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1


在电子通讯还没那么发达的时代,傍晚7点的《新闻联播》,是线上为数不多的信息来源。80、90后通常会在这个时间点和家长抢遥控板,在少儿频道和《新闻联播》之间来回切换。


但对成都人来说,这一切都在成都3台的一档节目——《谭谈交通》前戛然而止。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看名字本应该是一档普通的严肃的甚至无聊的交通警示普法类节目,但你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成都人,每晚7点守在电视机前,等这个只播出5-10分钟的节目。


如果说《1818黄金眼》是浙江人的沙雕之源,那《谭谈交通》就是成都人的快乐喷泉。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不用再为看哪个台斗争,《谭谈交通》多播一秒钟,一家人就算享受多享受了一秒的其乐融融。快乐


节目内容很简单,无非就是民警谭乔,也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开着一辆车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巡视,遇见违规违法的交通行为,拦下来当事人交流几句,教育一番。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但谭乔标准的普通话,和当事人的四川话、或者故作正经的一口川普沟通,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再加上民生百态,诙谐沙雕的场面由此而生,这让成都人上头,也成了每天晚上的下饭必备,合情合理又寓教于乐。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我每天都看这个节目,哪天没看成,第二天也要补回来。”

“我是看《谭谈交通》长大的。”


而当互联网连接起了五湖四海,当代年轻人像发现宝藏一样,把《谭谈交通》传到B站,引来了各地的观众围观。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不用担心语言不通,而且四川话向来可爱,不难懂,交流上的隔阂只会增加乐趣,丝毫不会影响观感。


“这几天每天看到半夜3点,已经看到800集了。”

“看了700集,我已经掌握了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地图线路。”


《谭谈交通》加速破圈,尽管已经停播,但直到今天还有人乐此不疲地分享这种笑到投头掉的快乐。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我半夜不躲在被窝里看看几个四川人和谭警官的性感切磋几回,根本睡不着。”



2


名场面在《谭谈交通》常有,如果要评出举世之最,“去二仙桥,走成华大道”算是万年不变的神梗。


对外地人来说,你可能对成都眼花缭乱的地名感到眩晕,但看过这集你一定记住了: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一位大爷开着一辆电瓶车,拖着很长的货在机动车道(快车道)上自由飞驰。


谭警官本意上前劝诫大爷,电瓶车应该走非机动车道。但幽默常常就这样诞生于本应无味的生活:


“你该走哪儿啊?”

“到二仙桥。”
“我说你该走哪条道?”

“走成华大道。”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大爷的回答真挚诚恳还略显紧张,所以谭警官一时也无法表达出“我想问的是,你走的是哪条车道”的意思。


像这样因为认知不同,再加上谭警官始终用普通话和操着川味口音的成都人沟通,而碰撞出堪比春晚水平的“小品”,还有很多。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谭谈交通》播了十几年,一共有800多集,你我都在小心翼翼地长大,主持人谭警官也从一个帅小伙变成了头发稀疏的大叔。


节目中出现的人千奇百怪,有人见到警察拔腿就跑,有人蛮横无理取闹。


但随着《谭谈交通》在成都的广泛传播和时间长河的稀释,人们对那个路上突然冒出,拿着话筒的警官不再有畏惧。


更多的人,都能心平气和和谭警官聊上几句。大家都知道了谭警官很少罚款,以教育为主,或者说这个节目的本质只是用沟通来提醒。


节目中有开着大货车,拉着共享单车闯红灯的小伙子,后来一交流原来是那位“去二仙桥”的大爷的侄儿。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一对做橱柜的师徒开一辆电瓶车出行,电瓶车得用身子压着,不然就会散架。两人被谭警官拦了下来,到最后却问谭警官有没有出镜费,还不忘给自己的橱柜打广告。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虽然这样笑料百出的场面不少,但无一例外,这些人单纯到甚至可爱,他们听谭警官的教导,不反对,不挑衅。


有人说,虽然社会身份不一样,但他们能够放下戒备心,是因为谭警官做到了和他们平等交流。


而那些无聊简单到甚至有些呆板的交通规则,又被人们加深了一层印象。



3


2019年作为土味元年,来自民间的野生视频在我们的手机里肆意生长,我们真正感受到来自脚下土地的真诚、热血、原生态。


然而这些都在《谭谈交通》中出现过,虽然只是在成都,但你能在800多集,接近100个小时的视频里,发现各种姿态的人,或头顶杀马特发型,或穿着廉价甚至破烂。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但这也是《谭谈交通》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你不知道今晚上会出现谁,他也许是你隔壁的老王,也许是楼下炸土豆的大妈。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他们在无意搞笑的对话中产生段子,这种真实又让人发笑,并被成都人来回观看了无数遍。


俨然一个快手合集。


我想这是在《谭谈交通》学习交通法规之外的又一层意义。


就像你小时候天真无邪地追《猫和老鼠》几百集,你只是觉得有趣、好玩,你就看了。


生活很残酷,直到你长大后回过头看,才意识汤姆和杰瑞当年带给你的温暖和感动。


《谭谈交通》也一样,你后来才发现那些底层人民的不容易,但它让也你在很早就感受到了生命的鲜活和质朴。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他们在向下漂流,也在向上奋斗。


而《猫和老鼠》虽然没有结局,但有终点。随着电视台的衰落和多种原因,《谭谈交通》也到800多集后不再更新。


但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没有续集并没有让我们失去它们,已存在的反倒显得无比珍贵。


即使视频AV画质也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它们的喜爱,并且持续不断地引人关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曾经的《谭谈交通》,承包了多少成都人的快乐?


在那个短视频还没盛行的年代,沙雕快乐的获得需要很多的成本。而《谭谈交通》这类的节目,无疑是生活中的一点光亮,陪伴了我们无数个日落。


不仅让人发笑,而且那些有关交通的警示、告诫、规则,永不过时,永远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