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英豪——劈挂拳名家郭长生

劈挂拳属长拳类中的一种,是我国传统武木的优秀拳种之一。劈挂拳,古称“披挂拳”,有披挂战袍,戴盔披甲,使敌进犯不得,而我稳操胜券之意。早在明代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拳就有精辞的论述,并把此拳应用于对士兵的训练中,用于战场上的搏击格斗。此拳自明代中叶传世以来,经久不衰,相继出了不少名家。流传至清朝嘉庆年间,开始出现两支流派,一支是河北南皮县郭大发(清朝宫廷武卫)传下来的劈挂拳快套、挂拳和炮捶;另一支是河北盐山县左安梅传下来的劈挂拳慢套和青龙拳,清末的潘文学在执掌盐山书院期间,对传播劈挂拳起过很大的作用。到了近代,两支流派各自出现了一批高手,盐山一支以沧州通劈挂拳名家马凤图、马英图为代表,南皮一支是以在民间颇具传奇色彩的“燕子”郭长生为代表。


精武英豪——劈挂拳名家郭长生

郭长生(1896~1967年),字恩普,河北沧州人。郭自幼立志习武;十三四岁时,拜在劈挂拳名师赵世奎的门下,受到严格训练,加上他天资聪颖,七八岁时,便在沧州这块自古以来英雄豪杰辈出的地方享有了武名。

当时正值民国初年,各路军阀占据一方,连年混战。大军阀曹琨任三省巡阅使兼直隶总督,坐镇保定府。曹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一直想物色一些精通武技的高手做自己的贴身护卫,这一年,带着他的武术教官,当时全国著名的通臂拳大师刘玉春来到沧州设下考场,招聘武林高手。考试由刘玉春主持,曹琨身着便服,坐在台下观擂。考试一连进行了好几天,每天虽然前来应试的人络绎不绝,但中意者很少。这天,曹琨正有点不耐烦,台下忽然一阵风似的旋上来一个着黑色衣服的悼悍小伙子。只见他冲主考人略一拱手便拉开架式,两瞥如轮,肋底生凤,指东打西,往无定向,令人眼花缭乱,坐在台下观擂的曹琨精神为之一振,主考刘玉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凭其一双慧眼,看出此人将来必有造就,且眼下功夫在应试的人中也堪称上乘,便将大笔一点,当场录取了这个小伙子。这就是郭长生。


郭长生被入选来到保定后,编在苗刀营,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刘玉春早已有心要收留他为子弟,精心传授给他苗刀、左把枪、三才剑、通臂拳二十四式等拳械套路。郭长生每天黎明即来到校场,带上一只碗和一条毛巾,直至练习到拧满一碗汗水才休息。有时累了,就靠在场边上的一棵白杨树上喘口气,时间一长,这棵树竞然慢慢枯死了。从此,郭长生汗水浇死白杨树的故事,一直在军营中被传为佳话。


一九二七年,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这时因早已看透了曹琨丑恶嘴脸,不愿为恶入作伥而离开军营的郭长生,抱着“武术救国"的宏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术馆,并受聘担任苗刀教授。在此期间,郭长生与另一位劈挂拳名家,任国术馆拳术科科长的马英图共同对两个流派的劈挂拳进行了研究和综合整理,除增加了劈挂拳的速度和爆发力外,还揉进了通臂拳中的激绞连环步法,创编了《劈挂拳・五趟套路》,使之在技术上和内容上都比原来前进了一大步。新的劈挂拳五趟套路把迅猛的大劈大挂和激步轻进、摘腰巧退等身手步法结合在一起,演练起来,其势起落钻优,大劈大挂,如大河流水一泻千里,表现出舒展大方,矫健敏捷,爆发力强的特点。此外,在各个套路上,劈挂拳也各有风格特点,如“快套”突出“敏”字,"慢套”突出“密”字,“青龙拳”突出“长”字,"挂拳”突出“高”字,"炮捶”突出“健"字。在攻防技术上,劈挂拳讲究吞吐伸缩,放长击远,回环折叠,与对手一经接触,技击招法连连发出,环环相套,使对方防不胜防。由于劈挂拳与通臀拳相融合,故有“通臂加劈挂,神鬼都害怕"的拳谚流传。


劈挂拳的器械套路也很多,著名的有劈挂刀、苗刀二路、疯魔棍等,其演练风格都体现了劈挂的特点。

郭长生进入中央国术馆不久,国术馆举行了第一届武术表演大赛。当时国内的一些著名武术家如李元治、常振芳、王子平等都参加了。这次表演赛实行淘汰制,准备从参赛者中选十五名给以奖励,最后还剩下二十多名好手,原定由著名查拳大师常振芳“压轴",结束表演赛。后因主持者意见不同,决定让剩下的选手全部表演完。常振芳的表演刚结束,郭长生便精神抖擞地出场了。他表演的是劈挂拳中的快套,这种拳的特点就是快、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郭长生时而形如墨燕点水,时而疾如健鱼穿梭,游无定向,击无一方,指南打北,声东击西,使全场观众为之一振,掌声雷动。馆长张之江忍不住连连赞叹:“果然是名不虚传的郭燕子”!在场观看的冯玉祥将军也非常高兴,称赞其“好功夫"!最后,郭长生获得了这次表演大赛的特别表演奖。


作为一代武豪的郭长生,不仅武艺精湛,武德高尚,还为改进和发展劈挂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事迹,一直被家乡的百姓引以为骄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传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