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现象——这届年轻人可能不行了

“饭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发展成一股令全社会都不能小觑的力量。近期,因出演《陈情令》一炮而红的肖战莫名其妙的被自己粉丝“送上了热搜”。当微博蓝V(非个人账号)“人民文娱”发表劝架评论后居然被炸号。而且,整个事件甚至发展到境外,肖战的粉丝团居然在推特上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整个事件发酵了一周,每天热搜上都能找到一大堆与“饭圈”有关的内容。

这一幕是不是让人似曾相识。2018年1月,当时当红小生PGone的粉丝因为不满偶像被批评居然炮轰紫光阁,并且成功的把“紫光阁地沟油”这个标签闹上了热搜。至于最后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在互联网时代,“饭圈”的影响力已经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家传统媒体,其热点制造能力甚至还远超传统媒体。同时,“饭圈”也有令人惊叹的消费力,他们为了自己的偶像可以毫不吝啬的掏空自己的钱袋,甚至还会举债消费支持自己偶像。

此前市场上出现的“消费升级”概念,其中的主角们其实就是以“饭圈”为带表的群体。2019年上半年,映客、花椒和一直播三个平台共有三千用户打赏金额在20万元以上。


“饭圈”现象——这届年轻人可能不行了

强大的消费力自然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从上游的MCN机构、工作室,到中游的传播渠道商、大IP,再到下游的商家与粉丝团。整个产业链已经相当完整,以至于广告主们不再青睐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而把更多订单交给了渠道商和大IP。


“饭圈”现象——这届年轻人可能不行了

为此,有机构把“饭圈”的消费习惯研究了个底朝天。对于“饭圈”的行为习惯、兴趣偏好等几乎是了如指掌。


“饭圈”现象——这届年轻人可能不行了

且不论商家们如何精心谋篇布局引诱,“饭圈”中的“小朋友”们本就缺乏自律,凡事跟着感觉走,“冲动”、“盲目”、“无脑”是他们的标签。一碰上与自己偶像相关的事,只能拍手不能挥手。

在“饭圈”中,他们的偶像就是完美无缺的神,任何缺点都会被过滤、任何闪光点都会被放大。可以说,“饭圈”中的人早就丧失了自我,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欢。”

年轻人本应是充满理想、野心与抱负的阶段。年轻人可以狂、可以傲、可以癫、甚至可以不断错,但年轻人不应沉迷舒适区、逃避现实、沉沦堕落。

把一个外人,一个丝毫不会顾及自己的人生过客当做自己世界主角的做法十分可笑。为了一个压根就不会正眼看自己、懒得理会自己的人奉为上帝的做法更为荒唐。最讽刺的是,为了这样一个人,居然要强迫他人屈服……

“饭圈”里的人想必是那种在家经常被惯着、宠着,以至于忘了这世界并不只有他们。你有喜欢的自由,别人也有不喜欢的权利。

如今,经济萎靡不振,未来发展也不甚乐观,且来自外部的压力将不断增加。年轻人现在的醉生梦死,很有可能变成将来的穷困潦倒。

当然,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像“饭圈”这样,但真正在“做事”的年轻人比例毕竟太小。多数人宁愿把时间、精力、财力花费在追星上也不愿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王者荣耀常年月活跃数以千万计,90%的女性手机上都有开心消消乐。而抖音的月活跃数甚至已经达到亿级。去年年末,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即86.6%的年轻人都需要举债消费。其中,42.1%的年轻人只使用消费类信贷并且在当月还清;如果将这部分年轻人从负债人群中去除,那么实际负债人群为整体年轻人的44.5%。

这近一半背负债务的年轻人中,“饭圈”一族占比想必只多不少。所谓“娱乐至死”真的非常贴切,年轻人大多不懂债务的可怕,即使有大学生裸照、逼债致自杀等案例反复出现也起不到任何警示效应。为了自己的偶像,那份至死不渝的忠贞实在可割可弃。

年轻人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没问题,但痴迷该有度。眼下形势并不乐观,内忧外攘并存,而老一代人已步入暮年,以马云为代表的企业家正纷纷隐退,新生代却把精力全都贡献给了偶像。


“饭圈”现象——这届年轻人可能不行了

有一种非常可笑的逻辑,中国人口基数大,即使成功概率再小,也会有一小部分人能闯出来。然而,人口基数大也是负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做出同样大的蛋糕,一个要给十人分、一个要给百人分,结果能一样吗?

新时代经济转型与发展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新动能。疫情当前,整个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而那些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危机感。也许是长时间在家“隔离”,完全不知道外部环境的变化。

即使是北京和上海这种全国超级大都市,直到今天依旧是半空城状态。虽然马路上车辆多了起来,但商场中依旧杳无人烟。午间用餐时间,各大餐饮店依旧闭门谢客,少数几家开门营业的也是空空如也。机场、火车站这些交通枢纽更不是不见了往常的人流涌动,飞机票都卖出了白菜价……

没有人知道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就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以“饭圈”为代表的一大批年轻人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一心只追小鲜肉。

有这样一批年轻消费群体,可想而知,未来国内的创新主力方向必然更偏向于“娱乐”。因为事物发展规律中,“资本跟着需求走”是永远不会变的。面对未来的大国竞争与较量,这批年轻人可能已经不行了。

许多文章无法发布,请加微信号:财经上帝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