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碧桂園

特別碧桂園

中國房地產的觀察視角,如果落到地產商身上的話,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狀態,如同天平兩端。

一端是規模化房企,它們的標籤往往是體量大,開發套路快準狠,追求產品和流程的模式化、高週轉;

另一端是個性化房企,它們的標籤往往是產品主義、社區運營,追求產品和社區的極致化和客戶運營價值;

兩端代表企業都名動天下:前者以碧桂園、恆大為代表,後者精耕出綠城小鎮系、阿那亞、麓湖這樣的“神盤”。後者,往往能贏得無限口碑美譽,令人尤其是業內同行心嚮往之。

然而,前者卻更為在天平中間徘徊找路者所效仿:從企業的角度,有規模、有速度、產品更求合適不求極致,惟有這樣,或許才能擠進贏家通吃的賽道。

這其中,碧桂園恰恰又是最難模仿的那一個。


01


在湖南,作為地產圈中人對碧桂園的一貫印象是,平時聽到碧桂園的頻次並不太多,也很難對某一個碧桂園項目高度聚焦,但是一看年底湖南樓市的銷售排行榜的最前列,往往一臉問號:怎麼又是碧桂園?


項目多,卻大多佈局於市州甚至縣城,常在主流話語之外,碧桂園如同一個“高分考生”,日常感覺卻“平平無奇”。

或許這種專屬於湖南碧桂園的“特別”,從15年前的長沙碧桂園威尼斯城就是開始了。

2004年,帶著在順德、廣州大獲成功的“郊區大盤造城模式”,碧桂園將自己出粵省第一站,放在了長沙。

特別碧桂園


說實話,碧桂園選的這個地方說是長沙郊區,在當時來看都是“抬舉了”。星沙已是長沙人眼裡的郊區,而威尼斯城所在的騰飛島,堪稱是“郊區邊的孤島”。一個佐證是,臨近騰飛島的松雅湖片區,雖然一直想按照梅溪湖模式運作,但是直到現在依然沒有邁進主流開發視野。

但是,碧桂園用其極其擅長的手法,硬是在此扎穩了出粵入湘、邁向全國的營盤。


在威尼斯城,碧桂園敏銳的把握了星沙客群的居住升級需求,把“適度引領”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適度引領的理念:2004年,長沙剛剛開始招拍掛,千畝級的盤剛剛興起。“品牌大盤”的“造城運動”,從房子到配套“全包”的一體化模式,加上碧桂園因為在華南成功的品牌力模式導入,奠定了項目吸引力。

適度引領的產品:星沙作為長沙的工業園區,聚集了大量當時的優質企業,三一重工更當時是快速躥升的明星級大企,碧桂園威尼斯城首推的別墅產品,讓企業中高管和老闆毫無抵抗力“購買成風”,快速收割了區域最優質客群。

適度引領的亮點:島居、湖居、墅居、教育······超級大盤巨大的騰挪空間,加上這些貨真價值的產品亮點,在當時的星沙市場堪稱無人抗衡。比如,碧桂園在廣東首創的“小區建學校”模式在威尼斯城的落地,極其精準的切中了購房需求的最“剛”一面:即使被奉為長沙當下“造城運動”最成功的梅溪湖,教育優勢依然是最關鍵的買房決策力。

特別碧桂園

碧桂園威尼斯城全景


2006年項目開始銷售,3000畝大盤總共銷售7702套房子,總銷售額81.64億元,從別墅到超高層,碧桂園威尼斯城用了十幾年時間,站到了星沙最高處。

儘管以今天的眼光來審視,作為碧桂園第一代造城產品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和遺憾,但是這個曾經無人問津的地方,毫無疑問已是長沙東城的重要一角。

碧桂園威尼斯城還有著更重要的戰略意義。從這裡開始,碧桂園始終西望長沙城,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入局機會。

也是因為這個項目,碧桂園和長沙的淵源顯得特別不同尋常,在中國TOP級開發商裡,把出大本營省份全國攻略第一站放在長沙的,恐怕直到今天為止也只有碧桂園。

騰飛島之後,碧桂園開始“徵湘”。


02


儘管產品和社區並非完美主義,但是依靠強勢的前端驅動和對三線市場的投入度,敏銳捕捉戰機,碧桂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騰飛島出發,在全省開花結果,並形成勝勢。

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

湖南的房地產市場,相當特殊。我們去平行審視對比珠三角、長三角發達省份,除了省會城市,一些地市乃至發達縣域,對很多很多全國型開發商都有吸引力,都是“成熟市場”。

雖然這兩年,湖南的部分市州進入了一些大開發商戰略視野,但是在當年碧桂園快速突進的時候,大部分開發商對湖南市州市場非常排斥和保守:

低房價讓長沙市場看起來成長空間非常大,加上市州人長沙買房熱情無比高漲,往往造成當地市場空間很不足。

包括萬科這樣很早進入長沙的開發商,至今為止都沒進入地市。坦率的說,很多開發商是不願,也是不敢。比較而言,省會的勝算看起來要大很多。

結果,幾年之後很多人感慨,在長沙操盤房地產項目的難度,完全不小於碧桂園在衡陽的某個縣的項目。

或許正是碧桂園在地市的成功,也在這兩年讓很多後來者下決心真正進地市。


特別碧桂園

2018年碧桂園省市年度數據圖(來源:克而瑞長沙)


特別碧桂園


2019年碧桂園省市數據圖(來源:克而瑞長沙)


不過,數據背後、成績之外,我們依然能感覺到點什麼。

因為出省第一站選擇長沙的這種相當特別的淵源,讓碧桂園這些年無論在湖南其他城市如何長袖善舞,長期未真正進入長沙主城區做項目這件事,更顯得特別遺憾。


不過,數據背後、成績之外,加上出粵省第一站選擇長沙的特別淵源,我們依然能感覺到,在全省持續領跑的碧桂園,正以追趕者的姿勢,在長沙快速逆襲。


很顯然,碧桂園對長沙有著更大的企圖。


03


時間催生出新的變化。如果從辯證主義的角度來看,以另一種最特別的方式去逆襲,似乎更具說服力。

即將過去的2019,幾乎被地產人認為是“歷史最難”的一年。但是,一個廣為流傳或大概率會成為事實的黑色段子是,“2019是今後10年最好的一年”。

地產的賽道上,原來的高週轉、規模擴張是不是還能那麼奏效,這是擺在所有開發商面前的一道難題。

不僅是開發商在思考下半場模式兼容的問題,當中國經濟狠下決心擺脫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的時刻,各個城市包括長沙,也在“房住不炒”的大邏輯下開始思考新的發展邏輯。

此刻,開發商的選擇相當具有考驗,甚至將決定下一個10年各自的發展生態。很多中小房企開始沿著碧桂園的規模化路徑,從一地、多區域到全國開始狂奔,也有人選擇堅守小而美的口碑定製模式,更有一些開發商開始選擇走“城市運營商”道路。

擺在碧桂園面前的,按照既定成功經驗一味的複製擴張顯然不是最優選擇。新的戰略佈局按鈕已然拍下。

產城運營商,碧桂園給出了自己對未來的選擇。以“為鳳築巢 陪伴成長”為發展理念,“產業+地產+金融+應用場景”特色運營模式,產城模式讓地產不再是碧桂園品牌全部內涵。

尤為特別的是,碧桂園將其產城鏈條極其重要的一環人工智能城項目,再一次從眾多候選城市裡鉚定長沙,併成為長沙“湘江智谷”的首發產城項目。

特別碧桂園

湘江智谷(局部)概念圖 (來源:騰訊網)


在湘江西岸,沿著洋湖、大王山聯結湘潭九華的湘江軸線上,15平方公里的湘江智谷,悄然迎來了碧桂園、華為等一眾明星企業。

在大眾尚未聚焦的時刻,一顆領先的種子,已然種下。對這座城的未來必將產生深遠影響的一場產城變革,正在開始。

它不是長沙這座城市慣有的機械工程傳統工業基因,也不是名聲在外的吃喝娛樂文化基因,而是具備真正爆發意義的“未來產城基因”,它承擔這座城市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遠的時間中,與其它城市競爭至關重要的要素。

因此,碧桂園以人工智能城的方式真正切入長沙“脈搏”,在系主任看來,在另外一個向度上,與一個主城區房地產項目的價值相比,甚至與目前湖南在售146個、長沙19個項目這樣的數字相比,人工智能城的意義都要大的多。

這一次,碧桂園“特別認真”。


04


當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湖南區域總裁黎曉林,在自己的實名微信前加上“湘江智谷”前綴的時候,箇中意味已不言而喻。

產城項目,最重要的是產城先行。人工智能城背後的碧桂園,顯然已經不止是我們眼裡看到的喊打喊殺的“地產碧桂園”了。


“碧桂園必須是高科技企業。”關於碧桂園轉型的千言萬語,和人工智能城肩負的歷史使命,或許都沒有楊國強的這句話簡單貼切和直擊人心。

而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特別認真,從楊國強選擇在兩會這個特別的時間點表態可以看出來,昭告天下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失信於己。這個低調、踏實到被認為是農民企業家風格的人,面向未來的一出手,就是最具戰略視野的選擇。

據內部消息,碧桂園人工智能城的“產業召集”有了非常不錯的開始,近十家人工智能產業鏈條企業,已確定入駐。加上碧桂園自己的人工智能產業,湘江西岸將快速崛起一座前所未有的智慧城市。

特別碧桂園


毫無疑問,湘江智谷所在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主城區,但是它的引領性和重要性,有資格成為長沙的“城市大腦”,成為這個城市最有競爭力的一片土地。這裡將雲集高智企業人群,必將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產、城、人活力之城。

據楊國強對碧桂園人工智能產業的描述,碧桂園人工智能轉型應用顯然不會脫離房地產,高達800億元的未來佈局,第一步是要讓機器人取代建築工人去幹髒苦累活。

當大多房地產企業,囿於各種原因只能在既有賽道上埋頭趕路的時候,碧桂園已經在生產適合建築機器人使用的鋁模、頂架、爬架、牆板,並清晰指出“機器人建房子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在湘江智谷,碧桂園人工智能城雙重價值彰顯:它既是一片希望之城的首發項目,也是一個雄心勃勃龍頭房企新賽道的重要一環。


在2020年這個歷史性的新時刻,懷揣新夢想的碧桂園和長沙這座蓬勃之城,終於以雙方最期待的那樣,走到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