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七大应用示范工程 北京北斗产业三年总产值将超千亿

​实施北斗+高效物流提升、北斗+智慧出行服务等七大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到2022年,建设1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产业创新中心。


实施七大应用示范工程 北京北斗产业三年总产值将超千亿


北京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源地,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发展优势明显。2月19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关于促进北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未来几年,北京市将紧紧围绕“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抓住北斗迈向综合时空体系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打造全新亮点,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2年,北京市 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1000亿元,建设1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形成1套北斗产业融合应用的标准体系,建成时空信息服务覆盖超亿级的城市应用节点,实施100个左右精品应用解决方案和具有国际显示度及影响力的北斗应用服务样板,打造1个国际领先的新一代时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实现北斗系统在关系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领域全面应用。

《实施方案》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提出下一步北京市推进北斗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室外重点区域精度优于5厘米


记者梳理发现,《实施方案》确定了四大重点任务。其中,北京市将基于现有的北斗连续运营参考站,建设具备高稳定、高可靠、高连续、可扩展及服务多样性的高精度信号服务网络,并做好相应的高精度空间数据服务,保障全市室外实时精密定位精度优于1米,重点区域优于5厘米。到了室内,还将有一张重点区域室内定位网。北京市将与5G规划布局有机融合,建设室内定位与位置服务网络,保障顺义、亦庄等重点区域室内定位精度优于3米。

七大示范工程让市民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还将迎来一批“北斗+”应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将实施七大应用示范工程:北斗+城市生命线保障示范工程、北斗+城市精细化监控示范工程、北斗+城市安全运行示范工程、北斗+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北斗+智慧出行服务示范工程、北斗+高效物流提升示范工程、北斗+智慧冬奥示范工程。

这七大工程涵盖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北斗+城市生命线保障示范工程就可实现市政管线基础信息获取、动态更新,以及在智能巡检、作业管理、设施普查、应急救援、灾害预警等环节的全面应用,实现城市综合管网资源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

在智慧冬奥方面,将围绕冬奥场馆搭建高精度位置服务网络,建设室内场馆及室外园区数字化地图及VR全景,实现精准的室内实时导航和人员实时定位,方便观众快速找到对应座位;建立冬奥赛区全空间信息系统及北斗智慧冬奥服务系统,实现针对冬奥场馆建设施工管理、物资储运、赛场与场馆运行、赛事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并推动形成赛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北斗+智慧出行服务示范工程则能完善实时公交、实时轨道交通数据,为用户提供覆盖全市公交、地铁、驾车、骑行、步行等混合出行方式的门到门一体化智行服务,同时采集并构建大型商场、运动场馆、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重点公共区域高精度室内图,结合智能手机提供具有良好公众体验的室内外无缝导航服务。

记者获悉,北京市还将以亦庄合众思壮卫星导航产业园区为核心,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打造成为高水平、国际化、智能化的国家北斗时空产业核心集聚区;以顺义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为基础,实现北斗在“城市精细管理、城市安全运行、便捷民生服务、高效产业提升”方面的开放应用,成为国家“北斗+”融合应用生态圈的核心示范区。

《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发挥高精尖资金、区级财政资金作用,重点支持创新载体和重大应用场景建设。设立北斗产业发展基金,以并购、重组等方式支持北斗新企业的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和典型应用解决方案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北斗产业建设。

同时,要用好用足政府购买服务、首台套/首购等政策措施,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北斗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和标配化应用。实施“北斗+”创新应用场景示范工程专项,推动北斗技术的深度应用。支持北斗与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应用,建设新一代时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


实施七大应用示范工程 北京北斗产业三年总产值将超千亿

“ 1+N合作 ”

经济带网(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诚邀国内外各级政府机关、商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企业单位、投资经营创业者等各类优质资源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建立以经济带网数据中心为主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带沿线: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产业链型平台开发、地方产业经济宣传、产业供需数据分析、项目产品宣传推广、入驻园区招商对接、商务金融服务对接、战略学术研究等工作大发展。


合作方式

---资本合作 ---授权合作 ---产品合作

---技术合作 ---数据合作 ---市场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