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研究所你可能沒有聽過,每年招生一定的研究生,考研的關注下

  • 研究院所是獨立於教育部和高校系統之外、以科研工作為業務核心的各級、各類研究機構。
  • 獨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種,其中實力最強、名氣最大、分佈最廣、數量最集中的是直屬國務院的中科院、社科院兩大科研系統中的各類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一種獨立研究院所是直屬國家各部委的,主要是為本部委和所屬行業提供科研成果,還有一種是直屬各省市相關單位的研究機構。
  • 1.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最早前身是農礦部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1929年4月成立於北京,主要從事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發掘及化石研究。1951年歸入在南京創建的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改稱新生代與脊椎古生物研究組。1953年從古生物研究所分出,在北京建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1957年升格為古脊椎動物研究所。1960年改稱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至今,現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42號。
    •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是我國目前唯一專門從事古脊椎動物學、古人類學、古環境學及相關生物地層學研究的學術機構,現設有四個研究室、一個研究中心和一個重點實驗室,即古魚類與爬行類研究室、古哺乳動物研究室、古人類與舊石器研究室、古環境演化研究室、周口店國際古人類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
      設有“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和“地球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建有“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研究所現有在職研究生導師4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2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4人、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碩士生導師22人。
    • 研究所每年通過高校優秀畢業生推薦及全國統考招收15名左右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通過所內碩士生轉博及全國統考招收12名左右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讀研究生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4人,含2名留學生;碩士研究生48人,含1名臺灣學生)。
    這些研究所你可能沒有聽過,每年招生一定的研究生,考研的關注下

    這些研究所你可能沒有聽過,每年招生一定的研究生,考研的關注下

    2.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青藏高原所於2003年成立,實行“一所三部”的運行方式,三個部分別設在北京、拉薩和昆明。北京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學實驗基地、學術交流基地、國際交流基地和綜合協調基地;拉薩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學觀測研究的野外基地、國際合作研究的野外基地、西藏高水平科學實驗基地、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服務基地和西藏科學普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昆明部的主要功能是青藏高原種質資源保存基地和極端環境下生物的生態適應性及遺傳資源研究基地。
    • 截至2019年5月底,青藏高原所有職工307人,其中科研人員220人,科技支撐人員58人、管理人員29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基金委創新群體2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3人(含雙聘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
    • 青藏高原所現有3個院重點實驗室,分別是: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大陸碰撞與高原隆升重點實驗室、高寒生態重點實驗室。擁有7個臺站(中心),分別是: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藏東南高山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阿里荒漠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慕士塔格西風帶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那曲高寒氣候環境觀測研究站和正在推動建設的中國科學院墨脫地球景觀與地球系統綜合觀測研究中心。
    • 青藏高原所現有自然地理學、構造地質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3個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自然地理學、構造地質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和生態學4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地理學和地質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現有研究生296人(含外籍留學生74人),在站博士後60人。
    這些研究所你可能沒有聽過,每年招生一定的研究生,考研的關注下

    這些研究所你可能沒有聽過,每年招生一定的研究生,考研的關注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