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婚姻中,比愛情與金錢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文 | 臥貓


在18世紀後期的英國,市面上大肆流行著一類“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它們宣揚與渲染浮華奢靡的愛情與婚姻,撩撥著女性的虛榮和不切實際的夢幻。

就在這種矯揉造作的小說成為主流的時候,有一位21歲的姑娘,她並沒有被這些流行小說所傳遞的價值觀所感染,甚至極其反對這種浮躁縹緲的愛情觀。

她開始動筆寫她心目中的好小說,經過長達一年的時間,她的小說寫寫改改,終於於8月完稿。當她把這部取名為《最初的印象》的小說拿給父親看時,父親對她的作品大加讚賞,並立即出力為她尋求出版門路。可是由於這部小說與當時主流小說的調性不符,出版商斷然回絕。

這位姑娘在失望之餘,只好暫且將心愛的作品擱置。十多年後,她又一次產生創作的衝動,這一次,她寫的小說叫《理智與情感》,並且自費將它出版。令人欣喜的是,《理智與情感》大賣,這給了她很大的信心。她又想起當初被出版商拒絕的那部《最初的印象》,於是她重新將它拾起,並認真修改。這就是如今被列為世界經典的小說《傲慢與偏見》,創作小說的這位姑娘就是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婚姻中,比愛情與金錢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傲慢與偏見》孫秀芬譯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以婚姻為主題的小說,在當時的英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達,面對婚姻,財產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男性貴族往往會選擇與資產階級的小姐結婚,而經濟匱乏家庭出身的小姐,即使再美貌,也很難求得如意郎君。

簡·奧斯汀就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她通過這部小說,表達了她對婚姻的看法。只為金錢而結合的婚姻是愚蠢的,而不考慮現實因素的婚姻也並不可取。

婚姻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哪個時代,它都具有被討論的意義。

婚姻中,需要的是男女雙方情感的契合,卻也不能不考慮現實問題和經濟因素。那麼如何將兩者進行兼顧?在《傲慢與偏見》所描述地多種類型的婚姻中,我們不難得到答案,那就是首先要讓自己養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只有擁有了獨立而健全的人格,才具有挑選如意伴侶的判斷力,以及維持家庭經濟狀況與婚姻長期穩定的能力。


夏綠蒂與柯林斯:不懂得精神與情感的寶貴,才會用金錢交換婚姻的幸福

柯林斯是《傲慢與偏見》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的遠房表兄,按照當時英國的繼承法,伊麗莎白及她的四個姐妹沒有資格繼承父親班納特先生的遺產,她們能得到的財產只有五千鎊的嫁妝。而按照法律,班納特先生的遺產,將由他的遠方侄子柯林斯先生全部繼承。

柯林斯是一位牧師,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與財富,加上他日後會繼承班納特先生的遺產,在婚戀市場上,他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他本人呆板無趣,又擅長阿諛奉承,實在沒什麼個人魅力,伊麗莎白完全瞧不上他。

當他滿懷信心地向伊麗莎白求婚,卻遭到拒絕之後,伊麗莎白的好友夏綠蒂登場了。


《傲慢與偏見》:婚姻中,比愛情與金錢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夏綠蒂和伊麗莎白關係密切,兩人幾乎無話不談。對於愛情與婚姻,她們雖然意見不完全一致,但在伊麗莎白眼裡,夏綠蒂是一位有著高雅追求的姑娘。

柯林斯遭到伊麗莎白拒絕後,夏綠蒂趁機接近柯林斯,兩人迅速打得火熱。沒有幾天時間,柯林斯就向夏綠蒂求婚了,而夏綠蒂也迫不及待答應了。

面對一個呆板無趣又虛偽至極的男人,夏綠蒂當然沒有對他產生愛情。她選擇了他,完全是看上了他的財產。她想要的只是一份富足而安穩的生活,於是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用婚姻的幸福與之做交換。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選擇結婚對象時,希望對方經濟條件好一點,這無可厚非。但只追求物質的保障而忽略情感的需求,這樣的婚姻就好像一個精美的花瓶,只有外表的華麗,真實則是空洞和寂寥。

婚後的夏綠蒂,過得並不快樂。她雖然坐擁財富,但她為之付出的代價,是每天不得不和丈夫一起應付無聊的社交,敷衍各色人等,甚至不得不忍耐著丈夫的愚蠢與虛榮。更可悲的是,她婚姻中最幸福的時光,竟是丈夫不在身邊的時候。只有獨處,才能讓她享受到片刻的自由和歡愉。

夏綠蒂的悲哀,是她輕易地將婚姻幸福與金錢做了交換。這背後的原因,是她沒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她不懂得她的精神與情感有多麼寶貴,她輕易交付,將原本可以精彩的人生變成一片枯槁。


《傲慢與偏見》:婚姻中,比愛情與金錢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莉迪亞與韋翰:還未學會辨別真實與虛偽,就迫不及待撲向了浮華的泡沫愛情

班納特一家的五個女兒中,在婚姻上輸得最慘的就是小女兒莉迪亞。莉迪亞像極了她的母親,空有美麗的外表,卻沒有一點智慧。她愛慕虛榮,為人輕浮,對愛情和婚姻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

韋翰是一位偽君子,外表漂亮卻為人不誠,他所有的地位和錢財都來自達西,可他卻對達西毫無感激之情。他處處編派謊言貶低達西,以抬高自己的身價。

莉迪亞被韋翰瀟灑的外表和漂亮的情話蠱惑的時候,恰逢韋翰因為沉迷賭局而欠下高額賭債。他正打算著一走了之,這時候發現莉迪亞願意死心塌地,能帶上一個美人陪自己出逃,何樂而不為?韋翰對莉迪亞只是逢場作戲,而莉迪亞卻已認定韋翰是她的真命天子。

涉世未深的女子,面對男人瀟灑的外表和動聽的情話常常難以抗拒,輕而易舉就委身於人。這是因為這般女子還沒有養成健全的人格,還不懂得該如何去明辨真實與偽善,面對眼前華麗的外表,無從判斷它背後所隱藏的究竟是真實還是謊言。

莉迪亞和韋翰的私奔,對於韋翰來講,只是無力償還賭債的逃亡,完全與愛情和婚姻無關。而莉迪亞,卻把這當做是轟轟烈烈的愛情,一心期待著會成為韋翰太太。

莉迪亞和韋翰雖然最終成了婚,但他們一個虛榮輕浮,一個卑鄙薄情。他們的經濟狀況和他們的婚姻一道,從表面的精美墜落到窮困不堪之境。莉迪亞引以為傲的浪漫愛情和奢華婚姻,最終都成了泡影。金錢、地位、包括丈夫的愛,全部煙消雲散。

而這一切的根源,皆因為她只有著眼於表面的功夫而缺乏明辨真偽的能力。一個人,只有養成了獨立健全的人格,只有具備了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能力,才有資格與另一人攜手,真正開啟一段人生。


吉英與杉格萊:無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差點與幸福失之交臂

吉英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她美麗,端莊,單純,善良。她幾乎是完美的化身,用再美好純潔的詞去讚美她都不為過。

杉格萊是一位有錢的少爺,他相貌瀟灑,為人和善。他搬到尼日斐花園之後,周圍的太太小姐們都打起了精神,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將這位有錢有顏的男子引入自家,做她們的女婿或者丈夫。

杉格萊和吉英在一場舞會上一見鍾情,這對俊男靚女很快墜入愛河,彼此深情款款。


《傲慢與偏見》:婚姻中,比愛情與金錢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本來一切順理成章,他們應該很快可以喜結連理,組成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了。可是奈何兩人一個太過大方優雅,一個謙卑有禮到過分,差點因此而錯失了這場幸福。

吉英是一個如仙女般的女子,可是她畢竟生活在塵世,仙女落在人間,似乎很難符合紅塵中的生存法則。她的優雅,她的矜持,落在傲慢的達西眼裡,都成了不夠真摯,虛情假意。達西作為杉格萊的好友,他向杉格萊表明,吉英根本沒有真正愛上他。謙遜的杉格萊立馬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成了沒有主見的牽線木偶,他聽信了朋友的規勸,決定放棄珍貴的愛情。

最終吉英與杉格萊能重拾舊情,還是因為達西的一句話。達西意識到他誤會了吉英的感情,向杉格萊重新表明吉英一直是一片深情地愛著他,杉格萊這才重新去追尋自己的幸福。

杉格萊與吉英之間,可以說是成也達西,散也達西。可是達西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能決定別人的幸福嗎?這其實在本質上和達西的關係不大,問題在於杉格萊與吉英本身。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世界裡,外界紛繁複雜,我們都需要練就獨立的判斷力,並學會堅定地忠於自己的內心。

善良和優雅是美德,但如吉英般優雅到真情與假意都讓人難以區分,則多少有點悲哀。謙遜和善是美德,但和善到如杉格萊那樣失去了自我判斷與堅守,則是得不償失。

吉英與杉格萊,他們是兩個美好的人,但他們的性格里都缺少了一點鋒芒。他們只有越早學會獨立把握自己的人生,才會距離真正的幸福越近。

伊麗莎白與達西:摒除傲慢與偏見,他們是一對互相促進的好伴侶

伊麗莎白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也是班納特先生最鍾愛的女兒。她不像姐姐吉英那般一味的善良,她有她的原則與底線;她不像最小的妹妹莉迪亞那般輕浮,對於財富,她也鍾愛,但這不是她衡量婚姻的唯一標準;她不像妹妹曼麗那般是個書呆子,她也熱愛閱讀,她能將閱讀到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達西是一位比杉格萊財產還要豐厚的少爺,但他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傲慢與自視高貴,除了十分熟悉的朋友,他幾乎不屑於與人交談。

達西與伊麗莎白初識之時,一個傲慢無禮,一個因此存在偏見。因為韋翰的關係,伊麗莎白對達西更是誤會重重,偏見嚴重。當達西用傲慢的態度向伊麗莎白求愛,這更加激起了伊麗莎白對他的厭惡,兩人不歡而散。


《傲慢與偏見》:婚姻中,比愛情與金錢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傲慢與偏見其實無處不在。擁有財富與地位的人很容易站在俯視的角度看待資產平平的人,人們也很容易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事,而眼睛所能看到的,即使是真實的,也往往是片面的。

情場的失意大概是達西一生中面對過的第一次挫敗,幸運的是,伊麗莎白的拒絕讓他清醒,他才明白他的傲慢多麼可笑,並下決心改掉這個不足。伊麗莎白漸漸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誤會清除之後,面對不再傲慢的達西,她發現自己早已愛上了他。

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可以說是上乘婚姻。他們兩個都不是完美的人,卻因為彼此而不斷在向完美靠近。

好的伴侶就該是這樣,該彼此相愛,並相互促進。好的婚姻一定是由兩個健全獨立的人格組成,並在結合之後的漫長婚姻之旅中,以彼此為鏡,修煉自己,讓自己越來越接近完美。


《傲慢與偏見》:婚姻中,比愛情與金錢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18世紀後期文壇上的一股清流,它描述了寧靜悠遠的田園風光以及各式各樣的婚姻形式。它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人物,將人性的美醜展露無遺。最重要的是,她從現實著眼婚姻與愛情,表達了好的婚姻要以真摯的愛情為前提,而想要遇到真摯的愛情,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

經典小說的魅力就在於此,它寫的是兩百多年前的故事,可今天讀來,依然讓人受益匪淺。


《傲慢與偏見》:孫秀芬譯,雲南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