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就哭抱起就要吃奶,除了沒有吃飽,還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

辰辰媽媽生了二胎,沒想到二胎的脾氣和大寶完全不一樣,大寶就像個天使寶寶,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出生的前三個月,自己是無比的輕鬆。現在這個老二兩個多月,每天都掛在自己身上,放到床上就哭鬧,抱起來就要吃奶,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吃不飽,自己心力憔悴,真的是不想堅持母乳,想要給寶寶衝奶粉。

寶寶白天一直在吃奶,放下來就哭,這樣的情況最常出現在小月齡寶寶身上。我女兒在快出月子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就是如此,天天掛在身上,放到床上就哭,有一次真的是哭了一天,後來給衝了奶粉喝了就睡了,我媽媽看到後就說是孩子沒吃飽導致的,但是孩子排便正常,而且哭了一整天,也有可能是真的累了。

所以說面對小月齡寶寶抱起來就吃奶,放下就哭鬧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孩子餓了,父母要學會找原因。

抱起來就吃奶放下就哭有這幾種原因

情況一,孩子可能沒有吃飽

新生兒的吃奶時間間隔在1-2個小時,如果孩子比較小,吃奶比較費勁,每次吃奶時間可能在40分鐘甚至更多,放下睡覺可能1個小時就會醒來,就會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孩子總是要吃奶,是不是孩子吃不飽。對於月子裡的寶寶,這是正常情況。

很多老人說孩子喝奶粉就睡得時間長,孩子吃母乳就容易餓,不是孩子吃不飽,這是因為奶粉中的蛋白質來自於牛奶,相對於母乳中的蛋白質,奶粉中的蛋白質不容易被消化,所以表現出來就是奶粉更耐飢,母乳因為好消化更容易被吸收,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是母乳吃不飽。

放下就哭抱起就要吃奶,除了沒有吃飽,還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

還有一種情況,新生兒力氣比較小,吃奶的時候經常性會出現吃著吃著睡著了,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是拉拉寶寶的耳朵,動動腳丫,讓孩子保持清醒繼續吃。如果孩子吃奶睡著後便放下讓睡覺,這個時候可能寶寶只吃了前奶,而脂肪含量更高的後奶並沒有吃到,前奶不耐飢,更容易餓,孩子就會頻繁的起來吃奶。正確的做法是一定要保持寶寶清醒,吃夠時間。

情況二,孩子可能不舒服

如果寶寶總是想要吃奶,張萬寶,特別粘人,放下就哭,有可能是孩子身體不舒服。嬰兒在2-6個月的時候,會出現腸絞痛,如果孩子出現了腸絞痛會出現哭鬧,吃奶頻率變高,粘人,難安撫。

腸絞痛的寶寶總是憋的小臉通紅,雙手握拳,雙腿蜷縮到肚子上,很多父母會誤認為寶寶要拉大便。

放下就哭抱起就要吃奶,除了沒有吃飽,還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

因為吮吸母乳可以緩解寶寶的腹痛,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所以很多寶寶脹氣,腸絞痛反而更容易吃多母乳,也更容易迷戀媽媽的懷抱。

情況三,寶寶可能在經歷猛漲期

寶寶頻繁吃奶可能是在經歷猛漲期。1歲前的寶寶會經歷7個猛漲期,在猛漲期的寶寶通常會表現出頻繁吃奶,情緒煩躁,夜醒頻繁,睡眠倒退。每個猛漲期會持續2-3天,猛漲期結束之後,孩子的吃奶會恢復正常。

嬰兒會經歷的猛漲期時間

出生後7-10天

出生2-3周

出生4-6周

出生3個月

出生4個月

出生6個月

出生9個月

如何分辨孩子哭鬧的原因

確定寶寶是否吃不飽

看孩子排便情況。如果每天小便在6次以上,大便13次甚至更多,代表孩子能夠吃飽。

看體重增長。可以每週或者每天給孩子稱重,孩子的生長曲線只要是平穩上升,代表孩子發育正常。

看媽媽乳房。吃完母乳之後,媽媽的乳房會變得癟,不會有脹痛的感覺。

如何判斷孩子腸絞痛

看寶寶情緒。如果小嬰兒總是哭鬧不止,尤其是在傍晚或者凌晨,沒有原因的哭鬧,證明孩子可能在經歷腸絞痛。

放下就哭抱起就要吃奶,除了沒有吃飽,還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

嘗試著在大人的監督下趴一趴或者飛機抱,看孩子的狀態,如果情緒有所好轉,證明孩子正在經歷腸絞痛,而這些行為可以幫助寶寶緩解腸絞痛。

如何判斷寶寶的猛漲期

猛漲期的寶寶煩躁,難安撫,睡眠倒退,和腸絞痛寶寶看起來很像,但是猛漲期第一時間短,過去之後寶寶恢復正常;第二,用飛機抱或者趴著並不能讓猛漲期寶寶安靜下來。

孩子哭鬧的原因很多,學會分析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