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盎然!春天的氣息 海寧這裡最是濃郁

最濃郁的春天在哪裡?不用出海寧,去尖山新區(黃灣鎮)感受一下吧。

這裡有花11年打造優美院子的庭院達人,也有36年耕耘果樹種植的農村匠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綠色天地”,用他們的話說,哪怕什麼都不做,只是去這片“小天地”裡轉轉,就讓人身心愉悅。

從2009年開始養花

鄉下院子被打造成“公園”

3月10日,記者來到黃山村王建中家裡,還沒進門,就已經被眼前的春意吸引。這是一幢三層小洋房,沿河而建,往院子裡走去,目之所及,全都擺放著一盆盆造型各異的盆景,圍牆邊打造了60米的月季牆,“等到月季開花,景色就好看得多了!”王建中忍不住介紹說。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環顧四周,他種的植物大概有10多個品種:杜鵑花、雀梅、羅漢松、繡球花、海棠花、月季、三角梅、茶花……大大小小的盆栽大約有1000盆,其中王建中最愛的樹樁盆景佔了大半。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和年輕人喜愛“放養”的花草不同,王建中說,盆景講究的是造景之美。盆景剛入手不要急於修剪、塑形,要先養段時間,摸清植物的生長習性,再通過修剪、插木棍、綁鐵絲、垂小石塊等方法,給盆景造型。“這些盆景中,最老的已經養了10多年了,很多老闆想買,我都不賣!”王建中笑笑說。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疫情期間,閒在家裡的王建中又自己動手,澆築了幾個大型水泥盆,再種上紅楓、羅漢松等盆栽植物,鋪上苔蘚和石頭,隨意擺上一些小玩具,生動有趣的組合盆景就完成了。

“院子裡很多東西都是我自己做的,像放盆景的不鏽鋼架子,還有院子西側的過濾水池,包括西面的鐵質鞦韆。”王建中告訴記者,為了讓自己的庭院更有“詩意”,他搭建鞦韆,擺放戶外桌椅,鋪設草坪,裝景光燈,“養花11年,已經投入了將近16萬元吧。”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今年56歲的王建中是農民,高中文化,2002年到2015年,他經營過一家泡沫廠,掙了一些錢。2009年,家裡的房子造好後,他就開始陸續用花草裝點這個家。但最初,自己的“庭院夢”遭到了老婆反對。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當時家周圍種滿了果樹,為了養花,我把這些果樹砍的砍,移的移,就因為這件事,我老婆和我大吵一架,她覺得我種的花花草草又不能吃,沒什麼用。”王建中回憶說,直到四五年後,庭院漸漸變美,來參觀的人也愈來愈多,這才讓老婆有了改觀,“現在她也很喜歡這個院子,有時候還會幫忙澆水。”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十年如一年,王建中每天都會花2個小時去打理自己的院子,他打趣說,養花的這11年裡,自己不應酬,甚至也不出門旅遊,“出去玩幾天,這些花就沒人照料了。”王建中笑笑說,對他來說,每天下班後,鑽進自己的這片小天地,打理這些盆景、植物,比旅遊還輕鬆自在。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每一盆盆景都生機勃勃。用王建中的話說,養了這麼多年植物,還沒碰到過“養死”的情況,“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習性,比如杜鵑花喜歡酸性土壤,三角梅喜歡陽光和溫暖,其次,不管什麼植物,澆水和修剪都很重要,總的來說,只要你走心了,就沒有養不好的植物。”談起自己的經驗,王建中就剎不住車,這些經驗分享也讓他成了小有名氣的庭院達人,往年春天,嘉興、上海、鎮江的花友都會慕名而來。

記者臨走時,他還不忘邀請再來賞花:“清明過後到端午,是我院子最好看的時候,你們到時候再來玩啊!”

高中畢業選擇做農民

36年耕耘果樹,甜柿賣到50元一個

“徐師傅,你在哪呢?”3月10日,當記者走進尖山新區(黃灣鎮)錢江村雲之林家庭農場,一眼望去是一片片的樹苗和果樹。

“我在這呢!”循著聲音,只見一位穿著黑色高幫雨靴、皮膚黝黑的大叔從田地裡走了出來。

他,就是徐雲林,土生土長的黃灣人,今年57歲。1984年,高中畢業的他,沒有選擇去工廠上班,反而選擇在自己村裡承包了10多畝土地種柑橘,這在當時是很不被理解的,而且這一種,就是36年。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因為我是農村人,對土地有特殊的感情,而且自己也愛好果樹種植,所以就想嘗試看看。”徐雲林笑笑說,而把他“領進門”的,是當時在農經局工作的叔叔。

剛開始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起步很艱難,那就報班學習吧,“當時省裡的學習班沒少上,自己也陸陸續續買了上百本書來看,不過我發現,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徐雲林回憶說,種柑橘怕病蟲害,但最怕的是凍害,有一年冬天氣溫格外低,最低溫度零下10攝氏度,果園中五畝柑橘樹被大面積凍傷,只有根莖活著,“養了幾年的枝幹都凍死了,只能全部鋸掉,等著小枝條再慢慢長出來,這等於是從頭開始了。”

雖然遭受了不小損失,但徐雲林始終沒有放棄柑橘種植,也始終沒有放棄帶動村民種植柑橘。在他的帶動下,黃灣在1989年開始大規模種植柑橘,把優質樹苗賣給大家,再把種植知識和經驗免費傳授給他們,除了本地的,還有海鹽、鎮江等外地來求購樹苗的。

“那時候,我都把柑橘拉到鹽官去賣,當時市場裡就我的柑橘最貴,別人賣八毛,我賣一塊二。有一個客人買過一次後,又去別的攤位買了一次,結果後來他又回到我這裡買,他說孫子吃過第二次買的柑橘,一口咬定和第一次吃的不一樣。”徐雲林說,雖然表面看不出什麼區別,但品種好壞決定了口感好壞,而他追求的就是打造精品柑橘。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為了追求更高的品質,選擇優良品種是極其關鍵的。採訪中,徐雲林指著果園中幾棵長勢甚好的大柑橘樹說:“那幾棵就是我最早時候從台州引進的柑橘樹,已經幾十年了,多粗壯啊!”

2015年,徐雲林的果樹林搬到了現在的位置,20畝不到,遠處是楊梅樹,近處則種了柑橘樹、甜柿樹和檇李樹,果樹間,還有不少小樹苗。

“以前種果樹,我追求的是精品,但現在想法又不一樣了,我想追求極品,雖然我的農場不大,但這裡就像我的試驗田,我想慢慢培育出像太秋甜柿這樣的極品水果。”徐雲林介紹說,種了這麼多年的果樹,他也一直在尋找突破口,甜柿就是他的新路子。

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 海宁这里最是浓郁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接觸過甜柿,可當時的品種,味道並不好吃,所以就放棄了。2015年,他從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瞭解到了一個全新的柿子品種——太秋甜柿,“這個品種的甜柿,甜、脆、水分多,糖度可以達到20以上,而且採摘時間長,從九月初一直到十二月初結束,每段時間都有不同的口感,所以我立馬引種到了自己的試驗田裡,這兩年豐收了,很多客人吃過後都表示再也不想吃其他柿子了。”徐雲林自豪地說,據瞭解,因為他的種植時間早,經驗豐富,山東農科院、廣西農科院、南京農大的人都曾來考察過,這款甜柿還曾在2017年黃灣旅遊產品評比上獲得金獎。

記者瞭解到,去年徐雲林種的5畝甜柿收穫了8000多斤,最貴的時候,賣到了50元一個,依然供不應求。

甜柿受歡迎,徐雲林又想把這個品種推廣出去,於是這兩年一直在培育甜柿苗,但也遭遇了挫折。“我培育了2萬棵甜柿苗,但最終只存活了4000多棵,要推廣出去,還需要很長時間。”說到果園的未來發展,徐雲林表示,希望以太秋甜柿為契機,打開高端銷路,讓更多人嚐到太秋甜柿的“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