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俗話說,穀雨前後,點瓜種豆。每年一到這個時節,我便想起老陳來。

老陳是山東人,那是七十年代初,村上吃大鍋飯,種瓜的技術落後,於是便聘請了山東的老陳作為瓜客,侍弄十多畝西瓜。

老陳的技術確實高超,一季西瓜高產,個個西瓜瓤紅籽飽,體大味甜,使隊上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這料西瓜一拔蔓,隊長便要求老陳留下,務來年的西瓜。老陳就留下了,成了村上的一名編外社員。

冬天無事,老陳便在他住的溝邊窯洞邊殺羊,讓村裡的人享受一下關中美味羊肉泡。

老陳殺羊不為賺錢,單為打牙祭,改善一下生活。

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每次殺了羊,他便請村上的老人小孩來吃羊肉泡。老陳的羊肉泡很便宜,只要能包住本錢就行。

這樣一來二去,老陳的名聲說不上大噪,可總算得上窗戶上吹喇叭,在外了。於是,鄉上的幹部來吃了,學區的教師來吃了,村上社員的親戚也來了。一時間,老陳的門前熱鬧了許多。

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那時,我在學校當老師,動不動帶幾個朋友去老陳處享點口福。

老陳有一特點,對生人比熟人還要弄的肉多,並每次不要分文送給村上的高齡老人和殘疾孩子一些肉和湯。他這一舉動,很是感動村幹部,隊上有時分糧分柴火剩下的隊長便說,給老陳吧。

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老陳平時沒事時,誰家蓋房換炕打窯他便去幫忙,阿婆生日娃滿月,小夥結婚,女兒出嫁,他也隨個份子錢。這樣以來,老陳已是名正言順的村裡人了。只是村上的戶口簿上沒有他的名字罷了。

就這樣,老陳在村上一直住下來,一直幹著他的工作務瓜殺羊幫忙。

後來我們才知道,老陳這輩子無兒無女,赤條條一身,無牽無掛,風裡來,雨裡去,家裡灶爺為大他為二。

再後來,實行聯產承包了,老陳也老了,仍然幹著老營生,不同的是,老陳這陣兒給誰家幫忙,誰家都會硬塞點報酬。還有的就是這陣兒大家生活好了,凡是誰家待客或改善生活總會叫孩子去請老陳爺。

再後來,老陳老了,那一天,他殺了兩隻羊,買了二袋子饃,招呼全隊人來他家吃羊肉泡。

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席間酒足飯飽之後,老陳把大家領到他在溝邊給自己建造的墓地。這墓地很簡單,只有一口小小的窯洞,裡邊支了一張小小的床。老陳對大家說,今天請大家來就是安排我的後事。這塊土地這幾十年來養了我,我的心在這兒,人在這兒,今後的魂也留在這兒。大家知道,我一生不愛錢,也不攢錢,所以我歿了後,大家把我抬到這床上,埋了就行。

後來老陳真的不行了,大家湊錢給老陳買了口棺材,並請了幾個樂人,把老陳安葬了。

老陳走了,可如今每到種瓜的季節,大家總唸叨老陳。

也許,老陳留給大家的不光是西瓜的甘甜,羊肉泡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做人品德吧。

自己給自己掘墓,死了不要棺材的老陳


作者簡介:袁炳綱,男,一九五五年生,昭陵鎮坡北村人。一九七二年建陵高中畢業,同年參加教育工作,一直執教於建陵鎮坡北小學。一九九六年調到建陵教育組工作,二零一五年退休。小學高級教師,從小熱愛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