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那么贵,为何收缴后不再次利用,而是公开销毁?

象牙,因其质地细腻,温润柔和,做成工艺品之后非常漂亮,加上其本身的稀有性,因此不论国内国外的藏家都很是喜爱,自古以来就视象牙为纯洁昂贵的艺术品。但象牙的本质是猎杀大象带来血腥藏品,让野生大象面临灭绝的危机,因此上世纪80年代颁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全面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但依然还有很多贪婪的偷猎者铤而走险,因此每次海关等部门一查货走私象牙,往往数量巨大。

象牙那么贵,为何收缴后不再次利用,而是公开销毁?

据了解黑市中的象牙价格能达到数万元一公斤,一根成年象牙从十几斤到数十斤都有,做成饰品之后更是成倍的往上涨,如此暴利,也是偷猎者屡禁不止的原因。而每次一收缴象牙,往往都是数百斤到几吨重。比如说2014年,国家林业局和海关总署在广东公开销毁了6.1吨重的象牙,它们价值上亿人民币。而除了象牙,还有玳瑁、虎皮、穿山甲等珍稀野生动物,最后的处理都是销毁。

因此很多网友就质疑,这不是巨大浪费吗?毒品有很大害处,销毁可以理解,为什么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也要销毁呢?如果可以再次利用公开拍卖,将卖出的钱投入经济发展或者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也比销毁好啊。而且销毁之后,让本就稀少的象牙更加昂贵,也会加剧偷猎者的贪婪。

象牙那么贵,为何收缴后不再次利用,而是公开销毁?

其实恰恰相反,如果不销毁而是再利用,会导致大象遭屠杀的问题更严重,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走私象牙流入市场后,会拉高价格

买卖象牙基本上在全世界都是违法行为,但如果将走私的象牙公开拍卖,它们流入到市场就会变成合法来源,这会更加刺激消费行为。曾经国际上本来允许收缴的象牙进行“一次性”销售,结果让非洲部分产出象牙国家的偷猎者更加猖狂。他们利用一切手段给象牙“洗白”,大量象牙被卖到欧美和亚洲国家之后,刺激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价格不降反而猛涨。因此后来各国一致决定要销毁而不是销售。

象牙那么贵,为何收缴后不再次利用,而是公开销毁?

第二:会让偷猎者更加残忍

如果合法象牙存在,那么就助长了消费需求。偷猎者为了捕杀更多的大象,会不惜手段的残忍猎杀。为了快速得到象牙,偷猎者一般会把大象的面部砍得稀烂,大象也因此必死无疑。而且他们一般荷枪实弹,杀人放火这种事没少干。为了利益这些人已经丧失了人性,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获取利益的根源直接销毁。

第三:会加剧保护成本和监守自盗问题

象牙那么贵,为何收缴后不再次利用,而是公开销毁?

有些大象很多的国家本身却很穷,比如肯尼亚、加蓬、莫桑比克等等,他们收缴象牙之后,如果一直放在仓库里保存,会带来很大的成本,消耗不起。而且内部监守自盗的问题会一直存在,不如一把火烧掉。2016年肯尼亚一次性烧掉105吨象牙和1.35吨犀牛角,价值约1.05亿美元,为史上最大规模的销毁,他们虽不富裕,却坚决和非法偷猎者战斗到底!

第四:象牙不应该属于任何贸易,象牙只属于大象

象牙那么贵,为何收缴后不再次利用,而是公开销毁?

​销毁象牙直接表明了一个态度,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象牙只属于大象本身,这种方式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事实上在各国都对象牙进行销毁而不是再利用之后,很明显盗猎者减少很多,而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也拒绝购买,因此近些年大象数量衰减的速度也变慢了起来,但对大象的保护还是很严峻的问题。

非洲象如今只剩40多万头,且正以每年2万-3万头的速度递减,亚洲象甚至灭绝了97%,只剩下3万-4万头。大象这一延续了5000万年的物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收藏本是一种乐趣,但如果是建立在屠杀之上的乐趣,不玩也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