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祥市-6000年文明史,2700多年文字記載史,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鍾祥


鍾祥市-6000年文明史,2700多年文字記載史,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一、名城概況

鍾祥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總人口103萬,總面積4488平方公里。鍾祥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具有6000年的文明史,27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邊畈遺址發現地,1994年1月經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期以來,在省住建廳、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鍾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名城保護工作,妥善處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係,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發掘歷史文化內涵,展示城市鮮明特色,凸現了郢都古城文化底蘊,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個性,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歷史文化價值和地方特色

這裡的楚文化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稱郊郢,系楚國陪都;滋養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誕生了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留下了《風賦》、《對楚王問》等傳世佳作和《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經典名曲。

這裡的明文化聞名遐邇,因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出生、發跡於此,取“鍾聚祥瑞”之意,賜縣名“鍾祥”,升所治安陸府為承天府,與順天府(北京)、應天府(南京)併為明朝三大名府,成為當時湖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遺存了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國家級保護單位元佑宮和省級保護單位興王府等一批明代宮苑陵寢建築群。

鍾祥,是世界長壽之鄉,歷史上沿用長壽縣名千餘年。

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獲評“中國最美30縣”。

三、重要文物和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

鍾祥市域內現有文物保護單位496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73處。歷史城區內現有文物保護單位2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縣門坡歷史文化街區內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現已有26項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省級有6項,荊門市有8項,鍾祥有12項。

四、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情況

縣門坡歷史文化街區形成於北宋年間,其街巷格局初具雛形。明嘉靖年間,街區開始興盛。之後街區規模不斷拓展,至明清時期成為鍾祥古城內人口最密集,商貿活動最繁華的的地區,小東門街兩側店鋪林立,商業發達,是當時的商業中心;至民國後期,國內戰亂四起,街區也因此而遭到一定的破壞,並逐漸開始衰落。街區內歷史建築大多始建於清代,建築風格具有荊楚地區傳統的民居特色,是鍾祥傳統店鋪和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築材料多為木料、青磚小青瓦等,建築形式多為雙層穿鬥式、重簷封山式或單據山式,其細部特徵體現了地域建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