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通过玄武门之变,是否能登上皇位?

木易看史


不可能

第一:

一场腥风血雨的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都被杀,能够继承李渊皇位的只有秦王李世民。玄门政变之后没多久,李渊就将皇位交给了李世民,自己则成为什么都不管的太上皇,也正是这场玄武门政变,成了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污点。

第二:

正史中,将这场玄武门之变描述成了李世民的无奈之举,甚至还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定义为荒淫无能之辈,但是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还有机会登上皇位么?唐太宗李世民的能力很多人都知道,毕竟能够开创贞观盛世的皇帝,绝对不是只会打打仗而已,但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呢?史书说李建成是荒淫无能之辈,唯一可取的就是投了个好胎,成为了李渊的嫡长子,但实际情况是这都是诬蔑。

第三:

温大亚在《大唐创业起居注》曾经描述过李渊自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这在期间,李世民和李建成各自率领一军,而且双方都建立了军功,而且,李建成的军功一点都不输给李世民。最先攻入长安的军头雷永吉,正是李建成的部下。身为嫡长子,还有军功,李建成被封为太子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情。

第四:

李渊建立唐朝后,李建成身为太子自然就不能常年在外打仗,所以就留守长安,协助李渊处理政务,所以就很少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李世民和李建成就相反,太子李建成处理政务,秦王在外征战,这个时候李世民在朝堂中是非常亮眼的,可以说完全盖住了李建成的光芒。

第五:

在军功上,李建成比不过李世民,但是在李渊心中还是很满意李建成这个太子。史书上说,李渊偏爱李世民纯属无稽之谈,李渊对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都是一视同仁的,到了后期,李世民的势力不断的扩大,威胁到了李渊的皇位,这个时候李渊就渐渐站在李建成这一方,打压李世民的势力。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的,想要成为皇帝,只有发动玄武门之变!




叮当猫影视剪辑


唐太宗李世民,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他为了当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从而登上皇位。如果他没有兵变,能够用正常手段登上皇位吗?我认为,如果用正常途径那么李世民一辈子也当不上皇帝。

嫡长子继位制度

太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大儿子,而李世民只是老二。李建成与李世民一母同胞,但是李建成为李渊长子。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一般认为嫡长子才可以继承家业。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宗法制度。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自此嫡长子变成最具有合法性的继承人。

嫡长子继承制度因此为中华奉行的继承制度。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顺利的交接两代人之间的权利,也可以很有效的避免宗族亲人之间的阿谀我诈,甚至是流血武斗。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李建成成为太子到最后顺利登基成为皇帝是大家所公认的。李世民想要当皇帝,只有除掉李建成才有机会。

那么咱们又要想了,有没有可能李建成不适合当皇帝,甚至是个坏人,会被李渊废掉呢?我想着也是不可能的!

太子有功且无过

太子李建成,自李渊起兵多有功绩。在李渊刚刚起兵的时候,手上没有多少兵马与支持者。这时候李建成站出来了,他四处去拉拢河东贵族,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最后他也成功了,李渊得到了整个关陇门阀的支持。并且李建成还带兵成功收复长安与河北。 之后李建成成为太子,多留守长安处理朝政。后窦建德部将刘黑闼造反,李世民与李元吉都兵败,最后还是太子李建成成功打败了刘黑闼。由此可知,李建成对于大唐也是有军功,李渊根本不可能废了李建成。

所以我们从上可以知道,正常途径下李建成身为皇长子,并且有军功在身,他基本上是铁定的皇位继承人。李世民想要登上皇位,正常途径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他选择了唯一的一条路~玄武门兵变!庆幸的是,他还算对对得起死去的李建成,开创了“贞观之治”!!


无敌通史


我认为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最大的可能是被李建成杀死。玄武门之变既是李世民自保的举措,也是其势力集团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自古以来王朝家族形成的最为稳固的权力传承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作为李氏家族的嫡长子,从小接受的就是最严格、最完善的教育,是作为下一代领导者来培育的,其本人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后世看到的李建成是经过李世民政治抹黑后的形象,是李世民为其夺权营造正当性而篡改的人物符号。从史书可知,在李渊进行征战的时候,是李建成留守大本营进行后勤保障和政治建设的,如果李建成本人不具备这种能力,是不可能被李渊所倚重的。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二儿子,本身能力突出,作战百胜,在大哥李建成留守后方的时候,由他带领李氏集团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手下自然就聚集了一大批将领,其天策府人才济济,在李氏集团内部形成了自己的小集体。在创业时期,李氏集团内部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大家能够群策群力共谋大业,一旦目标达成后,各个小集体就要为自己打算了。作为天策府小集体的头领,一方面自己有向上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要为集体发展所考虑,再加上李渊的纵容,慢慢的李世民的实力已经不亚于李建成。

纵观历史,当王朝内部出现两股力量相当的势力时,是绝不可能和平共处的,双方必有一战。李建成作为太子,大义在手,只需要按部就班发展就行,而李世民如果不出奇招奋力一搏,其结果注定不会很好。所以才有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世民一战功成,开创贞观之治,成为了一代明君唐太宗。




一公顷土地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话,那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历史上的太子李建成可不像电视剧中刻画的那样优柔寡断,反倒是十分的有才华,李建成为人宽厚,坦率,有卓越的军事才华而且还知人善用。

至于为什么史书上对李建成的评价一直都不好,那大家伙肯定都知道了吧。这些都是李世民的诬蔑,如果不把李建成李元吉刻画的昏庸无能,淫乱后宫,怎么能显示衬托出自己呢是吧。其实李建成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一直是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在此期间,招收了薛万彻,冯立,王珪还有名相魏征。但是可惜了这些人才最后全部白白便宜给了李世民。

反观李世民,他一生在外征战,是唐朝著名的战神,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一开始的时候,李渊还是中立的,谁也不偏袒谁,但是无奈李世民功绩太高,怕他功高震主,专门为他设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官职。这个官职就相当于是一个小朝廷,可以随意的自己招纳人才。

但是随着自己的战功越来越高,在朝廷里支持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出征之前,李渊还答应了李世民,班师回朝的时候就让他做太子,之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李渊食言了。这也导致了李世民对他有所不满,最终再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得了太子之位,但是仅仅只过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李世民就逼迫李渊让位,自己称帝了。

所以说,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他的皇位是和他无缘的,甚至还会性命不保,要是真的李建成上位了,他肯定也不会留下李世民这个威胁的。

所以再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之后,不仅杀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儿子,甚至还把自己弟弟李元吉的媳妇儿给占为己有,最最最厉害的就是,他还给自己的丈母娘萧皇后给纳入了后宫(萧皇后就是前朝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虽然李世民在位开辟了贞观之治,但是做的荒唐事也确实不少。


易乎


答案是肯定不行,我是张云飞,历史搬运工。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国公,置居于长安,于次年五月去世。此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这就已经确定了李建成的地位,同时也奠定了李世民的地位。李渊有感隋文帝废立太子,导致国破家亡的结果,在维护李建成太子的事上很用心。虽然他知道论能力、功劳,他的这个长子哪方面都不如次子,可中国几百年来“嫡长子继承制”对他的影响,他不得不立李建成为太子,而李建成也知道他这个弟弟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威胁,所以他联合了自己的四弟李元吉处处制约、迫害李世民。

最终,李世民忍无可忍,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杀死。不久,李渊宣布禅位,传位于李世民。而李世民上台后,又下旨赐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

虽然,玄武门之变并不怎么光彩,但是封建王权下,父子兄弟之情与皇位相比,都得靠边站。而唐太宗也因为他在位的一番作为,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也因为他的民族政策被各族人民亲切的称为“天可汗”。

我是历史搬运工,我愿同大家分享历史故事。




眞愛壹丗


武德九年发生的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明成功登上皇位而告终,历史上对此描绘的记载很少,事情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妨碍我们对这一事件做出合乎情理的分析。

首先李世明为什么要铤而走险?是什么原因让他兵行险着,当时正是李世明和李建成博弈的时期,如果李世明处于上风,那么他完全没有必有冒险。所以当时的形势肯定是李世明处于弱势,甚至已经无力回天了,才会由此一搏。

唐朝的建立其实是离不开李建成和李世明的,初期李建成和李世明分两线作战,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为大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政权的稳定,两人的分工逐渐发生变化,李世民负责在前方开疆扩土,李建成负责在后方运筹帷幄。

正所谓乱世重兵势,太平掌政权,随着唐朝的稳定,李建成凭着多年来在政治核心积累的政治资历,成功的当上了太子之位。而李世明手里确实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兵权,然而在朝堂上却完全不能跟李建成匹敌。

而且李建成早年也曾领兵作战,手下也有像薛万彻等大将,所以在军事上也不是毫无根基的。并且当时由于已经是太平时期,李渊对李世明手握兵权已然有所猜忌,更是对李世明一党采取消兵权的措施。

由此种种李世明完全看不到希望了,才会带着麾下行勇莽之举,可以说李世明的成功是很有赌博运气成分的。


想跟你聊故事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在隋末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争霸天下的时候,李渊很幸运,除了能干的手下,最给他争气的就是他的四个儿女,李建成,李秀宁,李世民,李元吉,可以说个个都很优秀。

在建立唐朝之后,建成被立为太子。由于李世民能征善战,功劳最大,文能安邦定国,武能开疆拓土。

天下已定之后,李渊就开始头疼了。因为儿女们太能干在皇家就是灾难。李渊为了保证李建成的太子做的安稳,也为了安抚李世民,就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军,并调开他的手下大将,让他们去外地做官,逐步的架空李世民。

另一边,李建成对李世民的迫害也逐步加码。李建成手下的谋士出主意宴请李世民,使李世民中毒吐血。两边的将领也在你来我往,互相斗个不停。

当斗争进入白热化之后,被逼无奈的李世民先发制人,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他绝对与皇位无缘。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李渊也是偏向李建成的,另外如果不发动政变,他有可能被李建成手下的幕僚杀死,也有可能被自己的将领背叛,毕竟身后跟着一大帮人呢。

世人都说皇帝好,皇家残酷谁人了啊?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谢谢!


立苹君


不可能,因为他通过和平手段己经尝试过。具体过程是在公元624年的夏天。当时正在仁智宫避暑的大唐皇帝李渊,收到了太子李建成手下尔朱焕和桥公山的密报,说太子要造反了。消息传到李建成那里,把他吓得不知所措。这两个手下是他派去给自己的前保安队长现庆州都督杨文干送装备的,可他从没有下令要造反,当然送装备也是一个大罪。就在李建成想着该怎么办的时候,李渊的命令来了,要求他赶到仁智宫说明情况。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幕僚们不同观点的交锋,李建成决定,孤身去见老爹自证清白。于是李渊就把大儿子抓了起来,召来看上去是太子同党的宇文颖,令他去把杨文干叫来,和太子对质,证明清白。

不过这个宇文颖一到杨文干那里,就立即和杨文干一起造了反。当然这个所谓蓄谋已久的反,只造了四天,就被李世民给剿灭了。

事实上,这是李世民用和平手段取得太子位置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尝试。尔朱焕和桥公山当然是秦王派在太子身边的卧底。可是最后的关键,还在于杨文干必须造反,才能坐实太子之罪。而派去召杨文干的宇文颖就成了关键,宇文颖只要按实际情况说明,杨文干必定不会造反,因为事实上他没有做好造反的准备。可是史这样说: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干遂举兵反。颖和杨文干说了什么?无人知道,因为造反没几天,杨文干就被自己的手下宰了。而宇文颖被李世民抓住后,不同的史记录了他不同的死法。《新唐书·李建成传》说,他被抓后,李渊亲自审问了他:帝责曰朕以文干叛,故遣卿,乃同逆邪?颖无以对,斩之。《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秦王世民军至宁州,其党皆溃。癸酉,文干为其麾下所杀,传首京师。获宇文颖,诛之。就是李世民抓住宇文颖后,立即就杀了他。

但即使这么完美的计划,李二也没成功,所以他只能搞玄武门兵变了。


南门江老头


不可能,当时李建成的势力比较大,他还拉拢了齐王李元吉,他又买通了李渊身边的几个宠妃,给李渊吹枕边风,说他的好话讲李世民的坏话,连后来贞观之治的名臣魏征都是他东宫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是皇帝亲授的太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具有合法性。李世民虽然有实力,也有贤人辅佐,他可能每天都盼着李建成自然死亡,但这种概率微乎其微,要当皇帝就只有夺嫡一条路可走。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李世民当皇帝更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我觉得李世民能够成为一代明君,还是与他个人的品格有很大关系。玄武门之变是兄弟弑杀,逼父退位有违伦理之举,但他的行为与历史上其他靠宫廷血腥政变弑父杀兄而当上皇帝的人不同,他的性格使他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及时止住了杀戮,放下了屠刀,开始广泛地招贤纳谏,把治理国家的重任放到了首位,他不是那种一天到晚纠结帝位的合法性而变得疑神疑鬼的帝王,那样的话,他干长久。他当皇帝对历史发展进程有利。



敢于说实话


不能,原因如下:1、古代遵循的是嫡长子立成制,单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想当皇帝,阻碍重重。2、隋朝的灭亡,就有废长立幼的原因。3、李渊本人,对隋唐历史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李渊是一个很看重亲情的人,尤其是对自己的这几个嫡子。这也是后来完成玄武门事变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