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即位后封了几个总理大臣?这样分封有何深意?

青灯问史


雍正皇帝即位后封了4个总理大臣,他们分别是允祥、隆科多、马齐和允禩。

雍正分封他们的理由是:康熙帝刚刚去世,,心绪不宁,除了雍王府的事儿,朝政上的事情都交由四位总理大臣去办。但是,这显然只是雍正的表象原因,他有更深远的计划。

这四个人并非一类人。比如允祥,是雍正的死党,据说当年允祥被康熙圈禁,是他为雍正背锅了的,所以,雍正上台后,自然要重重厚报。允祥是经历过生死的战友,所以,既是雍正的兄弟,也是雍正唯一的真正的心腹,允祥在雍正朝飞黄腾达,雍正也是待他自始至终的信任。所以,允祥算作是雍正心腹。

第二个隆科多,可以算作是雍正即位的功臣。康熙驾崩,传旨的是隆科多,为他保驾护航的是隆科多,所以,没有隆科多,雍正的即位也许是另一番模样。但是隆科多是先帝的宠臣,在雍正手里虽然也被重用了一段时间,最终却不得善终。雍正伊始分封隆科多,算作是对隆科多擎天保驾的回报。

第三个是马齐,马齐是先帝的旧臣。马齐家族势力庞大,当时有一句谚语说“二马吃尽天下草”,说的是马齐和他的兄弟马武。马齐在一废太子期间受到康熙打击,后来因为利害祸福倒向了胤禛,雍正善待马齐,实际上是拉拢康熙朝的旧臣,并不表示对马齐有多信任。说白了,因为马齐过去与老八允禩有交往,但却是新王朝的脸面,他的利用价值就是背后的那一帮老臣。《清史稿》对马齐的履历记载很少,只有两行,这说明在雍正13年里,马齐实际上并没干什么事。

第四个就是允禩。雍正的政敌,雍正为什么要封他为总理大臣,当然是有很深远的考虑的。

在四位总理大臣中,允禩为首,号总理王大臣。但是这位总理王大臣,并没有干多少总理王大臣该干之事。在清宫档案《实录》等中,几乎找不到他所办差记录,而在雍正给年羹尧的信件中有这样的话:除舅舅隆科多,怡亲王外,不使一人知道。这说明,雍正朝的所有重大事务都是饶过允禩进行的,与其说是总理王大臣,还不如说是被监视的人质。有史料记载,允禩的所有行动都被派人跟随监视。雍正这么做的目的很显然。

一是擒贼先擒王,瓦解“八爷党”四个核心。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是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也是铁杆儿兄弟,允禩是老大,威望极高,雍正在分封允禩的时候,另一面对老九老十老十四进行打压,流放的流放,圈禁的圈禁,让他们兄弟无法抱成团,以此瓦解“八爷党”力量。

二是压制允禩的支持者。雍正不仅封了允禩,还对其重要的支持者们进行分封安排之位,并对他们进行监视,一旦有所异动,就给予坚决打击,收拾殆尽。

三是将允禩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控制他,让他不能发挥作用。

雍正即位后的这种分封,是出于政治形势的需要,并不是对他们才干能力的许可。这也说明,雍正的手段极其高明,政治思维十分成熟,帝王心术一点也不见得比康熙差。


青灯问史


什么是总理王大臣?

总理王大臣全称是总理事务王大臣(可以这样理解:总理事务的亲王和大臣),是雍正登基之初设立的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办事机构,是当时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年)军机处成立后,总理王大臣取消。

雍正设立总理王大臣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满清在关外的决策机构(或者说形式)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说的“八王议政”。一般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人员有亲王、郡王、贝勒、八旗大臣等满族贵胄。但与会人员是不固定的,一事一议。



满清入关后,尤其到了康熙朝,为了加强集权,康熙于十六年(1677年)设立了南书房(并不是常说的上书房,上书房只是教皇子读书的地方),组成人员皆是康熙心腹,称南书房行走。南书房行走最初的名义是康熙的文学侍从、顾问,后来逐渐参与国家政事的商讨,边缘化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行走并不是正式编制,成员皆是兼职。

雍正继位,需要组建自己的一套班子,取代南书房,于是总理王大臣应运而生,同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皇帝的决策部门了。尤其南书房,本来就是临时编制,到了雍正朝已经名存实亡。

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存在,但所议之政,已只限于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族事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

总理王大臣存在的时间不长。雍正七年(公元1729 年),西北用兵,为了协调各路关系,雍正设立军机处,彻底取代了总理王大臣。

总理王大臣都有谁?

总理王大臣组成人员有廉亲王爱允禩、怡亲王允祥、马齐、隆科多。


和电视剧不同,这里面并没有张廷玉,但是张廷玉属于不是总理王大臣的大臣。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临死前,罢黜了张廷玉南书房行走之职,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雍正继位之后,立刻又命令张廷玉入值南书房,“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间有待至一二鼓”。名义上张廷玉不是总理王大臣,但地位却不比总理王大臣低。

雍正如此安排有何深意?

从总理王大臣的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缜密的心思。

新皇登基什么最重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雍正如此安排就是为了稳定,稳住对手、稳住朝局。


允禩:九子夺嫡之争中,允禩是最有实力的一方,也是雍正最大的对手。当初康熙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人选时,几乎所有人都支持允禩,可见其政治势力。

和电视剧中康熙封赏不同,真实的历史当中,允禩的廉亲王爵位是由雍正赏赐的。

雍正登基,允禩集团肯定是不认可的,将允禩放到二把手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有拉拢之心也有分化之意。

你对我当皇帝不服气,那我让你做总理王,军国大事都让你经手。经过你手的命令,你的小集团也会无话可说。


允祥:既然让允禩当总理王大臣,当然也需要一个自己人来制衡允禩,这个人就是怡亲王允祥。

不管电视剧还是正史当中,十三爷允祥都是雍正的铁杆。雍正待他也不薄,清朝第一个非开国铁帽子王就给了允祥。

马齐:马齐是满清八大姓之
一的富察氏,赫赫有名的傅恒、福康安就是出自这个家族,由此可知马齐家族多么强大。

除了家族势力,马齐确实也是能吏。

年轻时曾经不惧明珠,敢于挑战明珠集团,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得到康熙的重视。

马齐曾经还参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划界工作。

当初康熙令大臣举荐新太子之时,曾经私下告诉马齐不要参与,以保护马齐。可是马齐没有听从,仍然举荐了八阿哥允禩,这令康熙大为不满。

由此看来,马齐在康熙晚年也是倾向于允禩的。但是马齐并不是允禩的铁杆支持者,更多的是随波逐流。

正因为这一点,雍正重新启用马齐(比在康熙朝职位高的多),既利用他的才能,也能麻痹允禩集团。


隆科多:隆科多不用过多介绍了,他父亲佟国维的“佟半朝”的名称就可说明一切,整个清朝能让皇帝叫舅舅的,也只有隆科多一人(隆科多是康熙孝懿仁皇后之弟,雍正小时候由孝懿仁皇后抚养)。

和电视剧一样,佟国维押宝允禩,隆科多押宝雍正。

张廷玉:代表了汉人官员,雍正不可能不重用。


别酒流年


雍正皇帝继位后,封了四位总理大臣,分别是十三阿哥胤祥、八阿哥胤禩、马齐和隆科多。

胤祥,康熙皇帝的皇十三子,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的铁杆支持者,原本非常受康熙喜爱的胤祥,在“一废皇太子”期间表现过于活跃为康熙所厌恶,进而被康熙圈禁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此之后胤祥失去了康熙的宠爱,并且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于是几乎是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斗争中,但是依然与雍正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雍正登基的第二天,即加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是雍正最为倚重的兄弟。

胤禩,康熙皇帝的皇八子,“九子夺嫡”中的关键人物,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呼声,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官员的支持与拥戴,也正是因为如此,为康熙所厌恶,进而遭到了康熙持续的打压。但是就能力而言,胤禩可以说是非常精明干练的皇子,就连雍正皇帝都评价其曰:“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马齐,满洲首席大学士,在满洲官员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地位,并且他也是当时满洲贵族之中,少有能员干吏,而他们整个富察家族在当时的朝堂上能人辈出,包括马武、李荣保等,都出自富察家族。

隆科多,佟国维的儿子,外戚,当时的九门提督,是雍正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第一功臣,甚至可以说是雍正登上皇位真正原因的唯一知情人。而也正是鉴于隆科多的功劳,雍正一度在称呼隆科多的时候,都尊称其为“隆科多舅舅”。

雍正安排这四位出任总理大臣,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登基之初的政局稳定,实现政权的顺利过渡。

首先,安排胤禩和马齐出任总理大臣,目的就在于稳定人心,营造舆论。

胤禩以及他背后的“八爷党集团”在当年的“九子夺嫡”过程中,是雍正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并且胤禩在朝中的影响力非比寻常,就连康熙对于胤禩能够获得如此的拥戴与支持,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羡慕嫉妒恨”。而当时朝中的官员中,胤禩的党羽以及支持者并不在少数,势力非常庞大。

马齐就是胤禩支持者,同时也是废太子胤礽的反对者,这一点在康熙朝的时候就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在康熙两度废黜皇子的过程中,马齐都坚决反对胤礽,支持胤禩。而马齐作为满洲首席大学士,声望颇高,也有着自己的势力。

所以雍正通过任用胤禩和马齐,一方面是在拉拢朝中曾经的反对势力,稳定人心,稳定政局,另一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宽容与大度的人君形象,进而营造良好的朝中舆论,稳固自己的地位。

其次,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人都是颇有能力的干吏,雍正需要他们充分发挥才干。

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库空虚、吏治腐败、边境动荡,可以说留下了很多的难题。前文中也说过,胤禩的能力就连雍正都佩服,马齐也是满洲贵族中的能员干吏的代表,隆科多能力也自然不差,而胤祥则是处于对雍正的支持,全心全意的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需要借助他们的能力和才干帮助自己稳定局势的同时,也要辅助自己处理当前的政务,特别是帮助自己实现政局的顺利过渡,维系朝局的稳定。

再次,雍正再委以重任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找寻着机会。

特别是胤禩,雍正在对其委以重任的同时,也经常性的借以工作不尽如人意为由,对其实施打压,不断削弱着其势力,为最终将其势力全部清除,做着准备。

但是很快,雍正就先后除掉了胤禩和隆科多,并且极力扶持十三爷胤祥。

雍正最先处理的就是胤禩,尽管雍正登基之初就将胤禩册封为廉亲王,但是对于胤禩的打击和压制却雍正登基伊始,就在一直持续不断的进行,最终在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为胤禩定下了四十款大罪,将其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就连名字都改为了“阿其那”,彻底除掉了胤禩。

而在第二年,即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又以四十一条大罪拿下隆科多,将其圈禁,雍正六年(1728年)死于禁所。

马齐尽管曾经也是胤禩的支持者,但是雍正对于马齐还是非常的客气,一来,马齐在满洲官员之中的声望太高了,贸然处理将产生重大影响,二来,马齐的亲侄女已经嫁给了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之后著名的富察皇后,双家已经结有了姻亲关系。即便如此,雍正仍然在不断削弱马齐的影响力。

对于胤祥,雍正则是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与重视,特别是在雍正先后除掉了胤禩和隆科多之后,胤祥成为了雍正最为重要的帮手,也是他最为倚重的兄弟。而胤祥也绝对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实际上,这四位雍正初年的总理大臣中,真正受到雍正重视,掌握实权的也就只有胤祥而已。


雍亲王府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纠正提问者的一个错误,分封这个词指的是君主对下属裂土封爵,最典型的分封是周天子分封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汉初封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勉强也还能算作分封。再之后,王侯、包括再之后的亲王、郡王和公、侯、伯、子、男等等只食禄,不领军、不临民,已然称不上分封了。至于总理事务大臣,就更加不能叫分封了,连封都算不上,只能叫任命!



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之初,任命了四个总理事务大臣。请看清楚,是总理事务大臣,并不是现在岛国的“内阁总理大臣”,也不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所谓的“总理王大臣”,更加不是所谓的宰相!这是一个临时职务,并不是清朝的常设官职。通俗点说,就是协助皇帝分管具体事务的大臣。再通俗一点,就有点相当于现在体制内单位的副职分管领导。



清世宗任命的这四个总理事务大臣是:怡亲王允祥、廉亲王允禩、隆科多和马齐。没有张廷玉、没有张廷玉、没有张廷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雍正元年,张廷玉的职务仅仅是侍郎而已,副省部级干部,还没有资格当这个总理事务大臣!不要被电视剧《雍正王朝》给忽悠了,清世宗重用张廷玉那是后来的事情了。允祥自不用多说,他和清世宗的关系有多铁,那顶铁帽子足以证明!隆科多是什么人,想必也不用多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皇帝公开称“舅舅”的大臣!虽然后来隆科多的结局并不太好,但是至少雍正元年时,清世宗和隆科多还处于“蜜月期”。马齐,为数不多清世宗看得上眼的大臣之一,是清世宗亲家李荣保的亲哥哥,前段时间热播的《延禧攻略》中那位“白月光”——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就是他的亲侄女!一个是弟弟、一个是“舅舅”、一个是亲家,知道为什么清世宗会选择这三位了吧?至于另一位,应当也不用多介绍,虽然也是弟弟,可却是清世宗曾经最大的对手!



那么,为什清世宗要设置总理事务大臣呢?原因很简单,清世宗刚刚即位,接手的是父亲清圣祖(康熙帝)“康熙盛世”虚名下的一副烂摊子,他必须先打扫干净屋子。毕竟清世宗只有一双手,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有人来帮把手!这时候,找个助手是最佳选择。但是,只任命一个人,既容易导致权力过重、对皇权产生威胁,而且一个人管这么多事,也的确搞不定。与自己关系比较亲近的允祥、隆科多和马齐自然是最佳选择,既可以帮助自己分担具体事务,又不会暗地里使绊子,而且三人分权也能避免一家独大、对皇权产生掣肘和威胁。那么,为什么要加上允禩呢?



允禩一党在康熙年间急剧发展、膨胀,清世宗即位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住允禩,以防他铤而走险。因此,清世宗即位伊始不仅没有处置允禩,相反还将他由贝勒晋封为了廉亲王。再说一遍,廉亲王是清世宗封的,不是清圣祖!不要被电视剧《雍正王朝》给忽悠了!同时,任命允禩为总理事务大臣,既可以稳住允禩、让允禩放松警惕,防止他铤而走险。而且,让允禩管事儿了,他总不能自己给自己下绊子吧?很何况,允禩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清世宗也知道。在没有对允禩下手之前,让他来帮着收拾老爷子留下的烂摊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允禩是胸怀大志之人,他不会为了个人的权力斗争去损害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社稷!清世宗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敢用允禩的。同时,有其他三个总理事务大臣监视着,允禩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此外,在划分分管范围时,清世宗也是留了一手的,吏部、户部、兵部这些核心部门并没有交给允禩,允禩主管的是工部等部门。换言之,就是全国最大的“包工头”!即便允禩想玩点什么幺蛾子也没有机会。



这其中并没有太多深意,无非就是给自己找几个帮手罢了,换您您找谁?肯定是和自己比较贴心的人,不是吗?唯一算有些深意的也就是允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