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导语

上映于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被无数观众奉为经典,至今仍高居许多电影网站的评分排名前列。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有这样一部比它早30年的电影,被誉为“电影史上关于越狱题材最伟大的影片”——其实《肖申克的救赎》和《越狱》在内的众多越狱影视剧都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它就是1960年由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执导的《洞》。

这部雅克·贝克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入围了1960年第1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荣获了当年法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等多项殊荣。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豆瓣评分:9.2

下文有剧透

01 入局:牢房新来的犯人

影片讲述了一个叫罗兰德的汽车修理工,在1947年法国的圣特监狱所经历的一段故事。

一天,罗兰德所在的11栋6号房转来了一名新囚犯,自称其原住的8栋临时维修而被调来这个房间。这名新来的犯人仪表堂堂、彬彬有礼,谈吐也得体,房间的犯人们都对他印象很不错,友好地接纳了他。然而在他外出领取包裹返回后,他觉察到屋内的气氛发生了变化。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原来,牢房里的四个囚犯都是重刑犯,计划在法庭正式宣判前越狱;而此时突然进来一个新人,究竟要不要把计划告诉他?这个新来的犯人是否靠得住,是否有其他身份或使命?这也是笼罩全片的悬念。

02 布局:强大的细节

细节和逻辑是否严密严谨,通常是一部电影,尤其是悬疑片分得高下的关键。这部电影令人震撼的不仅仅是匪夷所思、细思极恐的结尾,还有片中一处处扎实得让人难忘的细节。

例如:

1、狱警检查家属带来的物品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影片耐心地还原了狱警检查食品,用小刀将食品切成小块或剖开的全过程,基本就是现实情景的完整复刻。

2、相邻房间的犯人通过绳子传递东西

劳动人民的智慧~话不多说,上图: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3、自制沙漏、伪装假人、巧锯钢筋、妙拆木门

为躲过狱警通过猫眼查房,囚犯们制作了可牵引肢体活动的假人: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用来计时的自制沙漏: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可方便安装还原的锯断的钢筋: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将门栓锯断后,再在门栓孔中塞上火柴棍,把门套回去: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4、实景还原凿楼板、挖水泥洞:

影片用了累计十几分钟的篇幅,几乎直接再现了犯人们一下一下凿穿楼板、锯断窗户铁栏、在水泥墙面生生挖洞的全过程。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为什么要傻乎乎地花费这么大篇幅去呈现这些可以一笔带过的场景?

小夜认为,正是对这些粗粝、机械、重复的一下下敲击的直接呈现,才能让观众体会到他们为逃脱牢笼付出的汗水、煞费的苦心,才能让影片的悲剧结局像一颗锥子一样扎进观众的心里,才能产生最强烈的艺术效果。

03 结局:越狱计中计

(以下是小夜个人对剧情的分析和推理,建议看完影片再来阅读)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1、新来的犯人——“软男”盖斯帕德

五个囚犯付出了巨大努力,冒着巨大风险实施了周密的计划,最后却在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时被瓮中捉鳖,观众们都憋了一肚子气。那么新来的盖斯帕德是导致计划失败的元凶吗?

在加入新房间时,盖斯帕德谎称是因为“原来住的8栋临时维修”——但影片中讲述了,当小姨子探望结束后,他走错到了8栋,可以看到那里并没有在维修。他被转移房间的真实原因应是“藏匿镀金的打火机”——这揭露了盖斯帕德是一个靠“吃软饭”为生的男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形象好气质佳,花光奶奶的遗产后娶了一个富婆。他最大的弱点是不能自食其力,只能通过不断地依赖、服从他人来获取利益。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典狱长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从私藏打火机到走错楼栋均免罚禁闭,狱长不断施以恩惠,以备后续之用。其实监狱就是一个小社会,从狱长到楼长,在规则之下的平日中,无不利用机会给予犯人们一些潜在的便利来维持这个生态环境的平衡——例如楼长叫回偷了东西的水管工给囚犯们教训等。

盖斯帕德在和典狱长的谈话中泄了密,这是一定的。但最后和罗兰德对视时,罗兰德为什么没有愤怒,而是轻蔑地说了句“可怜的盖斯帕德”?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其实影片已经进行了铺垫,告诉我们在越狱计划中真正的卧底,其实另有其人。

2、“技工男”罗兰德

(1)在影片开始时,正在修车厂修车的罗兰德就说了,本片讲述的是关于他过去的一段故事——这说明在本次越狱失败后,罗兰德非但没有加刑,反而不久后就得到了释放。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2)前文我们讲述的所有巧夺天工的越狱实施细节,基本都出自“技工男”罗兰德一人之手。那么罗兰德为什么费下如此苦心带领大家越狱?答案只能是这一切均来自最终BOSS典狱长的设计——用擅长越狱的技工男吸引3个重刑犯实施越狱,再巧妙破获大案平地里攫获奇功,牺牲品不过是三个重刑犯罢了。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这真是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处理。

04 “洞”的含义

还记得地下室被狱警投喂的那只蜘蛛吗?那一幕即是暗喻网已织好,静待猎物上钩。


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的越狱片,零配乐,结尾令人脊背发凉


房间对面的厕所装修制造的噪音,甚至也可能是故意布局给越狱实施的便利。

而“软男”盖斯帕德,不过是典狱长找来替“技工”罗兰德背锅的罢了。

导演大胆采用了全片无配乐的模式,因为那一声声对地面和水泥的敲打已经足以直击人心——

影片名为“洞”,既是囚犯们挖的水泥洞,也是典狱长为了私利精心编织的陷阱,更是人吃人的,望不见底的恶的深渊。

更多好电影,请关注[小夜影评]~喜欢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