌筛查,主要是通过肺CT检查。不过,肺炎、结核有时也会表现为肺部的包块或者结节,需要认真鉴别。

还有很多其他的检查方式和检测指标,韩一声是妇产科专科医生,可能无法全部涉猎,有需要相关检查的人可以到医院的肿瘤科进行咨询。


韩一声医学博士


好多种都能提示癌细胞存在。

一、检验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这两个就不用说了。

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5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异常能提示人体内有可能存在癌细胞。

二、影像

核磁、CT甚至普通的胸片,都有可能发现肿瘤;超声也在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中。

三、病理

病理切片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了。不过,要是活检,也有可能取的部位不对而“漏诊”。

我是药师老陈,方便就请点个关注吧!





老陈药师谈养生


你好,我是齐冬梅医生,一位中医肿瘤科的老中医。长期从事肿瘤科的诊治、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很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大多数癌症检查的方式都是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查的,但是还是需要别的项目来辅助,每一种癌症有不同的癌症检查方式,毕竟癌症的种类非常多,除非是全身的PET-CT之外,一般很难做得到全面的检测,花费时间和金钱比较多。

想要远离癌症,首先要了解到癌症的症状来做好预防,有许多种类的癌症都是因为吸烟导致的,比如癌症中的高发癌--肺癌,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里包含有很多有害物质,这是导致患癌的首要因素。另外注射疫苗也是防癌的关键,能起到预防癌症的疫苗,只有宫颈癌疫苗,其实他是预防hpv病毒的疫苗。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保证营养均衡,保证自己每日营养的补充,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锻炼,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体质,有助于抵抗癌细胞的侵蚀。

当发现有癌细胞的时候,及时治疗才是最重要的,癌细胞的特定性就是会迅速扩散和蔓延,一般癌细胞扩散是通过血液、淋巴等直接蔓延,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基本确定是无力回天,但是病人能尽早进行预防扩散转移,或者能在刚开始转移时候能及时发现,也就能控制癌细胞,就能稳定病情,挽救癌症病人。

中医治癌在医学中是比较重要的方式,“中医三位一体疗法”采用内服与外用,局部和全身,脏腑和经络穴位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消减瘤体局部病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监视系统正常运行,以使机体主动消灭转移的癌细胞,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保证营养均衡,保证自己每日营养的补充,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锻炼,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体质,有助于抵抗癌细胞的侵蚀。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欢迎关注和转发,大家有什么癌症方面的疑问,都可以私信、评论您的问题,我将尽力为您解答您的疑问。


齐冬梅院长


如果,人体内已经有了一些癌细胞,但都游荡在血管内或毛细血管内,而没有在大的深层血管聚集,对血管的损害程度较低,健康状态尚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期,这时是最佳的清理时机。

等到可以在体外明确诊断后,数量众多的癌细胞已经完成大量聚集,完成了与脉络融位性生长和对血管侵淫性的占位,破坏了脉络功能和血管机能。

出现癌细胞至可以在体外明确查到较大瘤体,一般要经过2——4年的衍化时间,这个时期,人体的脉络血管功能处于可逆期或大部分处于可逆期,具备预警性筛查诊断的极其重大的意义。

此时的脉络功能和血管机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可以明确在体外检查到的专有特征的变化。

”脉络诊断”也称预警性诊断,说骨推拿在近二十年的保健实践中,总结出了癌症发展进程中的脉络功能和血管机能改变的体征和状态,通过专有脉络诊断技术与特有体征相结合,进行癌症先期的预警性筛查诊断,一般可以在医院检查出来前2--4年做出准确预警,真正达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和作用。

在“脉络功能及血管机能诊断”——脉络诊断,筛查的过程中,人体的警示性血管、聚滞瘤、功能变化的脉络、邓肯迈瘤、血流压力、锡纸试验等,被筛查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辅助证实危险的存在,双方认可。

预警性筛查诊断后,在通过专有技术清除的过程中,头部、鼻咽部的肿物会通过鼻腔排出,肺部、呼吸道、上消化道的肿物会在口腔排出,消化道及肠道肿物会在肠道排出,子宫及周围腔道肿物会在下体排出,验证筛查诊断准确性的同时,运用专有技术进行早期清除,避免癌症发展到可以明确诊断后的不可逆转的健康损害及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三、早期癌细胞筛查技术方法:

1.患者的自身感觉和体征。

2.癌症警示性血管检查。

3.与癌肿对应的经络的硬度检查。

4.与癌肿对应的聚滞瘤检查。

5.血流强度对应检测。

6.与癌肿对应组织的锡纸实验。

7.邓肯迈瘤检查。

8.辅助检查。

参见《健康资本论》(癌症的预防)2017;《癌症心脑血管病的警示性体征及血管修复技术研究》2014;《手机与邓肯迈瘤》2017;《乳腺癌的早期自我诊断方法》2016。


用户63338294359


可我知道带有癌症的人,让在他身边的人对他的感觉,会和正常健康人不一样。

和患癌的人在一起,会有一种对他做某方面事情的执着精神地尊重,并感觉自己无论如何是比不上的。患癌的人,会执着的干好一类事情,并追求完美。

可以说,不追求完美的人不容易患癌。所以,可以从这点来观察一个人,看他是否与癌有缘。




谷神不死


基本不需要捡査,一般会突然觉得疲惫不堪,无论休息多久也无际于事,一下子会感觉到一个月衰老一年,一年内体力下降大像是老了十年,人体兔疫力低下。象一只病猫无气无力无精打采力不从心……最终医院检查确诊患癌,接着病灶出血现象很快抗散如晚清腐败一样癌细胞扩散增殖四面楚歌很快完蛋。唯一方法增强免疫力减少毒素堆积多接触阳光提高体温增强运动远离污染。我用此方法已经成功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过程和恶性和良性循环转变。


用户8311803324451


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因为其微小,很难被发现,只有当癌细胞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通过一些医疗手段检查出癌细胞,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立即治疗。

以下这些指标异常意味着癌症可能出现!

1辅助T淋巴细胞减少

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患者。

2抑制T淋巴细胞增多

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艾滋病初期、慢性活动性肝炎、肿瘤及病毒感染等。抑制T细胞百分率在一些免疫性疾病表现出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在许多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中升高(如重症综合性免疫缺陷SCID,AIDS),比如:

CD4+/CD8+>2.5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容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

CD4+/CD8+<1.4称为免疫抑制状态,常见于

(1)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时的比值常显著小于0.5;

(2)恶性肿瘤;

(3)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4)某些病毒感染;CD4+/CD8+降到1.0以下为“倒置”,是较为明显的异常,若移植后CD4+/CD8+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可能发生排斥反应。

肿瘤患者注意:

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都有异常,其特征是患者体内CD3+细胞、CD4+细胞明显减少,而CD8+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说明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对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形成了肿瘤的生长转移。

NK细胞介导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B淋巴细胞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指标。

我是肿瘤医生张国玲教授,以上是一些医学方面的术语,希望对您有帮助!


肿瘤医生张国玲教授


其实判断人体内有没有癌细胞很难,细胞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概念,我们的肉眼还不能发现。所以,在肿瘤很小的时候,也就是癌细胞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目前的医学手段,还很难判断体内是不是有癌细胞。只要当癌细胞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被我们的检查手段发现。

目前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抽血查肿瘤标记物。

肿瘤标记物作为很多肿瘤表达的一种物质,会通过抽血检查发现癌症存在的线索,比如:CA-125和卵巢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癌、CA-724和胰腺癌等。但这些数字可以提示癌症存在的可能,不具备诊断价值,尤其是早期癌症。

二是查循环肿瘤细胞(CTC)或循环肿瘤DNA(ctDNA)。

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体患癌症以后,癌细胞或癌细胞的代谢产物有可能进入到血液,这时通过抽血有可能发现癌细胞或癌细胞的基因片段,但这种情况对于晚期癌症的准确性较高,对于早期癌的价值还不确定。

三是对人体体液的检查。

比如痰液、胸水、尿液等,通过这些体液的检查,对于某些特定的癌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这些情况基本上是在影像学已经发现有肿瘤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

总之,癌细胞在数量很少的时候,是很难被发现的,而在癌症病灶能够被我们发现的时候,癌细胞的数量一般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比如:1cm³的癌症病灶,癌细胞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一亿个以上。再加上早期癌症大多没有症状,这也客观上导致了大部分癌症一经发现就是晚期的现实。


深蓝医生


"哪些指标能显示人体有癌细胞",这是一个困惑广大科学家和医学家们的问题!

什么指标可以显示人体有癌细胞的问题其实就是肿瘤标志物的问题。目前存在不少肿瘤标志物,比如下图所列出的这些。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些肿瘤标志物非常多,而且通常一个指标并不是对应一个肿瘤。它可能对应多个肿瘤,甚至多个疾病。比如肿瘤标志物CEA就是一个广谱的标志物,肠癌CEA会升高,胰腺癌也会升高,胃癌、肺癌CEA同样会升高。比如肝癌的肿瘤标志物AFP,除了肝癌,急性肝炎也可能导致AFP升高。所以,当前的这些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并不能"单打独斗",并不能确诊肿瘤。它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检查。

当然,目前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除了上述传统的肿瘤标志物,现在还有CTC,ctDNA甚至肿瘤外泌体等液态活检技术出现!这些技术相对传统的标志物的突出特点就是血液需要量少,可以更精确的诊断某一疾病。但是,目前还处于少量临床运用阶段,甚至有的处于研发阶段。我们期待科学家们能够早日找到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的指标。甚至有没有一种肯定,那就是通过少量血液或者体液检测就知道体内有哪些恶性肿瘤。

总之,当前临床上运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显示体内有癌细胞存在,但是还不是很精确,不是十分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