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渾脫"也稱之為"皮筏"。其就是以整張羊皮製作而成的一種漂浮工具。主要集中在黃河沿線上的甘肅、寧夏、青海地區,是一種古老的水上運輸器具。

"渾脫"也就是"皮筏",其特點就是把一張羊皮經過一定的工序處置後,在通過手工裁剪縫成袋狀。

隨後,向縫製好的羊皮內灌輸氣體,令其逐漸形成氣囊狀。同時,可根據實際需要將數量不等的皮囊交叉擺列,並通過木製結構捆綁其上令其更加牢固。

這種借用整張羊皮製作而成的"皮筏",普遍應用於混混沄沄的江河之中,在灘淺、礁多的河床之中,其既簡便又快捷,還無懼撞擊,更能承載數噸的重量。

“甘肅濱河一帶,上人以牛羊去毛及骨肉,全腔鼓之以氣,藉以濟渡、載運糧食,名曰'皮筏'。”《隴西樸札》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在古代,一些蕃族部落則借用這種皮囊製作而成的"皮筏"作為渡水工具。

最初,古代人在渡河時,則是先將衣服及不能涉水的物品固定在頭頸部,隨後在自己的肚腹部位綁縛由羊皮製作成的皮囊,入水之後手腳一起用力,在依靠皮囊則就能夠輕易地渡過河去。

這種浮具則類似於現在的游泳圈。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美女選擇在黃河水上避暑

因為,古代時期的這種渡河工具"羊皮囊"則是歷經一系列的特殊手工方式製作形成的。

黃帝把幾十只羊皮囊捆在木筏子上幫助增加浮力,這就是羊筏子。(這樣的筏子如果幾百只橫貫排列在河面上,用繩子串聯,就是古代的浮橋,春秋戰國的秦國軍隊,都是這樣步行過黃河去打仗的)。《青銅時代的戰爭.黃帝蚩尤》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羊皮囊"在製作時,則需要遴選一隻體態較好,成年的羊進行手工宰殺,殺羊時要特別注意,不能劃破羊皮,羊骨,羊肉等內臟器官則需要從羊脖頸處悉數取出,繼而將羊翻皮熟制,最後則把羊脖、羊的四肢等縫隙處綁紮牢,選擇一羊腳處對其充氣後漸漸形成一個皮囊。

在古人渡河的時候,則事先將皮囊固定在腹部,牢固拴好,之後藉助皮囊的浮力順利遊至河道的對岸。

但是,在古代時期,這種由羊皮囊製作而成的浮力工具,其也不算是最早的一種動物類做成的渡河浮具,更多的則是源自於動物自然浮水本性。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如史籍記載:

"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金志.卷309》


"善騎,上下崖壁如飛,濟江不用舟楫,浮馬而渡,精射獵。"《三朝北盟會編.卷3》

在古代,借用牛渡河也甚是盛行,比如說:活躍於我國貴州、雲南、四川地區,還有越南的布依族,分佈於廣西、湖南、廣東、雲南、貴州與江西等省區的瑤族都有驅牛下河,人牽牛尾過河的一種方式。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蘭州美女選擇在黃河水上避暑

根據《東寧陳氏番俗圖》記載:清朝時期的東寧(也就是現在的臺灣)就有高山族牽著牛尾渡河的刻畫描繪。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羊皮囊,則又稱謂"皮筏",這是古代眾多筏子中的一種,在諸多史籍中皆有詳細文字記載。

"附國水闊百餘丈,並南流,用皮為舟而濟。附國南有薄緣夷,風俗亦同。"《文獻通考.卷329》


"東女。西羌之別種。(以西海中有女國。故稱東女國也。)俗以女為王。

東與茂州党項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有八十餘城。

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以渡。"《唐會要.卷99. 東女國》

自遠古時期,到春秋戰國,唐宋元明、一直到清朝統治時代,關於這方面的記載也頗多。

"其法以大羊空其腹密縫之,浸以麻油,令水不透。《清稗類鈔》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綜上所述,則說明,在古代時期,曾普遍運用這種皮囊船,但若是進一步進行探究的話,則會發現在這些古籍記錄中,加以歸類區分其就是兩種皮船而已。

第一種,則是借用一整張羊皮製作而成的皮船,其特點就是不用繁雜的工序,也就是果兒上面所述的浮力工具"羊皮囊"。

第二種,則是一種體積規格較大的皮製船,其特點就是採用木架做成船體,木質船體則以牛羊皮加以包裹牢固。

根據《後漢書.卷16》記載:這就是"縫革為船,置於箄上以度河"。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查閱古籍資料則不難發現,古代時期,西北地區的氐羌、大興安嶺北麓,額爾古納河畔的室韋族、川藏地區的東女國,還有蒙古族與滿族人都曾今有使用過這種皮囊船的記載。

再有,在近代時期,生活在滇川藏地區的納西族、分佈於滇西北部與川西南部地區的普米族、活躍在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等部分地區的藏族、還有在四川、青海地區的羌族仍舊有廣泛的使用記載。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蘭州美女選擇在黃河水上避暑

這就充分地說明,羊皮囊製作的船,則代表著古代諸多少數民族一種智慧的創舉。

"番之造舟以木,制框以牛皮張其表,以血及石灰塗之,水不能入。" 《風俗志.卷10》


"以革為舟夜渡。是牛皮為船,由來久矣,皆出於番俗也。《陔餘叢考.卷33》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根據查閱古籍,並綜合青海、甘肅、寧夏地方誌的記載,這些地區都廣泛運用過皮囊船的記錄,其製作方法與步驟如下。

第一步,選好羊在宰殺時,則先將羊頭切斷,保留羊頸部位,與其同時將四個羊蹄割掉。

第二步,在動手剝除羊皮的時候,不能開膛破肚,羊皮更不可以有絲毫劃傷,則是把羊頸部位懸掛在樹幹之上,用利刃將羊頸部切開,繼而將羊皮自上順下翻過來。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第三步,在自上沿下翻皮的過程中,翻開一段,則利用利刃對其切割一段。在翻皮、切割到羊前蹄部位時,則把前蹄切斷。

羊的後蹄部位也遵照此法實施,最終將整張羊皮完全、無缺地切割開來,恰如史籍《郎潛紀聞三筆.卷5》所記載"其法以大羊空其腹"。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第四步,再將羊毛於內,扒下來的羊皮浸泡於水中,夏季則需要浸泡三五天,寒冬季節則浸泡十天左右,待羊皮板與羊毛逐漸發生變化時將其撈出,懸掛於外,進行自然風乾。

第五步,則運用鋒利刀刃把羊皮外面的毛質物及羊皮內部殘留的肉質與滯留的油脂物體悉數剔除,之後,加上特製的酥油,以旋轉90度的方式進行頻繁揉制,令羊皮表面平滑細膩、光亮潤澤,這樣揉製出來的羊皮既能有效防水,又牢固耐用。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果兒口說無憑,特舉史籍為證。

"浸以麻油,令水不透。"《清稗類鈔.胥役類》


“趕扎皮筏。銜枚競渡。”《清實錄光緒朝實錄.卷379》

第六步,在處理好如上所述各步驟之後,保留羊後腿一處作為灌氣與放氣孔,再將剩餘的羊腿處和羊頸部及其餘部位逐一捆紮牢固,進而就算大功告成,一隻渡河之用的羊皮囊由此誕生。

這種羊皮囊既可單獨浮水用,也可編成羊皮筏子。拴綁羊皮筏子時,先將羊皮放在水裡浸泡,使羊皮,尤其是充氣孔柔軟,然後把若干皮囊吹鼓。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再有,可根據實際需要,借用木架製成大小不等的皮囊木排。

首先,則由專人採集規格數量不一的木料,鋸割長度約170釐米,直徑約四釐米,南北擺放7根,東西擺放6根,將這些木料捆紮成一種長方形的木製體。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其次,再將做好的固定木架置放於河床旁,在木製體上按照順序捆紮數量不一的羊皮囊。

一個木架需要置放的羊皮囊數量,則根據現實中載人的數量和載物的重量而決定,一般來說則是按照幾何倍數的方程式倍增,載兩三人則需要四到六個羊皮囊為最佳。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再次,待木架與羊皮囊捆紮完畢之後,則需要把羊皮筏翻轉過來,投置於水中,也就是木製體呈上,羊皮囊則向下漂浮於水中,承載之人及承載之物體則立於或固定在木排之上。

然後,在木排前後兩端各自固定繩子,因為木製羊皮筏基本是沒有划船工具的。

其特點則是分別由河道彼岸的拉縴工負責往返牽動拖曳,也就是說在羊皮筏需要向南岸前進時,這時候南岸的拉縴工則會將繩子往回牽引,北岸的拉縴工則需要順著南岸的節奏有條不紊地釋放繩索。

若是返回北岸,則由北邊的拉縴工拽繩,南邊的拉縴夫順應步驟逐漸放繩。

就這樣,來來回回,接連不斷地往返牽引,羊皮筏速度行疾如飛。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吹牛”老幼皆知,但是,千年的絕技“吹羊”你知道嗎?

果兒曾今去寧夏中衛沙坡頭旅遊,黃河岸邊就有羊皮筏漂流,由於害怕,因而沒有體驗過的,但對於手抓羊肉等美食,果兒是來者不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