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匈奴一直是我國秦漢時期的大敵,從

秦始皇派遣蒙恬率領30萬人戍守邊關,到漢高祖劉邦冒頓單于圍困白登七天七夜,最後漢朝無奈之下選擇和親來維持和平。

從秦皇到漢武兩位大帝,可以說匈奴強悍到沒邊了,這並不是說中間的帝王沒想過反擊匈奴,而是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能充分發揮敵進我退,敵疲我擾的優勢。最終匈奴碰到了漢武大帝,徹底結束了其強大的延續。

而到了漢元帝時期,歷史上著名的王昭君出塞,其實也標誌著匈奴對漢朝的臣服。這裡要注意,昭君出塞不是我們要去和親,而是匈奴單于苦苦哀求的求親。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昭君出塞之前,那些年匈奴所經歷的分崩離析。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漢元帝時期遠嫁匈奴


一、匈奴為何進攻邊塞

匈奴作為遊牧民族,主要生活在北方,一般在秋季才會有大規模的劫掠邊塞。匈奴的進攻不僅是國與國之間的爭鬥,還有別的原因:

1、殘酷的冬藏。秋收的喜悅過後,迎來的便是冬藏。尤其對於古代遊牧民族來說,冬天意味著死亡。入冬之後,匈奴人一般都會進行遷移,而寒冷的天氣和糧食短缺會造成大規模的匈奴人死亡。所以,他們需要掠奪邊塞地區,收集足夠撐過寒冬的食物。

2、馬匹決定的。胡馬秋肥宜白草,秋天的馬匹是一年中最強壯的時候,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量都到達頂峰,所以秋季也是最好的進攻時節。

3、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平時自己吃飽都費勁。而到了秋收之後,無論是守軍還是百姓都有足夠的口糧。

4、生存法則。前面說到,冬藏的時候匈奴人糧食很少,無法支持過冬。而入冬前的劫掠,如果更加殘酷的說起來,也是匈奴進行的自我消耗行動,一定的戰損能夠減少糧食的消耗。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匈奴騎兵,匈奴馬匹較多,機動性很強。


二、盛極而衰匈奴內亂的爆發

匈奴內亂,真正說起來和我們也沒啥區別,都要經歷一位昏庸無道的君王,比如匈奴的握衍朐單于

其實握衍朐單于也是得位不正,本來單于的位置輪不到他。只是他和前任單于的顓渠閼氏(相當於古代皇后)有點親密的私交,在前任單于病死後,眾人還在討論新單于人選的時候,顓渠閼氏和他的弟弟都隆奇,把握衍朐單于推上了單于的位置,聲稱是單于的遺囑。

而且握衍朐單于之前還是右賢王(右賢王,右部諸王侯中地位最高,匈奴眾王中僅此於左賢王。),別人看到這種情況,也就默認了。不過握衍朐上位後,充分發揚了昏君精神。

對於幫助他的

都隆奇,被他重用,而前任單于留下的大臣則是受到他的迫害。並且對待匈奴百姓也是高興殺一個,不高興也殺一個,導致這位握衍朐單于深受匈奴百姓的牴觸。

匈奴握衍朐單于暴虐,好殺伐,國中不附。-《資治通鑑》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握衍朐單于

而且這個時候,握衍朐單于的太子兒子也開啟了坑爹模式。他和左賢王(左賢王是管理上谷以東地區,地位是匈奴諸王最高的,一般是太子擔任。)勾搭上了。

左賢王就告訴太子:“太子啊,我這個左賢王的位置過幾年就是你的。你看我左地這些匈奴王,全都不服管教。要不咱們一起向單于反應一下這個問題?”

這樣左地的匈奴貴族就不願意了,聚在一起商量:“雖然左賢王是地位最高的,但是我們也是匈奴王啊。這樣做就是準備剷除我們啊。咱們左地的姑夕王被烏桓國進攻,還受了點損失,單于正大發雷霆呢,這樣下去沒活路了。要不大家反了吧?!

眾人一想,有道理,於是眾人擁立前任單于的兒子稽侯珊為呼韓邪單于

姑夕王害怕單于降罪,便與烏禪幕及東部地區貴族一同擁立稽侯為呼韓邪單于-《資治通鑑》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

三、匈奴內亂的加劇

呼韓邪單于有身份,有地位還有整個左地的支持,啥都不說了,莽就完了。呼韓邪單于上位後,立刻帶兵進攻握衍朐單于,看著挺厲害的握衍朐單于被瞬間擊潰

雖然握衍朐單于敗了,但是他還有個當右賢王的弟弟,就準備拉著弟弟回來找場子,不過右賢王不願意幫他,悲憤之下握衍朐單于自殺而亡

呼韓邪單于到了王城之後,就想著搞事情。右賢王是握衍朐單于的弟弟,這個不能留。都隆奇擁立過握衍朐單于,這個也不能留,乘機把他倆一起收拾了。

而都隆奇這時候已經逃到了右賢王的地盤,兩人一看,這新老大是要搞事情。咱們自己找個人當單于,一起反了算了。於是兩人擁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日逐王也是匈奴諸王中的強者,再加上右賢王的支持,兵力妥妥的壓過呼韓邪單于。

結盟之後,屠耆單于也不廢話,立馬調動幾萬人馬,去攻打呼韓邪單于。這個時候呼韓邪單于眼看打不過,只能逃跑。這位實力最強的屠耆單于,也不追擊,先進入王城登基。

都隆奇與右賢王共同擁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發兵數萬向東進攻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軍隊敗逃。-《資治通鑑》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屠耆單于

屠耆單于雖然登基,但是還有一個右賢王存在。這個時候就有人看到了他的顧慮,匈奴西部的呼揭王和唯犁當戶告訴屠耆單于:“老大啊,右賢王實力強大,我聽說他想自己當單于啊。”

屠耆單于聽後立馬派人殺了右賢王,不過事後感覺受到了欺騙,又把唯犁當戶殺了。護揭王看這發展,估計下一個就是他了,連夜跑回自己的部落,

宣佈自立為呼揭單于

這事情傳開之後,右奧王也自立為車犁單于烏藉都尉自立為烏藉單于

呼揭王心中害怕,叛逃而去,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王聽說後,便自立為車犁單于。烏藉都尉也自立為烏藉單于。-《資治通鑑》

匈奴一時間單于四起,內亂也進入了頂峰。這其中車犁單于和烏藉單于,本身是屠耆單于給他們的兵馬,讓他們防備逃跑的呼韓邪單于的,所以說他們兩個實際沒有多少實力。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王昭君入塞圖

四、匈奴內亂的爭鬥

屠耆單于知道他們自立後,決定親自征討車犁單于,讓都隆奇帶兵進攻烏藉單于。結果這倆單于和假的一樣一樣的,被人家一觸即潰。

這兩人兵敗之後,不約而同的去投靠了呼揭單于。三人兵合一處,有四萬人左右,並且呼揭單于和烏藉單于,主動去掉單于的稱號,全力幫助車犁單于。

這屠耆單于就更不能忍了,就這幾萬人還敢跳。於是屠耆單于又親征車犁單于,只能說不太激烈的碰撞之後,車犁單于跑了。

屠耆單于經過連番征戰之後,讓呼韓邪單于看到了機會。他先是派人進攻防守他的部隊,等屠耆單于親自帶兵過來支援的時候,以逸待勞的呼韓邪單于擊潰了他,兵敗之後的屠耆單于自殺而亡。

車犁單于看到呼韓邪單于這麼強,就舉兵歸降了呼韓邪單于,自此匈奴又重新統一。

屠耆單于聞之,即自將六萬騎擊呼韓邪單于。屠耆單于兵敗,自殺。車犁單于東降呼韓邪單于。-《資治通鑑》

我們先來整理一下,呼韓邪單于起兵打敗了握衍朐單于。隨後屠耆單于起兵打跑了呼韓邪單于,呼揭單于和烏藉單于歸順了車犁單于,最後呼韓邪單于殺了屠耆單于,並且收服了車犁單于,到此為止,整個匈奴起兵的五個單于,只剩下呼韓邪單于。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郅支骨都侯單于


五、匈奴內亂的延續與沒落

匈奴的內亂,並沒有因此結束。

這個時候,屠耆單于的堂弟休旬王自立為閏振單于,呼韓邪單于的哥哥左賢王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于。閏振單于剛自立沒多久就被郅支骨都侯單于吞併了,隨後郅支骨都侯單于又進攻呼韓邪單于。而呼韓邪單于悲劇的發現手下快沒了,只能“戰略性後退”

而這個時候的呼韓邪單于,已經沒實力再和郅支骨都侯單于進行爭鬥。不過他想到一個能翻盤的機會,那就是向漢宣帝稱臣,希望能獲得漢朝的支持。

漢宣帝高興啊,匈奴的歸順就是強爺勝祖的代表。必須給予隆重的接待,漢朝的諸侯王爺對呼韓邪單于進長安朝拜都是夾道歡迎。

走的時候,漢宣帝不僅派人護送,還讓護送的兩萬多人留下幫助呼韓邪單于統一匈奴,並且還大力支持糧草。

郅支骨都侯單于聽說呼韓邪單于得到了漢朝的支援,便帶人往西去,準備聯合烏孫等西域諸國來控制匈奴。而西域諸國聽到呼韓邪單于稱臣漢宣帝的事情之後,也沒人敢和郅支骨都侯單于聯手。開玩笑,當時真正的老大是漢宣帝,他們得罪不起。

到了漢元帝時期,郅支骨都侯單于仗著兵馬多,侵佔了三個小國之後,就建立王城。而且自認為實力強大,不僅隨意殺害周邊小國民眾,還殺害漢朝使者。

結果張湯和甘延壽過去之後,徵掉西域諸國的兵馬,把自我感覺良好的郅支骨都侯單于給滅了。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張湯滅郅支骨都侯單于路線圖


呼韓邪單于看到漢朝不廢一兵一卒,就把自己最大的敵人郅支骨都侯單于給滅了。再一次請求入朝覲見這次過來之後,非要請求成為漢家女婿,一定要和漢朝結親。

漢元帝最後把王昭君賞賜給了他,本來漢元帝以為王昭君是宮中醜女,只是沒想到反而是美女,君無戲言之下,也就有了著名的王昭君出塞。

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資治通鑑》

王昭君出塞更多的則是意味著匈奴的臣服,其實任何一個王朝,無論是中原地區也好,遊牧民族也罷,總是逃脫不了由盛轉衰的結果。

匈奴的內亂猶如一個縮小型的戰國時代。之所以這樣說,和匈奴的部落制度有關係,他們雖然同樣受到單于的管制。

但是一個個匈奴王均是由部落首領組成,猶如一個個小的諸侯國。

王昭君出塞,不是和親而是被求親,一字之差意義重大

漢元帝


這也造成了每個匈奴王手中都有自己的部落,在宣佈自立的時候有著強力的支持。而且部落內也有自己的規矩,就像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雖然歸於周天子管轄,但是實際又各自為王。

其實古代封建王朝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也會有很多人想要乘機崛起,而長久的內戰之後,經過長久的休養生息再進行下一個輪迴。

\u0004參考:《資治通鑑》

《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