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正像一隻離開了人的軀體的腳再也不能稱其為腳一樣,人如果與人群相脫離,也不能稱其為人。

一、傳統與社會有機體論

​關於個體和群體的關係,無論西方古代還是中國古代,許多的文化在古代都是一種共同體的觀念,也就是社會有機體論。亞里士多德認為,共同體一開始起源於家庭,首先男的和女的兩個生物必須結合,成為配偶,組成家庭,家庭中還有主人和奴隸的區別。若干家庭組成一個更大的形式就是村坊,然後在村坊的基礎之上,若干村坊又聯合起來組成了城邦。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最初,相互依存的兩個生物必須結合,雌雄不能單獨延續其種類,這就得先成為配偶……配偶出自於生理的自然,並不是由於意志的結合。接著還得有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結合,使兩者相互維繫而得到共同保全。凡是賦有理智而遇事能操持遠見的,往往成為統治的主人;凡是具有體力而能擔任由他人憑遠見所安排的勞務的,也就自然的成為被統治者,從而處於奴隸從屬的地位……由於男女主奴這兩種關係的結合,首先就組成家庭……家庭就成為人類滿足日常生活需要 而建立的社會的基本形式……為了適應更廣大的生活需要而由若干家庭聯合組成的初級形式——便是村坊……等到由若干村坊組合而為城邦,社會就進化到高級而完備的境界。”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那麼,城邦到底是什麼?“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城邦的長成出於人類生活的發展,而實際的存在卻是為了優良的生活……早期各級社會團體都是自然地生長起來的,一切城邦既然都是這一生長過程的完成,也該是自然的產物。即又是社會團體發展的終點。無論是一個人或一匹馬或一個家庭,當它生長完成以後,我們就見到了它自然的本性。”“自然的"即從本質上來講,是符合某種內在的、應該的東西。城邦出於自然的演化,人類自然是趨向於政治生活、城邦生活的動物,所以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政治動物。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凡人由於本性或由於偶然而不歸屬於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個鄙夫,(鄙夫就是卑鄙的人、小人,)那就是一位超人。”人類自然地就是一個政治的動物、是一個城邦的動物,人自然地就是共同體的成員。如果不是的話,要麼就是鄙夫,要麼就是超人。實際上,要麼就是神,要麼就是動物,人既不是神,也不是動物。所以,人生下來就是政治的,就是個政治動物。

亞里士多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社會有機體論。“我們現在進而論述城邦,城邦(雖在發生程序上後於個人和家庭),在本性上則先於個人和家庭。就本性來說,全體必然先於部分;以身體為例,如全身毀傷,則手足就不稱其為手足,脫離了身體的手足如同石制的手足無異,這些手足無從發揮其手足的作用,只是在含糊的名義上大家稱其為手足而已。我們確認自然生成的城邦先於個人,就因為個人只是城邦的組成部分,每一個隔離的個人都不足以自給其生活,必須共同集合於城邦這個整體(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凡隔離而自外於城邦的人,或是被世俗所鄙棄而無法獲得人類社會組合的便利,或因高傲自滿而鄙棄世俗的組合的人,他如果不是一隻野獸,那就是一隻神祗。人類生來就有合群的性情,所以能不期而共趨於這樣高級(政治)的組合……”

人類社會城邦是個有機體。有機體理論,就像生物一樣,把群體看做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個體是群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整體高於個體,重於個體。離開整體個體就無法存在。一個手和一個足放在身體上是手和足,離開身體就不是手和足。比如之前農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假如某一個人不幸,手指頭被蛇咬傷以後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馬上把那個指頭剁掉。因為沒有好的醫療條件,蛇毒馬上會走遍全身。如果你的生命都不復存在了,手指也就失去意義了,這時就需要犧牲手指而保全生命。所以個體在必要的時候應該為整體而犧牲、而奮鬥。社會是個有機體,但亞里士多德的這個觀點到了近代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戰。

二、近代的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

自由主義儘管有諸多不同流派,且不同流派會有不同的政治主張,但所有自由主義流派都包含一種獨特的關於個人與群體關係的概念,這個概念可以被寬泛地概括為個人主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個人主義是自由主義的基礎。自由主義的許多重要概念,諸如自由、民主、分權、市場經濟等,在其他學說中也可能發現,但各種學說的基礎與出發點也許全然不同。當自由主義論及自由、民主或市場經濟等觀念時,其重點是強調個人的自由、個人的參與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個人主義既是自由主義者經常自我標榜、自我陶醉的教義,也是自由主義受到批評與責難的核心。

1、傳統的社會契約理論。在典型的社會契約論中,個人先於群體而存在,個人享有某種不依賴群體的自然權利。這些權利被洛克概括為生命、自由、財產的權利。

亞里士多德發揮了柏拉圖的理論,他的基本觀念構成了西方古代、中世紀非常重要的核心內涵。特別是十三世紀十字軍東征把亞里士多德的書《政治學》帶回了歐洲,翻譯成拉丁文。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就構成歐洲中世紀及之後他們思考問題的根本方式。著名的托馬斯·阿奎那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他用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來補充、完善,進一步提高了基督教神學對政治的理解。由此之後幾百年,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在歐洲是占主導地位的,根深蒂固的一點就是,城邦、政治是自然的存在。

第一個根本顛覆了這一點的人就托馬斯·霍布斯。“For by art is created that great Leviathan called a Commonwealth, or State (in Latin, Civitas), which is but an artificial man.”這個art 並非是藝術,而是artificial,人為的。這顯然就和亞里士多德不一樣, 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是自然的natural 的,每一個人都是城邦的成員,如果你不是神,或不是野獸的話,你是人就是城邦的成員。霍布斯說No, 自然的不是國家,而是個人,國家是人造的。這便是近代自由主義和其他政治哲學的根本區別,特別是自由主義對傳統政治哲學的根本性顛覆。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人是個什麼東西?人是自然的,每一個人在本質上來講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包括自己的榮譽,自己的物質利益。由於每一個人都追求利益,所以人和人之間就會經常的發生衝突,即在自然狀態下每一個人對每一個人的戰爭。每一個人的生存是非常非常不安全的,每天都不知道哪一天忽然遇到別人就把你殺死,Violent death,橫死。每一個人都有自然的權利,但好在人有理性,理性教導人一些自然法natural law,教導人應該尋求一種安全的生活。為了尋求一種安全的生活, 最後人們最終找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大家經過社會契約,每一個人把自己的全部權利轉讓出去,形成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就叫利維坦。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當人人難以保存時,人們便自覺自願地放棄權力,開始締約,指定一個人或由多人組成的集體來代表他們的人格,大家都將自己的意志服從於這個集體的意志,把自己的判斷服從於集體的判斷,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實現了聯合,這就是國家(利維坦)。這就是偉大的利維坦的誕生,用更尊敬的方式來說,這就是活的上帝的誕生。我們在永生不朽的上帝之下所獲得的和平和安全保障,就是從他那裡得來的。承當人格的人就稱為主權者,並被說成是具有主權,其餘的每一個人都是他的臣民。

2、康德的個人概念。個人是理性、自主的存在,具有內在的尊嚴及平等的價值。個人以其理性、自主的特徵而有權被作為目的本身,而不被作為其他任何人的手段。意味著,個人應該被作為客觀目的,在任何時候不應該被作為個人或社會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包括實現公共利益的手段。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3、功利主義儘管不包含任何個人內在自由的概念,但它也從功利主義的角度論證了個人相對於集體的至高無上特性。在功利主義看來,個人行為的動機是人滿足自己的慾望與激情。個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斷者,而集體利益只不過是組成集體的個人利益的簡單結合。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三、個人主義的理論內涵

1、本體論的個人主義

什麼叫本體論?社會的本體,而不是哲學的本體。就是個體和群體誰是本原的誰是派生的?誰是目的誰是手段?誰是優先的誰是次要的?

個人主義的核心是本體論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最典型的闡釋者是霍布斯。本體論的個人主義和本體論的集體主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對社會起源和本質的解釋的不同。學者們往往用機械主義與有機體論來概括二者的立場。機械主義就是本體論的個人主義,有機體論就是本體論的集體主義。

那什麼是本體論的個人主義呢?社會是個人的簡單的結合體,個人先於社會而存在。人是自然的,一生下來就有自然的權利。但獨自生活很不安全,於是大家就組成一個共同體,把每個人的權利交給一個人或者由幾個人組成的集體,這個人或者由幾個人組成的集體的目的是保障人們的基本權利。所以是個人組成的社會而且是為了保護個人的必要組織,個人是本原,社會和國家是派生的,個人是目的,社會和國家是手段;個人是自然的,社會和國家是人為的,社會、國家是個人為了保障自己的某種權利或利益而組成的人為的機構,除了個人的目的之外,社會和國家沒有任何其它目的。這便是本體論的個人主義。

不僅如此,個人主義不僅有本體,還有有機體論,黑格爾的有機體論主要包含這幾個內涵: 社會是一個整體;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決定部分的性質;離開整體不可能理解部分;各部分之間互相聯繫、 互相依存。

個體高於社會還是社會高於個體的千年之辯!


霍布斯的整個關於人類社會的理論認為,人為了某種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存,人們組成國家(利維坦)。但國家並不是自然的,人們沒有任何自然的紐帶。因此霍布斯也不贊成個人為了共同體而犧牲,也沒什麼可犧牲的。人保護自己的生命是最至高無上的一個目標,人為了保命才來組成利維坦。霍布斯理論裡,人是可以在有的時候不服從主權者,什麼時候不服從主權者?當參加契約的基本理由被拒絕了。為什麼要參加契約,就為了防止橫死。結果參加以後橫死,那參加契約的基本理由也不復存在。

2、認識論的個人主義

首先提一個問題,用實踐論的觀點描述知識是怎麼獲得的?一般認為,從實踐到感性認識,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性認識經過實踐檢驗之後,若是真的,就會變成一個相對真理,無數相對真理之和就會構成絕對真理。總的來講,世界上是有客觀真理存在的,而認識論的個人主義恰恰是否認客觀真理存在。

認識論的個人主義者大多是經驗主義者,而且最典型的經驗主義者往往就會成為懷疑主義者,例如休謨,他們不願承認個人的感覺、知識具有絕對的確定性,而只承認相對的確定性。這樣一種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在自由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不少自由主義者關於個人自由的論證就是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的。例如著名的John Stuart Mill 在《論自由》中,為什麼人要有言論自由的必要性呢?就是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因為他強調任何人的認識都有侷限性、不確定性,任何人都沒法保證自己的知識是正確的,誰也不能說掌握了真理。別管說是相對真理、絕對真理,只能說那是個人看到的一點點真理。從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來看,真理這個詞是很難很難有意義的。

直到現在,人怎麼認識事物?真理是怎麼獲得?人認識事物的知識到底是相對的東西還是絕對的東西?是具有確定性的東西還是不確定性的東西?當然了,肯定有些東西是有確定性,要不然的話怎麼能夠造出汽車呢?但是肯定有很多東西是不確定的,否則的話為什麼要聽別人的意見,為什麼要爭論呢?

3、倫理個人主義

what is right? what is wrong? 倫理個人主義,否定道德的絕對性,強調道德在本質上是個人的。“任何人的慾望的對象就他本人來講他都稱為善,你想要的東西稱為善,而憎惡或嫌惡的對象稱為惡。輕視對象稱為無價值或無足輕重。因為善惡和可輕視狀況等詞語的用法從來就是和使用者相關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單純地絕對地是這樣,也不可能從對象本身的本質之中得出任何善惡的任何一種結論。 ”這是對古典哲學的顛覆。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有些東西它是善的,有些東西是惡的,無論是什麼,但總而言之有些是善的,例如不要說謊、不要殺人、要珍視生命等。而霍布斯認為,事物自身任何一個東西自身都不包含善和惡,善和惡只不過是行為者對事物個人的看法。

大部分人認為殺人錯的,但是戰場上殺的人多了就是戰鬥英雄。說謊按理說是不好的,但如果國家領導人對別人不說謊的話,那豈不是成傻瓜了。所以,善惡不是事物內在的固有的屬性,純粹是個人主觀意向產物,是個人的選擇。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善和惡,善惡僅僅是個人的判斷而已。善惡正義這些名詞本身沒有任何真實的基礎,它的意思不固定的。一個人所謂的公正,另一個人就稱之為殘酷,一個人所謂的大方,另一個人就稱之為靡費,一個人所謂的愚笨,另一個人就稱之為莊重。

如果萬事萬物都有一個正確和錯誤的區分,如果人的任何行為在本質上都具有善和惡的屬性的話,那麼個人的自由選擇行為就不存在了,個人主義的最根本的原則在於萬事萬物本無善惡之分,善惡完全是自己的主觀評價。功利主義甚至認為只要能夠帶來快樂就是好的,假如一個很粗俗的遊戲能夠像蘇格拉底給我們帶來快樂,那一樣也是好的。而反對者認為,豬的快樂和蘇格拉底的快樂是不一樣的, 應該區分高雅的快樂和低俗的快樂。

4、宗教、政治與經濟個人主義

所有這些個人主義在西方、在歐洲來講,都和某種宗教個人主義相聯繫。宗教個人主義意味著,個人對自己的宗教命運負責,個人有權以自己的方式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直接與上帝建立聯繫,而不需要通過某種中介機構。西方有個說法,自由主義是沒有上帝的宗教,新教改革為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奠定了基礎。新教與傳統天主教最大的區別在於,傳統天主教傾向於集體主義而新教則傾向於個人主義。

政治個人主義就是個人有權利來參與政治的活動,凡是涉及到個人的事情都要經過每一個人。而經濟個人主義就強調私人產權和市場經濟,自己賺的錢是自己的,自已在市場上可以自由的和別人交換。

個人主義有一套具有個人主義國家觀,即有限國家理論,國家是人為的共同體,是無生命的,它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國家在道德上是中立的,用憲法、法律限制政府權力的外延及行使方式。

四、保守主義、社群主義和共和主義對個人主義的批評

保守主義批評的核心是個人主義,尤其是倫理個人主義、宗教個人主義、以及批評個人主義所包含的價值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

倫理個人主義認為萬事萬物本身並沒有對錯,對和錯都是個人的看法。有兩種道德虛無主義,一種是實證主義,所有的對和錯都是主觀的看法;另一種叫歷史主義,對和錯由於歷史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對和錯是不同的。而施特勞斯強調,這兩者都是錯誤的,對和錯都應該有某種自然性。他反駁倫理個人主義說,假如把人活生生地吃掉,如果是文化不同、歷史不同或者個人的看法不同,有的時候也是正當的?有沒有一些東西看起來是絕對的不能做的,比如吃人、亂倫,難道也可以隨著人的主觀的看法不同,認為是對的,還是有一些東西是絕對的,人之作為人是不能做的?所以,施特勞斯認為,有一些東西是人之為人的基本的標準,自然的正當或自然的不正當,人們要按照自然的正當和自然的不正當去行為。

在公元前兩三千年左右,在世界上主要的地方就出現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軸心時期文明出現。軸心時期文明,就出現了超越價值和現實秩序的二者的對立。一方面是現成的秩序、一方面是超越的價值,超越的價值的核心是出現了一套抽象的對與錯的標準。這個標準就能夠批評現實、改造現實,且能夠規範人們的行為。在保守主義看來,人為什麼要服從人?人服從人不僅僅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不僅僅是為了恐懼暴力,而且是有服從的理由,這樣做是正當的,所以柏拉圖講沒有正義的社會是沒有辦法維繫的。

所以在保守主義看來,社會必須要有一個規則,要想維繫一個社會的穩定和秩序,必須有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不變的。若沒有對錯,人何異於動物!

社群主義認為自由主義的個人,完全是一種非常非常獨特的自我觀,是一個空洞的,實際上所有的個人,沒有抽象的人只有社會的人、歷史的人、階級的人。所有的個人都有一種社會屬性,並沒有抽象的個人。自由主義的個人是反社會的,是普遍主義的;是沒有任何文化屬性的;是主觀主義的,就是道德相對主義的;是反完美主義和國家中立的。

共和主義強調共同體,強調個人是共同體成員,強調共同體的自由而不是個體的自由,強調共同體的尊嚴,個人要為共同體的獨立、自由而奮鬥、而獻身、而犧牲。作為共同體的成員要為共同體生、共同體死、共同體戰,要維護共同體的利益。

參考資料:《政治學》、《利維坦》、《自然正當與歷史》、《當代政治哲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