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到底會不會危及中國?監測防控預案來了!最後還要防這裡

今年以來,沙漠蝗在東非、西南亞罕見暴發,對當地糧食和農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會不會浸入我國?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

在3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去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部一直密切地關注沙漠蝗的發生發展態勢,今年多次組織專家會商,分析認為,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概率很小,即使遷入我國,我們也有能力應對。

怎樣應對?實招了!3月9日,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聯合制定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御蝗於境外、備戰於境內”,堅持“兩手抓”,努力奪取小康之年糧食和農業豐收。

不可小覷的一種蝗

沙漠蝗為何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全球的蝗蟲種類有近萬種,沙漠蝗是最不受待見的一種。沙漠蝗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且繁殖能力強,取食植物多。據悉,佔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所到之處禾草皆光。

沙漠蝗到底會不會危及中國?監測防控預案來了!最後還要防這裡

目前,沙漠蝗已在肯尼亞、索馬里、印度、巴基斯坦等10多個國家嚴重發生。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監測,肯尼亞已有100多萬畝作物受到危害,是70年來發生最嚴重的一年,巴基斯坦預計今年受沙漠蝗影響造成糧食減產30%以上,印度有555萬畝農田受害。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蝗災危險級紅色預警,警告沙漠蝗可能在今年6月份進一步暴發,屆時蝗群規模可能增長至當前的500倍。

2月23日-3月5日,應巴基斯坦政府請求,農業農村部緊急派出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赴巴實地考察蝗災情況,協助制定防控方案,協商確定援助事宜。專家組調查認為,此次巴基斯坦蝗災受外來遷飛和本地孳生雙重影響,發生形勢十分嚴重。目前,沙漠蝗已處於成蟲期並交配產卵,面臨進一步暴發的風險,對巴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沙漠蝗會侵入我國嗎

沙漠蝗是否會侵入我國,對我國農業造成影響呢?

國家林草局發佈的相關通知顯示,據專家研判,如果氣候條件適宜,巴基斯坦、印度等鄰國蝗災將會持續暴發。6-7月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共同作用下,沙漠蝗如果遷入我國可能有三個通道:從巴基斯坦和印度沿青藏高原河谷地帶直接侵入我國西藏,或繼續向東遷飛經緬甸侵入我國雲南,或從巴基斯坦向北遷飛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我國新疆的可能性,存在對我國造成危害的風險。

沙漠蝗到底會不會危及中國?監測防控預案來了!最後還要防這裡

但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分析認為,由於中巴、中印邊界存在高山高寒地區天然屏障阻隔,雪山、冰川等低溫環境也不利於蝗蟲大規模遷移和生存;沙漠蝗適宜熱帶和亞熱帶沙漠地區發生,我國生態環境不適宜沙漠蝗生存,難以成活;此外再考慮巴基斯坦和印度已採取防控措施等因素,沙漠蝗入侵我國造成危害的風險較小。

即使沙漠蝗遷入我國,我們也有能力應對。我國有上千年治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蝗災發生程度已顯著減輕,積累了豐富的治蝗經驗。期間不乏有“牧雞治蝗”“牧鴨治蝗”這樣的案例探索。目前我們有完善的監測體系、成熟的應急機制和較強的專業防治隊伍。而且防蝗的藥劑、器械儲備比較充足。

御蝗於境外、備戰於境內

雖然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幾率很小,但考慮到有草地貪夜蛾入侵的前車之鑑,且事關糧食安全,一刻也不能放鬆。

按照“御蝗於境外、備戰於境內”的策略,《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中提出“兩個努力確保”的總體目標,努力確保境外沙漠蝗不遷入造成危害,努力確保國內蝗蟲不暴發成災,全力奪取小康之年糧食豐收,有效保障生態安全。

《預案》對沙漠蝗監測防控做出了具體部署。加強雲南、西藏、新疆等可能遷入區蟲情監測、及時預警,按照遷入風險,設定50萬畝應急防治任務。配套組建專業防治隊伍,儲備應急防控物資,一旦遷飛入境,立即啟動應急防治。

沙漠蝗到底會不會危及中國?監測防控預案來了!最後還要防這裡

2018-2020年沙漠蝗蟲主要遷飛路徑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為此,要求農區沿中印、中巴、中緬邊境線,以交通沿線及海拔較低的山口和河谷等風險地帶為重點,在200公里範圍內,以縣為單位佈設一批監測點,第一時間掌控沙漠蝗遷入動態。3月底前,農業農村部門將在雲南、西藏、新疆等沙漠蝗可能遷飛入境的邊疆地區,組建50支應急防治專業隊伍,配備高效施藥機械,組織防控技術培訓,開展應急防治演練。同時,提前儲備50噸至60噸防治藥劑,雲南3月底前逐步到位,西藏、新疆4月底前運送到縣。

除農區、森林草原監測防控外,這次《預案》還特別指出,加強口岸監測及入境檢疫,閘禁從口岸入侵的隱患。“強化入境口岸疫情監測,加強對非洲和印巴地區進境貨物和運輸工具的植物檢疫,嚴防沙漠蝗蟲卵、幼蟲及成蟲從口岸進入我國,一旦發現,立即作除害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