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一本影響讀者未來的好書,當年差點被評論家們葬送

有位書友曾說:怎麼看待“好書”二字?其實無需多言,就是你第二次翻開它時的感覺。

很多的文學評論家會給一些書冠以華麗的辭藻,天花亂墜的吹捧之後,讀者的反饋卻星星點點,平淡無奇;而有時候他們將一本書貶低到一無是處時,沒曾想最後卻一直霸佔著後世讀者的心,亦如《平凡的世界》,當年《當代》雜誌社在北京為路遙的這部作品開發佈會時,與會文學評論人員少有讚美,厚夫曾在《路遙傳》一文件中寫到:會場上基本是否定的聲音,肯定的聲音寥寥無幾,可時至今日,當年被否定的“過時之作”卻依舊正當紅。

《平凡的世界》一本影響讀者未來的好書,當年差點被評論家們葬送

路遙

何為一本好書,能深刻到影響到你的未來,這便是好書。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便是這樣的書。它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很多人喜歡路遙那現實主義寫作的手法,樸實無華,卻又充滿活力,近似白描般快速的定型黃土高原上的人物、風景。

但很少有讀者知道今天大家喜歡的元素正是當年這作品被否定的證據。依稀記得很多場合下大家用“全景式展示1975年至1985年十年間中國城鄉生活的變遷”這樣一句平淡的話來概括這作品,可讀者們讀到的卻是對生活的追求與嚮往,正如路遙寫在扉頁上的那句話: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這話生動傳神的多了。

《平凡的世界》一本影響讀者未來的好書,當年差點被評論家們葬送

影視劇《平凡的世界》

如果你沒有拜讀過路遙先生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書,那麼你便不配去寫關於《平凡的世界》有關的任何一篇文章。因為你不會更加深刻理解的到路遙創作這部作品時的渴望、迷茫、勇氣與犧牲。雖然創作過程五味雜陳,但作品中貫穿了一個觀點,那便是勞動才能活得更有意義與價值,這一點文中從王滿銀的落魄與孫少安、孫少平的積極向上人生對比便能看出。這樣的價值觀在全文中體現的是如此的強勁與純粹,不像一些作品時悲時喜、時善時惡,雜亂的令人摸不著頭腦。

《故事裡的中國》中董卿在節目中問到:為何《平凡的世界》能如此深刻的傳遞奮鬥這一精神?也許是因為這單純的表達方式吧!這也是它最珍貴的地方,它給無數讀者男人、女人;青年、中年等等帶來最光明的希望與動力。

《平凡的世界》一本影響讀者未來的好書,當年差點被評論家們葬送

孫少平

如果說如此深邃的價值觀還不夠深刻;如此光明積極的內涵卻已是過時;如此深遠的影響卻不為佳作。那麼某些所謂的評論家的言論不看也罷,因為你再神通廣大也無法將激勵你的英雄交響曲演奏的如古典樂那般的滄桑。

如果你正當青年卻沒有與《平凡的世界》來一場完美的邂逅,那註定你人生存有遺憾,一種感覺生活呆板的遺憾。因為它能讓明白何為生活?如何生活?此時你的體內流淌著青春的血液,所以你可以盡情的鬧騰,不要怕犯錯,因為你還有改正的機會,這才是青春應有的活力,就如同孫少平、金波一樣。


《平凡的世界》一本影響讀者未來的好書,當年差點被評論家們葬送

孫少安與田潤葉

提起金波,不得不說便是他與藏族姑娘的愛情,青海湖湖水粼粼,空氣中迴盪著悠揚而傷感的歌聲,那時我才發現愛情可以浪漫到如此地步,卻又能讓你痛得死去活來……。

而作品中的一切都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並深深地影響著我,它也時刻提醒我生活的意義何在?如同我前段時間做出職業的選擇,我曾在演講中寫到:我喜歡《平凡的世界》,我喜歡孫少平,我不願意在雙水村過著毫無波瀾的生活,我希望我的人生多一點波瀾,多一些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