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oin崩盤:一場必然的大敗局


Fcoin崩盤:一場必然的大敗局

“很遺憾,Fcoin的爆雷是遲早的事”。

在2018年初引爆的區塊鏈關注潮裡,Fcoin是過去不長時間裡一個富有爭議性的存在。它以“類創新”的口號劫持了巨大關注和流量,又在區塊鏈的新式語境中規避了監管空白區,在灰色的運作中將自金融莊家的收割本性發揮到極致,最終卻難逃崩盤的命運。

2月17日晚上,FCoin創始人張健在FCoin官網發佈的名為《FCoin真相》一文正式宣告了FCoin的死亡。在這份被投資人指責為自欺欺人的公告裡,張健對FCoin的現狀、原因以及後續計劃作出說明。

在公告發布之前,FCoin的投資者們已經進行了漫長的等待。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試圖找到張健本人,卻無疾而終。在網絡傳出這這份公告時,張健被指已經跑路新加坡。

不難想象,這是在經過反覆考慮後,張健團隊做出的最終考量。

在各大FCoin維權群裡,投資者們群情激憤。有人喊出,這簡直就是場精心設計的騙局。有人附和,“早就知道張健就是個騙子”。

在創辦FCoin之前,張健最為公眾認知的身份是火幣網的技術副總裁。頂著行業巨頭的光環,在公開出席的活動中,張健常以技術人的視角做著區塊鏈精神的“佈道”,這一系列的活動為他帶來了龐大信眾和商業流量。

FCoin成立於2018年3月,其獲得了歌者資本與丹華資本、節點資本、時戳資本、八維資本、Zipper基金會等機構聯合投資。風頭一時無兩的FCoin準確踩中了行業的節拍。

在經歷2017年的牛市行情下,區塊鏈成了互聯網賽道新的風口。身處風口中的中心,交易所的模式創新被認為是區塊鏈精神的體現。

不同於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張健將FCoin稱之為社區,憑藉“交易即挖礦”的流量模式,FCoin一炮走紅。所謂“交易即挖礦”,指的是,FCoin會將用戶支付的交易手續費,在次日以FT的形式100%返還。

這種新的挖礦模式綁定了用戶和平臺的利益關係,越多用戶參與,得到的代幣獎勵越多。但實際上,這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平臺挪用或盜用資金,這個鏈條就將無法運轉。

在一則早期的創業視頻裡,張健滿臉亢奮地對身邊狂熱的粉絲說到,“讓那些不相信我們的人早點下車,我們FT才能早日實現100。買FT,永遠不下車”。

在這種狂熱在新的利益機制作用下,FCoin野心也膨脹到頂點。2018年6月13日,上線15天的FCoin交易量超過 OKEx+幣安+火幣等 6 家交易所之和。

起點即巔峰。FCoin幸運踩上了行業紅利,這是監管空白期留給張健短暫的機會。無疑,它也是風險的信號。

這場資金盤遊戲中,主導者和接盤的人們需要互相信任,並持續接龍。巨大的交易量、挖礦數量和分紅數量導致其系統處於高危狀態。人性的貪婪下,由於用戶大量刷單,羊毛黨和機器人等一系列連鎖反應,FT的無上限地釋放和不斷被拋售也使FT的價格劇烈波動。自2018年6月中旬開始,FT走上了漫無止境的暴跌路,交易量持續萎縮。

張健也曾嘗試過用幣改、FOne等挽回頹勢,穩定幣價,終將難擋FCoin泡沫的幻滅。這期間是平臺和用戶間漫長的利益博弈。

“FCoin的歷程是2017年大牛市造成的區塊鏈發展錯誤路線的一個典型案例。這個錯誤開始於代幣融資,也就是ICO”。一位資深投資人稱。

在那場ICO浪潮中,代幣發行創造了一個融資新渠道,但在不受監管和極需自律的真空中,也把人性的貪婪自私發酵到極致。

FCoin通過代幣激勵打開了交易所2.0時代的流量神話,其後期則把逆市強推代幣激勵趕走了前期的那些用戶。這印證了互聯網上流傳的江湖名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公允地說,技術背景出身的張建不乏極客意志,用一開始就是精心設計的騙局來形容難免牽強。但在平衡慾望和極客理想之間,並非沒有前車之鑑。

2014年2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商Mt.Gox網站因丟失用戶大約75萬枚比特幣,價值約為3.65億美元而下線。這家承擔著全球超過70%的比特幣交易的全球top1比特幣交易所因為監守自盜,退出了歷史舞臺。

張健回顧稱,FCoin的問題在於“數據出錯+決策失誤”。實際上,以下的一系列疑問難以自圓其說。

既然在發現漏洞後為何不及時暫停挖礦?交易所資產持續流出,為何沒有引起重視?為何在停止運營前還發布銷燬團隊FT的公告?所有的決策為何都是從平臺利益出發?

這些疑問指向創始人團隊的契約意識和自我監管。

張健在公告裡稱,“通往地獄的路”由善意鋪成。緣何這份“善意”的初心釀成如此大的惡果?當雪崩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通往地獄的路,往往都是由自己一手鋪設的。

正如一從業者所說,在一個不透明、無監管的情況下,去要求交易所不挪用用戶資金是很難辦到的。好比你家倉庫存放了大批寄存的水果,沒人監督,也沒有人知道存了多少個,你說你會不會偷吃?你要是餓了,當然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