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里的3名交城女医护

晋鄂一家亲,爱系两地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山西共派出13批医疗队1516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2月9日16时,一架太原飞往武汉的包机徐徐落地。随山西第4批援鄂医疗队的交城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成娜、侯瑾瑶、牛佩,望着空荡的机场和冷清的街道,内心不禁涌出一股复杂的情绪。近一个月来,这3位“逆行者”和众多援鄂医护人员持续战斗,救治工作仍在继续着……

  战“疫”一线的生日愿望

  经过休整和短暂护理培训后,2月12日凌晨,成娜进入汉江方舱医院,开始值守第一个大早班。

  “责任和压力很大,生怕出现纰漏,刚开始还是挺紧张。”成娜谈到第一次进舱的感受。“穿脱防护衣物需要2个小时,消耗体力大,工作期间尽量少吃少喝少上厕所,缺水和缺氧都是对队员们的极大考验。”

  “南方天气湿冷,北方人很不适应,病房里又不能开空调,工作繁忙时,汗水一遍遍浸湿衣服和护目镜,呼吸也十分困难。实在顶不住了,会偷空到走廊里闭目冷静一会儿,再继续工作。”

  防护服背面标注的名字,时时有患者叫喊求助。成娜清楚地记得查房时和一位中年女患者的“话疗”过程。

  “成护士,成护士……等一下。”

  “阿姨,不要紧张,请问哪里不舒服?”成娜停住脚步。

  “我……我……感觉快要死了。”

  “千万不能这样讲,你属于轻症患者,你也看到好多人出院了,听医生话,很快就会好的。”

  “可是,我好担心,好害怕。”

  “新冠肺炎不可怕,你一定要乐观自信,想想你的家人和未来,更不能辜负我们不远千里驰援武汉的努力!”

  “谢谢成医生!谢谢!”患者掩面而泣。成娜听着心里五味杂陈。患者一次次询问,大家一次次耐心地开导。

  直到有一次,成娜说:“我们这么远来帮你们,我们也想家,如果你们不好起来,我们一个都回不了家。”想不到这句玩笑话,却使那位患者焦躁的情绪平静了下来。

  3月3日,是成娜33岁的生日。这天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合舱,四区合两区,这意味着患者在一天天锐减,战胜疫情的日子已经不远。兴奋的她在微信里写道: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们要练就一颗波澜不惊、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才足以抵御一切外来的侵扰。而我始终相信,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就像我——恰逢生日许下美好愿望:愿岁月静好!春暖花开!

  战“疫”日记里的温情

  2月18日。进入方舱医院已第9天。工作近7个小时后,脱下厚实防护服的侯瑾瑶,额头上被挤压破皮,渗出了血。作为3人中年龄最大的她,想要照顾好一同前来两个妹妹。因上班时间不同难见面,她总是抽空通过微信鼓励安慰。

  侯瑾瑶是呼吸科医生,由于班中医生较少,每天查房了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核酸、胸部CT、血常规等工作,忙得像陀螺一样。

  即使再忙,她也会坚持每天写日记,其中两篇小记字短情长。

  2月15日,早班。天上飘着小雨,为了准时交接班,让夜班同志早点回去休息,我不由加快了脚步。

  顺利交接后,对7区、8区100余名病患进行了病情查看,并逐一记录;到上午11时检查结束。这时,我感觉护目镜内雾气较多,不时地有水珠在流淌,但接下来还要开医嘱、开药,手上戴着3层手套,打字比较困难,这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侯大夫,我会电脑操作,我来帮你。”在这位患者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工作。今天天气虽冷,但是我心里暖暖的!

  2月29日夜班,凌晨5时许58号病患哭着找我,说她昨天做CT没出结果,现在胸闷不适,和她一起来的病人已经出院,不行就给他转院。我安慰她同时,查看检查结果,见病情明显好转。给她解释:大姐,你不要担心,保持好心态,休息好,锻炼好,可能很快就能出院!听我解释后,她才放心。看着病人离去的背影,满足感油然而生。

  “说实在话,我们都是普通人,也怕被感染,但一想到患者,所有的恐惧都会消失。”电话那头,侯瑾瑶声音沙哑地对记者说。

  “最开心的事就是患者治愈”

  出发湖北前,牛佩剪掉留了十几年的心爱长发,轻装上阵,在汉江方舱医院担任护士第四组组长,和山西援鄂的其他14名医生负责10个病房206名患者。每天下班后她会赶紧拿起手机自拍一张照片,发给家人报平安。

  “一开始医生和护士之间比较陌生,病人来自不同地方,语言沟通有障碍,诊治工作阻力大,大家尽快调整和适应。”牛佩向记者透露,“日常工作是按时为患者测量体温、血氧,分发药物、采集静脉血等。最危险最主要的工作是咽拭子采样,需要将一根长长的干试纸与上颚平行插入鼻咽后壁,轻轻旋转,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这项与患者‘亲密接触’的操作属于三级最高防护,若病人出现喷嚏、咳嗽,飞沫传染性非常强。”

  就在记者连线采访当天,牛佩讲述了她当班时的一个小故事。

  一位女病人双手托额趴在她的办公桌上,咨询核酸测试结果。她正解释着,门口站着一位年龄较大的男患者,看着很生气的样子冲她们叫喊,因是浓厚的武汉方言,没大听懂。牛佩赶紧上前,那位病人却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旁边的患者才翻译,让那个女病人离你远点,这么近是会传染的!她顿时热泪夺眶而出。

  “大部分患者配合治疗,但也有个别患者出现抵触、恐慌和畏难情绪,属正常现象,所以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看着很多患者治愈出院,是我们护理组最欣慰、最开心的事儿。大家就很有成就感,这么多天的苦没白吃。”屏幕里的牛佩微笑着对记者说。

  星星微茫,汇聚成光。一次次勇敢的“逆向而行”,一个个温暖的白衣背影,就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点燃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疫情不灭,战斗不止!

  

方舱医院里的3名交城女医护

方舱医院里的3名交城女医护

方舱医院里的3名交城女医护

方舱医院里的3名交城女医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