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觀眾對於表演的探討已不再熱衷,在這個“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裡,我們對錶面形式的追求大於了內容。

並且對於什麼是“好的表演”的定義也似乎從來就沒有一個讓所有人都認可的共識,雖然對於表演的好壞一定是有標準的,但對錶演的評價也仍然無法徹底脫離一個相對主觀的判斷。

這種現象在其他藝術形式當中同樣存在,作家馮唐就提出過文學“金線論”,以此來作為標準去衡量小說作品的優劣,在他眼中韓寒就屬於遊離在這條金線之外的作家。但這條金線具體是什麼,馮唐仍然沒能給出一個較為清晰的解讀。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當表演不能讓普通觀眾簡易的分辨出差距,那麼劣質的表演就有了它生存的空間。

在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火爆熒屏之後,演技的問題又被人們重新拾起來探討,但“什麼是好的表演”這個話題仍然沒有結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郭敬明和李成儒互懟的滑稽場面。

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面背後,其實也隱含著一種無奈,如果表演的水平無法在一個統一的標準之下進行評論,也無法在達成一定的基礎共識之下進行定論,那麼追求高水平表演的方向是什麼?演員們到底還需不需要演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機械師》


那麼今天我們可以試圖去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量化”表演,如果把“表演”理解為對“角色塑造的過程”,那我們不妨探討一下那些偉大的角色和偉大的演員們是怎樣經歷這些過程的。

在世界範圍內,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演員會為了一部戲準備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最直觀的就是我們常說的“氣球人”,他們可以為了片中的角色變化身材和體重,可以胖的大腹便便,也可以瘦的皮包骨頭。

克里斯蒂安·貝爾在《機械師》當中為了更加貼近角色,從而瘦身60磅,在後來的《蝙蝠俠》當中又他又專門增重60斤,如此瘋狂的表現讓他成為了“氣球人”當中的代表人物。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荒島餘生》


除了貝爾之外,阿米爾·汗和湯姆·漢克斯也曾為了角色而變換身材。湯姆·漢克斯在拍攝《荒島餘生》的時候,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身材更加貼近片中那個流落在荒島上的主人公,他整整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讓自己成功瘦身55磅。

可以見得,湯姆·漢克斯在“氣球人”的領域當中是沒有牌面的,這樣的減肥效率和那些“瘋子”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但對於當時43歲的湯姆·漢克斯來說,這足夠讓他苦不堪言了,他每天只能吃掉很少的食物,卻要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這樣日子一過就是10個多月,對於一個並不享受健身快感的人來說,這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阿米爾·汗健身與增肥的對比


在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當中,為了演好片中從19歲、29歲、到55歲這三個年齡段,他先增重27公斤,然後再利用五個月的時間將一身的“肥膘”練成腱子肉,使其擁有一個運動員的健壯身材。

雖然影片當中大部分篇幅展現的都是阿米爾·汗55歲這個年齡段的故事,但只為了為數不多的鏡頭阿米爾·汗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我們都清楚如今的電影特效可以替代人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增重”,其實僅僅通過一些簡單的手段和道具就可以製造出很逼真的效果。但阿爾米·汗卻認為,成為一個胖子,或一個壯漢,不光是外形上的變化,也是一個心態的變化。一個瘦子永遠無法想象胖子的心情,除非他變成一個胖子。

這樣的職業態度儘管讓我們讚歎不已,但其實在頂尖的職業演員當中並算不上有多罕見,這可以算是頂級演員所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而已。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出租車司機》

除了身材的隨意變化之外,一些“方法派”演員還會通過深入到角色的生活當中,親身去感受他們的生活狀態,從而變成角色本身。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稱為“戲王之王”的羅伯特·德尼羅,他從小就生長在紐約的意大利街區,長大以後,那些黑道人物被他詮釋的惟妙惟肖,真假難辨。到今天也仍然有人固執的認為德尼羅曾擁有過參加幫派的生活經歷。

當然,對於他所沒有經歷的角色,除了天賦和技巧之外,還需要一些更加具體的方法,而這些看起來有些執著的方法很可能便是他能夠成功的關鍵。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憤怒的公牛》

為了能夠飾演電影《出租車司機》當中的崔維斯,德尼羅曾考取了出租車的資格證,並且真就在影片的取景地紐約街頭開了半年出租車。他和劇中的出租車司機崔維斯一樣,在紐約的午夜裡孤獨的遊蕩,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出租車司機崔維斯也成為德尼羅對自己最滿意的角色之一。

在四年後的電影《憤怒的公牛》當中,德尼羅故技重施,為了進入角色,他找到拳王傑克·拉莫塔學習了整整一年的拳擊。並且在其他時間裡進行了大量的體能訓練。德尼羅絕不滿足於簡單的模仿,他要通過訓練成為一名真正的拳擊運動員,並且要在“真刀真槍”的拳擊擂臺上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在布魯克林的一場真正的拳擊比賽中當中,他參加了三場比賽,贏了其中的兩場。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憤怒的公牛》


當德尼羅認為自己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名拳擊手的時候,他所需要做的不是“表演”,而是單純的“展示”。而為了演好退役後墮落的拳王形象,他僅僅用了四十天便成功增重六十磅,展示了一個“氣球人”所該擁有的基本素質。這部電影最終幫助德尼羅成功加冕了奧斯卡影帝。

以獲奧斯卡影帝和影后次數最多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和梅麗爾·斯特里普為例,他們也都是“不瘋魔不成活”的典型代表。他們常常會把角色帶入到生活當中。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紐約黑幫》


丹尼爾·戴·劉易斯在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電影《紐約黑幫》當中飾演大反派“屠夫”比爾·普爾,為了用最好的狀態去詮釋角色,他在拍攝期間徹底讓自己與角色合二為一,他甚至告訴片場的所有人員,從今天開始,我就是“屠夫”比爾·普爾,而不是丹尼爾·戴·劉易斯。

戲裡戲外保持高度一致的“屠夫”簡直成為了所有劇組人員的“噩夢”,很多人見到他都很害怕,更為有趣的是,這種氛圍甚至能夠形成傳遞,幫助其他演員能夠完全進入角色,這給當時正處在轉型期的萊昂納多帶來了很大的啟發。由於入戲深,萊昂納多甚至在拍攝過程當中用力過猛,失手打斷了“屠夫”的鼻樑骨。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獵鹿人》


獲得奧斯卡影后“帽子戲法”的梅姨為影迷們奉獻了諸多經典的角色,然而她卻常常在醒來之後不知道自己該以什麼角色去面對這一天的生活。當海天成一線的時候,一個疲憊的飛行員常常分不清天空與大海,而梅姨也曾在戲劇與現實當中迷失自我。

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自身強大的糾錯機制去調節,但不是每個演員都有這樣的願望和能力,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希斯萊傑和張國榮。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蝙蝠俠:黑暗騎士》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無論是希斯萊傑與小丑,還是張國榮與程蝶衣,他們都已經超越了表演的範疇,他們與角色之間的關係更加微妙,希斯萊傑喚醒了自己心內當中的惡魔,而張國榮也激活了他心靈深處的那份孤獨。與其說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的塑造了角色,反倒不如說他們是通過片中的角色而認識了自己。


“不瘋魔不成活”演員用生命去對待角色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霸王別姬》


當片場的燈光熄滅,電影結束了,當頒獎舞臺上的掌聲停止,人們的喝彩也到此為止了,但生活還要繼續走下去,而這個時候的希斯萊傑與張國榮又是誰呢?他們再次迷失在對自我的認知當中。

雖然好的表演無法用完全客觀的角度去評價,但角色和演員之間的關係越為複雜,我們就越有理由相信好的角色正在被這些“癲狂之人”上升到生命的態度去對待。那麼,至少這就給演員們塑造好角色製造了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