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河南,位于神州大地的中部,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2018年人口普查人口达9650万之多,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地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原地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所以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移,大规模战争,民族融合都发生在这里,造成了今天河南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与人文风景,其中河南话就是其中一大特色,这次我将一一介绍河南的三大方言,敬请关注。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河南话,我们又叫豫语,属于汉语中的中原官话,而整个河南的语言其实大可分为三类,而中原官话就是流行于大部分河南地区的三类之一,也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方言语言。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其实属于汉语官话中的一个分支,是以千年古都洛阳的洛阳话为核心与对照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而如今的中原官话流行于多个省份,不仅包括河南大部,在青海,山西,江苏等地都有人说,其地位仅次于西南官话。在河南省境内的中原官话主要是郑开片(郑州市、开封市、濮阳市、濮阳县、滑县、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兰考县、民权县、睢县、杞县、通许县、中牟县、尉氏县、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浚县、南乐县、内黄县、清丰县),洛嵩片(洛阳市、嵩县、巩义市、登封市、偃师市、孟州市、孟津县、伊川县、新安县、宜阳县、渑池县、洛宁县、义马市、栾川县、卢氏县。),南鲁片(南阳市、鲁山县、长葛市、临颍县、许昌市、许昌县、平顶山市、舞钢市、襄城县、郏县、禹州市、汝州市、汝阳县、宝丰县、叶县、舞阳县、西平县、方城县、南召县、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社旗县、泌阳县、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漯项片(

漯河市、项城市、扶沟县、鄢陵县、西华县、周口市、淮阳县、商水县、上蔡县、汝南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正阳县、平舆县、新蔡县其分布范围可以说非常广泛,覆盖了大部分河南地区。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河南话中含有大量儿化韵尾词,以量而论,与郑州话和其他河南方言区相比,当以开封话最为突出。有人把郑州话比作“河南味的普通话”,把开封称作是“河南味儿的北京话”,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儿化音的大量使用。且儿化音往往伴随着缩减词句的功能(这一点与北京儿化音同),如把“绳子”直接儿化读作“绳儿”(读音:shèngr),把“筷子”读作/kuǎr/。省去了“子”字。开封话中的儿化音与北京话中的儿化音在语法应用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如:事儿,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碗儿,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老头儿,粉末儿,味儿,一对儿,边儿……诸如此类。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如今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流动,加上普通话的强势推广,不少古色古香的河南方言词汇慢慢消失在年轻人的口中,也造成了保护方言的危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交流,许多人也忽视了对本身方言的重视。时间久了,甚至使得河南话语法和用词越来越向普通话靠拢,丧失了河南话里本所应具有的重要的词汇语法特性。且很多年轻人经常使用普通话与河南话之间的规律来推测河南话读音,而不知道或不使用河南话的原本读音。目前国家正在呼吁全国各地保护自己的方言,毕竟这是代表当地一笔无形的文化遗产,希望引起更多人重视。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下期我会说到河南第二类方言,我们下回再见。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