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態,但卻是習慣的集合體。有現實生活的習慣,感情生活的習慣,還有思維習慣。這些習慣系統化地構成了我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走向自己的命運。不管最終命運如何,我們都無法抗拒

”。

這段話強調了習慣在我們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換句話說,你具有什麼樣的習慣,你就找到了享受它的生活方式。

這個習慣同樣適用於寫作。如果你養成好的寫作習慣,你就會享受寫作帶來的一生收穫。

關於寫作的書籍有很多,但能從習慣養成這個“底層邏輯”來闡釋的不多。暢銷書作者秋葉老師的《寫作7堂課》就是其中一本。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寫作7堂課》這本書以7堂課的形式,系統總結了寫作常用的方法,包括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覆盤式寫作。

書中介紹的內容可操作性非常強,不僅從如何搭建文章框架,到如何蒐集與整理素材“手把手”教寫作,還教讀者如何通過寫作變現。

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給出的最大受益點是教我們如何思維(底層邏輯),即把寫作看作一種好的習慣;框架式思維和複利思維是寫作的動力;職場習慣是寫作技能的延伸;覆盤思維是最重要的寫作習慣。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當我們要學習一項技能或做一件事情時,慣常思維是先找到方法,認為有了方法,技能就可以學會,事情也可以搞定,但如果我們把學習方法“向下沉”,關注到它的底層邏輯,我們的收穫就不僅僅是一種方法了。

秋葉老師在書中一直在強調的是,寫作不僅可以賺錢,它還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訓練自己的職業習慣、培養職業能力,以及通過寫作讓自己終身受益。

從這個角度開始,我們應該對把寫作看作一種好的習慣,習慣的力量高於寫作被本身

就像想減肥的人,他們學到的方法是“管住嘴,邁開腿”,但如果他們把吃得少和多運動作為生活習慣,減肥就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習慣還展現出自律的人格魅力,以及注重健康的生活態度。

當然,養成好的寫作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沒有任何寫作經驗的人,需要時間和實踐。

正如秋葉老師說的:“寫作這門技能,是寫會的,不是聽會的。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如果把寫作作為一種好的習慣來看待時,我們就需要動力來保持這個習慣。

這個動力,我們可以依靠框架式思維和複利思維,

1)框架式思維,又稱結構性思維。這種思維可以解決寫作時輸出積累的問題,比如,有些創作者寫幾篇文章後,發覺沒有內容可寫了,這時的框架式思維就派上用場了。這種思維可以讓我們擁有某個領域的知識框架,然後用這個領域的知識探討和這個領域相關的所有話題來作為寫作的靈感。當我們在一個領域內的知識點越多,我們可以寫的深度話題也就越多,同時這種思維也讓我們的寫作成為在這個領域持續積累的武器。

養成這種思維方式,需要方向明確,即定好某一個目標,細化並深耕,進爾做出自己的個人品牌。

秋葉老師在書中講到的“知識框架樹”很形象地說明了框架式思維的作用,不僅隨時更新或增加樹枝樹幹,還需要定期升級這個“樹”。而這就是我們能把寫作習慣保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2)複利思維,即“一鴨三吃意識”。這種思維可以解決寫作動力不足的問題。比如,當我們費了好大勁寫好一篇文章,結果閱讀量很低,收益也不好,這時就可以用這種思維讓一次寫作帶來多元回報,這樣就可以堅持下去。

養成這種思維方式,需要多維度看待寫作這件事,比如時間上注重高質量創造,空間上注重多平臺分發文章,以及多渠道變現等等。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秋葉老師在書中強調,養成這種思維方式重要的是寫出高質量文章,不要盲目跟風。

其實,寫作習慣的養成需要目標,目標感越強動力越足,而框架式思維帶來的知識系統的建立和個人品牌的建立,以及複利思維帶來的多渠道獲利都是創造者的想要達到的目的。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寫作習慣的養成,除了可以滿足創作本身的需求外,還可以為職業發展帶來正相關的作用。

秋葉老師在書中講到的碎片化寫作,其實就是職場中有效管理時間的能力。如果我們能通過碎片化寫作

來解決沒有大塊時間寫作的問題,就可以解決職場中時間少任務重帶來的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如果聯機式寫作可以解決找不到各種寫作素材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互聯網思維下解決工作中搜索能力差的問題,搜索技能是職場中重要的綜合能力。

再比如結構化寫作和清單式寫作,同樣可以解決職場中相應的一些問題。

結構化寫作,可以解決我們有情緒不想寫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寫作提綱刻意練習,以達到“不得不寫”的效果。

其實,這種寫作方式也是依靠寫作習慣來完成的,這對於職業習慣來說也是一樣的。有了職業習慣,工作中遇到難題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提綱來逐步完成。

清單式寫作,解決的是文章質量好不好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檢查清單來審核自己的文章,找到差距和不足,以不斷提高寫作質量。這種寫作習慣用在工作上,一樣受益,因為它可以時刻檢驗工作質量如何。

總之,寫作習慣的養成,不僅僅有利於寫作變現,還可以養成一些受益良多的職場習慣,而這個收穫遠比學會寫一篇好文章要大得多。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學習寫作,更多人想系統地學習,而這個“系統”就需要覆盤。

因為沒有覆盤,就沒有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清單,也沒有好的框架,那自然談不上系統學習。只有不斷覆盤,才能更多地積累知識,才能搭出好的框架,才能寫出好文章,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

換句話說,好文章來自於不斷積累,其他的寫作習慣也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從這個角度來說,覆盤思維是最重要的寫作習慣。

那麼怎樣進行復盤式寫作呢?

秋葉老師在書中介紹了PDCA循環,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

先記錄下自己做的事情,然後覆盤,檢討工作得失,形成框架,再之後按照優化後的清單去做。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通過覆盤,我們可以把別人好的寫作方法放在自己的知識框架裡,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文章質量。

當然,覆盤也包括自己寫的不好文章,檢討出改進的方案,目的也是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寫作7堂課》:好的寫作習慣,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寫作變現”

總之,秋葉老師的這本《寫作7堂課》,裡面有很多詳實的例子和操作性強的方法,我之所以沒一一列出,一方面是因為書中寫的更詳細,讀者可以自己去看,另一方面是因為

“底層邏輯”,即怎樣思維,在我看來比學習寫作本身更重要。

比“寫作變現”更重要的是,養成好的寫作習慣。

其實,秋葉老師書中介紹的7種寫作方法,不僅僅是方法,更是習慣和思維,它們才是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東西。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