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劃分爲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隸屬於四川省,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縣;西接德陽市的羅江縣、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介於北緯30°42′—33°03′、東經103°45′—105°43′之間,總面積20248.4平方千米。

自漢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漢設置涪縣以來,綿陽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歷來為州郡治所,後因城址位於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

截至2016年,綿陽市下轄3區、5縣、1縣級市,常住總人口481.0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0.4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0.2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96.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54.0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202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5.3:49.0:35.7。

  • 綿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七大區域中心之一,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迪拜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歷史沿革

綿陽曆史悠久,人傑地靈。公元前201年漢置涪縣始,歷來為郡縣、州府治所。這裡是我國早期人類活動地區之一,邊堆山遺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黃帝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中華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締造者大禹的誕生地;是我國中醫針灸發源地之一,雙包山漢墓出土的經脈漆木俑是現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人體經脈模型。古往今來,這塊土地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孕育了李白、歐陽修、文同、李調元、沙汀、鄧稼先、馮達仕等無數傑出人物,司馬相如、揚雄、蔣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楊炯、盧照鄰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遺蹟或作品。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置廣漢郡。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廣漢郡由乘鄉(今廣漢市境內)遷到梓潼縣,。

漢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為鎮壓少數民族反抗,益州刺史部和廣漢郡均遷至涪縣,三年後州、郡皆遷出市境。

東漢末年,劉備據蜀,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分廣漢郡北部地區設梓潼郡(治梓潼縣),

建興三年(225)分廣漢郡東部地區設東廣漢郡(治雒縣,今三臺縣境)。自此後,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縣以上政區建置。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兩晉和南北朝三百餘年間,戰爭頻繁,政區建置變化較大。從隋代後,政區建置逐漸穩定。

民國24年(1935)川政統一,市境內只有今市區成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治地,

1948年領有綿陽、安縣、綿竹、德陽、梓潼、羅江、廣漢、什邡、金堂、彰明10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設綿陽專區,屬川西行署區。

1952年綿陽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1953年將廣漢、金堂、什邡3縣劃歸溫江專區;原廣元專區所屬廣元(駐嘉陵鎮)、旺蒼(駐馮家壩)、劍閣、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駐寶輪鎮)等8縣劃入綿陽專區。轄15縣。

1958年原遂寧專區所屬遂寧、三臺、蓬溪、鹽亭、潼南、射洪(駐太和鎮)、中江等7縣劃入綿陽專區。撤銷彰明、江油2縣,合併設立江彰縣(駐中壩)。綿陽專區轄21縣。

1959年江彰縣改名江油縣。撤銷昭化、羅江2縣,將昭化縣併入廣元縣;羅江縣併入綿陽、德陽、安縣3縣。綿陽專區轄19縣。

1970年綿陽專區改稱綿陽地區,地區駐綿陽縣。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1976年由綿陽縣析置綿陽市,屬綿陽地區領導。綿陽地區駐綿陽市。轄1市、19縣。

1977年將潼南縣劃歸江津地區。綿陽地區轄1市、18縣。

1979年撤銷綿陽縣,併入縣級綿陽市。綿陽地區轄1市、17縣。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1985年,撤銷綿陽地區,綿陽市升為地級市,設立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江油等7縣劃歸綿陽市管轄。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青川、旺蒼2縣劃歸廣元市管轄。撤銷遂寧縣,設立地級遂寧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蓬溪、射洪2縣劃歸遂寧市管轄。

1992年10月30日,民政部(民行批127號)批覆同意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涪城區、遊仙區。

2002年,安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安昌鎮遷址花荄鎮,平武縣響巖鎮人民政府駐地由現集鎮遷址至東南約2千米大松樹。

2003年7月,撤銷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2005年4月4日,綿陽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涪城區臨園路東段76號遷至高新區火炬大廈。

2012年,將原綿陽市經開區和農科區整合為綿陽經濟開發區。同年10月,國務院同意綿陽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6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綿陽市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以原安縣的行政區域為綿陽市安州區的行政區域。[1]

2016年5月,綿陽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第四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四川省劃分為1市3區5縣的3線城市,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