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一面玻璃看日本。玻璃有多厚?聲音阻隔多少?玻璃昰在反光?

今天介紹的是《菊與刀》這本書。“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而這本書是二戰時期瞭解日本最好的讀物。

對我來說,瞭解文化相似性之所以有價值,……在於能夠憑藉這些類似或差異,獲得理解日本生活方式的啟示,因為,我懂得這些風俗習慣在簡單的文化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人類學家在有關原始民族的研究中,已反覆地證明,這種文化比較是何等有價值。

隔著一面玻璃看日本。玻璃有多厚?聲音阻隔多少?玻璃昰在反光?

一個部落的正式習俗也許百分之九十與鄰近部落相同,卻可以作些修改以適應與周圍任何民族都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在這一過程中會排斥某些基本習俗,不論其對整體的比率是多麼小,都可能使該民族的未來向獨特的方向發展。對於一個人類學家來說,研究這種在整體上具有許多共性的各民族之間的差異是最有益的。

你問我日本人是什麼樣子的?很難有一個籠統的回答,好像他們

隔著一面玻璃看日本。玻璃有多厚?聲音阻隔多少?玻璃昰在反光?


“日本人既爭強好勝又溫文爾雅,既窮兵黷武又天性愛美,既傲慢不遜又彬彬有禮,既刻板教條又隨機應變,溫柔順從又勇於反抗,忠心耿耿又無情無義,勇敢如虎又膽小如鼠,因循守舊又勇於嘗試”。

而本書表訴的日本人的強集體主義,等級森嚴的金字塔式的階級制度、對天皇的絕對服從,以天皇為神,無條件的"忠"、"孝"——日本從未改朝換代過,強制性的各安其分,負義報恩,報恩於萬一,日本人之怕給別人添麻煩到令人弔詭的地步,和情義最重,極度自尊感又極其敏感的玻璃心,另一方面又高度自律和克己,對生命的高度敬畏和淡然——“像死一樣活著”、"生如櫻花之短暫,轉瞬即逝",日本人民族性格的矛盾性,跟中國人一樣的複雜。

隔著一面玻璃看日本。玻璃有多厚?聲音阻隔多少?玻璃昰在反光?


最喜歡的就是作者恥感文化的罪感文化的分析頗為獨到。

他說,“世界大同”的鼓吹者們堅信並且向全世界各地人們灌輸這種信念:即“東方”和“西方”,黑人和白人,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這些差異都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凡是人,想法都是相似的。這種觀點有時被稱作“四海之內皆兄弟”。人們只有自己具有堅定不移的信仰,才會有不尋常的寬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