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筆”

筆,從竹從聿。述事而書之也。

筆,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供書寫或繪畫用的工具,多通過筆尖將帶有顏色的固體或液體(墨水)在紙上或其他固體表面繪製文字、符號或圖畫,也有利用固體筆尖的硬度書寫畫圖用鉛筆和炭筆。與墨、紙、硯並稱文房四寶。

我們熟知的“筆”

"聿"( yù),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從竹。簡化字"筆","從竹從毛"會意,指舊時用的毛筆。此字最早見於北齊雋修羅碑,是六朝時的俗字。也見於《集韻》。本義:毛筆。

我們熟知的“筆”

筆的出現

在中國古代,使用的就是毛筆。

我們熟知的“筆”

古希臘、古羅馬曾在木板面上塗蠟,然後用鐵棒在蠟面上劃寫,古代埃及和波斯,曾將蘆葦杆削尖當筆使用。

從中世紀開始,在歐美,則是使用蘆葦筆或鵝毛筆,2012年,由中國人發明的帶帽鉛筆成為了中國在筆發展史的進程中新的貢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筆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鉛筆、毛筆、鋼筆、便籤筆、熒光筆、圓珠筆、勾線筆、蠟筆、水筆等很多。

現今普遍使用的是中性筆和圓珠筆,繪製藝術底稿和畫圖則多用鉛筆。

我們熟知的“筆”

有關筆的記載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說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為之,加竹。

史載筆,士載言。--《禮記·曲禮》

蓋時見公(袁可立子袁樞)墨沈,不覺小巫氣索,欲下筆而輒止者數四。--明·王時敏《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

時天寒,語從遊者呵筆書之。--明·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

不能竟書而擱筆。--清·林覺民《與妻書》

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圖畫》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史記·孔子世家》

我們熟知的“筆”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注。【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籤字筆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注】蜀人呼筆為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考】虞世南雲: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注】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注】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為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集韻】或作筆。

我們熟知的“筆”

#筆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理解,對於作家來說筆有時候是工具,有時候是靈魂,對於書法家來說,筆就像是另一隻手一樣,對於老師來說,筆就像是一種知識。

筆是歷史的功臣之一,從古至今,筆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支筆”,每天都在書寫我們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