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城市餐飲業油煙的汙染?

大氣重汙染的成因來源與控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在春節和疫情管控期間,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汙染過程的特徵和規律,為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專家解讀,回答公眾關切。本期邀請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餐飲業對大氣汙染的影響進行分析解讀。

1餐飲油煙是城市居民投訴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

餐飲排放作為城市面源汙染之一,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不僅影響烹飪人員的身體健康,而且對周圍環境有一定影響,是居民身邊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

全國“12369”環保舉報辦理情況顯示,建築業、住宿餐飲娛樂業舉報合計佔比超六成,其中餐飲業的投訴舉報約佔15~20%左右,是對居住生活環境造成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以北京市為例,2019年7月,餐飲汙染方面投訴佔北京市涉大氣汙染舉報的28.1%。如果餐飲業沒有汙染,為何人民群眾的投訴如此之多?

2餐飲油煙是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傳統中餐菜餚在爆炒、煎炸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油煙、顆粒物、異味和揮發性有機物。相關研究表明:居民廚房中炒菜期間,廚房內PM2.5的濃度可達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爆炒、燒烤等烹飪方式排放更高。餐飲排放的油煙成分複雜,包括多環芳烴(PAHs)、苯並[a]芘、醛酮類、苯系物、雜環胺類等多種有害成分。在我國,女性往往承擔著做飯的重任,她們在廚房這片小天地中為家人烹飪出一道道鮮美的菜餚時,卻受到廚房油煙的汙染和傷害。

餐飲業排放的主要汙染物是PM10、PM2.5、VOCs(異味),為防治餐飲汙染,2017年,我國餐飲業安裝油煙淨化器約640萬臺,居民廚房安裝吸油煙機約2300萬臺,即使這樣,流行病學調研表明:長期從事餐飲業的廚房工作者肺癌發病率高於一般職業。部分餐飲服務單位為節約治理成本,治理設施運行維護不到位,甚至直排、偷排,引起居民大量投訴,這類“你吃香、我被燻”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3餐飲業汙染對城市空氣質量也有一定影響

近年來,全國實現餐飲業產值平均增速超過10%,2019年全國餐飲業產值3.9萬億元,佔GDP的4.8%,其中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為3284萬噸。食品烹飪過程中食用油和食材中的油脂、有機質等在高溫條件下會產生包括液態油滴、固態顆粒物和氣態揮發性有機物組成的廢氣,也就是烹飪油煙。其中的液態油滴、固態顆粒物主要以PM2.5的形式存在,烹飪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經過化學反應也可以生成二次有機顆粒物。研究表明,餐飲排放的油煙顆粒物,絕大部分都是細顆粒物(PM2.5)。依據《城市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手冊》估算,餐飲企業單個灶頭年排放的PM10、PM2.5、VOCs、BC、OC分別為:5.48、6.26、7.82、0.13、4.38千克/年。北京市2018年最新公佈的PM2.5來源解析顯示,餐飲源貢獻了約4%,在廣州,這一比例為6%左右。

加強餐飲業汙染防治,是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鬧心事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居民居住環境滿意度、保障人體健康的重要措施,是持續改善城市空氣質量、促進優美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措施,必須加以堅持。

往期精彩回顧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更清晰—藍天保衛戰,精準施策加油幹

科普動畫 | 車入庫,人宅家,春節汙染因為啥?

既想企業多生產,還想不產生汙染,臣妾做不到啊!

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明顯,但大氣汙染防治仍任重而道遠

冶金、建材、石化等重點行業是區域工業汙染防治的重點

民用散煤治理仍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需要堅持的重點方向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移動源管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揚塵是顆粒物的重要來源,應持續強化管控

京津冀2020年春節期間相對溼度為近十年最高,是誘發重汙染的重要因素

生態環境部:將減少對環境信用良好企業的現場檢查

科普動畫 | 工業廢氣是什麼,包含哪些汙染物?

科普動畫 | 冬天:重汙染來襲,為啥受傷的總是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