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學習教育中,究竟是家長付出的心血多還是老師付出的多?

教術育童


我們經常說為了孩子操碎了心。是呀,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都是傾其所有,儘可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的閃失。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於教育的關注與日俱增,對於教育的投入也是不斷增加。研學旅行,輔導班,海外學習班等等,這些班級的參加本身就是在為孩子的教育進行投資。

孩子的教育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因此我們說家長付出的心血是應該得到肯定的。當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成為孩子最重要的陪伴。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孩子的學習時光與老師學校是緊密聯繫的,這時候老師的作用凸顯出來。我們知道老師乾的都是良心活,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教的孩子能夠更加出色,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一路順風,前途光明。可以說老師的付出也應該得到肯定。

在孩子的一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人就是老師和家長。一位負責任的家長和一位負責任的老師同等重要。應該說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沒有家長的輔助,老師的工作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孩子的學習會越來越差。同樣的只靠家長的努力,沒有老師的指點與幫助,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止步不前的。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的付出和老師的付出是一樣的,沒有誰多誰少的問題,因為家長和老師的目的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健康成長。


說文寫作


在教育中,我認為無論是家長還有老師都很重要。

記得在我教五年級時,班級裡有兩個孩子上課時的紀律很差勁。

A同學的媽媽聽我反饋以後,立馬領著孩子找到我先讓孩子為上課擾亂同學們聽課,老師講課道歉。接著讓孩子保證上課必須怎麼做?如果做不到,就讓老師給家長打電話,把他領回家,就不要上學了。

B同學呢?家長聽過我的反饋後,當著我的面吵了孩子,扭頭就對我說,老師,這孩子我也管不了,還是需要老師多費勁。你看每次你和我說他的情況。我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不管用。

以上兩位家長的做法,相對來說哪個家長好呢?對,A同學的媽媽。雖然她的教育方式也很簡單粗暴。但是,她做得好的地方是不放棄對孩子的教育,不在老師,同學面前責備孩子。只讓孩子說出他的錯誤,說出他的保證。而且家長還多次主動找老師要反饋,告訴老師這段時間她在家怎麼樣管教孩子了。在校效果怎麼樣?還詢問老師她的方法可以嗎?老師能不能給她說一些建議,她配合老師共同管理孩子。

B同學的家長作為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夠認真負責,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打罵。一種辦法不行,就直接放棄,不尋求幫助。我多次反饋,家長的態度就是孩子管不了,在學校就交給老師了。老師看著辦吧。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的學習態度越來越差,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

關於教育,老師,家長應該時常溝通,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暖萌肉肉


在孩子學習教育中,離不開三方的努力,一是孩子自已,二是家長,三是老師。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努力。因為同一個老師並不能得到全班同學的喜歡,同一個老師所教出來的成績也有好有壞。有些家長就是甩手掌櫃,但人家孩子就是優秀。

假定孩子自覺性不是多強的情況下,孩子最終取得不錯的成績,是家長付出多一些還是老師付出多一些,這個也沒有標準答案。

我舉一個例子,我教過一個學生,他從小就跟著外婆長大,父母帶著二寶在外地生活。初中時,他沉溺於網絡,家裡人可以說磨破了嘴皮,甚至都打算放棄了他。是他的班主任一次又一次找他談心,在同學中佈置眼線,只要知道他去了網吧,班主任就跑到網吧把他找回家學習,最後他進了省重點高中,當時我們都佩服班主任的毅力。

孩子進入高中後,他的媽媽在學校附近租房子照顧他,可是他的遊戲癮並沒有戒掉,最後只能休學在家。

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與老師都在付出,只是側重點不同。家長主要是在生活起居,心理動態方面保證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良好的心態,大多數家長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的作用並不大,而老師因為每天要面對很多學生,所以以抓學習為重點,在抓學習的過程中會關注學生的心理思想方面的問題。

一個班裡總有幾個孩子不需要老師操心,也不需要家長問事,他們總能把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也會有幾個學生無論家長老師怎麼努力,他就在自己認知的道路上走到底,最讓人家長老師頭疼;其餘的也就是中等生,他們想努力學習,但有時自覺性不高,需要家長與老師的監督與管教。

所以還是那一句話,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況,老師與家長誰付出更多都要看具體情況。但是我相信一句話,家長與老師配合好,對孩子不是一件壞事,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好。


源小米


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家長老師角色各有不同,應該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係。

在孩子學習入門和學習習慣的初步定型階段,家長付出的心血更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包括了: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認真、仔細、規範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有效的時間管理,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的指點,學習上的後勤保障環節建設,對孩子人格、性格耳濡目染的培養和教育等。家長角色的重要性尤其體現在小學環節。我認識的好幾個學霸孩子,小學階段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幾乎就是“手把手”的陪讀:父母的角色貫穿了孩子平時學習的很多環節,包括親子閱讀,作文,手抄報,陪上輔導班,陪寫作業等不一而足。

為何學習入門階段父母的角色如此重要?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可以任由人塗畫的一個階段。父母如果在這個階段下一點功夫,幫助孩子定好“型”,即養成有利於學習的好品質和好習慣,那麼,孩子以後的學習之路就相對而言會順遂很多。這個階段,老師的角色和功能是比較有限的,因為老師對孩子不可能做到“手把手”、“一對一”的個性化細緻教育,這就尤其凸顯了家長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大棒下,目前,中國大多數承擔的主要角色更多體現為一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教育可不僅僅是知識點的傳授和強化。老師還應該有的角色:興趣喚起,人格薰陶,品格養成等,但目前在應試教育,教育減負的大背景下,後一種角色幾乎成為奢談。老師和學生的交集,絕大多數時候僅止於課堂上的有限交集。

另外,要討論家長角色更重要還是老師角色更重要,還要參考孩子所擁有的條件而論。對於擁有幾高背景:高學歷,高收入,高教育管理智慧,又有充分陪伴時間家長的孩子而言,家庭在其成長過程中的角色不言而喻。對於不擁有這些條件的孩子,學校、老師的角色就凸顯出來。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在孩子成長的學習教育中,家長付出的心血多還是老師付出的心血多,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一個問題必須先弄明白。那就是:孩子是家長一生的牽掛,一生的最大事業;一個學生是老師六年(小學),或三年(中學),可能還是更少年限的責任和職業對象(因為很多時候,種種原因,老師帶班或教課,不是從頭至尾)。從這個角度講,誰必須付出更多的心血,不言而喻!

當我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時,我們應該看看別人的家長都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付出了怎樣的心血。

從一個老師的角度,我來說說那些我都自愧不如的家長。

家長一,孩子一對一補課時,家長全程陪伴,做筆記。並在下一次上課時,向老師反饋上節課孩子課後做練習的情況,以便老師瞭解學情,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

家長二,同一學科,買來不同版本的練習冊,反覆篩選,找出新題型,讓孩子練習。達到孩子省時高效的學習的目的。有時還會根據自己對習題的理解,和老師溝通對升學考試題趨勢的見解。

家長三,是一個小群體。他們自發組成了一個補課小集體,在這個集體中,有的家長負責聯繫補課老師,有的家長負責補課場地,有的家長負責全天補課時孩子的午飯,有的家長負責幫助沒時間的家長接送孩子……還有一個家長是證券從業人員,他把每個孩子每次大考的成績都做了走勢圖,一目瞭然地提供給家長和老師,來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動態。

我還記得那年中考出分後,這個家長拿出走勢圖,驕傲地說:“老師您看,孩子們都考出了最高點啊!”天道酬勤,付出總有收穫。每個好孩子背後都離不開家長的付出。必須的!

這樣的家長,老師怎麼能忍心辜負他們的辛苦付出,來吧,攜手合力,在孩子們成長的關鍵路口,能把孩子舉多高就舉多高!

從一個家長的角度,我再說說我的陪讀生涯。

一,可能是愛好不同,我們家沒有看電視的習慣。基本上,孩子寫作業時,我看書,孩子爸爸靜音看電腦。

二,從小學到高三,孩子學到幾點,我陪到幾點。其實,老師的孩子由於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大都比較好,隨著學年的增高,完全可以放手。但當媽媽的怎能忍心在孩子挑燈苦讀時呼呼大睡?

陪吧,當他學累了,給他送上水果;當他苦思時,偶爾交流一下眼神,給他鼓勵;當他終於做出一道難題時,聽他大談解題思路,即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又讓他再一次梳理瞭解題思路,鞏固學習成果。其實,到了高中,文科出身的我,已經聽不懂他的數理化講解了,但依然配合他,頻頻頷首以讚揚以鼓勵。

其實陪孩子學到半夜時,就是不忍心他一個人辛苦,當時並沒有想到太多。後來我才悟到,這種陪伴,對孩子是一種督促,不磨洋工,高效利用時間,更是一種激勵,他們能感到家長的關愛,付出和期待,這無疑也是支撐他們在學海里苦讀的動力之一。

三,陪讀,不是枯坐不是玩手機,而是幫孩子整理做過作業中的錯題。專門有一個錯題本,錯題摘抄出來,標明做錯題的時間,留出空白。以督促孩子,在一定時間內解決錯題。並有空常翻翻,不斷糾錯,溫故以知新。……

十二年的陪伴付出,可喜,小有所成,兒子目前研究生在讀,本碩985。

陪吧,不言心血付出的陪伴吧!因為,一晃孩子們就長大,再也不能每天陪伴在他們的左右。要在孩子離開家去讀大學以後,當他們漸行漸遠,當家長的我們,才驀然發現,那麼多年,不是我們在陪孩子,而是孩子一直在陪伴我們。

當父母的我們,還有必要疑問,家長老師誰為孩子付出心血更多嗎?


三人行有我為師


你好,準確來說,家長和老師都付出了很多。為了孩子,家長和老師都不容易。



只是,家長的付出對象是一個孩子、兩個孩子,而老師的付出對象是幾十個孩子,甚至上百個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師付出的比家長要多的多。因為他付出的比你多許多倍。

尤其是小學階段,許多家長覺得很累很辛苦,因為孩子的家庭作業老師會要求家長檢查、改錯、批改、簽字,家長就會有一種錯覺,我什麼都替老師做了,老師做什麼呢?



其實,小學老師的工作是很繁忙的,我女兒的班主任,每天除了上課、批改作業,還要承包所有的自習課,包括其他老師的課,她也會去聽課,看學生的表現。

小學生年齡太小,紀律性、組織性差,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累點辛苦點也是值得的。



小時候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打好基礎,將來上了初高中,你也輔導不了了,孩子也基本定型了,不好改過來了。

到時候,就真的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木棉花教育堂


首先,在學生學習遇到疑惑的時候,他們就需要一個引路人。而教育他們的老師正是替代了這種角色,老師教孩子們學語文、學數學,老師教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老師還要教育孩子們在生活中明是非、辨好壞……雖然這些教育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廣大的人民教師每時每刻盡力就成的。他們每天上課、看作業、批閱試卷、聽課、備課……雖然他們每天做著人世間最微不足道的最鎖碎的小事,可是他們的一言一行,無不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們,他們在做著全天下最偉大的事業——那就是教書育人。

俗話說得好,“教育興則國強”。在學生一生的學習中,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育,更離不開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支持,對教育的理解,對孩子們的嚴格管教。筆者所教的三年級學生中,全班學生62人,其中四十多名同學的家長在異地他鄉打工掙錢,留下孩子的爺爺奶奶在身邊陪讀。這些留守兒童經常拖欠作業,在生活學習中沒有家長看管,懶惰現象越來越嚴重。在此,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我真情地建議各位家長抽點時間管管你們的孩子們。也不要抱怨老師,老師不是神,也需要家長攜起手來,為教育好孩子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共同奮鬥!

作為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教育下,在父母的培養下,也要學會自立、自強。在學習中不能太依賴老師、依賴父母。只有自己刻苦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從此可見,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一樣重要。

誠祝全天下的學生們學習進步,茁壯成長!



戴桂香4


在孩子學習教育中,我認為家長付出的心血多於老師。儘管我也是位老師,可是我還要這樣說,理由如下:

01
學齡前兒童,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的終身發展。

放開二胎政策之前,一個家長對應一個孩子,孩子從出生到成人,家長為孩子操碎了心,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學會吃飯到學會穿衣,哪一個技能的學習,能離開家長的教育。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大多是在三歲前就形成的。大家都聽說過狼孩的故事,一個小孩如果離開父母,在深山裡被狼養大,能學到什麼?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的學習教育,家長起的作用太重要了。這個教育過程一直持續到孩子上學,家長一直都是孩子的老師,家長一直都在付出,學校老師這時還沒有發揮作用。

02
上學階段,每一位老師只陪伴孩子一小段路程。

孩子到了入學年齡,來到學校,跟著老師學習課本上的知識,老師按照教學大綱,教學任務,給孩子講授,一個老師管理五六十個孩子,每天上一兩節課,很難顧到所有的孩子。孩子的家庭作業,習慣的養成,還要靠家長,離開了家長配合,孩子的學習很難提高。老師只陪伴學生人生的一小段路程,而家長卻要陪伴孩子到成人,為孩子的學習教育,付出很大的心血,無論白天黑夜,上班放假,時時刻刻都想想著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03

優秀的學習成績,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個班級五六十個孩子,學習成績分為好中差,同一個老師講的課,學生同樣聽的課,為什麼成績還有好中差區別呢?當老師的都深有體會,成績好的學生,真不是我們老師教出來的,成績差的學生也不是我們教出來的,都和他們背後的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成績好的同學,來自好的家庭教育,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花費了很多心血。而成績差的同學,大部分是家長不管不問造成的,老師很難提高這些差生的成績,而成績好的同學,根本不要老師過多的問,成績照樣好。

總之,孩子的學習教育,當家長的付出的最多,當家長的最辛苦,當家長的最焦慮,當一個好家長真心不容易。

如果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一抹老師


首先家長和老師的角色是不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說誰付出多,誰付出少。平時白天孩子都在學校,和老師在一起的時間長,也不能說老師付出的多,家長付出的少,家長對於孩子是無形和有形的兩種影響!

家長的影響:

1.遺傳影響,很多家長不太認可孩子的一些行為是受遺傳的因素影響,不過確實孩子的很多行為和語言都是天生的,是遺傳父母的,比如一些脾氣,個性,或者一些不好的習慣,也會有些是後天養成的。但是所有行為都是父母行為的映射,父母不喜歡學習,不喜歡看書,老想讓孩子認真學習,喜歡看書,這也是有點太強求了,所以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樣,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

2.家庭環境和行為的影響,除了遺傳改變不了,家庭環境,夫妻和睦,父母的行為舉止都對孩子造成耳濡目染的影響,古代很多大家族都有家風家訓家規家法等,這些東西無形中對孩子起到了約束和規範的作用,讓孩子從小就能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禮貌 做事 說話等,家庭的環境對於孩子是根深蒂固的影響,父母關係破裂,也會影響到孩子內心的封閉和恐懼,沒有安全感。所以好的環境創造好的孩子。家庭並不一定是多麼富有,但一定是和諧幸福的。

老師的影響:

老師對孩子影響也很大,最起碼在學習上面能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在目前來看,高考還是大部分人的出路,高考雖起不到決定所有人的命運,但確實能改變很多人的命運。所以成績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命根子,老師的素養 專業及教學水平對孩子影響是直接的,孩子喜歡這個老師,大部分這門課就學的好,成績就高,反之,討厭這個老師,這門課就比較厭學,容易造成成績不好,這點很多家長都有體會的。目前很多老師教學比較刻板,沒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學生也沒有很好的學習方法,這造成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孩子晚上回家做作業甚至到凌晨,真為孩子感到難過😫,也為不科學的教育感到擔憂!

不管怎樣,家長和老師作為不同角色,對於孩子的影響深遠,應扮好各自角色,給孩子一片美麗燦爛的成長天空。





職業教育關注點


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車軲轆問題。

要我說,在學習教育過程中,孩子付出的心血最多。因為這個過程誰也替代不了孩子自身,其他都是外力,只有孩子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再回到這個話題,全國這麼多家庭和孩子,每個學校、每個老師、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有其相似性也有其不同的地方。



以老師來說,有的老師兢兢業業,特別負責,有教無類,秉承一個不能少的教學理念,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遇到這樣的老師,是家長和孩子的幸事,可以相對輕鬆和省心一點。

但是也有一些老師,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上課馬馬虎虎,應付公事,有的打罵孩子,有的勢利眼,只關心好的孩子,對差生不聞不問甚至勸退,有的藉助老師這個身份,謀取私利,有的根本不研究業務,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生活,有事就推給家長和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家長和孩子又能怎麼辦?



當然,大多數老師是立足崗位,任勞任怨的,但是,老師也是精力有限,也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和考核條件的約束,所以,不可能對每一個、每一屆孩子都那麼一視同仁、始終如一,而且即使是同一個老師,在不同的時期和階段,可能工作努力程度和上心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再說家長,必須承認有的家長本身原來就是學霸,或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相當的經驗和水平,所以,可能自己就能教育好孩子。但是,大多數家長是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條件或者精力的,最多就是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或者拿出錢來給孩子報各種班。還有一部分家長不也是對自己的孩子撒手不管,直接推給國家、學校和社會麼?



所以,我們應該這麼說,對大多數家長和老師來說,在孩子學習教育方面各有側重,老師的職責就是教好孩子的學習,是腦力和智慧的心血付出,家長主要在生活、學習環境與條件方面以及情感方面的心血付出,這都是不同的角色定位決定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必要分出誰高誰低、誰貢獻更大、誰付出更多。退一萬步說,不管什麼情況,家長是最無怨無悔的,因為畢竟是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