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星驰的作品中,《功夫》的剧作处于什么水平?

青龙视频剪辑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喜剧,喜剧。星爷的这部电影真的只是喜剧那么简单么?功夫于2004.12.23上映。当时我还小,只觉得是很好的喜剧,全程笑成傻逼。如今回头看这部电影,对星爷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剧情什么方面我就不想过多的啰嗦了。我想喜欢电影的朋友,如果连这部电影都没看过。那以后也没有必要观影了。豆瓣里对影片的解析非常多,说的也非常好。所以我也不去解析剧情了。那么,我今天要说的一点就是功夫里与剧情无关的一点(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嗯,大家都知道周小时候就是一位天真boy。

痴迷与功夫,幻想自己是大侠可以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于是花光了所有积蓄买了一本《如来神掌》,每日苦苦的练习。这确实我们小时候的心里很相似,年幼无知,心中充满了幻想。所以当他看到哑巴小女孩被人欺负后,就立即拔刀相助(放开那女孩)。 可是结果却很残忍,现实并不像周想象的那样。自己苦练多年的如来神掌原来并没有什么卵用。这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对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他感觉到了世界的恶意,感觉到了与自己内心的童话世界不一样。影片中可以发现,长大后他再也没看过那本《如来神掌》,更加没提过他把那本书放哪了。

长大后的周当然要为生活忙碌,要赚钱,要填饱肚子。可是周什么都不会,没有什么特长,只能去招摇撞骗。但是一连串的事情后,周并没有骗到钱。周发现这个时代,做好人是不好有好报的。于是周就想着从恶,加入斧头帮,助纣为虐。全片的另一个转折点也来了。周和林抢了哑巴女的钱。这段看的也是特别心酸,曾经幻想惩奸除恶,拯救世界的周。如今却活成了自己最最讨厌的模样。极其的无奈和讽刺。自此之后,伴随着林的离开,周成功的加入了斧头帮,堕入了无尽的黑暗。我不竟的想起来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虽然周最后迷途知返。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那些被生活所欺骗。却再也回不了头的人。 看到影片的海报也很有意思。

左手拿着棒棒糖,右手拿着开山斧。或许每个人也都一样,心里同时住着天使和恶魔。


逃号港片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周星驰的功夫是什么水平《功夫》是最后一部好片。

周星驰的《功夫》,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记得当时口碑褒贬不一,虽说拿了华语年冠,赞美之声不少,但在我印象里,当年网上说他江郎才尽,纯靠特效,笑点老套,演员表演不自然,比起九十年代差远了,种种论调也都不少。当时被说不跟老搭档合作了,新找的人不行。黄圣依,我有很清晰的印象,当年被喷最差星女郎,颜被踩不说,咖位也比不上前面任何一个星女郎(那时星女郎这个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要求严格必须是周星驰捧出的新人,第十放映室盘点星女郎,就把他合作过的女演员全盘点了一遍)。反正当年我心里很愤愤不平,因为我觉得《功夫》根本不比他九十年代片子差,而且黄圣依的哑女也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今年呢,我成了周星驰粉丝,比较关注虎扑上一些关于他的贴子。然后惊讶发现,《功夫》在这论坛评价很高。当年被喷的配角,现在被给予赞誉。当年被踩的黄圣依,现在《功夫》里演的哑女也常被人吹。然后我又回头看眼豆瓣,居然8分以上了,想当年我打分时才7分多点。心里一方面为自己小时候喜欢的片子得到“平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不解。为什么风评会变化呢?

顺说我还发现个有意思的事。这么多年来我见过网上有人说周星驰9293年后不再纯搞笑,而是想玩点深度,讽刺,就不好笑了。有人说周星驰从喜剧之王开始就不行了。有人说周星驰新千年后玩特效,从少林足球开始不行了。有人说从功夫开始不跟达叔等老班底合作就不行了。有人说长江七号开始不行。还有人说从降魔,从美人鱼……

扯远了,回到标题。大家印象里功夫当年风评如何,在你们心中水平又如何?



话说电影TOP


周星驰的《功夫》,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记得当时口碑褒贬不一,虽说拿了华语年冠,赞美之声不少,但在我印象里,当年网上说他江郎才尽,纯靠特效,笑点老套,演员表演不自然,比起九十年代差远了,种种论调也都不少。当时被说不跟老搭档合作了,新找的人不行。黄圣依,我有很清晰的印象,当年被喷最差星女郎,颜被踩不说,咖位也比不上前面任何一个星女郎(那时星女郎这个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要求严格必须是周星驰捧出的新人,第十放映室盘点星女郎,就把他合作过的女演员全盘点了一遍)。反正当年我心里很愤愤不平,因为我觉得《功夫》根本不比他九十年代片子差,而且黄圣依的哑女也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今年呢,我成了周星驰粉丝,比较关注虎扑上一些关于他的贴子。然后惊讶发现,《功夫》在这论坛评价很高。当年被喷的配角,现在被给予赞誉。当年被踩的黄圣依,现在《功夫》里演的哑女也常被人吹。然后我又回头看眼豆瓣,居然8分以上了,想当年我打分时才7分多点。心里一方面为自己小时候喜欢的片子得到“平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不解。为什么风评会变化呢?





安徽小来


电影《功夫》本身就是成人的童话,不死的英雄,震撼怪兽,叹为观止的魔幻世界,凄美或者温暖的爱情,如果把周星驰的喜剧片非要解读成盗梦空间,有人认为只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梦,反应出多么鲜血淋漓的现实,那未免过度解读了。我们经常在周的电影里感受到,周在搞笑背后的无奈甚至是痛苦,无论是喜剧之王中,不厌其烦的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还是功夫中究竟是做个好人忍气吞声,还是做个坏人,去和社会同流合污的内心挣扎,这难道还够鲜血淋漓的了吗。个人认为在电影中,高手随处可见,整天被痛打的包租公,漂亮而吝啬的包租婆,乔装成卖艺的琴魔,穿着拖鞋的火云邪神,带着金丝眼镜的四眼仔等等,他们看上去都是平凡的百姓,隐匿在这个世界,然而又各个身怀绝学,功夫非凡,或许,周星驰是想要借此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小看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看似普通,却可能都有各自神通广大的技艺,跑龙套的群众演员,或许有一天也可能成为一代电影宗师,人不可貌相。其实这部电影看似搞笑,但仔细欣赏却是一部励志片,周星驰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小人物有一天也会逆袭的故事,也是很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但我们不能不说《功夫》依旧是一部精彩电影,周星驰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他美妙的画面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武打动作的张力,甚至仅仅将其中的打斗的动作片段单独分出来,也足以够其他任何电影获得好评了,但糟糕的恰恰是周星驰搀和了太多东西,反而掩盖了其动作电影本身的光芒。





唐僧咵电影


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起来是非常搞笑的,但是现在回忆起来这个电影讲述的事情是非常的多,不止简单的喜剧电影。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在万般无奈下做出的反抗,对抗邪恶的故事。

首先,电影开头那一段黑帮的老大在警察局闹事之后被直接给反杀了的情节就让很多观众们非常的惊讶。其次,包租婆在催收房租水费,包租公吃早餐偷看别的女人洗澡还不承认,直接被包租婆给摔下楼!紧接着阿星带着所谓的斧头帮大哥理发收保护费被打,从而引出真正的斧头帮老大,一帮打手被三位武林高手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而逃。从星爷小时候的天真到后来的狐假虎威,可以看出,无论怎样艰苦的生活都没有把他变成一个坏人。从黄圣依小时候被人欺负到长大,一直留着棒棒糖只为找到那个救过他的小男孩,并且20多年过去了,她居然一眼就认了出来,可以看出,从小到大她的内心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斧头帮第一次集结,如果不是要烧人,三大高手不会出手。以他们的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都不至于混的如此悲惨,但是他们选择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做一个最不起眼的人。

包租的夫妇的出场,他们一个好色老头,一个市井夫人,谁又能想到他们是绝世高手?同样的被逼无奈,同样的大隐隐于市,他们隐藏的更深,因为他们对世道的了解更深。星爷最后的出场,白色衣服、黑色的裤子,千层底的鞋子。一脸的平静,把对手打得没有反抗的力气就罢休了,不伤人性命。最后,面对火云邪神的偷袭却把暗器变成了花。还有贯穿全剧的“如来神掌”,刚开始以为是孩童的天真,到后来知道是不出世的大招。

整部电影给我们讲了四种人,一种天生的坏人,一种想变成坏人的好人,一种看尽世间沧桑选择做好人的好人,还有一种一直都是好人。坏人可以得到一切,想变成坏人的好人想得到一切,其他人则只能安于现状。这部电影有好多很是搞笑的地方,我认为《功夫》至今为止一二十年左右了看着还是很金典,有笑有泪。


乐小涛


重新看了这部电影,已经是看的第五遍了,第一次观看是在高中二年级。

大家看过的应该都清楚,影片多次表现上海南京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这个设计预示的是主人公阿星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徘徊和犹豫,手法运用了“埋伏笔”的艺术技巧,片中星爷饰演的男主角。

电影一开始“一天,他见到了几个男孩子在欺负一个小女生,自认为自己练到了一定境界的小男孩上前逞英雄,结果被狠狠羞辱一顿,但得到了小女孩的认可,被人欺负了该怎么办呢?总是想把欺负自己的人揍一顿,片中阿星显然是想象力十分丰富,把身边的路人都拉入自己的幻想之中,所以便有了以下我要叙述的整个故事,这样的结局简直又把影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小时候被坏小孩欺负留下的心理阴影,再加之当时的社会世道,让这个年轻人不自觉产生了长大后一心想入斧头帮当个坏人的想法。

然而,电影主人公他毕竟在生活中也不过就是小奸小恶,他最大的站队是当包租婆、包租公、火云邪神三个人纠缠在一起,琛哥要求阿星赶紧杀了包租婆与包租公,他却没有行动,反而弱不禁风的打了火云邪神,意味深长有吗?随后,阿星被包租婆包租公救下,当他们问起阿星最后的心愿时,他伸出自己的手指,在地上画了一个红色的棒棒糖。

这说明他根本没有忘记自己对于哑女的感情,也完全没有忘记在自己年少时代想要惩恶扬善,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来自于初恋的情结,是所有人都软肋。

如果大家认真看片中功夫第一高手阿星使的如来神掌的掌法的话,那就好似一个“停止”的手势——止战。正所谓“所谓止戈为武”,我想大概就是呼吁和平,这才是影视高手的至高境界吧。

影片随着火云邪神败下阵来,他真正地为阿星的武功所折服的同时,啊星最多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想学,我教你啊。”此等境界,高于所有人,包括你、我、他。

回过头来反观整部电影,它幽默地给我们讲述了四种坏人:第一种是天生的坏人,第二种是想变成坏人的好人,第三种是看尽世间沧桑选择做好人的好人,最后一种是一直都是好人,也许坏人可以得到一切,想变成坏人的好人想得到一切,其他人则只能安于现状,所以不管我们身处各种境地,请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因为,没有那么多波折和忧伤。

声明:以上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请多批评指正,共勉!——【达西先生精讲影视剧】






达西先生精讲影视剧


  • 《功夫》,我认为是周星驰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看了很多遍都不厌。其实这是一部致敬的电影,不单单是向功夫片、武侠片致敬,还包含了很多经典电影的桥段和台词,包括周星驰自己之前的电影。从角色名字来说,杨过、小龙女、火云邪神…结合角色形象产生自然笑果,周星驰自己在里面却没有名字,我们可以默认为就叫阿星。
  • 如来神掌、蛤蟆功…把武侠小说里的招数影像化、特技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会时常大喊“降龙十八掌”之类的招数名,可连片叶子也没打掉下过。片头一只蝴蝶飞入,和《黑衣人》里一只昆虫开篇神似;之后描述斧头帮势力壮大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幕凶案现场,用黑白照片定格,这种形式在很多美国黑帮电影中见过。
  • 阿鬼台词不多却句句有来头,临死前说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我记得在《蜘蛛侠》里听过,那句英文“what are you prepare to do”来自电影《铁面无私》里肖恩·康纳利临死前的台词,这是部经典警匪片;去“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应该是在《国产凌凌漆》提到过这个名称)解救火云邪神时,阿星面对铁门幻想鲜血从门内涌出,来自经典恐怖片《闪灵》。
  • 向李小龙致敬就更不必说了。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致敬的电影,有笑点有功夫有特技有善恶有友情有爱情有温情,编排得当情节紧凑,实属佳作。《功夫》之后,十年间竟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好的功夫喜剧片or喜剧功夫片,周星驰本人恐怕也再难拍出超过此片的作品。向功夫致敬,向史蒂芬·周致敬!

乔家老九


提到周星驰的电影,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无厘头"三个字了。从早期作品《龙在江湖》《整蛊专家》到《美人鱼》,莫不如此。

而2004年上映的《功夫》却显得很独特,不仅得到了金马,金像奖的认可,也打败了《魔戒3》成为了国内年度票房冠军。当时《魔戒3》可是横扫奥斯卡并是历史票房总冠军的存在,可见当时《功夫》受人们热棒的程度。

《功夫》由周星驰执导,周星驰、梁小龙、元华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变成一代武术家,一个本性善良的黑帮流氓改邪归正的故事。影片的故事情节,画面特效,寓意内涵等方面都极为出色,其中的想象力更是堪称一绝。

影片中产生了很多诙谐而幽默的经典桥段。而一段星爷从包租婆手中逃脱把伤疗好后,和肥仔的一段对话戳中了我的泪点。“你不是受伤了吗"“我没事啊”“你怎么每次受伤都会没事的”“我不知道”“你看那位医生啊”“我也完全不记得了”“也好,记忆是痛苦的极源,你能不记得,算是福气了”。这段话,道尽了生活在底层人们的辛酸:最深的伤痛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功夫》算得上是周星驰导演的巅峰之作了,之后的作品就开始走下披路了,虽然它们都很精彩!






骑行影视


喜剧和功夫结合的巅峰之作

《功夫》是由周星驰执导,周星驰、曾谨昌、霍昕、陈文强编剧,周星驰、梁小龙、元华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类电影,于2004年12月23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变成一代武术家,一个本性善良的黑帮流氓改邪归正的故事。

从认识到电影《功夫》的价值以来,这已经不知是我第几遍重刷了,说来也怪,小时候曾觉得这是最难看的一部周星驰电影,因为比起《赌侠》等完全以整蛊搞怪为主,无需思考太多的周星驰作品,《功夫》的故事太过沉重甚至对于儿时的我而言根本看不太懂,可直至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最棒的周星驰作品。

尽管鬼马、漫画式处理、后现代思维比比皆是,看似脱线、浮夸,但偏偏是它入选了斯帕克·李的推荐电影,又偏偏是它入围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即便撇开奖项的虚名不看,论思想性和电影表达,也完全称得上是周星驰作品中的巅峰。






联盟新王


在我印象中,《功夫》在那一年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斧头帮的开场舞流传度不逊于后来的骑马舞。《功夫》的台词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为什么《功夫》在当时会那么火?有哪些方面的因素?亦或是这是我的错觉,功夫的火爆仅仅局限于模仿欲望爆棚的少年人群中。


注意,别说当时,就算放到现在,《功夫》都是顶级的商业片。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看获奖情况。

《功夫》几乎提名了2005年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所有奖项。

除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还有视觉、动作、特效,都称得上年度最佳!

可能有观众会说,那可能当年没有好的影片嘛

可事实是:

金像奖 周星驰《功夫》打败王家卫《2046》获最佳影片。金马奖 周星驰《功夫》打败冯小刚《天下无贼》揽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座奖杯。

冯导几乎颗粒无收,唯一获奖的还是跟别人一起挂名的。

05年金马奖《天下无贼》获最佳改编剧本

这侧面说明当年的奖项竞争特别惨烈,《功夫》获的奖含金量十足。

那《功夫》到底好在哪儿,在当时为什么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

很多人从剧情、画面、喜剧风格来分析,我现在来讲点不一样的:

声音

(因为选的就是声音分析课,老师只讲了声音方面的,别的除了剧作方面我也不会啊hhh)

很多学生作品包括一些网剧,看上去很尬很假,就是因为声音没做好,显得很不真实。

他们经常会忽略环境音的塑造。

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是绝对安静的,就算没人说话,没有机器响,还是能听到各种声音,尽管很小,但就是有。

平常你发现不了,但放在影片就很明显,如果没有环境音,只有人声,你就会感觉特别奇怪。

所以,在电影里的声音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

电影里面的声音包括:

  • 人声
  • 音乐
  • 音响

人声:对白、独白、旁白。

音乐:背景音乐,俗称BGM。

音响就是除了上面两种之外的任何声音,多以音效为主。

我们就以电影开场冯小刚鳄鱼帮帮主从出场到死这场戏,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声音设计。

分析正文

影片开场,警局局长瘫坐在办公桌上,画外音:

“救命啊~”

还有人被殴打时腿和身体接触、身体撞到地面的声音。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鳄鱼棒帮主

(空间感十足,能感觉到是在楼上发出的声音)

声音充当叙事功能。

紧接着安静了一会儿,只有皮鞋踩在木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画面停在“罪恶克星”的牌匾上,“咻”的一下,一个人快速地砸在牌匾上,发出一句惨叫声。

而这个时候,这场戏的主人公都还没出场呢,但观众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恶徒攻占警局了。

“还有谁~”

金马影帝一声吼,无人敢其触霉头:

一个个连热闹都不敢看,连忙假装工作,一阵翻资料的声音。

好的,影帝发威这一段,全场都很安静。

不过他是冲着楼下的警员说话的,你会发现对话空间感十足,包括滚烫的水壶泼在地上的声音都很真实,回声做得特别好。

《功夫》开场利用声音的空间感营造

鳄鱼棒帮主走出警局后,街道很安静,但仔细听环境音却有很多元素:呼呼的风声,乌鸦的叫声~(这就是环境音的塑造)

随着老大的女人的一句:“车子呢?”

音乐起来了,背景音乐正式出现在影片里。

而音乐也非常铿锵有力,配合斧头帮众人的脚步声,显得特别有气势。

而音乐为什么在这里开始响呢?

只是因为烘托斧头帮出场的气氛吗?

不全是。

声音是服务于剧情的。

仔细看,鳄鱼棒帮主女人的这句话是有深意的。

“车子呢”

别看短短三四字,但它却是鳄鱼棒帮主这个人物命运走势的拐点。

鳄鱼棒帮主命运走势图(手残党作品)

而他被斧头切中腿的声音设计也非常高明:

  • 破风声
  • 切中骨头的声音
  • 斧头特意拐个弯再发出落地声

这几个连贯的声音设计,把斧头的锋利、凌厉感表现得非常到位。

音乐和音效的配合

以上一场戏虽然才短短的三分钟,但声音的几大功能都体现出来了:

  • 真实感(空间)
  • 叙事
  • 抒情(为斧头帮出场造势,夸张等)

虽然这些声音基本都是后期拟音做出来,同期声很少,但观众并不会觉得特别假,反而觉得刺激和好玩。

整部电影声音的处理都很棒,每一段都值得分析,可以说的点很多。

而且在当时的电影界,是很少有人声音做得那么好玩的,尤其是星仔和包租婆追逐那一段,是周星驰的对声音的创新应用,之后很多导演都模仿过这一段。

《功夫》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了。

可以说《功夫》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作为草根导演,他没有上过科班的课,不懂什么什么主义。

但他深谙电影之道,尤其是他独特的喜剧风格,成了很多业界人士分析模仿的范本。

我想说:

能拍出好作品就行了,何必在乎那些教条主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