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钧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吗?

铁男春秋


明神宗即位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深得皇太后的支持,所以他的权势和地位很隆重。明神宗朱翊钧当初还是一个10岁的小皇帝,对张居正颇存敬畏之心,什么事都言听计从,没有不遵照办的,在生活上也能够听从张居正的一些诤言规劝。

明神宗即位5年的时候,他想下诏重新修饰慈庆、慈宁这两座宫殿,张居正听说后立即进谏劝阻说:“这两座宫殿是在你即位第二年才建成,现在它们不还是像原来那样辉煌壮丽吗?没有必要再把他们进行装饰一番,请你下令停止改建。”明神宗听了也就欣然同意了。

明神宗即位第九年的时候,因为大江南北闹旱灾,河南发生了水灾,这时,张居正就向皇帝进谏说,皇上应当量入为出,注意节俭皇宫中的费用,能够减少的应尽量缩减。明神宗也就立即回答他说:“是的,现在宫费都已经尽量节省了,也不在滥施赏赐了。”

但是,到了明神宗即位的第10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死了,这时明神宗也已经是20多岁的人了。他此时十分宠信太监张诚,又特别宠爱郑贵妃,在生活上开始日趋腐化了。

明神宗开始拼命地追求财物,对人民施加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作为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和最高统治者,明神宗却贪得无厌,带头掠夺百姓的土地。还是在他即位的第6年的时候,新增加的皇庄田额,在南直隶长江两岸,占地已达267顷,在今天的北京附近地区占地超过200多顷。

明神宗在大量霸占土地的同时,在宫中还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他是一个十足的酒色之徒,后宫的美女多达数以千计,他就在这些美女的簇拥下,日夜饮酒纵乐,喝醉了就发酒疯,稍不顺心,就要杀人。在他即位17年的时候,当时有个官员名叫洛于仁,写了一篇《酒色财气四箴》的文章,献给了明神宗皇帝,劝他不要耽迷酒色,贪财尚气。明神宗看来这篇文章,不但没有悔改之意,盛怒之下,反而把洛于仁贬斥为民,而他自己还是照样纵情声色,每天都要喝酒,每醉一次都要大发雷霆,身边的随从人员如果稍不注意,出言不逊,那就用杖把他打死。宫中供他玩赏的器物,都是些奇巧难见的东西,而且每日都要有新的器物。

明神宗就是这样天天饮酒作乐,纵情于声色之中,而他的奢侈浪费也是十分惊人的。皇长子和各个王侯都要“册封冠昏”,挥霍白银930多万两,而那些袍服还得另拨几百万银两的费用。有一次,光采办珠宝就花费白银2400万两,而宫廷所有脂粉费高达40万两,每年照例织造龙袍料多达15万匹。除了这些以外,明神宗还挖空心思向朝廷所属的各部勒索钱财,仅是诏户部就得进银10万两。

明神宗不仅在生前尽情享乐,还想死后享用生前的一切,永远幸福,于是就在他即位11年的时候,带领文武官员和一些术士等人,到京郊天寿山的明皇陵一带寻找所谓“吉壤”,筹划营造陵墓,并且第二年就动工建陵,当时,他才21岁。

为了建造明神宗陵墓,大约用了6年时间,驱使无数的军匠、民工,日夜紧张劳动。每天役使军匠、民工多达3万余人,共耗费白银800余万两,相当于明神宗初年两年的全国田赋收入,折合当时1000万贫苦的老百姓一年的口粮,而在建陵期间,工匠、民夫中老弱疾苦的人,不胜繁重的劳累,饿死、病死和累死的不计其数,那种情况惨不忍睹。

昏庸腐朽的明神宗皇帝,时常深居宫中,不理朝政。朝臣的奏疏,凡是不和他的心意的,就都留在宫中,不批不发。他在位的48年时间里,却有20多年不召见臣僚们聚会共议朝政。大臣们的奏章,他自己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君臣之间就像隔着墙,难得彼此见一面,尤其荒唐的是那些六卿和府州县的官职,竟然听任长期的缺员而不补。按照明朝的旧制,给事中是50余员,御史是百余员,但到明神宗的时候却是六科给事中只有4个人,十三道御史也仅有5人,因此每一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后来甚至连内阁也只有方从哲一人。方从哲请增置阁员,明神宗认为一人就够了,不给他增置。

明神宗不但不理朝政,缺员不补,而且他还是一个以金钱珠玉为命脉的财迷,醉心于搜刮财帛,勒索珍宝。为了满足他自己这种穷奢极侈的欲望,从他在位的第24年就开始派大批亲信和宦官,分赴全国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刮民。他的这班走狗亲信,有的专管监督开矿,有的则巧立名目,强征各项税收,敲诈民财,采办各色珍宝。

这些矿监税使,就以给皇帝上贡为名,倚仗权势,为非作歹,从中大肆贪赃渔利。明神宗又对这班爪牙百般宠信,给他们专折奏事的权利,让他们充当自己的耳目,听从他们的诬陷告密。有的矿监税使甚至勾结一批地痞流氓,土豪劣坤,狼狈为奸,咆哮公堂。这种行为不但使人民惨遭蹂躏,连地方官府有时也蒙受他们的陷害而毫无办法,只是敢怒不敢言。

税使为了多搜刮些钱财,就以各种名目设立关卡,凡是舟车、米、麦、鸡、牛等等,只要有名声可叫的,就没有一样不纳税的,而那些小官吏和农工也就自然成了纳税的对象。当时,派出的税使,遍及160多个县州,一年所得银钱数以万计,搞得老百姓空无一文,十室九空。

而那些矿监危害还要比税吏还要厉害的多,他们可以借口开矿,随意诬陷,凡是民间田园屋宇,都可以随意指为矿穴,进行抄家毁屋,或者挖墓盗尸。这班走狗只知财利的多寡,从不管百姓的死活,名义上是征敛,实际是明火执杖的公开的掠夺。所以,在明神宗二十八年的时候,当时凤阳巡抚李三才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上书请求停止矿税,他在奏疏中告诫明神宗皇帝要吸取历史上“官逼民反”的教训,面对百姓的疾苦,不要只使威力,不关休戚,不然人们会起来反抗。但是李三才的这番陈词,明神宗却置若罔闻,不加理睬,后来,又有礼部侍郎冯奇再次上书劝谏,公开揭穿矿监税使假公济私,鱼肉百姓的种种罪恶勾当,要明神宗醒悟过来,不要再受群小的愚弄。奏疏送上去后,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响,原来又被明神宗留在宫里。

明神宗执政几十年里,就是这样既贪财好色,又大肆挥霍浪费,搜刮百姓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睿睿美食记


真对不起,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呲牙]

万历的“贪财”是为了国家的需要;

他身体病弱,只专宠于郑贵妃,何来好色?

首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的成长历程:他自幼在其母后和名相张居正的严厉管教下,他自诩“朕五岁即能读书”,常常五更天(早晨五点左右)就起床学习,十岁即位后的前十年依然勤奋不已,刻苦努力,饱读诗书,励精图治,因此才有了他亲政后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在他即位期间,没有党乱之争、没有宦官乱政的祸害,整个社会经济繁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他即位期间发芽的。他思想解放,接受新生事物,亲自接见意大利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并让四名太监学习他赠送的钢琴。东西方文明的东西交流自他而始。他洞明是非,在牢牢把握住权利的前提下,不参与官员们的搬弄是非,不理会官员们的结党营私,装聋做傻,拿出主要精力来做大事,这就有了后人们评说的大肆收取矿税,奢侈糜烂。据统计,他在位期间,内府共收取矿税和其它收入共计三千万两白银,其中矿税为六百万两左右,万历三征耗费了白银一千一百六十多万两,用于边防军兵饷银、救灾、不下三四百万白银,因户部库银准备不足,均为万历从内府里拨付,以至于万历殡天后,当年反对矿税的叶向高在熹宗朝做为首辅后,在奏折中竟然这样写道:我以前总是怀疑皇帝富有四海,为什么皇祖要这样刻意地收敛天下之财呢?现在东虏发难,封疆突坏,举国之财不能继辽饷,不得不时时请发内帑,我才忽然明白了皇祖的深谋远虑。

其次,说万历好色,这也是无中生有。目前据有关专家考证,清史对明代的记载出于统治的需要,有意做了丑化,目的是不让汉人对明朝有怀念感。现有能看到的资料均是万历怠政,横征暴敛,说他耽于女色,沉溺于酒色之中。上世纪五十年代挖掘了万历的定陵,根据其尸骨考证,万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而且已有资料记载,万历自二十几岁就头晕目眩,目疾足痛,到后期更是神思恍惚,步履艰难,近乎失聪。二十二岁就着手建造寿宫,可见他年纪轻轻就感到了生年不永。此外,他专宠郑妃,在宫中郑妃行走陪伴,可见他感情比较专一。至于年轻时荷尔蒙爆发,和皇太后的侍女偷情生了个孩子,一个皇帝么有这么一两件荒唐的事情也太正常了!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史实证明了万历皇帝不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但由于他的身体原因造成了他的“怠政”,也确实影响了明代的政权巩固,以至于史学家评论明朝自万历开始衰败。





崮山智叟


从古至今,无论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喜金银钱财,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的人靠关系,凭本事,或做苦力来通过各种渠道去挣钱。那在古代作为一国之君也有“贪财好色”的皇帝吗?

明神宗朱翊钧,在先帝驾崩后,十岁便即位,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48年。明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他即位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终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也同样处于由古代社会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剧变前夜。在这个历史的大变动中,由于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的顽症根深蒂固,加上他沉溺酒色、财货的心理病态,非但未能使中国跟上世界新潮流,迎来新时代的曙光,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

所以,明神宗不仅坦白,最后还变得昏庸,导致国家衰败。


中国历史谈


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显皇帝幼年登基,在著名首辅张居正励精图治的辅佐下,出现了中兴之治。

因张居正曾为帝师,管教严苛,给幼年的朱翊钧造成了心理逆反,这也给张首辅死后、遭到清算埋下了伏笔。

万历"三大征”,特别是在名将李如松统率下,明朝将士上下用命,"援朝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其余威使日本的狼子野心收敛不少,甚至荫及满清。

至于"贪财好色",此皇帝通病,万历帝也未能免俗。说起后来的数十年不临朝,现代明史考据家有所发现,万历皇帝受"面瘫"之症折磨,古代帝王讲究"威仪“,万历帝又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俗称"爱面子”),在面见大臣时,或怕有损帝王的尊严,这大概是其后期怠政的因素之一吧。


午夜梦醒18


明神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十岁即位,在位48年。

在位间,为人称道的是万历中兴(不过这主要是张居正和李太后功劳),再有三大征,巩固了西北、西南和东北边彊。

为人诟病的是怠政,三十年不上朝,收矿税,他统治末年,后金起兵反明,萨尔浒大战失败,明军处于防守。加上政治腐败,有人说,明亡于万历。

明神宗绝对是个贪财好色的皇帝。后宫三十年不上朝,和宫女寻欢作乐,明朝后宫一般开销暂称胭脂费40万两,但明神宗时高达120万两,可见后宫之多。明光宗朱常洛母亲王氏,为明神宗母亲侍女,明神宗临幸生了朱常洛,从此一事可看出皇帝荒淫,当然,明朝皇帝除了朱见深独宠万贵妃,朱右樘仅一个张皇后外,多好色之徒。

万历用太监做矿监到南方收税,一方面充实了国库,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自己的腰包,所以说也是个贪财之辈。


金乌木木


贪财是对的,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开始都有抠门吝啬的习惯,而且明神宗万历帝还极爱存钱,对钱财的贪婪已经到了收集癖的程度了,不光向全国派出了大量太监担任矿监、盐监、税监之类的替他搜刮钱银,而且搜刮来的钱还不花,都埋在宫内的地里,还经常去看看。这应该就是明显的收集癖。至于好色,古代绝大多数皇帝都会服用壮阳温补之类的药物,万历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清算张居正后对自己的影响,和立储问题上与朝臣对抗的原因,开始了长期不上朝,开始整日沉迷酒色。但是在继位前期还是勤于政务,并能遵守礼制的。


旭奕


明神宗是,贪财好色的皇帝!我不清楚这历史,不过有写这个皇帝的文章,看了看,很贪心,全国的财力,收到国库也舍不得用,不管是做什么用,让银子都变黑了,惩罚官员,罚钱,自己生了孩子过生日,也要官员给钱,好色的话,只要是长的好的,皇上就喜欢,不分理由的那种吧,那就不行,违反原则了!


君玖涡


是的,明神宗后宫几万宫女,四十年不上朝好色是肯定的,贪财也是肯定的,万历派太监组成收税队伍,但各地收取矿税,地方官员压榨百姓交矿税,百姓被官员压榨交了矿税就在没某任何钱交国税了,导致国库空虚,万历后宫白银堆积如山。这种皇帝去收税国库收不上来税收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有人说明朝灭亡就是因为皇帝收税充进自己小金库国家没钱才灭亡的。明朝皇帝守财奴很多,崇祯就是典型,上吊皇宫里还剩下八千万两白银。你说这些皇帝多愚昧命都没了留着银子干什么。


超两公里兔兔


没调查过呢,不知道啊![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