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陈抟是个什么人吗?

骑士悠然行


陈抟及其师承与传承皆为宋代道家大伽。师承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麻衣道者,传承门生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易学大伽邵雍。

前者著有对后世象数易学影响深远的《麻衣神相》、《火珠林》等,前书是相术经典,后书是六爻预测的成型之作,其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京房周易六爻预测数术的易学巨著。


后者邵雍则是北宋易学名家,著有《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等象数易名著。

而陈抟本人为公元871年生于四川,据说118岁时,凡间寿完,逐羽化飞升。后世道教尊为:陈抟祖师,又或希夷真人。“希夷”是陈抟为表对道家开山鼻祖老子的尊崇,因为“夷与希”就出于《道德经》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民间传说…陈抟幼儿其母缺乳,然则时有神秘青衣妇人每每为其哺乳。由此陈抟体健灵聪,四、五岁就能说经典,被视作神童。

年长成后遇江湖奇儒的麻衣道者看中,收其为徒,传其神通。后来陈抟著有《指玄篇》、《易龙图》、《无极图》等易学巨著。然则最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还是…陈抟承传了麻衣道者的:河图洛书。

河洛图自孔子之后,就只见文献文字记载而未见其图,至北宋陈抟时得其图,并首传另一儒家大师周敦颐,及传承予其门生。这样,易经的源泉被传继下来至今。

2014年,国家有鉴于河图洛书对中华民族人文意义之巨大,逐将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使这个易经的源头文宝,被以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形式保护起来并确立下来了。在这个上,今人应该要非常感谢河图洛书的彰显者,易学名家…陈抟了。


洪范书斋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陈庄村)(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读书是福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在《宋史·隐逸传》中有关于陈抟的详细记载。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四五岁的时候,在涡水边玩的时候,有一个穿青色衣服的老太太给他喂奶吃,之后陈抟就越来越聪明,再大一点,读经史百家,只要看一遍,就能过目不忘。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年间,他考进士没考上,于是就不再想当官,每天游山玩水。


他自己说,他曾经遇到过孙君仿、獐皮处士两个人,两个人对陈抟说,武当山的九室岩可以隐居,陈抟就去那里隐居,不吃不喝辟谷了二十多年,每天只喝几杯酒。后来他又去了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每次睡觉就一百多天也醒不过来。

周世宗喜好道术,听说了陈抟的时候,就派人去华山请陈抟下山,留他在皇宫里住了一个多月,向他询问道术。陈抟说,陛下你是皇帝,应该关心百姓的疾苦,怎么能天天修仙问道呢?周世宗也不责怪他,还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陈抟不肯接受,就离开了。

宋太宗太平兴国的时候,陈抟两次来朝廷朝拜宋太宗,宋太宗对咋想宋琪说,陈抟独善其身,不贪慕功名富贵,是个方外人士,他住在华山已经四十多年,年级也将近百岁了,他自己说自己经历了五代的战乱,幸运的是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才来朝觐。和他说话,有很多好处。

宋琪问陈抟说,老先生你一直求仙问道,有什么能教我的嘛,陈抟说,我是山野之人,不会求仙问道,长生不老之术,现在皇帝是仁主,正是与民休息的好机会。宋琪把陈抟的话告诉了宋太宗,宋太宗很高兴,封陈抟为希夷先生,赐给他一身紫色的袍子。

端拱初年,陈抟忽然对弟子贾德升说,你在张超谷里开辟一个石室,我要在里面睡觉,石室盖成后,陈抟写了一个数百字的表文,大意是,我大限已到,将要在二十二日死在莲花峰下面的张超谷里,到了二十二号,陈抟果然死了,过了七天,他的体温却依然是温的,五色的云彩遮蔽在洞口,一个多月都没有小三。陈抟写了《指玄篇》八十一章,专门讲养生和炼丹的事,陈抟还能未卜先知,知道别人的心意,他的房间的墙上挂着一个大瓢,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还没等他开口,陈抟就知道了他的来意,叫侍者把瓢拿来给了贾休复,贾休复十分吃惊,认为陈抟很神奇,另外还有一个叫郭沆,晚上住在云台观,半夜陈抟突然叫他赶紧回家,郭沆犹豫不决,没有立刻走,过了一会儿,陈抟又说可以先不走了。第二天郭沆回家,发现前一天晚上母亲突发心痛几乎死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却又好了,而这段时间正是陈抟让他回家的时间。


杨过的大仙


睡神仙,睡神仙,石枕高卧忘其年,三光沉轮性自圆,炁炁归玄窍,息息任自然,失走失,有防闲,切待它纯花现,此雌(雌喻母)法是谁传,曲惯而枕自泥山,天将此法传图南,图南一脉寿能延,邋遢道人张疯仙。陈抟张三丰都是个睡眠仙至于他二人究竟是师徒还是师爷师孙关系并不重要了他们绝对的是一脉单传直系关系(只是他二者中间加有僧人还有痳依道),而三丰直至现在无需再考。主要是陈抟老祖师承何人宗合几家几宗。我认为陈抟老祖天然天生后经宗合诸子百家无师自通虽然是自通还是依怙道德经的无为天然,故有一句(天将此法传图南),不知对否。

名词解释:

(泥山)究竟是山东曲阜尼山孔圣呢还是人身泥丸宫的泥呢?

天,泥:泥丸宫在头顶为天,证明绝对的无师自通天然大成自成一宗一家,祖师谦虚故不自夸而怕引来不必要的攻击麻烦所以隐于诗中不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即虽然是成就了目空一切而不目空一切吧。

注:道经类的虽然是同首同篇同名字的文章但是里面的个别字会有变动但主要的中心思想绝对的永远不会变的。

此文因是重复探索论文故形成当下的这个文章顺续排列的样子吧。


李承岱


陈抟,是唐末到宋初一位中国思想界奇人,承前启后,继承了唐朝道教、儒家、佛教思想,开启了宋朝新儒家和新道家内丹学派。

在陈抟之前,中国只公开流传伏羲八卦图,并没有公开流传太极图。也就是说唐朝及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太极图长啥样。

太极图是陈抟传弟子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周敦颐,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才广泛传播于天下。

(周敦颐)

元朝马致远创造了一部杂剧《陈抟高卧》,描写了陈抟隐逸风采,酣睡百日,尽知天下事。

1、陈抟的简历

陈抟出生于唐朝末年,在黄巢起义前7年的871年,出生地是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

陈抟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玩耍,遇到一个青衣老母,喂他奶喝,自此聪明增长。

陈抟青少年时期遭遇了黄巢大起义。在战乱中长大,陈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诗也写的很好(诗在唐朝很重要)。

然后是唐朝覆没,五代十国。

陈抟在六十岁之前一直作为儒生在读书。

后唐李嗣源长兴三年(932年),局面稍微稳定。陈抟去京城洛阳赶考进士,落榜。

六十耳顺。

自此,陈抟不再追求功名,如同闲云野鹤,寻仙问道去也。

先后在武当山九室岩、华山云台观修道。

宋朝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

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於华山 …… 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麻衣道者也,希夷素所尊礼云。

陈抟在华山拜了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麻衣道人。这位麻衣道人其实是位老僧,善相术,大概懂得印度和中国的各类相术。(现在图书市场冒称麻衣相术的书太多了。)

陈抟大概是从麻衣道人那里获得了太极图。

陈抟修行内丹,并不修炼黄白术等外丹。

周世宗喜欢炼金术,命华州官府送陈抟到皇宫来,问陈抟炼金术。

陈抟轻松地说:我修行的是心丹,并不炼外丹。陛下是四海之主,应当治国平天下为理念,奈何关心炼金术?

周世宗一脸尴尬,但并没有责备陈抟,反而任命为谏议大夫,陈抟推辞不受。

周世宗知道陈抟没有其他的法术,就放他回华山了。

北宋建立后,在太平兴国年间,陈抟进宫拜见宋太宗。宰相宋琪与陈抟的一番谈话,让宋太宗很开心,赐陈抟号希夷先生。

(宋太宗)

当时的吕洞宾有剑术,一百多岁而貌似童颜,经常来会见陈抟。

端拱二年(989年)七月,陈抟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2、陈抟的思想

陈抟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倾向。

陈抟的著作有《胎息诀》、《指玄篇》、《观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还写了六百多首诗。

陈抟深研《周易》,对周公和孔子有点看不上眼,认为自己直承羲皇(伏羲)。

陈抟说:

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言语下拘挛。

这句话,遭到后世儒生的大肆攻击。

陈抟的太极图和易学传到周敦颐和邵雍,为宋明理学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理学的本体就是太极。

宋明理学的开山之作,就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这一点被南宋的朱熹所继承。

唐末是道教内丹派的形成期,主要代表是吕洞宾和陈抟。

陈抟将内丹学说传给张无梦和刘海蟾,刘海蟾传张伯端,内丹南宗大成。


沂蓝书院赵月光


陈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道士,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比如他和赵匡胤下棋曾经赢下华山,赵匡胤称帝后不在华山征税。

又比如他曾有五条龙给他报恩,带他前往华山等等,那么这些传奇故事背后的陈抟老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史实记载,后唐的唐明宗,后周的周世宗,北宋的太祖、太宗,这四位皇帝都曾召见过陈抟。

他每次也都前去应召,十分痛快,并不像其他“隐士”、“神仙”那么难请。

这么多皇帝召见一位陷隐居在山里的道士,为什么?难道陈抟真有什么神功法术?当然不是,从他与皇帝会晤的记载来看,他们谈的都是政治问题。

由此证明,促使皇帝召见他的是政治原因,而不是其它。可陈抟凭什么政治资本获得数代皇帝的敬重呢?

史料上没有系统的记载,我们只能依据逻辑推理,将史料中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串成一条合理的线索。

二、陈抟虽然家世离奇,但应是一个聪明的少年,好读书,诗、书、易、药,无所不通。

后唐中兴二年(公元931年),陈抟加入了应考进士的行列,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从政之路,可却没考上,这时他的父母双亡,他也离家出走。

有史书记载说,他“游四方,有大志”,他的弟子种放也说他“明皇帝王霸之道”。

这说明他本来就是怀揣政治抱负的人,读的书不是道家的方术,而传统士人外儒内法的王霸之术,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失败之后,曾游历四方,寻找机会,最终在华山落脚,做了道士。

五代时期,战乱频仍,“王十三年之间,易王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不过十余岁,甚者二、四岁而亡”。

天下大乱,连一个稳定的朝廷都没有,社会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当政府权力失效时,各种宗教力量就起了临时政府的作用。

道教组织历来就有这个传统,他们本来就起源于汉末大乱时的五斗米教,陈抟看清了形势。

一方面,正式的权力组织——朝廷,极不稳定,走马灯似地更换。

另一方面,民间的道教组织能集聚信众,维持社会物序,是现实可用的政治力量,于是他弃儒从道,也学得此符箓祈禳之术,以医病救人之名,逐渐在华山一带,建立起有组织的力量,俨然一介地方领袖。

三、他有道家神仙的名望,又有一大群追随者簇拥的实力,这是历代皇帝都不敢小觑他,甚至拉拢他的真正原因。

而陈抟本人也是雄心勃勃,他在道观里,并不只是念经修道,而是时刻关注着天下的政治形势,每当听说一个朝代又被亡了,就闷闷不乐,颦眉数目,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他瞪目不答,可见此人城俯之深。

由于对时政有这种关切,所以,每有皇帝召见,他都乐得前往,来寻找自己的政治发展机会。

陈抟接触到的第一位皇帝是后唐的唐明宗。据说,后唐明宗曾亲自写诏书召见他,陈抟应召前来却长揖不跪。

明宗待他越加恭敬,赐号“清虚处士”,并赐宫女三人,陈抟谢绝不纳。作诗云:“雪为肌肤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巫峡梦,空请云雨下阳台。”以书付奏宫使,自己立刻隐避了。

依我们现在的理解来看,陈抟发现唐明宗只会以美女拢络英雄,没有什么大出息,所以借故远离了这位皇帝。

四、陈抟遇到了第二位皇帝是后周的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个有进取心的人物。当时由于连年战乱,国家缺少铜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周世宗命令悉毁天下佛像,改铸铜钱。

他召见陈抟,是听说陈抟精擅黄白飞升之术。所谓“黄白之术”是一种炼丹的法术,据说能把平常的铁变成黄金,也有可能是道家在炼仙丹时发现的一种冶铜技术。陈抟是道家大老,自然熟悉这套法术。

被货币财政问题急疯了的周世宗居然请教陈抟,看看能不能把寻常的铁变成黄金,以解燃眉之急。陈抟坦率地告诉他,好运些方术只是糊弄无知小名的小把戏。

“陛下贵为天子,广有四海,当以法理天下为要务,怎么能依赖这种小法术呢。”尽管没有从陈抟这里获得点铁成金的法术,柴荣觉得陈抟这人还不错,诚实可用,于是拜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固辞不受,只好赐号他为“白云先生”。

五、陈抟在周世宗的朝廷里呆了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能就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对这两个人的谋略才干有所了解,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周世宗死后,陈抟参与了赵家兄弟夺权的政变,赵匡胤曾用道家的符命为自己制造夺权舆论,陈抟是重要的舆论炮制人之一,不仅如此,陈抟还动员了追随自己的信众,以及争取其它地方的群众,支持赵匡胤夺权。

事变之后,陈抟没有就任官职,又返回华山云台观了,大概这时他已经看到了赵家兄弟的雄才大略,是可能实现自己治国安天下的雄心,同时,也看透了政治的险恶,真想置身于朝廷之外了。这时,他真想当隐士了。

六、但事情还没有完,宋太宗赵光义当政后,又把陈抟请到朝廷来了,对宰相宋琪说:“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

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

陈抟是赵家兄弟夺权兵变的元老之一,所谓“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是说他功成不居,退隐江湖,宋太宗以这话来点现任的宰相宋琪为首的这批官员,要他们学一学陈抟。

宋琪等人只有去拜见陈抟了,他们问这位名满天下的道长,能不能把道家的“玄默修养之道”教给他们。

陈抟回答说“抟乃山野之人,栏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没有方术可传。”“当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政治之秋,勒行修炼,无出于此”。

这话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说,什么炼丹修道当神仙,吞纳修养术长寿,都是瞎掰的事儿,如今皇上圣明,你们这批官员,一心一意为皇帝办好事,就是最大的修道。

宋琪等人把这话汇报给宋太宗,宋太宗说:“说得好啊!”赐陈抟紫衣一袭,并赐号“希夷先生”,并拨款修缮陈抟的住所云台观。

“希夷”来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是吹捧陈抟的道术高超,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无所不在的意思。

总结

陈抟卒于公元988年,宋太宗知其仙逝,赐钱五百万,营建北极殿,宋仁宗皇佑年间,为纪念陈抟建起玉泉院。

或许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陈抟道士吧,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并非是大家所认为的高高在上的睡仙。


应州公子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陈庄村)(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 。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跪射俑


陈抟,宋代道士。据说是麻衣道者的徒弟,麻衣道者作《正易心法》,陈抟作注,只承认不立文字的伏羲《易》,否定了《史记》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作六十四卦之说,否定了周文王的《易》即《周易》及孔子《易传》之辞。

《正易心法注》:

卦象视人,本无文字,使人消息,吉凶嘿会。三章

義皇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不立文字,嘿观其象而已。能如象焉,则吉凶应。违其象,则吉凶反。此羲皇行不言之教也。郑康成略知此说。

《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四章

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浅识,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卦画微旨,只作八字说。此谓之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

陈抟歪打正着,八卦卦画,现在看到的是由直划“一”与断画——组成。考古发现,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卦画的形状是不同的。如,马王堆帛书、阜阳汉简,八卦为直划“一”与类“八”字形。上博馆楚简,八卦为直划“一”与拐画“∧”形。更早的八卦有长直划“一”与三断画“———”形,还有“十、X、>

这些不同形状的八卦符,时间跨度几百上千年,所以,陈抟说的伏羲画八卦,就令人生疑了。因为不可能是伏羲一人画的,除非伏羲活在世上有几百上千年。


赵日金141


陈抟,他是吾在梦中夜夜(相跪)的恩师!吾三十前前睡不着、而后三几十睡不醒矣!



华继善


知道啊。对面楼的二傻啊。整天提个酒瓶穿个裤衩口口声声说,我就是白云啊我就是白云啊我今年1300岁啦!我不想活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