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以高鐵、電力機車等產品為代表的軌道交通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張閃亮名片。令人自豪的是,株洲作為我國最大的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為鑄就這張名片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史,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從追求速度到實現夢想,最終跨越發展的艱難歷程,也是無數株洲軌道交通人初心不渝、矢志奮鬥的光榮史,折射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舉世矚目的成就。從今天開始,本臺推出系列報道《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請看第一集《追求》。

1936年8月,湖南株洲田心,在緊鄰粵漢鐵路的稻田中,隨著第一根樁基的打下,一座修理鐵路蒸汽機車的工廠啟動建設。它就是今天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前身----鐵道部株洲總機廠,日後它成為了“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新中國成立後,在蘇聯的技術援助下,1958年底,中國第一臺幹線電力機車在株洲田心機車廠下線。然而就在這一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專家隨後撤離,中國電力機車的探索之路陷入了迷茫和未知之中。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不能等、自己上!自己設計,自己建廠房,自己試製產品。面對艱難的中國鐵路電氣化探索之路,一批年輕的科研人員懷著報效國家的初心,在田心這塊熱土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攻關歷程。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迎難而上,攻克技術難關。然而,實驗室裡的新技術、新產品,如何確保裝車後與其他設備和系統完美匹配,需要不斷在實踐中調整技術參數。深入艱苦一線、跟車、跑車,也成為株洲科研人員的實踐傳統。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隨著困擾當時電力機車發展的引燃管、牽引電機、調壓開關等“三大件”難題的解決,株洲的電力機車研發人員終於跳出照搬國外電力機車的技術模式,成功研製出自己的機車,並且有了自己的品牌型號。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1978年,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拐點。這一年,一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科研課題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悄悄開始了,這就是研製交流傳動技術。殊不知,它們將引領21世紀中國軌道交通技術新一輪前行的方向。與當時機車上的直流電機相比,交流電機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轉速高、功率大。從大功率快速金閘管到異步牽引電機,從20千瓦到300千瓦系統試驗,中車株洲所找準方向進行前沿探索。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1989年底,從德國回到田心的交流傳動技術專家黃繼榮受命主持鐵道部重點科研課題----1000千瓦交流傳動地面試驗系統,結果一年燒掉的試驗設備就裝了一卡車。

7年夙夜攻關鏖戰,一卡車的失敗換來了交流傳動系統研製成功,中國第一臺新型電力機車AC4000終於在田心誕生,時速115公里。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紀實(一):追求

從株洲出發的機車速度越來越快。2000年研製出時速200公里的“藍箭”,2001年最高試驗時速240公里的“奧星”下線,2002年試驗時速創下“中國鐵路第一速”321.5公里的“中華之星”下線。

澎湃的“株洲力量”一次次推動著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進程。

1958年 第一臺電力機車“6Y1”型幹線電力機車下線 中國鐵路電氣化建設拉開序幕

1968年 我國第一代國產客、貨兩用幹線電力機車“韶山1型”電力機車下線

1996年 中國首臺交流電傳動國產機車“AC4000”下線 我國電力機車進入交流時代

1999年 株洲產的“大白鯊”投入商業運營 我國跨入準高速鐵路運輸時代

2000年 我國首臺動力機車“藍箭”出廠 時速200公里

2001年 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型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奧星”下線 最高試驗時速240公里

2002年 “中華之星”試驗時速創下“中國鐵路第一速”321.5公里

2010年 CRH380A 列車創下時速486.1公里的速度 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株洲市廣播電視臺記者曹理微,付萱,林鑫,何璐報道,編輯李晶晶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