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农村,有换亲,还有转亲,你知道区别是什么吗?

一个1说真话的人


大家好,我来分享一下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农村,相对来说大家都非常贫困,缺衣少食是很正常的。思想又不开放,不仅仅是重男轻女,还有一个想法是人多力量大,生的越多越好,一家都三四个孩子,还有八九个孩子的家庭。

本来就穷,孩子一长大,娶媳妇就成了问题。

自己家的儿子跟女儿是不能结婚的,不道德,也绝对不允许。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现在人不懂得看似畸形的婚姻。就是所说的换亲、转亲。

换亲跟转亲是不一样的。

换亲是指两亲家各有儿女,比如说A家的儿子娶B家的女儿,那么B家的女儿就要嫁给A家的儿子。这样AB两家都娶了儿媳妇了。一般来说换亲双方父母都不会难为对方,也可以说谁都不怎么花钱就为儿子把婚事办好了。

所以说换亲有A、B两个家庭就可以运作孩子的婚姻大事。

转亲是指三家,甚至三家以上的家庭每家都各有儿女,一起运作孩子的婚姻大事。拿A、B、C三家来表述转亲的说法。三家都要有儿女,比如A家的女儿嫁给B家的儿子,那么B家的女儿就要嫁给C家的儿子,C家的女儿再嫁给A家的儿子。整个流程是他们三家一起默认的,但是都有媒人给出面介绍,对外来说,面子上好看一点,三家都把儿媳妇娶回家后,几家人相互间的称谓比较好理顺。

所以说转亲需要至少三家齐心协力才能运作孩子的婚姻大事。

咱们虽然没经过那个年代,但是我们可以脑补一下,无论换亲还是转亲,都是在用女儿换儿媳妇,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我就分享这么多,有需要补充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青春撒新疆






南北龙哥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今年五十多岁了,还清楚地记得这些事情。这是过去农村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这种婚姻形势是过去农村社会落后,生活条件困难,人们的思想观念守旧的产物。我记得这种婚姻形式延续到七十年代那样,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的丰富,生活条件的提高,这种婚姻形式很快在农村消失了。

换亲,转亲,这两种婚姻形式都是讲门当户对的,一般家庭,只要有一点办法能给儿子取上媳妇,谁家能走这条路。凡是这样订婚的农村家庭,都是一样贫穷,都是一样男孩不是年龄大,就是有毛病。只有这种家庭的父母才含着眼泪拿好闺女跟儿子换个媳妇。

换亲,

这种婚姻形式是在同样家庭条件的两家进行,就是双方的闺女嫁到对方,这种做法是最原始,最落后,最愚昧无知的。将来两家孩子与大人的称呼都乱套。所以,人们又想起一个更加完美的办法。

转亲,

转亲与换亲的区别就是多家相互配对,一般都在三四家之间转悠。它比换亲稍微进步一点点,在这几家当中,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女孩,能有一个选择机会。中间人也有办法根据各家条件自由搭配。

不管是换亲还是转亲,全都是以牺牲女孩为代价组成两个家庭。很远的咱不知道,打我记事那几年,听说过多少婚姻悲剧。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当时那个年代谁也没觉得这样的婚姻形式荒唐,反而成全了好多困难家庭,悲剧毕竟很少,而那些女孩都很认命,反到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和谐共生。一直到现在,我认识的好多人都是通过转亲走过来的,他们都有孝顺的孩子,美满幸福的家庭。

时代进步了,社会文明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妇女的政治面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虽然当今社会男女性别失衡,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婚姻形式。

愿农村更新,农民更好!





黄河故道采风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农村过去换亲和转亲的都有,就拿我婆婆家亲戚来说,他们两个就是换亲。一个喊姑,一个喊舅,让人有点不能接受。

因为那时候没有搞计划生育,基本上每家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对于那时候条件好一点的就能讨到老婆,家里太穷了就没办法讨老婆了。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娶上媳妇,延续香火,就把自己家的女儿嫁给对方的男孩,而对方的女儿也得嫁过来,这就是所谓的换亲。

转亲应该是三家以上才算转亲,张家的女儿嫁给李家,李家的女儿嫁给王家,则王家的女儿嫁给张家,这样转一圈,每个儿子都有了媳妇,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转亲。像这种结亲方式对女孩来说一种很大的伤害,女孩跟本就没有话语权。

无论是换亲还是转亲,当时的人们在封建思想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思想也都提高了,所以那样的婚姻再也不会出现了。




河北老闫


过去的农村,换亲和转亲都是经常见到的现象。所谓换亲,即是張家哥哥娶了李家妹妹。反过来李家哥哥又娶了張家姑娘。转亲呢,就是張家哥哥娶了李家姑娘。李家哥哥娶了王家姑娘。王家哥哥呢,又娶了張家妹妹。

换亲和转亲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于家長和青年男女充满了无奈和惆悵。剝夺了多少青年人的幸福。演绎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

李家大叔中年丧妻,留下一双儿女。又当爹又当妈把一双儿女拉扯的一天天長大。那个时侯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自小儿子就跟着老爹干地里的话,女儿在家操持家务。儿子生的壮壮实实,人高马大。庄稼活倒是一个好把式。就是好象是个悶葫芦,不好说话。多少次相亲都没成功。转眼已经二十三岁了,在那个时侯已是大龄青年。

李家大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这事晚上天天睡不着觉,这天早晨五更,扛上筐出来拾粪。碰到发小老刘,二人边走边聊。把自己的心里话一古脑说给老刘,老刘说,象你家这种情况只能委屈你家姑娘了。

李家姑娘模样俊俏,心地善良,干活又利索。老李大叔狠不下这个心来。可看到儿子,心又动了。无奈之下,找来媒婆说了自己的意思。

沒过两天,媒婆过来说东庄王家儿子三十岁了,腿有些残疾,愿意换亲。

到成亲那几天,姑娘哭了三天三夜。可为了家庭,为了哥哥。姑娘还是嫁过去了。

以后的日子怎么样,按照姑娘的话说,反正就是生儿育女过日子呗。


朱增林呀


何为“换亲”  

  在中国某些村落里也存在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传统上称为“换亲”。换亲是指“双方父母各以其女交换为子妇,或男子各以其姊妹交换为妻”。换亲一般是同代换亲,但也有少数隔代换亲的例子。

何为“转亲”    

转亲是指为避免由于换亲所带来的亲属称谓混乱等问题,两个以上家庭之间的未婚男女依次交叉为婚。从理论上讲,参与转亲的家庭越多,越接近正常婚。但实际上,不可能有太多的家庭参加,因为在一个通婚半径所及的范围内同时找到多户适合转亲的家庭是比较困难的,故这种婚姻通常是在3户之间进行。由此看来,转亲和换亲是同一种形式的婚姻,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形式。转亲是一个更大的婚姻圈,参与转亲的家庭结成一个以婚姻为纽带的封闭的亲戚网。西村共有6组转亲婚,皆为3家交叉为婚。无论是西村还是其周围的村落,调查者未听说有3户以上的家庭转亲的例子。

换亲和转亲是一种以男子为本位、以家族延续为目的、以牺牲女子婚姻选择为代价的婚姻形式,因而也是一种落后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缺乏对女性的尊重,因此这种婚姻中的女性常常反抗。村民们向调查者提供消息说,换亲、转亲形式的婚姻中,有的女性被逼疯,有的女性被逼喝农药而死,也有的女性被逼离家出走,这样的悲剧时有发生。


古典家具娟


[互粉][互粉][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以下就是转亲跟换亲的意思和区别

换亲

双方父母为了节省钱财,各以自己的女儿嫁给对方的儿子,俗称换亲。婚礼可以从简,故多为穷苦之家。此俗在20世纪70年代个别地区尚有所闻。今已绝见。

转亲,

在我国某些贫困地方,还有一种古老的风俗,叫做“转亲”,如张家女儿嫁给李家儿子,李家女儿嫁给王家儿子,王家女儿再嫁给张家儿子,这是“三转亲”;另外还有“四转亲”、“五转亲”、甚至“六转亲”。这样每家都可以省下给儿子娶媳妇的彩礼钱。但是,如果有一家不同意,其他几家也转不成;如果已经结婚,有一家离婚,其他几家也都会离婚。因此,转亲的家庭之间构成一条“婚姻链”,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全链”瘫痪;而且,在农村如果一旦实行转亲,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可能会闹出人命。




互摆摊小哥陈瑞


在我们农村,过去换亲和转亲的都有,那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有的家儿孩子非常多,兄弟姐妹五六个,生活一般都很穷,男孩儿娶媳妇很困难,想要娶媳妇也只拿自己的女儿和别人家去换。

这和结亲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换亲

有张、王两家,两家各有儿女,双方家庭生活都很困难,或者儿子有残疾。儿子娶不了媳妇,这样就会有媒人从中搓和,把张家女儿给王家儿子,换来王家女儿给张家当儿媳,这就是换亲。

第二种是转亲

转亲和换亲差不多,只是有原来的两家变成了三家,也就是张、王、李三家。张家把女儿嫁王家儿,王家把女儿嫁李家,李家再把女儿嫁张家,这样转了一圈,各家给儿子换了个媳妇,这就是转亲。

这种结亲方式对女儿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一般女孩都不能换到自己如意的郎君,不是年龄大就是残疾。不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这种情况很少见了。


沧海一粟8227


换亲”和“转亲”一直是旧社会农村特有的一种婚姻形式,这一极富成效的好办法为无数贫穷或身体有缺陷的青年解决了婚姻大事,也极大的缩小了当时光棍队伍的规模,为当时的社会安定和今天的幸福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换亲和转亲本质上是一回事,它们都是交换婚因的一种。从形式上看这种婚姻关系十分类似商品交换中的物物交换。无论是换亲还是转亲,都是不得已采取的婚姻形式。一方面,这种婚姻形式多以牺牲女子的婚姻自由为代价,故婚后通常是女子对婚姻感到不满,因此同正常婚姻相比这种形式的婚姻更脆弱,具有更不稳定的特点。另一方面,这种婚姻形式是以家庭的相互补偿为特点的婚姻,当一组婚姻出现破裂时,势必影响另外参入这一形式的家庭的婚姻,使其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或破裂。所谓“一支不动,百支不摇”。

 “换亲”,就是一对兄妹(姐弟)和另一对兄妹(姐弟)都到了婚配的年龄,而两家的家庭又都非常贫穷或其中有残疾者,男孩都为此娶不上媳妇,所以两个家庭就会互相交换,你来我往,于是双双都有了婚姻,这种婚姻关系的促成,最大的受害方就是女性,因为她们婚姻的目的只是为了促成自己哥哥或者是弟弟的婚姻,她们是没有一点选择权利的,而且过去一些很穷的家庭,往往自己的女儿即便是到了应该要出嫁的年龄,家长也会人为的阻碍,等自己家里的男孩长大成人,让当姐姐的去换亲以牺牲女孩的幸福为代价。当然,女孩子最后还得服从大局,给哥哥或弟弟换个媳妇。

这种换亲的婚姻形式极大的造成称谓复杂,社会关系的混乱,这是换亲家庭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想到了另外一种办法,即转亲。

相比简单的“换亲”,“转亲”的操作难度大。转亲是建立在两个家庭之上的换亲,比如三个家庭、四个家庭。转亲范围广,参入的家庭多,选择性大,相互结婚之后的称谓不再那么尴尬,让外人感觉的孩子是光明正大迎娶的,而不是通过换亲手段得来的,听起来还是高尚一些。其实这是一种更深的愚昧无知,是那种掩耳盗铃而又沉醉自我感动的一种沾沾自喜。

从理论上讲,参与转亲的家庭越多,越接近正常婚因。但实际上,不可能有太多的家庭参加,因为在一个通婚半径所及的范围内同时找到多户适合转亲的家庭是比较困难的。

由此看来,转亲和换亲是同一种形式的婚姻,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形式。转亲是一个更大的婚姻圈,参与转亲的家庭结成一个以婚姻为纽带的封闭的亲戚网。

换亲和转亲是一种以男子为本位、以家族延续为目的、以牺牲女子婚姻选择为代价的婚姻形式,因而也是一种落后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缺乏对女性的尊重,也常常遭到女性的反抗。也只能是那个时代不得之而为之罢了。


魏宗营


朋友你好,在过去的农村换亲,转亲是农村的家常便饭,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只是

“穷”逼的,为了自己家后继有人,只有牺牲姐姐,或妹妹给哥哥或弟弟换媳妇,或者转媳妇。凡是换亲和转亲都是找不到媳妇的。1男孩家里穷找不到媳妇。2男孩有残疾找不到媳妇。说一千到一万这是万不得已的事情。

换亲是有两个家庭把自己的女人一个换成媳妇。转亲是有三个家庭来转媳妇,这样以后生下的孩子会有姑妈和舅妈。可换亲就不一样了,有舅妈就没有姑妈,有姑妈就没有舅妈。这就是换亲和转亲的区别。朋友我的回答你可满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