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一宝,曾被水浒梁山英雄好汉劫持……


“太湖石”为我国著名的玩石,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石头。有关方面正在规划休闲旅游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太湖残石也是一大看点。

太湖石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西山元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笔者曾经行走于太湖西山东北角禹期山一带,路边山石遗迹吸引目光。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形成的,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

以前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太湖石原产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

太湖石“涡、沟、环、洞”的变化,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特征,具有较高的观赏、使用和收藏价值。用来修筑叠石假山不可多得的上等石材佳品。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

太湖石为典型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如今,已经基本停止开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