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從軍行

一、從神童到狂生

楊炯(650—693?),弘農華陰(陝西華陰)人,官至盈川令,故世稱“楊盈川”。初唐四傑之一。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楊炯像

1、最後的謝幕人

大唐是詩歌的時代,而初唐四傑,開啟了大唐詩壇的春天。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才高位卑、恃才傲物。當時的禮部尚書裴行儉曾一語成讖:

“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炫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沉默,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

事實果然如此,四傑中的三人死於非命——王勃溺海驚悸而亡;盧照鄰不堪病痛,投水自盡;駱賓王參與叛亂失敗,生死不明。

只有楊炯最後一個辭世,但年歲也不高,僅43歲,且身後蕭條,沒有子嗣。為四傑畫上了不怎麼圓滿的句號。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初唐四傑

2、神童出世

楊炯出身名門,弘農楊氏算得上望族。

漢丞相楊敞,大學者楊震,還有那位讓曹操恨得牙根癢癢的楊修,都是曾經的驕傲。

不過到了唐朝,家族中能拿得出手的人卻少了。

楊炯的祖父、父親都是未曾顯達的普通人,只有他的伯父楊德裔在地方州縣擔任要職,所以楊炯自稱“吾少賤也”。

但基因是強大的,楊炯身上的智慧潛力卻是一脈相承的。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楊炯10歲時,就寫得一手成熟老辣的文章,被稱為神童。顯然,小小的華陰縣容不下這尊大菩薩了。

不久,他參加全國作文大賽,斬獲少兒組一等獎,被弘文館破格錄取。

弘文館是太宗時代設立的,主要負責整理校正書籍;參議朝廷制度、禮儀的設置;同時又招收生徒,相當於中央直屬學校。

能進入弘文館的,都是貴族子弟,且名額有限。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楊炯作為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此時也算半個公務員了,每天除了看書就是學習,還有銀兩進帳,真是不小的殊榮。

3、恥居王後

不過,天才也有天才的苦惱,太優秀有時也會無用武之地。

楊炯雖幼舉入仕,卻空侯多年,從10歲到26歲一直待制弘文館。

等閒白了少年頭,人生能有幾個16年?

看著同年生人的王勃先是被火箭提拔,後來在滕王閣上一戰成名,自己卻還止步不前,怎能不著急。

二人同為當時之俊傑,又都是恃才傲物之人,楊炯不由得發出“恥居王後”的憤懣。

可他不知道的是,多年來的競爭對手已經魂歸南海、先走一步。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4、登上熱搜

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楊炯參加了“應制舉”,也就是皇帝主持的一種臨時性考試。登科後,補校書郎職,做一些編輯和校對之類的工作,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九品小官。

楊炯長期久居人下,自然看不慣權貴們的趾高氣揚,於是造出了“麒麟楦”這個超級熱門話題,被一群人樂道,也被另一群人憎恨。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唐才子傳》記載:

炯恃才憑傲,每恥朝士矯飾,呼為“麒麟楦”。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戲者,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聞者甚不平,故為時所忌。

也就是說,楊炯瞧不起那些矯情浮誇的官員士大夫,把他們稱作“麒麟楦”。有人問他:怎麼把群名改成“麒麟楦”了,是要說我們都像麒麟一樣飛黃騰達嗎?

楊炯目不斜視:演戲用的麒麟,是怎麼搞出來的呢?牽頭驢來,把畫成麒麟樣子的皮披在驢身上,它就變成了上古神獸,可是脫了畫皮,它還是頭驢。

混官場的都是人精,誰會聽不出來話外之意呢?楊炯自己罵爽了,聽者卻悄悄將他拉黑了。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二、以夢為馬,空有一身疲倦

也正是在楊炯仕途黯淡之時,突厥和吐蕃等異族大肆侵邊,烽燧告急,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

抵抗侵略的戰爭往往是一個國家的強心劑,楊炯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很想學古人 “投筆從戎”,但環顧身邊,並沒有刀劍,除了很長很喪的書簡,就是泡了枸杞的保溫杯。於是,他在憤憤不平中寫下了千古名篇《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楊炯雖然沒有親赴邊塞,卻利用樂府古題,借軍士之口,通過從辭京出師到對邊塞環境的渲染,聲色相加,各臻其妙,表達了自己不願老死書齋,想為保衛國家而戰的決心。

首聯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頷聯一個“辭”字,顯出奉旨率師遠征者的嚴肅莊重;一個“繞”字,顯見鐵騎威力無窮,把敵兵團團包圍。龍城為匈奴名城,此處指敵軍要塞。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頸聯抓住了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風”,刻劃兩軍對峙時的緊張場面。上句視覺:雪舞戰旗;下句聽覺:風夾鼓聲。

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徵將士冒雪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尾聯瀰漫在英雄主義的氛圍中。“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是當時士人階層的最強音。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此詩節奏明快,一氣呵成,動感十足,有很強烈的畫面感。讓人讀來,彷彿置身苦寒邊塞,滿眼烽火鐵騎。

其中所體現出的那一往無前的精神面貌,以書生的一聲吶喊,喚醒了一個豪邁的盛唐。

然而這一切都是楊炯的想象,現實的殘酷依然故我,他終其一生也沒能披甲上陣,為國殺敵。

三、一生襟抱未曾開

1、被貶入蜀

陽光總在風雨後,沉鬱的日子也不算太長。

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通過中書侍郎薛元超的舉薦,楊炯終於緩緩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當時的太子李顯,看中楊炯的才能,將他擢為詹事司直,推薦他進了崇文館,兼任東宮庶務,也就是太子的管家,還掌握部分武裝力量,一躍兩級,成為正七品。

大器晚成,原來也很美好。

願為楊炯站臺的達官顯貴也越來越多,因為這個位置潛在的光明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太子不出意外那是要當皇帝的,這也意味著楊炯隨時有可能青雲直上。

可惜的是,太子沒出意外,楊炯倒出意外了。

當時武則天權傾天下,這被很多正統之人看作是“牝雞司晨”,於是反聲四起。

得知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楊炯急得直跺腳,但為時已晚,只能看著他往火坑裡跳。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睿宗垂拱元年(685年)秋冬之際,叛亂平定,楊炯也受到株連,被貶到四川梓州任參軍。

這飛來的橫禍,讓楊炯傷透了心,本來自己的事業就沒指望能借上家人什麼勢力,這次家人卻幫了個巨大的倒忙。

赴任的途中,蜀地景色甚是迷人,他飽覽三峽風光,可是心裡,卻全不是旅遊的滋味:

山空夜猿嘯,徵客淚沾裳——《巫峽》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五年之後,楊炯才被赦免回洛陽,武則天只是讓他擔任習藝館中的宮廷教習,就是教宮女和宦官們讀書寫字一類的職務,混跡官場整整30年,又被打回到九品之職。

理想?理想今年你幾歲?

2、壯志未酬

既然不能改變環境,不如去順應環境。

武周如意元年(692年)盂蘭盆節這天,楊炯表現出了瘋狂的熱情,不失時宜地獻上了《老人星賦》《盂蘭盆賦》等辭賦。

他不吝溢美之詞,大行歌功頌德之事,希望武則天能“周命惟新”,成為新一代的“神聖皇帝”。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這時的楊炯其實已淪為詩奴,希冀以他的詞賦為武器,開闢出一條新仕途。

武則天從眾多歌功頌德的作品中看到了楊炯的文章,並且看得很認真。

大腿抱得很對,很及時!

這年冬天,楊炯出任盈川縣令(今浙江衢州),盈川雖不大,但畢竟是主政一方。

曾經的抄寫員,終於有了經世濟民的能力,這對已過不惑之年的楊炯來說,也足以安慰了。

可惜,初唐的夜空,不時有絢爛的流星,破天劃過。

一年後,楊炯在任上去世。

他的大唐夢,也許破滅,也許才剛剛開始。

唐詩鑑賞漫談(第七期)楊炯《從軍行》:念念不忘的大唐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