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天有24小时?

本宝宝最美


要想知道为什么1天有24小时,咱们就先来了解下公历和阴历的产生于发展。

1、在6000多年的古埃及,人们通过对尼罗河每年两次的泛滥发现相隔都是365天。而且发现当尼罗河的潮头涌到现在首都开罗的时候,天狼星和太阳就会同时升起。于是,古埃及人便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的这样一天,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剩下的5天作为年终节日,这也就是太阳历。

2、到了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以太阳历为蓝本,经过改编,成形了与今天使用的差不多的公历。公元325年,罗马皇帝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到了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徒把500多年的基督教传说耶稣·基督的诞生日,说成是公元元年。在这一年之前,就被称作为“公元前”。后来,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62年组织一批天文学家,对儒略历进行修改。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公历。

3、太阳历是由古埃及人发明的,太阴历则是由古巴比伦人发明的。古巴比伦人对月亮圆缺的规律观测,制定了阴历。把一年分为了12个月,每月以刚刚露出月牙为开端,月圆为月中,以月亮又变成月牙为月末。

4、而且古巴比伦人还把一周7天,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来命名,和现在日本的星期划分是一样的。而且巴比伦人还把天穹分为了每24小时一次回转,每小时60分钟,划分为区分昼夜的办法,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花粉好物推荐


公元前50年左右,古希腊天文学家安德罗尼克斯在雅典祭祀风神的风之塔上,建成了报时准确的机械漏刻,以水为动力,采用了一天24小时的刻度。古希腊这个传统习惯后被继承下来,但习惯还是用分成上午12个小时和下午12个小时分别计数。随着机时技术发展,人们对时间的把握也越来越精确。但是各地的时间并不统一,统一时间制度的主要推动着,是加拿大工程师桑德福 佛莱明 1876年提出 他的解决方案就是把24小时推广到全世界,为每个地区指定唯一的时间 1879年弗莱明正式提出了划分 时区的建议。根据地球自转的情况,世界应划分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应覆盖精度15°这也就是太阳在天空走过1小时所跨过的经度。在同一时区内,所有的地方都采用同一时间。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家本初子午线会议上确立了国家标准时间,把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成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从格林尼治往东,每个时区依次提前1小时。从格林尼治向西,每个时区依次晚1个小时。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12时区与西12时区


疯狂电影小子


地球转一圈24小时。。 参考 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的确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只要一天的时间是一个恒量,那么把它如何划分成小的时间单位都是可以的。 不过,把一天划分成24小时有它自己的方便性:24可以很容易地平均分成3份、4份,这样便于人们安排时间。另外,时间的划分不论古今中外都与天文观测有关,而天文观测中又普遍把一周天划分成12等份,因此一天分12等分或24等分就很符合天象。 另外,尽管“地球自转一周是23小时56分4秒”,但这是指在地面上观测同一颗恒星两次出现在同一个位置的时间,叫做“恒星日”。人们通常用的“日”却是两次正午太阳升到头顶的时间,是24小时!这个日是“太阳日”。 事实上,“小时”这个单位本来就是从观测到一天中等分出来的,指的是太阳日而非恒星日。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是由于太阳和恒星与地球距离不同造成的。太阳日符合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而恒星日才表示了地球自转时间。



闹闹百


要知道一天为什么分为24个小时,,,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以前把一天分为12个小时。

在以前,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特别是众所周知的古埃及和中国,一天是12个小时,在中国古计时中被计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木星轨道被分成十二个部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这是中国将12这个数做为天文和历法基数的根本原因。

请你伸出你的左手,用你的拇指尖去挨个触摸你的另个四个手指的指节指腹,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起了算命先生的招牌动作?你摸到了几个指腹呢-----12个,这就是古埃及人为什么使用12进位制的根本原因。

所以,这个很容易掌握和运用的进位方法,被世界各地,在当时并不知道有彼此文明存在的时候,就被广泛使用。所以,也很自然的应用到了时间的计算方法中。早期文明,大多使用一天12小时的计时方法。

在此,肯定有人要问,为什么10进位制同样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为什么没有被用于计时,而使用了比10的使用普及性更低的12呢?

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时间和历法同属于一个科学应用范畴,时间的计数来源于天文计数。

天文历法中,有很多与12有关的数据,比如,木星每公转一周地球公转12周,地球每公转一周月球公转12周。

当然,这只是心理作用。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有一个决定性的原因:

1.一天被分为白天和黑夜,有两个时间点不能定义为明确的白天或黑夜,分别是早晨和傍晚,所以在一天计时中必须为这两个时段各设一个时间,在中国称之为“卯”时和“酉”时。

2.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那么白天有白天之中,黑夜有黑夜之中,在中国称之为“子”时和“午”时。

3.这样,一天就被明确的分为四段,方便计时,这是计时的本质用途,那么,只有12这个数才能做到,10这个数是不可能胜任的。

面对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时间的计算精确要求越来越高,再者有了相对以前更加精准的计时工具--时钟,所以,人们开始考虑设计一个比12小时计时法更精细的计时系统。

当然,24这个数字也并非凭空想象。

这是在人类对地球有了充分认识以后的划分。人们将地球按经度划分为24份。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是划分为24分,不是其它的份数呢?

这就要劳驾你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了,在当时(16至18世纪)世界的主流国家为英国和法国,他们的本土恰恰就是大约15度的经度跨度。这种划分方法就要归功于英法两国了。

英国很霸道的把世界0时线划在了自己的地盘上。以15度为一个时区,刚好自己的本土就全部采用一个时区。

说来也巧,24个时区刚好和以前的世界通用的12小时计时制是整倍数,这就顺理成章的。

这种计时法很容易与以前的12小时计时法衔接,在使用中容易执行。

不单单是计时,在很多现在的应用中,都能看到英国的统治痕际,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火车轨道,现在的火车世界通用轨道间距就是以前英国的马车车轨间距。


扶着往事走耶


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的确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只要一天的时间是一个恒量,那么把它如何划分成小的时间单位都是可以的。 不过,把一天划分成24小时有它自己的方便性:24可以很容易地平均分成3份、4份,这样便于人们安排时间。另外,时间的划分不论古今中外都与天文观测有关,而天文观测中又普遍把一周天划分成12等份,因此一天分12等分或24等分就很符合天象。 另外,尽管“地球自转一周是23小时56分4秒”,但这是指在地面上观测同一颗恒星两次出现在同一个位置的时间,叫做“恒星日”。人们通常用的“日”却是两次正午太阳升到头顶的时间,是24小时!这个日是“太阳日”。 事实上,“小时”这个单位本来就是从观测到一天中等分出来的,指的是太阳日而非恒星日。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是由于太阳和恒星与地球距离不同造成的。太阳日符合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而恒星日才表示了地球自转时间。


文武轩轩


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的确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只要一天的时间是一个恒量,那么把它如何划分成小的时间单位都是可以的.

不过,把一天划分成24小时有它自己的方便性:24可以很容易地平均分成3份、4份,这样便于人们安排时间.另外,时间的划分不论古今中外都与天文观测有关,而天文观测中又普遍把一周天划分成12等份,因此一天分12等分或24等分就很符合天象.

另外,尽管“地球自转一周是23小时56分4秒”,但这是指在地面上观测同一颗恒星两次出现在同一个位置的时间,叫做“恒星日”.人们通常用的“日”却是两次正午太阳升到头顶的时间,是24小时!这个日是“太阳日”.

事实上,“小时”这个单位本来就是从观测到一天中等分出来的,指的是太阳日而非恒星日.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是由于太阳和恒星与地球距离不同造成的.太阳日符合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而恒星日才表示了地球自转时间.


怪人啊昊


一天24小时主要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来确定的。我们现在所谓的“一年”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但是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地球本身还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为地球的一天。由于地球公转1周的同时自转365.2417周,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根据地球自转规律,算出一天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为了方便计算及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便,科学界就人为地统一规定一天为24小时。这样每4年有一个闰年约增加1天,闰年是366天。未来每天会是25小时吗?

一天有24小时是我们都熟知的定律,不过英国有天文学家研究后认为,随着地球自转速度愈来愈慢,将来每天可能会有25小时。英国达勒姆大学天文学家斯蒂芬森分析过去2700年日食及月食资料,证明地球转速在公元前700年已在减慢。在5.3亿年前,地球每天有21小时,在1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每天则是23/小时。现在英国所采用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每隔数年便要向后调校,在每一年的结束到第二年的开始时就要删掉1秒。不过过去几年则比较例外,这主要是由于东南亚大地震及之后引发的海啸,导致地球自转在2004年底加速,因此令一天缩短了大约八百万分之一秒。


彩虹霹雳1


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


斤斤计较1623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并且在1884年的国际会议上得到了推广。

“区时系统”规定:将地球上的经度(即地球仪上的纵线)每隔15度范围作为一个区时,如此绕地球一周下来,刚好是24个区。而这”24个区“便是”一天24小时“的由来。


涨不胖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